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漢獻帝,崇禎,光緒,哪個翻盤最難?哪個最容易?

提問達人魔力俠


個人觀點:漢獻帝、崇禎、光緒,哪個翻盤最難?我認為最難翻盤的是光緒;哪個翻盤最容易?我覺得是崇禎!


為什麼說崇禎是翻盤最容易?

因為崇禎雖然面對的問題也非常嚴峻、並且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的困境,比如天災人禍、小冰期、內憂外患、連續一百年左右的朝政荒廢滋生了難以想象的貪汙腐敗問題。但其實崇禎手上並非是無牌可打。雖然沒辦法解決很多根本問題,但是勉強維持著大明朝廷繼續掛個名,徐圖後進還是可以的。但是崇禎皇帝雖然勵志中興,但是缺少政治頭腦、過於浮躁心急、沒有統治一個帝國的格局、也沒有帝王的眼界和能力。


關係到明朝生死存亡的直接問題是,一外患、二是內憂;崇禎完全可以不顧那些世俗的眼光去和金國和談;或者充分定位好袁崇煥等人的角色,只禦敵不用強行進攻,只給予袁崇煥必要的權限,明確好該有的職責,既要充分授權、也不盲目相信!這才是帝王明智用人的方式。說到底,還是崇禎既死要面子、不求實際,又要在疑人和盲目信任之間搖擺不定,缺少用人之明。而對內,崇禎也沒有堅定好剷除農民軍的決心!張獻忠李自成投降(招安)的時候,完全可以斬殺或軟禁,而且張獻忠但是崇禎糊里糊塗的再次放虎歸山,任何帝王都不會對叛國行為採取縱容,而崇禎竟然如此安心?


再或者,李自成圍北京的時候,完全可以答應李自成的條件,充分利用李自成以緩兵之計,或者全及時逃離北京前往南京,只要崇禎不死,明朝還有翻身的可能;或者崇禎想以死謝罪,但也要指派好繼承人,繼續領導明軍作戰。而崇禎卻喪失了無數次機會,最終導致明朝覆滅。其實最容易翻盤的就是崇禎,只要崇禎抓住任何一次重要機會,都可以翻盤的,現在看來,雖然崇禎確實是個好人,但卻不是一個好皇帝,也不是當帝王的料!


再說說,為什麼光緒面對的是最難翻的盤?

因為光緒面對的是以下幾個問題:

1、自己大權旁落,階級利益難以撼動,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而朝臣對慈禧的垂簾的行為已經默許甚至認可,這是最苦惱的,就算想要革新變法,觸犯了封建主利益,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

2、光緒面對的是一個封建時代的終結、是兩百多年演變的代差,是翻天地覆的改變,光緒也沒辦法進步到從文化、思想上改變國民性格,仍然停留在封建愚民階段上,想要在時代夾縫下得以翻盤,絕不是幾個人可以改變的了的;

3、清帝國面對的不是一個敵人,而是基本上來自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帝國的侵略。當時是殖民主義浪潮下,帝國主義殖民甚至是爭前恐後的,想要以一箇中世紀封建農業國去PK數十個近代熱兵器國家的殖民侵略,是不可能勝利的!


相對而言,漢獻帝的開局,翻盤難度55開!能不能翻盤全靠運氣!

漢獻帝是個聰明人,至少不是昏君,也不甘心當傀儡!但是他確實是曹操手上的傀儡。


漢獻帝翻盤的容易體現在:無實但有名,朝廷還是漢家的朝廷,天下名義上還是要掛著漢家的旗幟。普天臣民對漢獻帝是知道的、也是認可度、甚至不少還是忠誠的!朝廷官員也還是董卓進京前的原班人馬,忠誠漢獻帝的不在少數,就連曹操手下也有荀彧等人是忠於漢室的。漢獻帝可以自己打好自己這張IP,為天下勤王之士豎起大旗!


漢獻帝翻盤的難點在於:漢獻帝的翻盤優勢和小算盤全讓曹操看出來了!曹操可是何等人物?想脫離曹操的控制是很難的,只要曹操完全牢牢控制住漢獻帝的一舉一動,漢獻帝想說個話都不行,估計漢獻帝也很難做成什麼事情。所以漢獻帝能不能翻盤,真就得看運氣了,因為時間利於曹操不利於漢獻帝,時間越往後拖,漢室天下的觀念和影響力就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衰弱,雖然漢獻帝並非最難翻盤,但也完全是困難開局!


我是柒玖,專注秦漢、三國,歷史、軍事與文化自媒體。


79歷史說


要說翻盤,獻帝、崇禎、光緒這三個人裡面,最難翻盤的應該是光緒,要說誰最容易翻盤我覺得可能是漢獻帝劉協,理由如下:

1、先說一下漢獻帝,我想多數人都會認為劉協是最沒希望的,其實不然。

漢獻帝雖然是傀儡皇帝但是他有其他兩個皇帝所不具備的東西,那就是威望!為啥曹操能夠協天子以令諸侯,因為漢獻帝再怎麼傀儡也是皇權的象徵,在當時沒有第二種權利與之抗衡,而崇禎皇權卻受到起義軍和後金的挑戰,光緒那邊則是慈禧和起義軍加西方列強!所以漢獻帝所面對的挑戰還是比較單一的!

那麼,在漢代漢獻帝的皇權有多厲害呢,別的不說,就說劉備吧,單憑著一個衣帶昭就空手套白狼建立了蜀國,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漢獻帝去投靠劉備,劉備除了聽命獻帝似乎沒別的辦法,否則人設就崩塌了!

曹操內部那些恪守君臣禮義的重量級大臣就不列舉了,那麼漢獻帝應該怎麼翻盤呢?答案很簡單,逃出去,只要逃離曹操的控制去找劉備,一方面劉備的勢力會大大加強,曹操的勢力就會大大削弱,平時魏國和蜀國打仗時動不動就喜歡去捅別人屁股眼的吳國也會老實很多!

這樣所說不能百分之百的翻盤,至少雄霸一方沒問題!

2、剩下的就是光緒和崇禎了,上面我們說了崇禎面對的挑戰是後金和起義軍,按理說崇禎翻盤應該最容易才對,壞就壞在他的大臣太忠心了,太忠心也是壞事嗎?答案是肯定的!

為啥說翻盤容易呢,崇禎面對的是內憂外患,其實外患還有一種解決的辦法,那就是議和,什麼?我們堂堂華夏怎麼能像蠻夷低頭?可以說明朝是孔孟思想影響深遠的時刻的朝代,要是真議和了,絕對會有幾個大臣紛紛站出來自殺,議和自然遭到了反對,所以後來崇禎才說群臣誤我!

如果議和,明朝就會得到喘息,先收拾內亂等有實力了再和後金打,那時候,誰勝誰負就很難說了!

即使議和,後金會不會撕毀約定呢?裡面又存在不確定性,所以崇禎翻盤又不那麼容易!

3、至於光緒,光緒讓人看到希望是在洋務運動期間,但是一場甲午戰爭讓人清楚的看到大清真的要亡了,其實光緒那個時候的主要敵人不是慈禧,而是貪官汙吏,清朝的腐朽已經在根上都爛了!

我只能引用我在初中考試卷上的答案來回答了,改良主義、資本主義都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歷史的選擇!

綜上所述:獻帝最好翻盤,光緒最難





陌上小樓


漢獻帝和光緒帝都是傀儡皇帝,他們做傀儡皇帝的時間剛好光緒第一,漢獻帝第二。崇禎帝一直大權在握。所以,翻盤對三個人而言,意義完全不同。

對漢獻帝而言,要扳倒的是曹操,光緒帝要扳倒的是慈禧,而崇禎則要擺脫明朝滅亡的宿命。哪個最難,哪個最易?毫無疑問最難是漢獻帝,最易是崇禎帝,試作分析:

一、漢獻帝這個傀儡皇帝做的很徹底,他沒有任何資源,當時漢朝實質已經滅亡,分裂局面已經形成,他想扳倒曹操沒有任何可能。光緒帝不同,他有一定權力,只是大局方面沒有話語權,他可以選擇忍和等,讓慈禧放下戒備,多謀點實權,等慈禧去世,他還是有做主的機會。崇禎帝做了十七年皇帝,他即位不久就扳倒了魏忠賢,確立很高的威信,他有很多機會力挽狂瀾,避免明朝滅亡,但他沒有這樣的能力,相反他一次次亂作為,徹底葬送了明朝。

二、從他們各自所處歷史段落看。漢獻帝即位時尚在幼年就已經被人操控,一直沒有能擺脫。東漢後期兩次黨棝之禍,導致嚴重割裂,漢朝失去了士大夫的支持,黃巾起義的爆發導致地方勢力崛起,東漢積重難返。光緒帝面臨的形勢,外有列強入侵,內有慈禧掌權,但清朝的資源並沒有喪失,相反光緒帝有很多支持者,這讓他有很多機會。祟禎面臨的形勢複雜,前有祖、父、兄遺留的問題,外有清,內有農民起義,還有嚴重的黨爭。但是崇禎只要處理得當,是有機會翻盤的,畢竟明朝並沒有到不可藥救的地步,他心浮氣躁,志大才疏,成為明朝最大的毒藥,明朝有他,不滅亡才怪。


羽書遲


先說我的看法:最容易的是光緒帝,最難的是漢獻帝!

理由:光緒帝只要什麼都不幹待著就行了,等慈禧百年之後,光緒再想做什麼事就沒人攔得住了。所以,他最容易。

最難的是漢獻帝,他當上皇帝那一刻起就成了吉祥物,沒有自己的權利,只能成為野心家狹天子以令諸侯的棋子。在三國亂世之中無論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傀儡的殘酷事實。

崇禎雖然手握大權,可是能力所限,權力越大事情搞得越糟,假如他身邊有個曹操沒準明朝還沒那麼早滅亡。


光緒帝只需要熬就行了

光緒皇帝生於1871年,慈禧生於1835年,兩個人差了36歲,這個年齡差讓光緒完全有時間和慈禧熬。

(光緒帝像)

但說實話,這個熬也得講方法,不能真什麼都不做,對於一個帝王來講,虛度光陰浪費的不僅是自己的生命對帝國也是百害而無一利。

光緒其實應該趁洋務運動高峰期跟慈禧申請一些經費,然後聘請一些外國老師教授國外的先進知識,這並不違反大清的皇家教育制度,早先康熙還跟外國人學習過數學呢。

光緒對外國知識的學習會讓他對世界的瞭解遠超滿清歷任帝王,同時也能為他此後的變法提供豐富的知識。

而且,對於慈禧來說,看到光緒這麼好學也會很欣慰的。

等熬到1908年11月15日,光緒能夠真正親政,再下決心維新變法。即便遭到守舊派的反抗,因為沒有慈禧的支持,這些人的反抗也是徒勞的。

到那時,大清就會變成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個人估計首相很可能會是袁世凱。

(袁世凱)

憑藉袁世凱的野心和能力,光緒的權利將會被架空,成為一個傀儡,然後袁世凱狹天子以令諸侯,借光緒的名義進行深層次的改革。

個人認為,大清將發展成為一個新興強國。

漢獻帝是真沒辦法,怎麼努力都是徒勞的

漢獻帝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也挺倒黴的,出生在亂世,雖然生長在皇家但只能作為傀儡。

公元189年,漢獻帝劉協和他哥哥漢少帝劉辯被宦官劫持,後遇到了董卓,當時劉辯嚇得已經語無倫次,而劉協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好,就跟董卓說了被劫持的來龍去脈。董卓認為劉協比劉辯能力強,就廢了劉辯立劉協為皇帝。

從此劉協就開始了傀儡生涯。

(漢獻帝影視形象)

他先是在董卓手裡,後來又到了李傕手裡,然後被曹操迎到了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的王牌。

可以說,劉協自始至終都沒有掙脫軍閥的控制。

在當時看他唯一的機會就是在李傕手中逃走的時候,假如當時他夠機靈,率領身邊的忠臣秘密潛逃,然後佔領一個偏僻的城池,利用這裡的區位優勢慢慢發展,訓練出一支精銳,等曹操在赤壁戰敗的時候趁機收復北方,再以天子之名討伐南方的孫權和劉備等人,應該可以匡扶漢室。

可惜從李傕處逃走的時候,劉協只有15歲,而且長在深宮之中根本不瞭解天下大勢,讓他東山再起有點太難為人了。面對漢末的亂世,劉協自從登上皇位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一生會是個傀儡了。

所以,他根本無法擺脫自己的命運。

崇禎難度位於兩者之間

崇禎完全敗給了自己的性格弱點。

(崇禎帝影視形象)

他這個人沉不住氣。

圍剿農民軍不斷更換將領,以至於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前功盡棄白白耗費軍力和錢糧。

對付滿清也是如此,松山之戰本來明朝可以依靠國力優勢和滿清拼消耗,可崇禎非要和滿清主力決戰,速戰速決,結果精銳盡失,在面對清軍的時候更被動了。

如果崇禎不那麼著急,給將領們足夠的時間,其實農民軍問題和滿清問題都會在任內解決好的。天下太平後,頒佈一些有利於恢復生產的政策,說不好又是一箇中興!


歷史風暴


個人覺得光緒翻盤最容易,漢獻帝最難,崇禎五五之數。

一.光緒如果能象漢宣帝劉詢一樣先忍讓著,收斂鋒芒,蟄伏伺機,等慈禧死後再推行君主立憲制,應該會讓清朝有翻盤的可能,如果推行君主立憲可穩定當時那些如袁世凱之類有野心的軍閥,畢竟他們手握軍隊,有掌權的野心,但卻又不能明反,君主立憲剛好給了他們可以明著掌權的機會,君主立憲制又給了當時渴望改變國家命運的革命先進分子希望。這樣可以先把矛盾轉移,雙方自會去鬥,而君王就可以暫時先脫身出來,借力打力,推行新的改革措施。

二,漢獻帝當時已完全被曹操控制,沒有絲毫權力,雖有一些文人與部分民間百姓擁漢,但要明白槍桿子裡才出政權這千古真理。更何況當時手握重兵的軍閥哪個不心懷鬼胎,漢獻帝既使能逃出曹操的掌控,他也還會被其他人重新掌控,做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所以他最不可能翻盤。

三,崇禎皇帝並不昏庸,反而他還是個有抱負的皇帝,如果他能遷都南下,未來局面就難以預料了。


心寬福氣多


個人覺得最難的是崇禎,最容易的是光緒。

首先,崇禎面對的是內亂加外敵,並且明末時期的農民起義可以說是已經勝利了,只是清兵入關才覆滅的。所以,崇禎已經是亡國了,之後的反清復明運動和崇禎沒有任何關係,是又一茬的事了。

再說光緒,光緒的翻盤對象不是像崇禎一樣的階級敵人,而是有親屬關係的慈禧,光緒需要做的不是奮力抗爭,更應該做的是保護好自己,將慈禧熬死,還有出頭之日。

至於漢獻帝,只能說生不逢時,再早生個十幾年或許還有機會,可惜了。


成哥談歷史


崇禎最容易,是他自己把江山折騰沒了。如果是個庸主,再延續50年沒有任何問題。首先,他面臨的強敵是關外的滿清,但是雙方鬥爭幾十年,明朝依然掌控山海關,滿清只能控制關外。皇太極並沒有一舉拿下中國的野心,和崇禎談判,希望建立平等的兩國關係。這和遼宋關係還不一樣。只是崇禎要面子,談判活動被言官發現後,把陳新甲拉出來當替罪羊,導致崇禎兩面作戰。第二,闖王幾乎被殲滅,但是明朝政府內鬥,剿撫政策反覆無常,結果死灰復燃,尤其以張獻忠為代表。最後李自成擁兵五十萬,滅了明朝。第三,明朝,北方雖亂,但是江南依然穩定繁榮,經濟發展但是稅收卻少,北方平窮卻攤派各種苛捐雜稅。其實,如果有張居正這樣的能臣進行經濟稅收改革,明朝不會面臨亡國危機。第四,崇禎多疑,處死了很多能臣,最後失去了官僚集團的信任和支持。

光緒,面對的是國內外矛盾、滿漢回等民族矛盾、中國傳統文化勢力與西方新文化科技勢力的鬥爭、君主制和民主制政治勢力的鬥爭……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錯綜複雜的時期。對光緒來說,到處可能是敵人,甚至太后也是。沒有高超的政治水平,是難以處理這些複雜問題的。

漢獻帝已經失去了任何控制權,他就是個傀儡而已,談不上什麼可能。


RaymondIT


在漢獻帝、崇禎帝和光緒帝他們三個當中,綜合分析起來,翻盤最容易的應該是漢獻帝,最難的應該是崇禎和光緒,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漢獻帝翻盤相比較最容易,因為漢朝是繼秦統一中國後的第二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其當時已經有三百多年的統治歷史,雖然經過後期宦官專權,劉氏影響力日漸衰弱,但其畢竟有幾百年的根基和歷史,面對三分天下的歷史,在眾多的百姓當中還是嚮往由漢室統一國家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劉備始終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而得到眾多百姓擁護的原因。漢獻帝即便在曹操的控制之下,沒有實際權力,只是一個傀儡,而且時刻都會生命不保,但是其還是有機會翻盤的,就如衣帶詔事件,如果不是最後洩露機密,也許就能將曹操殺死。衣帶詔中的幾方最終都被消滅,但是劉備這股勢力一直存在,起碼在漢獻帝還有一絲的希望。

影視劇中的崇禎帝

二、崇禎帝在一定意義上他不是昏君,他也想改變大明朝衰落的頹勢,所以其也兢兢業業,躬親政務,但是其對整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判斷有誤,經過多年的貪腐,整個國家機器已經失去自主運轉的功能,腐敗已進入國家機體的骨髓,從國家管理層到地方小吏沒有不貪的,強取豪奪,搜刮百姓,老百姓已恨之入骨,貪腐隨之帶來的就是經濟衰弱,國防衰弱,部隊戰鬥力喪失等一些列可怕的問題。同時,民間各地起義不斷,已有勢不可擋之勢,僅憑崇禎帝一人的滿腔熱水已無法徹底喚醒沉睡已久的大明朝,只能眼睜睜的看他死亡。

清光緒帝

三、光緒帝看到了大清朝的衰弱,也認清了世界的發展和變化,以及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的變化,如何改變腐朽墮落的大清,讓大清重新振作增強實力,他選擇了開展維新變法,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是宮裡有個老佛爺誰都惹不起,光緒實際上不掌握權力,權力都掌控在慈禧的手中,以她為首的反對派發起反攻,實施了戊戌政變,輕而易舉的就將參與維新變法的有關人員進行了處理,囚禁了光緒,殺害了戊戌六君子,整個維新改革一共維持103天,所以又叫百日維新。

以上是我的見解,如有不正確之處請批評指正。



漢獻帝連皇宮也出不了。沒有一點翻盤希望。

光緒沒有軍權。軍隊都掌握在慈禧手裡。翻盤的條件基本沒有。

只有崇禎,有翻盤的可能。

崇禎最後失敗,原因多半在他自己身上。他至死也未醒悟,反把亡國責任推之於臣下,是大錯誤的。

崇禎繼位時,確實內外交困,但不是沒有翻盤的可能。如果他能始終信用袁崇煥,後金的勢力很難向關內發展。對國內能始終信用如孫承宗,熊廷弼等名將,剿撫並用,以撫為主,積極改善經濟形勢,從根本上緩解矛盾。國內也不是不可就藥。

可是崇禎是怎麼做的呢?

有資料統計,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50位內閣大學士,14位兵部尚書,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或總督11人,殺死巡撫12人,被他關進監獄,逼死,或逼迫戰死,自殺,判刑的相當於省一級的官員多達幾十人!

真是有權不使,過期做廢。如此濫用權力,大概要算是空前絕後了!

這盤還怎麼翻呢?

歡迎點評。


WM曉奇


此三子者,翻盤最難的,應該就是崇禎了。

談起明朝的皇帝,說最可憐,除了崇禎應該就沒有別人了,有說“明實亡於萬曆”,也有說“亡於嘉靖”,崇禎著實是明代少有的勤政之君,他確實是想振興大明,不過明代的各種弊端到了他這一代,已經難以去調和了。

崇禎殫精竭慮十七載,用上吊實踐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雖然明朝並沒有過這樣的祖訓。

明之亡,主要責任不在崇禎,他盡力了,卻碰上了天災+人禍,當然,還有外患。

漢獻帝從即位開始就是一個傀儡,他很可憐,可憐到了什麼程度呢?他被幾人先後挾持,董卓“夜夙龍床,公主后妃,盡皆淫之”;曹操弒董貴人,並戮其腹中皇嗣...皇后伏節亦為曹操幽斃……

他從登基開始就是傀儡,而且這種傀儡生涯一直延續到他退位。

三人中漢獻帝看起來最弱,但他卻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爛了,雖然這個主要責任也不在他。

王允看不起董卓舊部,拒不赦免其黨羽之罪,說目光短淺也好,說書生意氣也罷,他真的沒有什麼謀國之智。

董卓死的時候天下還沒有怎麼亂,可是就是因為李傕、郭汜這倆胡搞一通,漢獻帝出奔,被曹操撿了便宜。

倘若王允不追究董卓所部叛逆之罪,漢獻帝翻盤的機會應該還是比較大的。

光緒就不用說了,他真的親政過,不用翻盤,慈禧還確實沒有怎麼壓制他,奈何光緒作死。

“戊戌變法”就是一腔熱血下的衝動產物,脫離了社會實際,真的任由變法這麼發展下去,滿人統治會動搖不說,很可能還會亡國。

變法受阻,改革派們覺得是慈禧礙事,要把她處理掉,可慈禧一直是支持他們的啊!她一直在壓制反對力量,用實際行動在幫助光緒變法。

然而,光緒還是準備對她下手,這刺痛了慈禧,她也發現光緒治國能力確實不行。

這才有了光緒被囚的結果,光緒失去了力量,也失去了朝野內外的擁戴。

光緒被幽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慈禧去世前一天,光緒駕崩,他的屍身後來經過了化驗,得出的結論是,光緒死於砒霜中毒,不過是誰下的手則沒有一個定論。

至此,三人比較的結果已經出來了,最容易的是光緒,最難的,是崇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