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乾隆在晚年時為何親自為順治最痛恨的多爾袞“洗白”?

linjiayan9103


多爾袞的一生可謂一波三折。崇德八年(1643)皇太極突然病逝,他與大阿哥豪格爭奪皇位,最終相互妥協,擁立年僅6歲的福臨為帝,多爾袞為攝政王。次年,多爾袞帶領清軍入山海關,緊接直驅北京,趕走李自成,定鼎中原,他先後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權勢煊赫。然而順治七年冬(1650年12月31日),他突然於狩獵途中逝世,被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死後僅兩個月,他竟被順治帝追奪一切封典並毀墓掘屍。此後朝野上下皆將他定義為篡位逆賊。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為他平反昭雪,修復墳塋,又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縱觀多爾袞大起大落

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出順治帝福臨對多爾袞恨之入骨,而乾隆帝必然也知曉,那他為何要替多爾袞平反呢?

首先清朝能稱霸中原,多爾袞功不可沒。這點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儘管當年順治帝極力刪除關於多爾袞的功績,但這一點無論如何也刪除不了。《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雲:“念我朝定鼎之初,睿親王實先統眾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由此可見,乾隆也很清楚多爾袞在清朝初期所起作用。

其次乾隆認為多爾袞雖功高震主、擅權越位,但其並無謀反篡位之意。他曾在為多爾袞翻案時說道:“夫睿王果有異志,則方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又進一步解釋說:“攝政幼年, 威福不無專擅,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就是說謀反肯定不存在,但專擅不排除。這個理由前半段說得在理,後半段乃刻意為之。

當年多爾袞與豪格奪權,最終雙方妥協立福臨,多爾袞當攝政王。說是妥協,實則是豪格爭權失敗。他先是被削爵、幽禁,後又死於獄中。他一敗,整個朝堂沒有一個人能與多爾袞相抗衡。而且多爾袞手握兵權,若他真想當皇帝沒有人能攔住,更沒必要等福臨長大再密謀。

至於乾隆說順治帝當年年歲尚小、受大臣擺佈,只不過是為順治帝的報復行為找了個藉口。實際上順治帝與明朝萬曆帝別無兩樣,他們皆因幼年不自由而產生報復心理。所以多爾袞與張居正一樣,功大於過。對此,不僅玩轉權術數十載的乾隆看得明明白白,就連他的父皇雍正也看得透徹。實際上雍正早有替多爾袞翻案的意向,只可惜他在位時長太短,一切皆來不及。

儘管乾隆為多爾袞翻案存在其對多爾袞的認可,但究其根本是因為乾隆統治中後期,政治全面穩定,經濟繁榮昌盛,而一心追求“十全盛世”的乾隆力爭對所有具有爭議的事情進行全面評估,以增強宗室團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乾隆在這一年翻案最多,力度最大且成本極低的主要原因。


鄧海春


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多爾袞對大清有功,他配得上乾隆替他翻案。

多爾袞對清朝有“統眾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之功。要是沒有他的統籌調度,清朝入主中原,恐怕沒那麼順利。

當然了,清朝入主中原,大家都有出力,功勞也不是多爾袞一個人的。

但是即便不考慮“檄定中原”之功,多爾袞的功勞也是很大的,配得上乾隆為他翻案。

什麼功勞呢?就是他擁立順治帝登基。


清朝前期,很多制度沒有形成規範,皇儲繼承製度也一樣。通常來說,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由誰來做,就是看誰的拳頭硬。誰拳頭硬,誰繼位。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拳頭硬”,所以他繼位。

皇太極暴斃後,當時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的拳頭最硬。他們兩個才是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至於順治嘛,小屁孩而已,沒人拿他當根蔥。

他繼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幾乎等於零。

然而,正是由於多爾袞和豪格之爭,皇位最終幸運的落到了順治頭上。

順治死後,皇位傳給兒子康熙;康熙死後又傳給兒子雍正;雍正死後再傳給乾隆。

所以,乾隆能當皇帝,他還真得感謝多爾袞對自己太爺爺順治帝的擁立之功。如不然乾隆估計也就是個享受四品虛銜、食四品俸祿的閒散宗室罷了。


雖然後來多爾袞攝政期間囂張跋扈,不把順治帝放在眼裡。但功是功,過是過,多爾袞的擁立之功,客觀存在,不論順治如何討厭他,都是不能抹去的。

所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為“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這並不能稱之為“洗白”。乾隆只是給多爾袞“正名”了而已。這是多爾袞應得的待遇。

這裡注意,乾隆只是推翻了順治皇帝給多爾袞的“欲加之罪”。多爾袞本身的罪過,比如他打擊同僚,害死豪格等劣跡,乾隆並沒有給他平反。

這一點從乾隆給多爾袞、多鐸平反,但卻不給阿濟格平反就看得出來。

因為在乾隆看來,阿濟格儘管也有功,但他在多爾袞死後竟然敢謀劃造反,意圖繼續操控順治帝,功不抵過,不予平反。(乾隆給阿濟格的子孫後代全部恢復宗籍,但阿濟格的親王爵位不予恢復)

功是功,過是過,應該給誰平反,不該給誰平反,乾隆心裡面很清楚。



再說第二方面。為什麼偏偏是乾隆給多爾袞平反,康熙、雍正不給多爾袞平反呢?

其實,這個就是乾隆性格上的問題了。

換句話說,乾隆的性格註定了,他在晚年一定會搞點大動作。比如給“奸臣”平反。

乾隆是一個自視甚高又自信滿滿的人。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覺得太爺爺做的不對。在一些歷史問題上,有自己的看法。

用他的話說——“朕若不言,後世子孫,亦無敢言者”。(我要是不給那些人平反,只怕以後的人更不敢平反了)

這就跟我們現在經常看到的一些好事之徒一樣,對什麼事情都喜歡插一腳。

順帶一說,乾隆給多爾袞平反後,又給自己的八叔胤禩平反昭雪。理由和平反多爾袞一樣。也是乾隆認為雍正整胤禩不對,他要給胤禩“正名”。

當然了,乾隆是政治家。他給胤禩、多爾袞翻案,也吃飽了飯沒事幹,一樣有其政治目的。比如他這麼幹,可以名留青史,彰顯他的能力。(連太爺爺和老爹定的鐵案都敢翻,朕牛比否?)

還比如可以收買人心,讓後世子孫都歌頌他的英明神武(仿效明憲宗為于謙平反,受到後世好評)。

所以總的來說,乾隆替多爾袞翻案,一方面是多爾袞確實有功,功大於過,他有被平反昭雪的資格;另一方面,乾隆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翻前朝定的鐵案,不僅可以在他的文治武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還很貼合乾隆喜歡“搞事情”的性格。

此乃一舉多得之事,乾隆給多爾袞平反,也就很好理解了。


Mer86


睿親王多爾袞,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敢自稱皇父攝政王的人,順治七年十二月去世,由於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順治帝特意將豫親王多鐸的兒子多爾博過繼給他,讓其繼承睿親王爵位。

在多爾袞剛死的時候,順治皇帝其實是很痛苦的,他雖然年幼,但也知道多爾袞為滿清入主中原所建立的汗馬功勞,加之多爾袞也是力保順治繼位的人員之一,順治對他還是很感恩的。


順治不但追封多爾袞為皇帝,還把多爾博過繼給他,其俸祿更是超越了一般親王的三倍,讓多爾袞配享太廟:

上聞之,震悼。喪還,率王大臣縞服迎奠東直門外。詔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皇帝,廟號成宗。明年正月,尊妃為義皇后,祔太廟。王無子,以豫親王子多爾博為後,襲親王,俸視諸王三倍。

可是不久後,一場由蘇克薩哈帶頭,鄭親王濟爾哈朗、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及滿朝文武為主力的“算賬風波”正式展開。要知道當時的順治皇帝才不過十四歲,開始親政不久,他需要這些王公大臣的支持,可現在眾人的矛頭都指向了多爾袞,即使順治是皇帝,也是無可奈何了:

詔削爵,撤廟享,並罷孝烈武皇后諡號廟享,黜宗室,籍財產入官,多爾博歸宗。

更有甚者,據一些傳教士的記載,多爾袞的陵墓還被順治派人破壞,挖出其屍骨挫骨揚灰了。不過這事我認為還是道聽途說的比較多,因為在順治十二年,吏部官員彭長庚等人還上書要恢復多爾袞爵號,可被議政王會議否決了,有份上表的人本來應該處死,可順治卻把他們都流放到了寧古塔,而此後一百年間,再無人敢議論多爾袞之事了。

彭長庚等人的上書很有可能是受到了順治帝本人的授意,可當時把握著清廷最高權力的是議政王大臣,順治有任何決定都得和他們商量著來,議政王們不同意,順治也就不敢再提了。所以順治或許恨多爾袞擅權專政,可也不會一概抹清其功勞,只是局勢不由人,順治也不能太過張揚,以免引起濟爾哈朗等人的不適。


順治無力為多爾袞平反,康熙、雍正也沒做,多爾袞之事直到乾隆三十八年才逐漸平反

乾隆為什麼敢做前三代帝王都不敢做的事,為多爾袞平反呢?

  1. 多爾袞確實有功而且沒有反跡;
  2. 乾隆自認為天下大定,要追隨爺爺康熙的腳步。

以乾隆那自以為是的性格,在他前面的幾位帝王都有過政敵,皇太極時期的多爾袞、康熙時期的鰲拜、雍正時期的胤禩等,但除了康熙在晚年為鰲拜平反外,其餘皇帝都沒有為其政敵平反。

乾隆四十三年,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認為天下已經大治,內憂外患再也沒有了,這時候的乾隆就需要一本較好的家譜來提高愛新覺羅家族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不能像明朝一樣,一片亂哄哄地。所以在當年,乾隆一口氣恢復了多爾袞、多鐸、豪格、嶽託、濟爾哈朗、代善的爵位,讓他們配享太廟。

就連父親雍正的政敵、已經改名並廢為庶人的胤禩、胤禟等人也恢復了原名,連同子孫收入玉牒,還釋放了囚禁著的胤誐、胤禵等人,給世人看一下自己的“仁德之風”,更超仁皇帝康熙。

正如乾隆自己所說:

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

乾隆這無處安放的自信躍然紙上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算不上洗白,不過是把被順治潑給多爾袞的髒水給洗乾淨了而已。

可以這麼說,多爾袞這輩子,幫著皇太極制衡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實力派,又和親嫂子孝端文皇后合謀把侄子順治扶上了皇位,之後又是輔佐順治,替順治把髒活都給幹了,可以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那麼順治為何會在多爾袞身後嚴厲清算多爾袞?這主要是清初兩代領導人觀念上的差異導致的。

這種觀念上的差異其實能看的很明顯,因為多爾袞還是按照皇太極的套路來的,就是軍事貴族共議國政的思路;而順治受儒家思想影響,走的是君主專制的路線,所以自然不能接受維持滿洲貴族共和傳統的多爾袞。所以,表面上看順治是以把持朝政染指皇權為藉口清算多爾袞,但實際上順治是在向滿洲貴族示威,讓他們不要想著還能像以前一樣以滿洲傳統來同皇權抗爭。

其實多爾袞並非反王,他對順治也是忠誠的。否則以多爾袞的權勢和地位早就可以取而代之了,根本沒必要陪順治玩。因為順治當皇帝是毫無懸念的,因為順治是科爾沁的女人生的兒子,而清初科爾沁同清朝是同盟關係,所以科爾沁的外甥當皇帝是體現清朝同科爾沁聯盟關係,因為清初通過科爾沁對蒙古施加影響力。而且,順治前後兩個皇后都來自科爾沁,所以順治當皇帝是順理成章的。

而且,多爾袞也非常疼愛這個侄子,一心要把順治教成滿洲勇士,讓順治當一個滿洲大汗而非漢人皇帝。而這是不可能的,清朝入關就必須要走君主專制的道,因此滿洲貴族就成了君主專制的絆腳石。而多爾袞就是滿洲貴族的代表,所以,順治清算多爾袞也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說白了就是殺雞駭猴,做給滿洲貴族看的。

實際上,康熙朝的鰲拜也是因為沒看清自己的位置走了多爾袞的老路,只不過康熙沒有嚴厲清算鰲拜罷了。而且,鰲拜的後人還為清朝禁了忠,雍正朝戰死與和通泊。

到了乾隆朝,清朝達到了全盛,所以前朝陳芝麻爛穀子的事也被翻了出來,也就是乾隆要給多爾袞撥亂反正了。而乾隆也有目的,就是給漢化過頭的滿洲人踩踩剎車,強調一下過去的苦難輝煌,讓滿洲人不忘初心,別忘了過去打天下多麼不易。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多爾袞生前權傾天下,死後卻只能成為其他人的利用對象。順治把自己的皇父攝政王挖墳掘墓,乾隆時隔百年之後再為多爾袞翻案,都是出於政治考量而已。不過能使乾隆有勇氣推翻祖宗的決定,可見滿清貴族中同情多爾袞的人,應該不在少數。



多爾袞是滿清入主中原的第一功臣,這是史有定論的事,他也在這個過程中,由攝政王而搖身一變成為皇父攝政王,成了順治皇帝名義上的老爸,更是大清江山實際上的操盤手。這樣的多爾袞,對於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孤兒寡母朝不保夕是必然的事。

多爾袞的權勢之大,我們能從一件事上窺其一斑:他把順治的皇帝印璽等物都搬到了自己的府邸,說是為了方便調兵遣將,這是對皇權赤裸裸的蔑視。用正常思維去推想,多爾袞必然是順治心頭扎得最深的刺,可惜多爾袞年輕力壯兵權在手,順治也只能忍氣吞聲度日。



多爾袞在1650年從馬上摔下來傷重不治,順治在他去世後依然給足了多爾袞面子,親自出城迎接遺體,又給上了廟號“成宗”,但這一切不過是為了穩定多爾袞一系人馬,使他們失去戒心而已。等局勢稍微穩定,順治就對多爾袞下手,將他從神壇打落凡間。順治認為多爾袞罪大惡極,不聽從皇帝的旨意、擅自任用私人、居然把自己的府邸當成了朝廷,狂悖不法之處不勝枚舉。

結果在多爾袞死去兩個月後,這位“皇父攝政王”就被挖墳掘墓砍頭鞭屍。順治忍耐了多年,終於出了胸中一口惡氣。可是在一般人看來,畢竟順治是在多爾袞的擁戴之下才坐上了皇位,而且多爾袞對大清定鼎中原居功甚偉,又並未實際上真正篡位,順治如此對待多爾袞,怎麼說都有些過份。

但順治不是一般人,他是按照帝王的思路在行事,將多爾袞連根拔起,是情理之中的事。

多爾袞雖然身死政息,但其畢竟在滿洲貴族之中有曾有巨大的影響力,而且難免也有人為其遭遇而鳴不平,更會有人對於皇權產生疑問:如此對待有功這人,還有誰能盡心辦事?

而實際上,在多爾袞被刨墳掘墓之後,也的確有人為其鳴不平。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當時的吏部官員彭長庚、一等子爵許爾安等人就上書皇帝,希望能公正評價多爾袞的功績。但當時多爾袞的政敵濟爾哈朗當政,將兩人流放寧古塔充軍。

使用鐵腕手段,的確可以讓人閉嘴,但卻不能撫平人心。乾隆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才為多爾袞平反,但為了不傷害祖宗的臉面,他在這個問題上也是分了兩步走。

首先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下旨肯定了多爾袞的定鼎之功,並表示看到多爾袞連後嗣都斷絕了,而且墳塋荒蕪無人祭掃,心中感覺十分不忍,讓內務府去給多爾袞修葺墳塋,並讓其近支王公等按時祭掃。

這裡透漏出一個重要信息,多爾袞雖已不在,但其近支王公後裔仍有不少,他們如果心存怨念,必然成為政局不穩定的因素。乾隆正是從這一點出發,才發出了上面的旨意。


到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再次下旨,這次更加深入地談了多爾袞的問題。乾隆認為多爾袞是不可能造反的,首先,順治年幼之時,多爾袞手握兵權,想要造反就是在一念之間,但他沒有造反;其次多爾袞曾召集眾親王貝子,讓他們對皇帝保持尊敬,這也不是想造反之人所為。所以康熙說多爾袞“深明君臣大義,尤為史冊所罕見”,更指出多爾袞一案是小人作祟的冤案,給多爾袞恢復了睿親王的爵位。

乾隆此舉可謂一石數鳥,既撫慰了功臣,又收買了人心,更顯示了自己的公正無私。同時把責任都推到了小人身上,他老祖宗順治就是個失察而已,何樂而不為呢?


李飛叨


其實多爾袞所謂的龍袍、圈地駐兵、謀反,這些事情乾隆皇帝自己心裡清楚的很,畢竟彼時的乾隆皇帝已然從政幾十年了,這些他看得透也看的明白。其次也算不上是為多爾袞“洗白”,只是把一些不該屬於多爾袞的“髒水”抹乾淨而已。


順治七年,多爾袞病逝於喀喇城,靈柩被運回京城,順治皇帝親自出城相迎,並在次年一月追封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但沒過多久在順治的授意下眾人彈劾已經去世的多爾袞“謀逆”,順治皇帝便剝奪其稱號、爵位、封地、開除宗室、毀其陵墓、戮其屍首。

我們不難看出順治帝對多爾袞有多麼的痛恨,那麼作為順治帝曾孫的乾隆又為何要為多爾袞“洗白”呢?

其實理由很簡單,乾隆是一個喜歡“標新立異”的一個人,他一生中“洗白”的不僅僅多爾袞一個,對他來說無非就是一句話的事情而已!而且“洗白”多爾袞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那就是:“鞏固大臣們的'忠誠'意識”。


乾隆為多爾袞“洗白”之時,正是其統治的鼎盛之時。統治鼎盛、國泰民安,那麼需要抓的就是意識形態或者說就是“忠誠”意識的培育。

多爾袞難道不能做皇帝麼?其實他要做皇帝很容易,但他至始而終都沒有越過這個坎。這個便是乾隆皇帝需要的“忠”。

於是乾隆皇帝,便先後兩次下旨為多爾袞昭雪。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再下旨為多爾袞修繕了陵墓。


據《清高宗實錄》記載:“念我朝定鼎之初,睿親王實先統眾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

我們從乾隆的大家看到的應該都是乾隆在感念多爾袞不世功勳,這是他為多爾袞“洗白”的原因,但其實更深層的意義是因為多爾袞符合乾隆對“忠誠”的定義,乾隆要的也是對多爾袞忠誠為模板的塑造。


像素說


1650年底,睿親王多爾袞因墜馬傷重去世,次年初被順治褫奪封號、掘墓毀棺。一百二十七年後,乾隆認為多爾袞“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遂為其平反,恢復封號,補入玉牒。乾隆為何要這麼做?

清順治七年十二月(1650年),在塞北狩獵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因意外墜馬受傷死在了喀喇城(河北灤平),年僅三十九歲。隨後,順治為多爾袞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追封其為清成宗,將多爾袞放在了帝王之列。

順治給了多爾袞無尚的榮耀,將他的地位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並列。另外,順治還將豫親王多鐸的兒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為子,解決了其後繼無人的問題。多爾袞生前的功勳,配得上順治給他死後的所有殊榮。

多爾袞的地位在去世後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而蓋棺定論一個月後,多爾袞的身後命運急轉直下。順治八年二月(1651年),議政大臣蘇克薩哈等人,率先揭發多爾袞生前的諸多罪行,最致命的罪狀是意圖謀反。

蘇克薩哈等人認為,多爾袞“欲以兩固山駐永平,謀篡大位”,就是說多爾袞準備在離京城很近的永平府屯駐兵力,此舉就是為了謀篡地位而要做的準備。緊接著,原多爾袞的部屬見勢不妙,紛紛倒戈參與揭發。

多爾袞專權且自稱皇父攝政王,害死肅親王豪格且強娶其妻,追封自己母親為皇后且將其牌位放入太廟等等不法行為逐個被揭發。最終,多爾袞被定罪十四條,褫奪其所有封號,開除族籍,查抄王府,掘墓毀棺。

僅僅一個月時間,多爾袞從被追封的清成宗,跌落到清皇室十惡不赦的罪人,可謂是一落千丈。多鐸之子多爾博也重歸豫親王序列,多爾袞母親也未能倖免。十三歲的順治藉著清算大潮,將其不滿情緒得以釋放。

一百二十二年後,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誰也不會想到,乾隆竟然要推翻曾祖父順治對多爾袞的定罪,決定併為其平反。當然,乾隆既然敢挑戰曾祖父對多爾袞的定論,自然是有他的理由的,且是能服眾的理由。

乾隆研判了順治初年的史料後,認為“睿親王攝政有年,威福自專。第念定鼎之初,王實統眾入關,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泯。”是說多爾袞當年是有些作威作福的行為,但他的功勞也不應被人們遺忘。

五年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再次表彰多爾袞的功勳,認為順治當年“尚在沖齡,未嘗親政,經諸王定罪除封。”是說順治當年在追責時,年齡太小且未親政,多爾袞的罪責都是議政大臣所指,並非順治所為。

乾隆輕鬆的將曾祖父順治剝離出來,為多爾袞平凡掃清了障礙。那麼,乾隆為何要處心積慮的為多爾袞平反?在乾隆看來,多爾袞執掌大權長達七年,且手握重兵,如果他想要謀反,沒有必要等到八年後再動手。

乾隆曾說:“朕念王果萌異志,兵權在握,何事不可為?”表達的就是此意。乾隆對史料中記載的多爾袞的一句話非常認可,即“昔太宗升遐,嗣君未立,英王、豫王跪請予即尊,予曰:若果如此言,予即當自刎。”

這段話講的是,當初皇太極駕崩時,並未指定繼承人,多爾袞的兩個跪地請求讓他來繼位,多爾袞威脅道,如再說此話,他將以死謝罪。乾隆將這個的目的,就是要表明多爾袞沒有謀反篡位之意,否則早成矣。

基於以上理由,乾隆就此斷定,多爾袞之所以得到悽慘的下場,就是因為當時的朝中形勢對他不利,最終才被人落井下石。最終,乾隆下詔恢復多爾袞的爵位,將其牌位重新放進太廟,將多爾博一支劃給多爾袞。

其實這也是雍正晚年的一個心願,他將為多爾袞平反一事交給乾隆去做。乾隆之所以願意去做這些事情,主要還是乾隆中後期穩定、繁榮的社會局面,這樣做能進一步穩定內部宗室,化解歷史矛盾,邁向全面盛世。

綜上,乾隆並非是為多爾袞洗白,只是普通的平反而已。乾隆能作出這樣的判斷,足以說明乾隆時期的盛世是全面的。


野史也是史


睿親王多爾袞,是清軍入關,定鼎中原、定都北京的主要實施者。他和自己的親弟弟阿濟格、多鐸,掌管了八旗中的正白旗和鑲白旗,力排眾議擁立福臨為帝。為什麼順治帝痛恨多爾袞吶。

一、控制順治帝,做了皇父攝政王,威脅未成年順治。

二、殺侄子豪格,豪格是多爾袞的哥哥代善的兒子,戰功卓著,豪格也是和順治帝搶皇位的,多爾袞擁立福臨後,將豪格幽禁而死,並搶了自己的侄媳婦回府邸。

其實最重要的是打擊了很多八旗的政敵。

多爾袞同母親兄弟三人,多鐸死於1649年,多爾袞死於1650年,阿濟格死於1651年。三兄弟死後,多爾袞政敵紛紛彈劾,最終將多爾袞,掘墓、鞭屍、斬首。部署勢力紛紛瓦解,牽連很多。多爾袞沒有兒子,過繼多鐸的兒子為後代。

乾隆晚年給好多親王級別的人平反,事情已經過了100多年,政局早就穩定。為了緩和滿族內部矛盾,博取“十全老人”的名聲,同時也圓了“雍正皇帝”的囑託。

1778年通過修改史書的方法,以最省力的辦法解決了平反問題。


穿越再現彼岸


謝謝悟空小蜜妖精(邀請)。

歡迎大家分享【地丁老師講神話故事】,真實的觀點和經驗吧!

其實,乾隆晚年並沒有給順治最痛恨的多爾袞“洗白”。只是把多爾袞重新評價了一下。

大家從看過的影視作品中,還有一些清朝的歷史書籍中,比如,《清史稿》、《請史通俗演義》等等書籍中,可以看出來,乾是一個放蕩不羈、淫意過度的皇帝。

他一生中,除了吃喝玩樂,遊山玩水,迷戀女人,再也沒有幹過幾件正了八經的人營生。從他慫恿和珅貪贓枉法,就能看出他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不多的皇帝,真的沒有什麼做為!

所以,我敢肯定的說,他真的給多爾袞平反招雪的事,也能夠做出來。因為,他年輕時都不怎麼聰明,老了以後就更糊塗了!

本人的觀點不一定正確,望朋友們批評指正。謝謝。


地丁老師講神話故事


多爾袞本就不黑,何需乾隆來洗白?

作為大清問鼎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為何特別痛恨多爾袞呢?

野史君認為主要是出於兩方面原因:

一、多爾袞霸佔了孝莊皇太后

孝莊太后與多爾袞自幼便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可造化弄人,長大後的孝莊被皇太極看中了,作為臣子的多爾袞,就是有一百顆腦袋,也不敢與皇太極爭女人啊。

可在皇太極驟然駕崩之後,一切就不一樣了,作為滿清當時最有實力的親王之一,多爾袞是有足夠的實力角逐皇位的,但為了避免內訌的發生,多爾袞選擇了退讓。

轉而扶持孝莊的兒子,也就是皇太極的第九個皇子福臨登上了皇位,然而由於皇帝年幼,無力處置朝政,便有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來擔任攝政王。

此時的多爾袞在滿清帝國中,絕對是一言九鼎,其為了彌補曾經的感情缺憾,便強行霸佔了孝莊天后,並逼迫孝莊太后下嫁於他。

最不能令順治皇帝容忍的是,多爾袞竟然讓其喊他皇父攝政王,這不是平白無故多了一個爹麼,這要是在尋常百姓家,或許不算什麼,但在皇家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二、多爾袞權勢太大,天下人只知睿親王多爾袞不知皇上

滿清帝國能夠成功入主中原,多爾袞是厥功至偉的,甚至可以說若沒有多爾袞,滿清能否入住中原一統天下,還真的很難說。

多爾袞在關外之時,權利就已經非常大了,但還沒有絕對性的權威,待其收服吳三桂,打敗李自成,攻入北京城,迎順治帝進入紫禁城之後,其在大清帝國便擁有了絕對性的權威。

其最霸氣的是直接把玉璽帶回家了,軍國大事全由其一人說了算,他在蕩平各地反清勢力的同時,也開始著手打擊政治對手,尤其是對曾經角逐皇位的死敵豪格的打擊,可謂最甚。

多爾袞雖然專橫跋扈,但其對順治皇帝是絕對忠心的,否則以多爾袞之權勢,廢了順治皇帝,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對於這一點滿朝文武大臣都是心知肚明的。

多爾袞因病逝世後,順治為了儘快的掌握大清的最高權力,對已經死去的多爾袞進行了清算,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並毀墓掘屍。


乾隆皇帝為何會在一百多年後,想到為多爾袞平反呢?

野史君認為乾隆主要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其一、為了凝聚皇室人心

自努爾哈赤開創大清基業開始,皇室內部為了爭權奪利,龍爭虎鬥,就從未停止過,且一代比一代厲害,為了權力已毫無親情可言了。

為了權力爭鬥最兇的,當屬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其明爭暗鬥之慘烈,可謂空前絕後,因為康熙的兒子個個文武兼備,沒有一個是草包,又個個野心勃勃。

乾隆的老爹雍正登基之後,為了鞏固皇位,對之前參與角逐皇位的兄弟們,展開了瘋狂的打壓,使得皇室近支成員,嚴重凋零。

乾隆為了更好的凝聚皇室人心,便開始對之前被打壓的宗室成員,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平反,其不但為多爾袞這位大清入關的第一功臣平反,還為其老爹雍正最大的敵人胤禩給予了平反。


其二、向天下昭示忠臣必得善終

乾隆為多爾袞平反的政治意義是遠大於實際意義的,因為多爾袞並無兒子留下,一生僅生育了一個女兒,即使恢復了其爵位,也無子嗣繼承啊。

多爾袞是絕對忠誠了與順治皇帝的,這一點乾隆在當年留下的所有史料中,進行了調查取證,並未發現多爾袞有篡位的跡象,所以多爾袞是忠臣。

另外若不為多爾袞平反的話,乾隆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對多爾袞該如何定論,世人皆知順治對多爾袞的懲罰是含有報復心理的,並不公正。

總而言之,乾隆為多爾袞平反,因為政治需要,多爾袞作為大清入關的核心人物,總不能以奸佞之臣著入史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