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總有人為秦始皇,隋煬帝洗白?

夢的世界9


洗白?為什麼要說洗白,難道秦始皇和隋煬帝原本很黑嗎?我感覺這就是很多人從自身的感官上,來判斷事情的對錯和某個人的好壞,這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史書都是由後人編寫的,而且經過歷史時間的發酵,一些民間傳說和演繹作品往往就能混淆視聽,不過既然說洗白秦始皇和隋煬帝,那麼我們就看一下這兩為皇帝身上的髒水到底能不能洗乾淨!

焚書坑儒

偉人毛澤東曾經寫過一首七律:“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這首詩就是字面意思,不要在罵秦始皇了,焚書坑儒的事情也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秦滅六國前正處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號稱是百家爭鳴。諸子百家的思想貫徹整個中原大地,這對於一個國家的和平和穩定是十分不利的。再者說,一個統一國家的子民遠遠要比分裂的國家幸福得多,至少他們不用再忍受戰亂之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收回臺灣,使港澳迴歸的原因,因為我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集體。

再者說,雖然秦始皇已經死了,但是他留下的制度(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及取得的成績(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修建萬里長城等)現在還延續保存了下來。這就叫叫做“秦雖死猶生”!

修築長城

修築長城一事,很多人都認為是勞民傷財,確實長城的修建徵集了大量的勞動兵力,包括民間傳說裡最出名的:“孟姜女哭長城”,就把秦始皇描繪成了一個荒淫無道的暴君。但是要知道,屁股決定腦袋。站的位置不一樣,所思考的東西也不一樣。當時北方,匈奴虎視眈眈,不修築長城意味著需要在北方屯駐大量的兵力,而且匈奴騎馬作戰,打完就跑這讓秦朝始終難以防範,畢竟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進攻。即使在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也沒有辦法完全將匈奴滅絕。但是秦始皇長城的修築,就大大減少了邊疆的駐軍數量,而且在之後,除了唐朝之外哪一個朝代沒有修築長城加固長城的?

再說了,修長城也不是不給工錢的,畢竟是國家工程,也是有津貼補貼的。

開鑿運河

如果說秦始皇在歷史上還算是千古一帝,那隋煬帝就是赤裸裸的暴君了。隋朝大運河傳說是為了帶著美女南下看花,所以勞民傷財修築了這麼一條運河。這個理由,哎,用腳後跟想想這根本就是完全不可能的啊。比什麼“烽火戲諸侯”扯多了好吧。

隋朝大運河的開鑿一是加強了南北交通,二是加強了江南地區的建設,三更是為了糧食的漕運,在歷史上的意義絕對重大。即使到了今天,隋朝大運河依然在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

荒淫無度

在史書裡,楊廣就是一個荒淫無度的暴君,十分的好色。但是根據記載,隋煬帝楊廣只有一後一嬪,四個兒子兩個女兒。作為一個皇帝,怎麼也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啊。而且在古代皇帝又不需要避孕,只要是個生育能力正常的人,就不可能只有這麼點後代。

而且楊廣忙啊,忙著遷都洛陽,開大運河,打仗,巡長城,一心想幹大事,怎麼可能是一個好色之人只不過楊廣的性子確實有點急了,太過急功近利,殊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於是隋朝亡了!亡在誰的手裡呢,他的表弟李淵。這就很耐人尋味了不是,歷史是由勝利者編寫的,這勝利者李淵李世民,那還不得使勁編排編排前朝皇帝啊。以至於越傳越髒,而且說實話,楊廣在民間的口碑似乎真不咋地,雖然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著想,但是民眾不知道啊,這點就不如李世民的放400囚犯回家探親,約定來年問斬的事情乾的漂亮!

反正不管怎麼說,說他們是明君聖君也好,是暴君惡君也罷,他們也都聽不見了!但是他們的名字和事蹟,將永遠的傳承下去——一位是橫掃六合統一天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位是為後來做出卓越貢獻,開發科舉制度的“暴君皇帝”隋煬帝!

我們不求洗白,但求還原真想,他們的功過,歷史會銘記的!


浩瀚文史


呃…樓主提出這個問題,看來對歷史確實不太瞭解,而且受電視劇毒害較深呀。我們的電視劇一般都歌頌辮子朝,關鍵都是編的,沒有一個是真的(無力吐槽);對其他朝代都是無端的潑髒水,極度黑化,比如明朝(這個也無力吐槽)。最近幾年好一些了,終於出現了《漢武大帝》這樣的歷史正劇了。

言歸正傳,說到秦始皇,貌似編劇和磚家們也不太敢亂黑。我記得也就90年代有些香港恐怖片裡惡搞過他。再者就是秦始皇曾經焚書坑儒,而且大秦律法比較嚴苛,所以文人們不太喜歡他,因此有很多野史。比如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說他身材矮小,相貌猥瑣,聲音還似豺狼。其實這些胡說八道的東西,無異於流行於菜市場、公共廁所的各種“機密”、“緋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都是假的,太幼稚了。具體的我也不想在此一一反駁,既浪費時間,又沒多少意義。

我說這些只是想讓樓主明白,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可以說是“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他橫掃六國,一統華夏。自此,大一統的概念深入民心,華夏民族幾千年面對過無數強敵,但國家始終完整,文化保持延續,秦始皇真的功不可沒。

他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制度化的規章,讓各地交流更加便捷;他遠征匈奴,修建萬里長城,抵禦外敵,給後世留下震驚世界的奇蹟;他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的領導力,影響後世上千年。

最被人抨擊的“焚書坑儒”,被解讀為“以愚黔首”真的是無稽之談。那些儒生多為墨家門徒,宣揚兼愛,反對秦皇統一天下,這是什麼?這是分裂!不該殺嗎?和愚民有關係嗎?華夏帝王多數都很開明,根本不喜歡愚民。愚民是滿清政權的把戲。

秦始皇是中歷史上第一位千古一帝,功績彪炳史冊,史書對他的評價也是正面的,不存在“洗白”一說。因為本就光輝無比!

對隋世祖楊廣的評價確實從負面的往正面的慢慢轉變,但也不是洗白。應該說是平反吧!歷史記載楊廣荒淫無道,諡號是隋煬帝,大體是個貶義詞。歷朝歷代都拿他做反面典型,可以說他被罵了上千年,真的很委屈他。

隋朝的歷史,尤其是隋煬帝的,被李唐改的面目全非,原因也很簡單,李唐的天下原本是楊家的,而李淵還是楊廣的表哥。搶了弟弟的天下,這事不好看呀,給楊廣潑點髒水,也是正常的。

歷史上真實的楊廣非常有雄心壯志,更不荒淫無道。楊廣年號“大業”,也說明了這位少年天子的野心,他想創造一番宏圖偉業,超過自己的父親!他一生三徵高句麗,想把那個遼東強敵扼殺在萌芽之中;他修建京杭大運河,大力發展經濟;他開科舉,自民間選士,打破貴族的壟斷;他御駕親征,橫掃西域諸國,被稱為天可汗。可惜他也有缺點,就是心急。他很少考慮下級和百姓的承受力。他把能想到的事情都一起幹了,最終導致了天下大亂,自己也死在了部下手裡。

總體看楊廣,絕對不是昏君,也不喜歡享樂。他是個有抱負,有能力的國君。所以歷史說他“荒淫無道”自然是錯的,現在不是洗白,是為他平反。


途牛山小旋風


若說到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當首推《毛澤東評點二十四史》。毛主席以思想家、政治家的戰略眼光對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都作了客觀準確的評價。如他對商紂王帝辛的評價是"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對漢高祖劉邦的評價是"老粗出人物";對李世民的評價是"自古以來最能打仗的人”等等。其中,對秦始皇的評價非常中肯,並給予了較高的讚譽。毛主席曾說:"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是法家!“他還曾寫過一首詩:"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至於對隋煬帝,毛主席並沒有給予什麼讚譽。他認為隋文帝楊堅沒有選好接班人,選了善於偽裝的楊廣,其做法"蘊藏大亂"。以及知識分子型的皇帝"沒有出息"。"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寫文章、詩詞的人"。現在有人為秦始皇洗白,是因為秦始皇的確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立下了不朽功勳。至於為隋煬帝洗白,主要還是他開通了大運河,應該算是有功;但隋煬帝橫徵暴斂,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應該屬於有罪。所以我認為,不能把隋煬帝與秦始皇相提並論,隋煬帝過大於功,而秦始皇則功大於過。



如龍得雲13333


這句話說反了,不是要洗白此二人,而是這兩位被黑慘了。


農民起義推翻的麼?

在如今的正史中,二人都被歸罪於暴政導致的農民起義,進而政權滅亡,但事實上,一個心智成熟的人都會知道,背後沒有一定勢力主推和策劃的話,是形成不了這種改變趨勢的合力的。

這就好比股市中,每個漲停股票的背後,都有主力的身影,散戶始終都是追漲殺跌跟風那一部分。散戶雖然眾多,但毫無紀律性,想要連續買漲停一支股票,可能性為零。所以完全由農民起義去推翻一個王朝,可能性也不大。

推翻秦朝的背後勢力是以楚國為首的六國貴族,推翻隋朝的則是以李氏家族為首的關隴貴族。但就說陳勝吳廣起義來說,陳勝,字涉。縱觀中國幾千年,有哪個農民會給自己取字,連劉邦都沒有(註釋1)!陳勝的祖上是春秋戰國時期陳國貴族後裔。隋末的楊玄感起義,就更不用說了,根正苗紅的關隴貴族。

這些貴族勢力計劃成功後,就把鍋甩給了所謂的農民,自己洗白成了新的政權,為了自證清白,因而反過頭來將秦始皇和隋煬帝大加貶低,形容成十惡不赦的暴君!

千秋功業後代評說

秦始皇和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配得上千古一帝稱號的帝王,為何?因為他們取得的功績和影響,澤被後世千年!

秦始皇確立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以及郡縣制,後世幾千年來一直被採用。隋煬帝拓寬大運河,將原本一段段分割開來的小運河,連接成為養育數千萬人的大運河!解決了無數人吃飽飯的問題。也給沿途經過的城市帶來了燈紅酒綠的繁華!

這樣的功績當配得上千古一帝,再瞧瞧正史,唉,還真是成王敗寇,一棍子敲死。

註釋1:劉邦,字季,有人會說劉邦這不是有字麼,但這是因為劉邦排行老三,季在古代指排行老三的意思,劉季,就和現在的劉三兒,一個意思。


瓦爾登的船伕


有聽說過洗白秦檜、洗白汪精衛的,倒還沒有聽說過洗白秦始皇、隋煬帝的。本來就不黑,自然就談不上洗白。

相反,可能是因為辮子戲看多了,覺得清朝皇帝都像電視劇裡演的那麼開明,再反過來看看秦始皇和隋煬帝,就會覺得他們殘暴、專制,簡直就是暴君、昏君。

辮子戲掩蓋了清朝皇帝的過失,如果某天有人說清朝的這些皇帝把大臣當奴才,實行文字獄,稍微說錯話就可能被殺;甚至在入關那會還大量屠殺漢人……是不是如果這些和電視劇裡不一樣的歷史,就是在抹黑清朝的皇帝?

秦始皇、隋煬帝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人們先入為主,認為他們是暴君,統治昏庸無道,這時候如果有人再說他們好的方面,就很容易被認為是洗白。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主要是被黑的太慘,因為他得罪了當時的儒生,儒生主張仁政,主張以德治國,秦始皇則以法治國。儒生認為法制是殘暴的,實行法制的君主是暴君,而後世的史書修訂者主要是儒生,於是,秦始皇的殘暴就掩蓋了他的豐功偉績。

還有,秦始皇大興土木,這就落人以口實,儒生不管你修長城、修都江堰的目的是什麼,總之,你秦始皇耗費了人力物力,背離了儒生崇尚節儉的傳統,我儒生就能借此大做文章。

問題是秦始皇還無法跳出來反駁。

首先,修長城、修靈渠是有的,阿房宮雖然只有一個地基,但修建前要備工備料,同樣耗費巨大。其中像長城、靈渠是利國利民的,甚至可以說修長城靈渠雖然要死人,但不修則會死更多的人,這對後世則有功,但對當時的百姓而言是殘暴的。


儒生只側重對百姓殘暴這點,為了警醒後世的統治者,為了宣傳自己的仁政思想,於是乎,秦始皇就被不斷的黑化。

還有焚書坑儒也是秦始皇的一大黑點,其中,焚書是有的,好在所焚燬的書籍在咸陽宮和民間多有副本,可惜的是周王室存放的珍貴史籍沒有副本。

“坑儒”則是後世的說法,《史記》中記載為坑殺術士,但也提到“諸生皆頌法孔子”,也就是這些術士和儒生是屬於同一類的。

老實講,如果當時秦國採納的是孔子的學說,可能就沒有秦朝了,所以坑儒雖然殘暴,但某種程度上也是歷史的進步。

秦始皇有功有過。

過在當代,利在千秋。

對當時百姓而言,秦始皇是殘暴的,這點不可否認;但從歷史的進程上看,秦始皇的功,稱其為千古一帝絲毫不過分。


隋煬帝的情況跟秦始皇類似,他主要是因為好大喜功、急於求成以及不聽納諫。

他做事的出發點是好的,不能算是昏君,只能算是一個壞皇帝,比如修大運河,這點意義很大,可以加強南北的文化、經濟往來,可如此浩大的工程,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修好了。結果百姓還沒來得及享受大運河帶來的好處,隋朝就沒了。

你說做這樣的事情,史書評價能高嗎?

有人說滿清十二帝,無暴君也無昏君,那是思想抓得嚴,你稍微說點皇帝不好的話,直接人頭落地甚至是滿門抄斬,比如乾隆,自稱“十全老人”,無人敢提出異議,要是擱明朝,那不得被文人罵死。

還有現在流行的辮子戲,清朝的皇帝個個都是完人,可惜如果秦始皇、隋煬帝能有如此待遇,以兩個人的功績,只要把過失掩蓋,怕是可以直接吹上天。


金兔歷史


因為這是在號召大家學習呢。

秦皇、隋煬帝非但不總結其失敗教訓,反而都成了光輝形象。

這是嫌一個秦皇、隋煬帝不夠,還需要第二個秦皇、隋煬帝出現啊?

一、秦皇最大的問題。

秦皇年邁,放任趙高亂國。

失去民心。

二、隋煬帝最大的問題。

好大喜功,有“禮賢下士”袁本初之風,“三拍決策”,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康熙先殺鰲拜,再平三藩,後收臺灣,思路清晰,條理準確。用人寧可啟用施琅、姚啟聖,大膽重用王萬祥等一大批能人,也不啟用東林黨之輩人渣。

楊廣不知己不只彼,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人心盡失而亡國。


用戶67724358697


大家好,我是生活問道。

對於洗白秦始皇,隋煬帝的說法,我不敢苟同。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影視劇,提秦始皇,隋煬帝就必是窮奢極欲之徒,這才是不尊重歷史的做法。在這裡,我想用我個人的見解為這二人說句公道話。

我們先來看秦始皇:

先來糾正一個常識性錯誤,很多人認為秦始皇姓秦,這是不對的。秦始皇姓贏,名政,趙氏,所以又被稱為趙政。

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47年,年僅13歲的嬴政即接秦國王位,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順利主政,對秦國的人事使用做了很大的調整。經過幾年的修生養息,公元前230年,30歲的嬴政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步伐,至公元前221年,嬴政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



此時的嬴政39歲,39歲之前的嬴政並沒有過多的出現在世人的認知中,大多數人對於嬴政的詬病是從他統一六國後開始的。我們三次庭議來綜合評述一下真實的秦始皇吧!


先看第一次庭議:議帝號,廢諡法。

李斯提議王號稱為“泰皇”,泰皇下達的命令稱為“詔書”,天子自稱為“朕”。嬴政將三皇中的皇取出來,又將五帝中的帝取出來,稱為“皇帝”,其餘的都按照李斯的提議保留使用。

秦始皇認為諡號是兒子評論父親的做法,如此做法,臣子也可以評論君主,是很不尊敬的行為,而且,秦國會永世相傳。

第一次的庭議,封建統治階級新的觀念形成,並延續了長達兩千年之久,伴隨整個中國封建史。

第二次庭議:廢分封,立郡縣

王綰等官員建議秦始皇採取周天子的分封制,將天下土地分封給皇室諸人來進行管理。秦始皇為此進行了第二次庭議。

李斯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利用周朝滅亡的事實闡述他的理論“周天子(文王,武王)把土地都分封給了親屬,但是時間久了,必然會有矛盾,一定會再一次的上演諸侯爭霸,國家分裂的局面。”他又建議“應該把國家分成郡縣,郡縣在什麼時候都是國家的,可以用國家的稅收來獎勵有功勞的人,這樣,就不會有國家分裂的事情發生。”秦始皇認為李斯的意見是對的,於是採納了李斯的建議。

郡縣制是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統一的切實綱領,雖然在其後諸多朝代有所更改,但“百代行秦法”卻是不爭的事實。

第三次庭議:焚詩書

這件事是秦始皇在現如今飽受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歷史上稱為“焚書坑儒”。這件事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秦始皇過生日時在咸陽宮設宴款待百官,宴席中有幾十位官員絡繹不絕的為秦始皇祝壽。本來酒興之餘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同席的博士原齊國人淳于越認為以僕射周青臣為首的人無限制的對秦始皇的阿腴奉承,讓秦始皇無法無法真實的瞭解到自己治理中失誤的地方,會加重秦始皇錯誤的程度。針對這樣的不同意見,秦始皇依舊讓眾大臣進行辯論。

最後還是李斯做了總結性發言,他說“沒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治理國家的方略,因此,當皇帝發佈一道命令時,大家雖然表面支持,但心中的思想是不會統一的。長此以往,就會在社會中形成朋黨勢力,皇帝的威信就會下降。所以,要統一思想,把各國的治國方略,史料等除了皇宮裡面留存之外,全部銷燬,以後都按照秦國的典籍做為做事的標準。誰如果敢違抗命令,就要嚴厲懲治。”他有補充說到“關係到民生的技術類書籍例如農耕,醫藥之類的不在管束之內。誰要是張學習法律知識,可以到正規的機構來學習。”

秦始皇考慮了他的建議後同意按照他的辦法實行。

在焚書之後的第二年,大批的儒生術士不滿秦始皇對於文化的扼殺,散步流言,對秦始皇進行誹謗。因此,秦始皇對這批人處以了活埋的殘暴手段。

焚書坑儒經常被拿來相提並論,但這兩件事實際上沒什麼關聯。但由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的實行,讓中國歷史上璀璨的文化大碰撞時期戛然而止,而後世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也紛紛採用禁錮思想的手段,最著名的莫過於清代的文字獄了。

二,隋煬帝

做為隋朝短暫歷史的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可謂是罵名滿天,似乎在所有人眼中,這位皇帝就是殘暴的代名詞。著名的評書《隋唐演義》更是根深蒂固了這一觀念。

那麼,歷史中的隋煬帝到底是怎麼一個人?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第二個兒子。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正式即位。楊廣即位第二年(公元605年),改國號大業,即大業元年。楊廣在做皇帝之前,就率兵消滅了陳國,結束了中國幾百年分裂的局面,這件事對於中國版圖的完整至關重要。

楊廣繼位後,首先開鑿了京杭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讓中國從南至北首次實現了大貫通,為南北經濟發展立下了不朽之功。

隋煬帝的第二項功績是影響中國文化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在他父親時期就已經誕生,但並不完善,並不能通過科舉有效的為國家選拔人才。楊廣在原有制度上又豐富了進士科制度,讓有才能的人第一次有了通過國家選拔改變命運的渠道。

楊廣在中國版圖上也有不小的功勞。

首先通過對林邑的用兵,使隋朝的版圖向南延伸,東面,自三國東吳之後,首次把臺灣列入中國版圖,而隋朝留下的歷史資料,也是我們今天對臺灣主權問題的最有力舉證。西面,隋朝疆土首次使中國版圖不在以單純的軍事手段佔領,而是從行政上劃歸中國版圖成為“新四郡”的重要組成(新疆部分劃歸)。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楊廣對外的頻繁用兵在取得輝煌成果的同時,也遭受到了滅頂之災。

首先是對高句麗的征討,三次征討無功而返,耗費人財無數,怨聲載道,各地頻繁爆發起義。


楊廣在繼位之前非常善於偽裝,隱藏的私慾在做皇帝后終於釋放出來。為了滿足他的私慾,單是長安至江都的路上,便修建行宮40餘座。為了方便遊玩,又修建通濟渠,並強行徵召民間美女供他淫樂。

楊廣制訂的政策加深了人民災難,極大的破壞了生產秩序,他的窮兵黷武,加重的橫徵暴斂,終於激起全國人民舉義討伐。

公元618年,楊廣在江都(江蘇揚州)被禁軍首領宇文化及殺死,僅存二世的隋朝宣告滅亡。

有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我在提到隋煬帝楊廣時,始終用的是楊廣的稱謂,而不是隋煬帝。這是因為,隋煬帝的稱謂是李世民為了諷刺他做出的稱謂。

對比秦始皇和隋煬帝二位帝王,在位時都對社會及後世留下了不朽功績。功績不容褻瀆,也分別犯有不可原諒的錯誤。至於如何評論兩位,就由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注:

煬:古代諡法,去禮遠眾。


生活問道


為什麼要用洗白這個詞,還有秦始皇與隋煬帝都是幹了什麼事讓我們就認為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了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秦始皇所幹的壞事,其實說白了秦始皇當時作出來讓人最為氣憤的可能就是所謂的焚書坑儒了吧,就這一點上讓無數的讀書人把他當成了魔鬼一般的存在,畢竟對於老百姓來說大字不認一個,就算是傳壞話也不一定可以傳的清楚,而這當時被坑殺的那些人就不一樣了,明顯屬於有文化的那種人,並且還可以把秦始皇寫進書裡去罵。

這一點其實說白了之後的那些朝代都有,而且乾的比秦始皇要狠的多了,唯一不同的就是秦始皇只有一世,沒有人可以給他說好話,像明朝的朱元璋不知道清除了多少的文臣武將,可是在明朝統治的幾百年裡,有那個敢這樣說明朝的創始人,他們只是不敢說而已。

還有人說秦始皇一統六國造成了相當大的殺虐,不知道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這個就有點搞笑了好不好,如果不是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戰爭還不知道要打多久,這麼說吧在戰國期間因為戰亂而死的百姓幾乎不計其數。

可是當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果斷大家都把鍋推給了他,尤其是漢朝的劉邦,不摸黑秦朝就顯不出自己的朝代好,所以只能叫讀書人拼命的給秦始皇加黑鍋,反正他們之間本來就是敵人,加起黑鍋來毫無壓力。

所以說秦始皇的黑材料說實話都是來自於漢朝,一個秦始皇敵人的話大家也信,這就不得不說一下智商的問題了。

然後我們再來說一下隋煬帝楊廣,說白了連隋煬帝這個稱號都是唐朝給他弄的,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唐朝給他下的黑材料也不是一般的多。

我們從電視上經常看到楊廣是一個好色之徒,但是從史書上記載來說,楊廣只有八個老婆,這是把所有的妃子都算上的數字,一個皇帝只有八個老婆居然會被人說成是一個好色之徒,這是不是有點太侮辱皇帝這個職業了,大清的皇帝那個老婆少於五十個了,你找一個說來聽聽。

記的很多小說上寫到楊廣貪色到一個極端的地步,但凡宮女他都不放過,說實話這些宮女心中怎麼想你們不清楚嗎?哪怕楊廣不好色,這些宮女就不會爬到楊廣的床上嗎?

還有人說楊廣為了自己的名聲非要建什麼大運河,不知道死傷了多少民工,可是大運河有沒有大家不道嗎?

說實話到現在這個大運河還在正常使用中,這可以說是一本萬利的買賣,而且在古代的任何工程中都是存在於死傷的,可不是光大運河這一條,只是被人拿出來說事而已。

還有一些人說了,楊廣的皇位不正,是他奪了他爸的位置得來的,我就想問李世民的皇位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沒有說他的壞話哪?多想想原因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可以說楊廣當時唯一做的錯事就是強徵高局麗,把自己的國庫給耗空了,從而在大運河中沒有足夠的錢財來支撐這個工程的運作,這才讓問題全部給暴發了出來,而且身為楊廣臣子的李淵等人也是在後面煽風點火,最終拿下了隋朝的江山。

只能說現在很多人不是在為秦始皇與隋煬帝洗白,只是在找一些歷史的疑問而已,當這些謎團被一個個的解開後,大家才會發現事實的真相。

好了今天的話題先聊到這裡了,小夥伴們記的點關注啊。


虎頭山小妖


不是為秦始皇和隋煬帝洗白,而是人家本來就不是黑的!

想想咱們以前看的電視劇吧,主角是誰?

有秦始皇出馬的電視劇,主角一般都不是他;您覺著作為配角的秦始皇能有什麼好的人設?肯定暴君,然後秦二世而亡,項羽和劉邦爭天下。在這種東西的薰陶之下,秦始皇能給觀眾留下什麼印象?

有隋煬帝出場的,都是為了李世民做鋪墊啊,為了塑造李世民的正面形象,那給隋煬帝的能有好臉嗎?

我很反感國內的一些電視劇,為了劇情需要就胡編亂造;你這樣亂拍是有問題的,萬一有傻子信了呢?就現在的情況來說,信這些的傻子真不少;我已經見了很多了,放著正史不看,去看電視劇學歷史,後來的事情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簡單說,現在很多吃瓜群眾一位自己看了幾部古裝電視劇就以為自己懂歷史了;您說可笑不可笑,就單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有幾個真懂意思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以及求仙等各個方面,之後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知道後大怒,故而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460人並全部活埋。

這是司馬遷筆下關於“焚書坑儒”的記載,司馬遷是漢代人,跟秦始皇沒親戚;作為漢代的史官,司馬遷沒必要美化秦始皇,他也不會去美化秦始皇,所以我覺著這個還是可信的。

秦始皇有哪些功勞?

首先啊,這個千古一帝不是白叫的,人家真有本事。

秦始皇在中央創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在位最大的問題就是修長城,但是修長城這事在當時實屬無奈,畢竟除此之外你能找出更好的辦法嗎?不光是秦朝,後期的不同朝代都仿效秦朝修/築長城。勞民傷財不假,但是意義很大;再談秦始皇陵,作為一個封建時期的君王,有幾個比他強的?拿活人殉葬的少嗎?好歹兵馬俑是陶土製成的,不是用活生生的軍士去殉葬。

我們再看隋煬帝楊廣

都說楊廣是個暴君,可問題是這些人都是站李世民一派的啊;李世民好啊?為了皇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殘殺自己的兄弟,還差點殺了自己親爹,這人品咋樣,還用我說?

人家楊廣最大的問題有三:

1、開鑿京杭大運河,勞民傷財;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對於國家的發展還是很有利的,最大的問題是國力不行,不是政策的問題。懂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人說什麼他也不會懂。

2、窮兵黷武,這個很難說;人家也的的確確打了些敗仗,但是人家勝仗也不少。這個真沒法說,當時那個時候,你不打別人別人就來揍你;與其被動防守,主動出擊也談的過去。

3、後期的享樂之類的,這個真不行,跟我們現在的國家領導人比起來差遠了;但是因為朝代和認知的限制,還可以理解,畢竟你不能要求所有的皇帝都做明君,這個不可能。

大業二年(506年),楊廣增設進士科。當時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當時以明經最為高級,進士試居次。當時選士制度只稱為秀才科,與唐之科舉有一定區別。楊廣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說楊廣優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品質而不是文才。煬帝時還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至607年,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這標誌著科舉制度的產生。大業三年(507年),楊廣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臀力驃壯十科舉人。” 大業五年(509年),楊廣又下詔:“諸郡學業該通,才藝優洽,臀力驃壯,超群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強御,四科舉人。”

無雙雜貨鋪


應該是現在的人不在迷信歷史,能從很多傳說中看出一些真實的東西。

首先說歷史評價,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但是你以為暴君很好當?歷史上能稱得上暴君的也就只是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夏桀商紂隔得太遠不好說,秦始皇,隋煬帝還是有史料記載的。總的來說,能稱的上暴君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並且在朝期間有建功立業的,秦始皇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修築萬里長城,歷史上雖然都有抹黑,但是功績確實是個繞不過的大山。隋煬帝滅了陳國,也是有軍功的人,修築京杭大運河,利在千載,也不能說的一無是處。

再就是看以前抹黑這些人物主要從哪幾個方面。

一,好色。這一點秦始皇好點,但是商紂和隋煬帝卻是說的極厲害,特別是隋煬帝,我記得隋唐演義裡面有一回說他晚上無聊閒逛,遇到了他妹妹,非要嘿嘿嘿,最後不小心把他妹妹弄死了,然後丟在池塘裡說是失足掉下去淹死的。以前想不覺得,現在看來確實不可思議,你說一個皇帝什麼女人沒見過,還天天猴急的像色中餓鬼,連自家妹妹都不放過?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再一個方面就是窮奢極欲,大概就是這個事情幾代人慢慢做做完才行,他非要一代人之類做出來。秦始皇的修長城,和阿房宮(不過據說現在考察阿房宮可能根本不存在,首先遺址沒找到,再就是按照當時對阿房宮的評價,燒三天肯定燒不完的),都是動用了太多民力,隋煬帝也是,修大運河之類的。

總的來說,成王敗寇,輸了就是輸了,現在不過是把本來描的很黑的人稍微洗白點,讓人知道他並沒有這麼黑吧。

最後,以前西方評價了影響世界的100個偉人,中國有3個,秦始皇是其中之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