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雖然C媽已走過那段新手期,可依然記得有個讓大家不怕髒不怕臭

的話題……

噔!噔!噔!——察言觀色識便便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很有味道的文章,請深深深呼吸,還沒吃飯的,可以邊看邊吃哈。

要問當媽給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口味!

對,特別重口味,不僅喜歡研究寶寶的大便,翻來覆去聞來嗅去,哪怕在吃飯的時候談論起此事,也吃嘛嘛香。

因為在我們眼裡,那不僅僅是一坨屎,還是一項科研工作。只要有一些異樣,全家人都會緊張的不行。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確實,大便作為我們消化系統的最後一個環節,可以基本反映出身體狀況。下面C媽就將從:色、形、味等方面,手把手教你看懂寶寶的大便。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水樣狀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一般出現在腹瀉期間,但需要同時滿足突然性狀改變(如:條狀變成水樣)、次數增加(如:2次變成7次)才考慮是否腹瀉。

此外,水樣便也偶見於新生兒時期,特別是母乳寶,便便稀且次數多,經常發生放屁帶出一些屎水、屎花。

蛋花狀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母乳寶新生兒時期的大便多為蛋花狀,比較稀,帶奶瓣,且次數多(多的甚至十幾次),這都是由於腸胃還未發育完善造成的,吃得多拉的多,也不能完全消化,待月齡增加慢慢就會有所改善。

但是,寶寶大了之後,如果突然出現蛋花狀、水樣分離的大便,那麼一般說明腸道有炎症,比如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

稀糊狀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奶粉寶寶新生兒時期的大便一般是稀糊狀,性狀上會比母乳寶的大便稠一些,並且次數也會少一些,但同樣都會出現奶瓣的問題,而母乳寶寶在2-3個月的時候性狀會從蛋花狀轉為稀糊狀。

稠糊狀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在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便形態會越來越稠。

部分寶寶在3-6個月期間會出現攢肚子的現象,也就是能把奶裡的營養都吸收,且沒有食物殘渣排出的時候,就會隔3-7天左右才排便,性狀就是稠糊狀。

但是攢肚不是必須的,有的寶寶就沒有這個階段。

條狀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6個月添加輔食後,大便的性狀會逐漸趨向於條狀,剛開始由於攝入的食物品種少且細,所以都是溼潤且細的軟小條狀。

一歲後飲食結構由奶為主轉為以飯為主,健康大便的性狀也會開始出現標準的“香蕉便”。

顆粒狀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嚴重便秘的寶寶就會拉出像山羊屎一樣的大便,幹且硬,這個時候需要給增加粗纖維食物和水分的攝入。

小寶寶的時候吃西梅泥是很好的通便幫手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綠色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寶寶出生時的胎便就是深綠色或黑色的,排出乾淨後會轉為黃綠色。

在後面的日子其實綠色大便還是挺常見的,吃了綠葉菜也會有綠便。

另外,很多配方奶中都加入了,鐵經消化再與空氣接觸後,就會變為墨綠色。

疾病方面:著涼、消化不良、餵養不足、飢餓這些情況下都會出現綠色大便,一般調整餵養方式後,腸胃可自行調節恢復。

黃色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每每看到黃色大便的時候,心中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之情,恩,它是健康的顏色。

紅色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首先要考慮寶寶是不是吃了很多紅色的食物,比如:西瓜、紅火龍果、紅蘿蔔、西紅柿等。

排除食物因素,如果確定是血,可以觀察血色是否鮮豔,離肛門口越近的位置出血,就越鮮紅,一般考慮

肛裂或者消化道疾病

另外,食物過敏也會出現血絲,這些情況都需要立即就醫。

白色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像牛奶、豆漿、稀米粥一樣的液性大便,多因發熱會很快出現

脫水症狀。

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立即就醫。

黑色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新生兒的胎便有部分會呈現黑色,排乾淨後就不會再出現。

另外,上消化道的出血,比如胃或十二指腸出血,再到大便裡,顏色就會是黑色的,立即就醫。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正常臭味

額。。。這個有點難形容,只能靠你超強的領悟力了,反正就是平日裡正常的味道。

如果特別特別臭,其實就是蛋白質攝入過多,消化不掉導致。

酸臭味

腹瀉和消化不良的大便都是酸酸臭臭的,大概像發酵的酸奶味。

刺鼻味

怎麼說呢,湊近一聞感覺燻鼻子,那就可能是腸道有炎症,還聞啥呢,趕緊挑一坨去醫院化驗吧。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奶瓣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其實就是沒有消化掉的脂肪,屬於新生兒便便裡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發育後可改善。

如果沒有改善的趨勢,那麼則考慮可能是奶粉過度餵養造成的

,寶寶消化不了那麼多,便便中就會有奶瓣,另外還可能跟奶粉衝太濃、換奶等因素有關。

粘液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大便裡的粘液就是腸粘膜脫落,在腸胃炎期間都會出現粘液,但如果粘液太多,像果凍一樣,那就要考慮是消化不良或腸道炎症

血絲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肛裂、消化道疾病、食物過敏都會出現血絲,通過化驗大便可以得出結論。

泡沫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泡沫是糖代謝不完全的產物,若純母乳餵養,常見於前奶吃的多,後奶吃的少,也可能媽媽吃的甜食較多若奶粉餵養,考慮奶粉中的糖分是否過多。

另外,在我的過往經驗裡,哭鬧多的寶寶在喝奶前吸入太多空氣時,大便裡也會出現泡沫。

食物殘渣

大便看起來就像是一盤沒有消化的菜,多見於剛添加輔食和腸胃疾病期間消化不良的寶寶,給腸胃一些適應調節的時間吧,一般情況無需特別處理。

油狀物

油脂攝入過多消化不掉導致,常見於純母乳餵養,與媽媽的飲食過於油膩有關,調整飲食即可。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Q

每天大便多少次才正常?

A

新生兒的大便次數最多,平均在2-8次左右,因為腸胃還未發育完全,母乳本身就有輕洩作用,屬於吃的次數多拉的也多,肛門括約肌也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放屁都帶屎花也是正常現象。

只要孩子吃奶、精神狀態、生長髮育都正常,就不需要處理,一般在3個月之後會次數會逐漸減少,在一歲後有的寶寶就會出現規律的大便作息和次數了。

在新生兒時期,曾經一天處理十幾次次大便的我,拍胸脯告訴你,一切都會過去噠!

Q

怎樣叫腹瀉?該怎麼處理?

A

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才能考慮是腹瀉:性狀突然改變+次數突然增加到每天4次以上(本身就多拉的新生兒除外),性狀和次數都是和平日的排便情況做比較。

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纖維素,叫“低聚糖”,具有“輕洩”作用。加上母乳兒腸道中以“雙歧桿菌”佔優勢,所以母乳餵養兒大便偏稀,次數偏多,這並不是腹瀉噢!

發生腹瀉不建議盲目止瀉,止瀉反而會讓腸胃吸收病菌造成更嚴重的炎症延長病程,一般情況下腹瀉(如輪狀)屬於

自限性疾病

切記盲目使用抗生素(須遵醫囑),一兩週就自行可以恢復,期間要注意:38.5℃以上用退燒藥降溫、用口服補液鹽Ⅲ預防脫水、清淡飲食,出現精神狀態差、脫水立即就醫。

Q

攢肚子和便秘有什麼區別?該怎麼處理

A

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後,喝奶已經可以完全吸收,特別是母乳,沒有廢棄的殘渣排洩,這個時期大便一般是黃色稠糊狀,1-2周排便一次也不會感覺痛苦,在添加輔食後,情況就會正常了。

而便秘,次數減少的同時會伴隨出現排便困難、大便乾硬、肛門出血等情況,解決辦法是增加粗纖維食物和水分攝入,不要用開塞露、扣肛門、擠肥皂、把屎等方式,很容易形成依賴,改變餵養方式才是解決便秘的唯一方法。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好了,便便小課堂就說到這吧,再講可能一天一夜就過去了。

對於大便次數、性狀、攢肚這些現象,在每個孩子身上呈現出來的月齡是不同的,每個孩子有自己發育的時間表

寶寶的腸胃正是處於發育階段,加上飲食、生病等原因,偶爾出現一些變化都是正常的,身體也都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生長髮育情況良好,睡眠好,沒有其他異常,寶媽們就不用對大便太過焦慮啦!

-END-

C媽生活志,分享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親子漫畫,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吧。

新手父母第一課:手把手教你察言觀色識便便(超全合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