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老人头侃史


隆科多背叛雍正、参与“八王议政”逼宫的举动,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说并没有错,只不过是一场成王败寇的失败政变罢了。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当初隆科多扶保四阿哥胤禛,往小了说是为延续佟氏家族的长盛不衰,往大了讲是要确保以佟氏家族为代表的传统旗人贵族势力,在满清政权中的政治、经济特权。

可是雍正继位后,推行的火耗归公、旗人耕种、官绅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新政措施,几乎条条都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旗人贵族的经济“奶酪”。

另外在政治上,雍正任用年羹尧、李卫、田文镜等亲信故旧,还积极得通过科举渠道选拔王文昭、刘墨林等人才填充官场,对昔日举足轻重的旗人贵族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权力稀释。

因而,隆科多对雍正的背叛,实质上可以解读为旗人贵族集团为保有昔日的政治经济特权,与胤禩、旗主王爷、弘时等势力结为政治盟友,再利用上清流党“非暴力不合作”式的集体沉默,针对雍正推广一系列新政举措而展开的激烈反扑。

谈到以上的结论,竹山要回顾一下康熙晚年的政治生态格局。当时瓜分朝廷国家权力的参与者,笼统起来主要有这么几股大的势力:

以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为代表的皇子阿哥;

以任伯安、刘八女为代表的士绅群体;

以魏东亭、隆科多为代表的功臣勋旧;

以佟国维、马齐为代表的八旗亲贵;

以张廷玉为代表的汉族重臣;

还有尚未浮出水面的清流集团。

这些不同阵营的势力之间,又互相交集、盘根错节,造成了康熙晚年朝政日益复杂的局面,稍一涉及某个群体的既得利益,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呈现一团乱麻的政潮乱局。

此情此景,即便康熙有心做出一些调整,但具体落实到清查国库欠款、清理刑部冤狱等事务上时,往往又要横生枝节遭遇集团性的阻力,只能采取和稀泥维持着朝廷表明上的安稳。

不过话说回来,出现这样的混乱局面,也不能完全怪康熙。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康熙继位当年,南明的永历政权刚刚覆灭。然而盘踞南方的三藩势力、孤悬海外的台湾郑氏、来自西北的准格尔汗国,以及西伯利亚方向上的沙俄老毛子,都是威胁满清这个初建政权生存的巨大外部隐患。

攘外必先安内。康熙年间的执政特点,自然而然得倾向于了出让政治、经济等实际利益,用以团结、拉拢各方势力一致对外。

可以这么说,清朝放权的“红利期”,在康熙晚年已经接近尾声。剩下清廷中央集权的“改革期”,大多是像年羹尧、八爷党、清流势力一样难啃的骨头。

康熙的眼光很准,选择了胤禛这样一个铁面无情、手段强硬的继位人,来推行下一阶段中央集权的改革。只不过雍正要干的都是得罪人的活,所以注定要遭受来自于方方面面对新政推行不满之人的非议、诽谤。

发发牢骚的非议、诽谤,还不是什么大问题。更要命的是那些手握实权,又有经济实力的反对派,比如胤禩、隆科多、旗主王爷等人勾结在一起谋划发动推翻雍正的政变,八王议政便是他们给雍正上的一道“硬菜”。

这当中有关隆科多对雍正的背叛动机,上文中竹山已经做了宏观的解析。下面,竹山将从微观的几个细节,来发掘隆科多与雍正是如何积累的矛盾,到最后形成完全的政治对立。

隆科多是康熙在亲征西北期间看中的人才,经过多年的考验,终于放下心来将他安排在了九门提督的重要位置上。

康熙驾崩后,隆科多作为康熙留给雍正的政治遗产,与张廷玉、马齐、廉亲王胤禩、怡亲王胤祥一道构成了雍正的御用行政班子。

混迹官场多年的隆科多,起初十分识趣得处处迎合雍正的心思。比如当雍正提出要清查各省藩库亏空的想法时,隆科多立马站出来推荐了诺敏,第一时间表达了与雍正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

只不过诺敏贪功冒进,继而曝出了挪借山西晋商银子充当藩库存银的丑闻。隆科多这个举荐人,自然要在雍正跟前抬不起头来。

诺敏一事的余波未平,隆科多的宝贝儿子又给他老子惹下了大祸。

这个隆大公子为了跟刘墨林争风吃醋,出面实名举报刘墨林逛窑子嫖妓,一来二去闹得连雍正都知道了这事,吓得隆科多赶忙跑到宫中请罪,跪到双腿发麻几乎站不起来,也没等来雍正的召见。

隆科多是比较低调、遮掩的,可架不住儿子在外头胡吃海喝、挥金如土,这些钱哪来的?还不是他老子隆科多给的。这不等于是暴露了他老子隆科多是个贪官吗?而雍正整顿吏治的其中一项,就是整肃贪官。

更让隆科多心存危机感的是年羹尧的遭遇。

当年雍正之所以能够压倒八阿哥胤禩成功继位,在内靠隆科多、十三阿哥胤祥控制京城内外兵权,在外倚仗的就是陕甘总督年羹尧控遏十四阿哥胤禵在西北的二十几万军马。而且年羹尧还有平定阿拉布坦、罗布藏丹增联合叛乱的战功。

可是年羹尧后来的遭遇呢?还不是被一贬再贬,最后三尺白绫挂在了城门洞里。

这当中固然有年羹尧嚣张跋扈的因素,但雍正对功臣狠心赐死的举动,对隆科多来说必然也是多有触动,十分得没有安全感。事情一件件累积下来,让隆科多越发觉得当初保护雍正继位是“扶错了人”,因而选择以扶植弘时登上皇位为条件,参与了胤禩策划的八王议政。


剧透历史


历史上,隆科多没有背叛雍正,也没有投靠八爷党。所谓背叛,是《雍正王朝》的剧情。在剧中,隆科多是个机会主义分子,依靠佟国维的布局,坐上了九门提督的位置,掌握了京城的兵权。

在雍正继位时,隆科多顺水推舟地宣读康熙遗诏,沾了点拥戴之功,成了上书房大臣。按理说,隆科多的人生虽不及“佟半朝”却也足够辉煌了,可最后他却走了偏路。

小多子,为什么背叛雍正呢?这要从他保举诺敏开始说起。

雍正刚刚上位的时候国库没钱,可那么大一个国家到处都要开销,官员俸禄、西北粮饷、修黄河大堤、疏通漕运……

要生钱,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开源就要变法,当时内忧外患,条件还不成熟,那就只有节流。节流首先就要清理亏空,让各省将钱款补上来。

于是,雍正就想通过清理亏空打开新局面。山西是大清亏空最严重的省,一旦这块硬骨头被拿下,其余省的亏空就好办了,所以雍正对山西清理亏空寄予厚望。

隆科多刚到上书房上班,想表现一下自己,也为了争夺人事权。于是,他提出任命诺敏为山西巡抚,理由是诺敏清廉还因得罪过八爷一直坐冷衙门。

隆科多的理由很合雍正的意,在清朝,清官可比熊猫还珍贵。关键是诺敏得罪过八爷,那就是八爷的敌人,而雍正最大的敌人就是八爷,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隆科多有过功劳,又是首次推举人,提议当场就被雍正通过。

诺敏到了山西以后,刚开始也很卖力地追缴欠款,召集官员分派任务。可毕竟是几十年的亏空,诺敏满腔抱负很快就被现实打倒。

隆科多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诺敏完不成任务,于是就指导诺敏忽悠雍正。小多子为了将诺敏彻底与自己绑到一起,就授意山西官员去给诺敏母亲送礼。

诺敏就在内外的压力下,开始变黑,他向雍正上书已经追回欠款。雍正一高兴,赏赐一块“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给诺敏,还向各省明诏表彰。隆科多是诺敏的伯乐,自然在朝中的地位也能上升。

邬思道知道这事后,觉得有蹊跷,准备纠正雍正的错误。于是,邬思道联合李卫、田文镜提醒雍正,山西的事没那么简单。雍正为了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派了图里琛前往。

隆科多为了保全自己的嫡系,想拉拢图里琛,让他配合。结果图里琛为了向皇帝表忠心,第二天就把隆科多给卖了,将隆科多对他说的话全部告诉了雍正。

图里琛到山西后,联合田文镜,戳破了诺敏的谎言。这时候被打脸的,首当其冲就是雍正,雍正是一位爱面子的皇帝,而这个诺敏又是隆科多推荐的。可想而知,隆科多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会下降到什么程度,之前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从此以后,隆科多再也不好意思推荐谁了吧,人事任免权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隆科多的儿子也是个不争气的纨绔子弟,没事去逛青楼。青楼老板娘很势力,人家刘墨林已经为苏舜卿赎身,可她还将苏舜卿给抓回来。

刘墨林将事情告诉十三爷,十三爷看刘墨林也是性情中人,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十三爷出面,帮刘墨林夺回苏舜卿。

十三爷的门人到了青楼抓人,结果隆科多的儿子跳出来阻挠。听说对方是怡亲王,佟公子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这是官府拿人,走的是正规程序,又涉及到隆中堂,事情肯定会被雍正知道。

事后,隆科多赶紧求见雍正,估计是想为儿子开脱,结果被雍正拒绝。生了这么个不孝子,隆科多也很无语。眼看雍正对自己的信任一点点丧失,隆科多心里也捉急啊。

雍正的“新政”推出后,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隆科多是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过惯了好日子的隆科多,怎么也不愿意过苦日子啊,当年去关外带兵都受不了。

如今雍正指望他“摊丁入亩”,佟氏家族的田地不少吧,突然要交那么多税,那不是虎口拨牙吗?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不是叫他家里人去服徭役吗?平时一个个养尊处优的家人,怎么可能去干苦力活?

眼看佟氏家族开始走下坡路,隆科多也想扭转乾坤。

这时候,隆科多的利益与八爷党的利益就一致了,大家都是原有利益的维护者。所以,这两伙人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八爷为了推动“八王议政”,也需要隆科多的鼎力支持。当九爷、十爷登门拜访,代表八爷抛出“倒卖田地”的橄榄枝,隆科多心动了,估计还有其他高官厚禄的承诺。

人的欲望都是无限的,当了六部堂官还想进上书房,进了上书房,进了上书房还想当首辅,隆科多肯定也不会满足当下。

隆科多目前的位置也是不稳的,雍正渐渐疏远自己,随时有可能栽跟头。更要命的是有一封康熙留下杀隆科多的奏折在张廷玉手里,张廷玉又是雍正的坚定支持者。隆科多知道许多雍正继位的内幕信息,雍正会不会以此清理自己都不得而知,这让他越来越没安全感。

如果拥戴弘时成功,隆科多就有了两次拥戴之功,佟家的富贵就能更上一层楼。

佟家的祖训就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隆科多感觉扶雍正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于是,隆科多准备更换跑道。


秋媚读史


谈不上背叛,只能说是忘乎所以,忘记君臣之道,忘记操守本分,身为宠臣的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哪怕素知其秉性的康熙帝一再警告他“慎之,勉之”,但隆科多好似从不相信自己某天也会面临死亡。

畅春园,康熙帝的驾崩之地,四子胤禛继承大统,终于不需要再假扮天下第一闲人,但却无暇出口长气,也并没有时间欣喜,更不能松懈,诸位兄弟随时都有政变的可能,尤其老八胤禩手中掌握的力量是绝不可小觑的,他面临的是一个乱局,有心快刀斩乱麻,却苦于不得要领,无从下手。

适时,隆科多舅舅挺身而出说:“大行皇帝深惟大计,付授鸿基,宜先定大事,方可办理一切丧仪。”

什么意思呢,康熙帝大行,将帝位交于你胤禛,你应该先稳下自己的根基,然后才着手办理丧事,以防发生变故。要把稳固皇位要放到首位,丧葬礼仪都是次要的。

被警醒的胤禛找到了破局的方法,不止下令“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大内”,还关闭城门九天,防止有作乱者调兵入城,从而断了他这些兄弟们的外援。

可以说雍正帝顺利登基,隆科多功不可没,投桃报李,胤禛继位伊始就任命隆科多为总理事务大臣,袭一等公爵。

康熙帝不吝赞美之词:“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没错,是很稀有,隆科多属于稀有的不识时务之人,后来,隆科多恃功傲物、专横跋扈,出于康熙对其宠信,大臣们“莫敢仰视”,惟命是从。

隆科多和年羹尧还真像亲哥俩,年羹尧有“年选”,他就敢办“佟选”。

更为缺少智商的行为是,本来成功站队的隆科多,与雍正帝在八爷党的处理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紧密围绕在八皇子周围的党羽,大多和隆科多沾亲带故,所以隆不但不能看清形势、保持队形,反而倾向于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不要下手过重。

很明显,隆科多把自己看的过重了,从这个时候起,隆科多就逐渐失宠了,雍正帝特地安排隆科多等人与俄罗斯进行边境谈判,以便调虎离山方便开展对隆科多的调查,并对其犯罪行为进行深入取证^_^,最终隆科多被定大罪四十一,按律当斩,但法外施恩“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家人或革职或流放,还要从家产中追赃几十万两白银,不长时间,隆科多幽愤而亡,死因是否属实,存疑,但无证据。

纵观隆科多一生,从来不知自省,本该袭爵为何搁置?非要雍正继位后才能得到爵位。为何康熙帝一再警告他“慎之”?估计他没想过,或者觉得自己的行为并无过失。嚣张跋扈可比年大将军,还在最忌恨党争的雍正帝面前搞结党,这样看来,隆科多的线条也太过于粗放了,智商堪忧,其行为与自杀无异,作死到头的隆科多也算是“求仁得仁”。


古今通史


佟佳·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也就是雍正帝胤禛的舅舅,更是胤禛登基称帝的重要推手。隆科多与雍正复杂的关系,决定了他大喜大悲的后半生。

雍正曾在年羹尧奏折中批写道:“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也。”雍正赞隆科多为“朕之功臣”,当然是因为他有拥戴胤禛之功。

但是到了雍正五年(1727)冬,继年羹尧下马之后,隆科多也被永远禁锢,禁所在畅春园附近。次年六月,隆科多就死于禁所。权盛一时的隆科多为何突遭如此处分呢?究其原因,还是与夺嫡有关。

康熙末年,隆科多担任步军统领,负责京师与皇城安全,因而对宫闱之事多有了解。正是因为这一地位,雍正在夺嫡中积极拉拢隆科多,暗中有所谋划。登位之初,隆科多以拥戴之功而成为从龙的重臣,重臣的结局,往往有两条,一是安保性命,二是终因猜嫌而死。雍正一生阴鸷猜忌,早晚会对其动手。


老照片


用现在的话来说,隆科多就是一个政治投机者,谁给的利益大,他就给谁卖命,他始终是站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为人处世,趋利避害。


我们就以《雍正王朝》来评论这件事情,隆科多是佟国维之子,也是康熙皇后佟佳氏之弟,雍正舅舅,他是康熙帝病危时两个顾命大臣,上书房大臣,时任步军统领,实际掌控皇宫的安全和卫戍之权。在正史上,雍正当上皇帝依靠了两个人,就是隆科多和年羹尧。在雍正继位的问题上,隆科多并不在“宰相”的位置上,在雍正帝登基后、为总理事物大臣,又承袭一等公,掌管吏部,兼任步军统领。

在《雍正王朝》里,康熙临终前用两道圣旨把隆科多扣死死的,本来是让隆科多忠心任职,但隆科多肯定对老皇帝临死前还防着自己很不满意,但同时对康熙的帝王之术很是钦佩,也就来个有样学样。康熙驾崩的时候,诸子大吵大闹。此时十三爷胤祥夺得丰台大营控制权来到畅春园。当局势彻底明朗化,隆科多才出来宣布遗诏。而且对老八言道:你们难道不想做爱新觉罗的子孙了吗。这幅嘴脸实在是让人厌恶。



在《雍正王朝》里,雍正登基以后,隆科多知道之不是雍正的心腹,他希望自己能够辅助新一代帝王登基,来确保自己的长久富贵,而雍正对于父亲康熙年间诸子争位是是深恶痛觉,而隆科多既是‘’宰相‘’也是皇亲,更是执掌兵权的重臣。这样的人物干涉皇家传位之事,简直是找死。尤其是面对雍正这样的‘’豺狼‘’秉性的皇帝来说,自是更加痛恨。

辅保皇子这样的事情做好了,自然是满堂富贵,做坏了也就是满门抄斩了,但就算辅保对了,也未必会有好报。正史里隆科多倒是辅保了当时的雍亲王雍正。但就是因为知道的隐秘太多,而被雍正以贪污,私藏皇家玉碟而囚禁,雍正六年死于狱中(应该是杀人灭口)。隆科多在雍正一朝可谓权倾天下,但康熙那道要死的遗诏一直是隆科多心里最大的石头。八王议政隆科多公然反水,也未必没有销毁这道遗诏的意思,而这件事雍正肯定知道,但雍正登基以后却没有任何表示,也大概也是隆科多对雍正不满的表现。

当年佟国维全力帮助八爷党上位,而刺探出康熙的人选不是八爷,所以用苦肉计让隆科多告发自己,换来佟氏一门再次繁华,而隆科多却辜负了佟国维的希望。自己作死。权力欲膨胀。隆科多忘记本分。不知道低调做人。言语之间透露出自己对雍正登基居功至伟,再就是位极人臣后的隆科多变贪赃枉法,飞扬跋扈,让雍正对他逐渐不满和反感起来。而年羹尧的死给他以极大的刺激和不安,因为他知道,在任何方面他都不如年羹尧,隆科多应该有兔死狐悲的感觉。

而朝廷也有人开始弹劾他干预人事,儿子品行不短的事情,雍正对隆科多不满也表现出来,准备收拾他。这一切,隆科多也心知肚明,心里也很着急。为了能活命,也是为了佟氏一门长久的富贵和家族长盛不衰,隆科多只能另立山头,准备自己拥立个皇子登基,并把目标投向了弘时。隆科多的这一决定,与八爷党不谋而合。二者的谋划不一样,但要的结果却是一样的。就此他们成为最好同盟,而他们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样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众所周知,雍正表面上在康熙晚年九龙夺嫡中顺应康熙遗诏荣登大宝,但是历史到底为何无从得知。我们只消知道时任九门提督步军统领的隆科多与雍正是表面风平浪静,暗度陈仓的。




(隆科多)

隆科多在雍正顺利登基可谓后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雍正1723年登基感恩其拥戴对其恩宠甚多。 但是短短两年不到,1725年,雍正就着手开始处理隆科多。影视剧说隆科多伙同皇八子逼宫才遭雍正清算无疑乃无稽之谈。

1723年,雍正登基,隆科多甚得雍正宠信,但与历朝历代每一个皇室功勋相似,隆科多未能免俗,内心也开始膨胀,他的欲望从钱财、威望一路膨胀到了权力,乃至膨胀到了有挑战雍正皇权倾向。

比如,隆科多时常以康熙驾崩时时为九门提督的自己曾随身携带匕首以防不测,暗中为雍正扫除一切狼子野心,宣扬自己在雍正登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且不说他到底有没有这样做,此事让天下人乍一听就是雍正登基乃处心积虑之果,对于雍正的形象来说是很要紧的,生怕世人不知其当时为雍正亲信,无形中给雍正冠上了窃国者的形象。此外,隆科多总是动不动向外人宣扬其功勋亦有以此拿捏要挟皇帝的嫌疑,雍正自然不喜。

但是,自1723年后,雍正以隆科多拥戴之恩,并未对其追究,听之,任之,忍之。凡事有一个忍的限度,到1725年间,隆科多除了以上诟病,开始结党营私,威胁皇权,甚至像年羹尧一样,开始替皇帝擅自任选官员,当时称为“佟选”,而此前盲目自大的毛病每日俱增,祸从口出,雍正终于忍无可忍,在1725年开始明里暗里逐步清算隆科多,架空其官职,瓦解其党羽。

隆科多在1725年底嗅到了味道,主动辞去了其九门提督之职,此事正中雍正下怀。隆科多毕竟太过天真,以为辞去其九门提督之职便可以此明志,明哲保身,但是恰恰相反,加速了他的垮台。

1727年夏,隆科多被派遣往北疆与谈判北疆土地属权重新划分问题。我们翻阅资料可见,隆科多到了北疆实地考察,事事亲力亲为,强势要求沙俄归还此前其占领北疆的一大块土地,沙俄甚至已经下了妥协的决心。隆科多不论是为取悦雍正还是出于何种动机,从这点看其对国还是忠的。


同年冬,诸王与大臣为顺应雍正,给隆科多定罪四十一条,隆科多政治生涯宣告结束。 四十一罪中不乏一些欲加之祸。比如,其中一条是:“隆科多勾结年党,意图不轨。”我们都知道,当年雍正登基时,隆科多倒是不表态,但年羹尧身为雍正包衣奴才是看不起隆科多的。作为自己左膀右臂,雍正自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于是,雍正自己亲自牵桥搭线,把年羹尧长子过继给了隆科多为养子。皇帝为股躬大臣如此尽心,年羹尧也不好不买面子,两人说来还是因此被雍正自己强行揉合在一起的。所以,雍正说隆科多勾结年党显然自相矛盾的,归根到底是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罢了。

其中还有一些滑稽的定罪,不胜枚举。 但雍正也自知自己下的四十一定罪论据不足,难服人心,且从根本上他自己都不怀疑隆科多的忠心,也为了不让天下人把自己看成嗜杀昏君,因此并未诛杀隆科多,而是在畅春圆附近造几间小屋,打算将隆科多圈禁起来,将其子嗣贬黜,家产没收。

1728年夏,隆科多在畅春园外小屋忧愤而死,了结一生。


不书公子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晚年的九子夺嫡,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佟佳·隆科多在最后关头支持了皇四子和硕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使得雍正帝得以顺利即位。

但隆科多在雍正年间大起大落的悲惨遭遇,悦史君认为,不是背叛不背叛的问题,而是一直必然。

隆科多是康熙帝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弟弟,雍正帝曾被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雍正帝也亲切地称呼隆科多为舅舅。

康熙帝晚年,隆科多担任步军统领、理籓院尚书等职务,是京城著名的实权派,雍正帝与他关系密切。

在康熙帝去世后,隆科多宣布了遗诏,确认是雍正帝即位,这实在是名符其实的拥戴之功。

雍正帝当时根基未稳,需要隆科多的鼎力支持,不仅册封他为一等公,还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太保等职务,隆科多的儿子们也都加官进爵。

在巨大的权利面前,隆科多有些忘乎所以,各种弄权贪财的把柄留了不少。

随着雍正帝对争位兄弟及其党羽的处置趋近尾声,权力越来越巩固之后,隆科多的问题也到了要解决的地步。

隆科多首先被免掉了步军统领,接着儿子、下人接连出事,尚书职务也被免除,情况越来越恶劣。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在与沙俄谈判过程中,被雍正帝抓拿回京,确定几十项重罪后被幽禁,儿子们也遭到牵连。

一年后,隆科多在禁所内凄然去世,这距离他得势也只过了短短6年多。

悦史君认为,隆科多并不存在背叛雍正帝的行为,但站在雍正帝的角度,他知道的实在太多了,而且确实有不少违法违纪的做法,在雍正帝已经稳固了局势的情况下,隆科多的下场显然已经注定了。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题主估计是看了电视剧《雍正王朝》,剧中的隆科多是一个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康熙驾崩之前,为确保雍正顺利继位,对隆科多示以警告并用高官厚禄笼络。后来,老八允禩以“恢复祖制”为借口企图发动政变,隆科多遂倒向八爷党阵营。最终老十三力挽狂澜,隆科多也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但实际上,关于隆科多的剧情多半是虚构,他也不可能去背叛雍正。隆科多倒台的原因,更多是由于他的存在对皇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首先,在雍正继位的问题上,隆科多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也有所体现。但隆科多究竟在此事上起到了何种作用呢,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他应该是负责宣读了康熙留下的传位诏书。但从雍正继位后隆科多所获得的恩宠来看,他在康熙弥留之际肯定是起到了稳定局面的重大作用。

刚刚继位的雍正先是让隆科多担任了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双眼花翎,后来又晋封为总理事务大臣,授太保衔,并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饰、黄带子、紫辔等。


在这之后,已经坐稳了皇位的雍正开始对隆科多的权力进行重新考量。显然,他的权力过于膨胀了。隆科多担任吏部尚书,把持着国家的选人用人大权。他经常会干涉官员的任用和提拔,经他提拔任命的人便可平步青云,当时被称为“佟选”,与年羹尧的“年选”相媲美。除此之外,隆科多常常居功自傲,自比为诸葛亮,将拥立之功比作“白帝城受命”。后经过调查,还发现他与年羹尧过从甚密。这些都促使雍正下定决心,拿隆科多开刀。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隆科多家族曾在康熙年间支持过皇八子胤禩,他在1708年与大臣阿灵阿、揆叙联合,企图推举八阿哥为太子,而他的父亲、康熙朝的重臣佟国维也支持过八阿哥。


以上诸事,都促使雍正下定决心,拿隆科多开刀。1725年,隆科多被撤去步军统领,1726年被免去吏部尚书,1727年即以41条大罪逮捕圈禁,转年死于禁所。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讨论,喜欢达摩君的可以点击关注本人头条号“达摩说”,未开通悟空问答收益的也可私信我,我可以代劳开通,大家有题一起答,也要有钱一起赚喔!


达摩说


谢谢,由邸晓居MBA侃历史来回答: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既皇帝位,既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这就是康熙弥留之际,这是隆科多宣读的康熙爷的遗诏(辽宁新的档案馆展示的康熙遗诏)

作为康熙帝的宣诏大臣,隆科多是功臣,按清室修史的记载,当时的内阁成员有;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等三院一首的诸多大学士及首辅大臣张廷玉。

隆科多并不在各个大学士之例,在雍正帝登基后日子里,他的职务是蹭蹭的上升,为总理事物大臣,雍正二年,又承袭一等公,掌管六部之首的吏部,兼任步军统领,雍正等于把朝廷的人事和京师的警卫大权都交给了隆科多。


不止这些,隆科多这个皇上的“舅舅”当的好不自在,其乐融融。其实隆科多与雍正帝并无血缘关系,雍正叫隆科多舅舅是因为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是隆科多的姐姐,而雍正帝又是孝懿仁皇后的养子,这样隆科多就成了雍正帝的舅舅。

隆科多的功劳在于康熙帝驾崩时候,各位皇子对皇位的虎视眈眈,如果没有这位理藩院的尚书监管步军统领隆科多的支持,就是宣诏让雍正做皇帝,雍正也不一定做的稳,所以,有功必赏。

雍正帝还发了一道任命:命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物。


《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元年三月有上谕,“加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隆科多、保和殿大学士马齐、川陕总督年羹尧俱为太保”,隆科多位例首席,尊崇显贵。

西北大捷,雍正帝破格赏赐年羹尧,同时也给隆科多以同样的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饰、黄带子、紫辔,他们的一等公却享受着秦王的待遇,这些待遇让张廷玉,马齐等等一干朝廷重臣望尘莫及。

由于隆科多的持功而骄,隆科多的不检点,他的飞扬跋扈使刷新吏治的雍正帝反感了!隆科多犯了年羹尧一样的错误,操控人事,在雍正帝面前时有傲慢无礼之态,这就侵害了雍正帝的权威。


雍正三年,有人开始举报隆科多的儿子品行不端、恶劣,自此,雍正帝向隆科多开刀了。

又有上谕:“以前隆科多,年羹尧颇著勤劳朕甚慰,予以异数赏赐,乃交结专擅,诸事欺隐。”

《清史馆.隆科多传》雍正帝下令收回赐予的四团龙补服饰并不得复用双眼花翎等等。 雍正帝的这一上谕,公开了舅舅隆科多没有恩宠了。

经过雍正帝调查发现隆科多与年羹尧眉来眼去,特别是年羹尧犯事期间,租绕办案等等,由于隆科多的政敌太多,此时的朝廷大臣群起攻而之,雍正帝下令交督察院严加办理。


此令一下,隆科多的罪名越来越多,举报他嚣张跋扈,就连年羹尧都向隆科多行贿,最不可让雍正帝容忍的是隆科多与年羹尧结成了新的攻守同盟,妄想架空雍正皇帝。

雍正上谕说的大意是,登基之初,隆科多,年羹尧,朕拿你们对心腹,一点没有猜疑、没有防备,反而你们竟然有二心,着权纳贿,作威作福,朕岂能姑息养奸?隆科多有两条大罪,纵容家奴妄为,勒索招摇,肆行无忌。 隆科多的罪行彻底查实。

看来隆科多的罪责难逃。这期间隆科多参与了与俄罗斯的边境谈判,即使他使出了浑身解数,这次也是逃不过去了。


此时的雍正帝又查实了隆科多在康熙四十七年,隆科多与理藩院尚书阿灵阿、左都御史葵叙等一干人秘密商议保举八阿哥胤禩为太子一事,这是雍正帝最不可容忍的行为,马上派人在谈判地将隆科多捉拿回京,至此,隆科多彻底完蛋了!

隆科多最后定罪有大不敬罪五,欺君罔上罪四,紊乱朝政罪三,党奸罪六,不法罪七,贪婪罪十六。《清史稿.隆科多传》

雍正帝曾说:隆科多所犯四十一款重罪,实在不容赦免。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


谢谢提问!关于雍正朝年羹尧、隆科多获罪而死问题,正史与传说出入。与电视剧也有差别。还是按《清史稿》的说法回答你较妥。

一、康熙重臣

隆科多。佟佳氏,满族镶黄旗人,佟国维之子,雍正生母之弟。康熙二十七年,授一等侍卫,擢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四十四年,因下属违法,康熙责其罪,罢免副都统和銮仪使,只任一等侍卫上行走。五十年启用为步军统领。五十九年,加升任理藩院尚书(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六十一年康熙病重,召受顾命。可见康熙立四子之意早在五十九年即有考虑。

二、雍正功臣

雍正即位后,隆科多与马齐总理事务,并世袭一等公,再授吏部尚书。并以总理事务有功,加一等阿达哈哈番,以其长子岳兴阿袭。次子玉柱,由侍卫升为銮仪使。並于年羹尧同加太保衔。二年兼领理藩院事。纂修《圣祖实录》《大清会典》总裁,监修《明史》,又与年羹尧同加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等。雍正三年,解除步军统领次子玉柱恶行被罢官。年羹尧被弹议罪时,雍正上喻:以前隆、年勤劳有功,给予特列加封。但不久即"交结专擅,诸事欺隐",命上交四团龙补服,罢用双眼花翎等。因隆科多在议年罪时多有干扰,再削太保及世袭一等阿达哈哈番。并命前往阿兰善修城垦地。四年又发现隆科多受年羹尧及多名督抚重贿,罢隆科多尚书,令其料理阿尔泰边疆事务,並勘议俄边界。这期间只是降职使用。

三、入狱原因

早时隆科多与阿灵阿、揆叙结党,后又与年羹尧交结。雍正先处理隆科多党羽。后追问与年羹尧交结事,隆科多欺瞒不以实对。五年宗人府告发隆科多私藏皇室玉牒于家之罪,夺隆科多爵位,召回京城,命大臣诘问。总结其罪状四十一款,主要有康熙死前明明未在身边却枉言身藏匕首以防不测、自比诸葛、妄奏诸王心变、大不敬、欺君、乱政、结党、受贿等,议当斩,妻子入辛者库、财产入官。雍正看后发上喻:隆科多罪不容诛,父皇升天后,唯有隆科多一人承旨,力排众王非议。以罪诛隆不忍心。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筑屋三间,永远禁锢。妻子免入辛者库,长子岳兴阿夺官,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雍正六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后,雍正赐金治丧。

总之,隆科多拥戴有功,但恃宠而骄,徇私枉法,罪在当诛。但雍正念旧功,念甥舅之情,还是从轻发落。至于其它传说大多基于雍正得位不正而来,不足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