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古筝曲《浏阳河》的艺术风格及欣赏

(中国创新教育杂志选编 韩万斋教授推荐)

曾珠:古筝曲《浏阳河》的艺术风格及欣赏

古筝曲《浏阳河》的艺术风格及欣赏

曾珠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研究生

【摘要】古筝是中国的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古筝曲《浏阳河》原是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歌曲,旋律流畅、优美。后来70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张燕改编为筝曲,全曲在各段上运用了不同的古筝技法,有着很浓郁的民族色彩,使整个乐曲更加富有感染力,深情地表达了人民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关键词】艺术风格 欣赏 音乐审美

古筝被喻为中华民族乐器的瑰宝,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由古筝演绎的乐曲或委婉动听,或热烈激昂,风格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我国的古筝演奏家和作曲家们还在不断的探索,从作品的创作和演奏技法的革新等方面使得古筝得到了更多样化的发展。《浏阳河》原是一首传统的歌曲,结合现代的演奏技法改编成了广为人知的古筝曲。古筝曲《浏阳河》主要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是运用左手揉弦、滑音等技法来表现乐曲优美动听的旋律,第二段则需要双手的配合快速弹奏,第三段是运用琶音的演奏效果来表现流水的感觉,而尾声则是和第一段相呼应。对于演奏本乐曲来说,在完整演奏本曲的同时,要想实现本曲的优秀独奏,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兼顾情感的表达,更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内在意义。

一、创作背景

《浏阳河》是中国的一首经典民歌,由徐叔华作词,朱立奇、唐璧光作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原为徐叔华在1950年所创作的小型歌舞剧《双送粮》中的第三曲,有一段男女声的对唱《浏阳河》,该曲最初用的是京剧《小放牛》的曲调,后来由剧组的齐芝田、朱立奇改用由唐璧光根据祁阳小调音乐所创作的《秋生送瓜》的音乐,并将原曲的慢四拍改为快二拍,表现了很欢快的情绪,二段歌词一共八句。后来从歌舞剧中独立出来,歌曲《浏阳河》广为传唱。《双送粮》进京演出,毛泽东很是喜欢,但是由于“反右”所造成了一个悲剧,词曲作者都受到牵连。后来在1971年的时候由徐叔华修改了歌词,新词与原词相比,叠加了对领袖的颂扬之语。《浏阳河》自创作以来,流传很广,被很多演唱家以不同方式和风格进行演唱,如蒋大为、李谷一、宋祖英等。它的曲调取材于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的的音乐曲调约三百支,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可分为川调、打锣腔、洞腔和小调。本曲曲调流畅优美,宛如涓流的流水一般,有着浓郁的湖南花鼓戏的韵味。歌曲呈多乐段曲体,为徵调式。著名古筝演奏家张燕于70年代把它改编成了古筝曲,与原曲的演奏技巧及风格都作了很大的改动,由此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使整个乐曲更加有感染力。整个筝曲的旋律非常优美动听、有着浓郁的民俗风味,体现了湘南地区古筝曲的特点,乐曲主要表达了人民对家乡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浏阳河》的结构及演奏技术

该乐曲总共分为三段,引子段用琶音奏出,第一段是主旋律乐段,第二段是原歌曲旋律的一个变奏,使整个曲子达到一个高潮,第三段再回到主旋律,结尾用琶音结束。

(一)引子段

引子段是一个安静的表述,总共分为三句,第一句和第二句主要是用双手交替琶音演奏,表现的是河流的水波荡漾。该段用左右手小指勾弹交替由里到外来完成,节奏慢起渐快,表现出流水由远及近的感觉。弹奏的重点技巧琶音是一定要连贯,做到一气呵成,左右手小指用肉指交替拨弦时,用手臂的力量带动小指弹奏,每个音都要弹得实在,表现出流水由远及近,绵延不绝的形象。最后一句后面要做一个渐慢,便与第一段主旋律衔接,起到一个启下的作用。

(二)歌唱性的中段

第一段采用的是原歌曲的基本旋律,动听优美,歌唱性强。(1—16小节)主要采用了上滑音、下滑音和花指等技巧,音色显得柔美飘逸,更加突出水波荡漾的形象,表现出主乐段的优美旋律。该段最为重要,且最难的就是左手的滑音,一定要滑准且婉转,体现出古筝的韵味,使音乐更富有感染力。上滑音的是从低音往高音滑行的滑音,其演奏方法是: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在筝码左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弦,把弦音升至所需高度。下滑音则是用右手弹奏筝弦,随后逐渐放松左手,使音由高向低下滑。滑音要弹得自然、圆润,动作及声音要避免生硬,一定要缓缓道出,体现出旋律的柔美。(17—23小节)为第一段到第二段的过渡句,弹奏时要慢起渐快,一定要控制好乐曲的速度,因为后面衔接的是小快板,不容易把握好。

(三)活泼的快板乐段

第二段是整个原来旋律的两个变奏,是整个乐曲的高潮,运用了双手快速交替弹奏和左右手琶音的组合。节奏在按照谱子上的节奏演奏的同时,可适当的作一些渐快渐强的处理;另外,每句开头的首音应作加强处理,如此开头几个音连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乐句。但这样的处理也不宜过强,以免破坏了旋律的连贯性和优美性。

第一个变奏右手主要是运用了古筝中勾、托、抹、托四点的弹奏方法弹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用到的十六分音符表达得淋漓尽致。弹奏时应突出每个音的颗粒性,避免拖泥带水,注意小节与小节之间的连贯。右手在弹奏的时候,各指应自然弯曲,手型的基本形状应保持弧形。弹奏时手指力点要集中,主要是小关节发力,要有爆发力。这段旋律讲究的是手指的配合,手腕要做到松弛的状态。另外应注意双手的配合,这段左手只是一个伴音型,在弹奏的时候切记不要压过主旋律,要配合主旋律渐强渐弱。左手做到手腕和手臂放松,力度和速度要保持均匀。双手的距离不要分开很远,尽量靠拢在一起,这样在演奏的时候,音色才能统一,力度也会较为均衡,不会由于双手弹奏时距离太远,而影响到曲子演奏的流畅性。在练习的时候,应该分手来练习。一般情况下来说,大部分人都是右手较为灵敏(除开左撇子以外),这时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左手的练习,因为在很多曲子中,左手的弹奏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左手的单独练习也非常重要。

第二个变奏运用了下行琶音分解和弦弹奏,这也是该曲的一个重难点部分,表现出流水绵绵、行云流畅的感觉。演奏方法是:右手大拇指托弹出主旋律,左手则弹出伴奏旋律,各手指的弹奏独立性要好,运指要用力,主要是突出右手的主旋律,左手伴奏旋律起到一个慢慢减弱的效果。在弹奏时应注意每个音都要弹得干净利落,手指力度均匀,节奏要平稳,琶音要依次奏出,每个音都要弹清楚。指甲平面触弦,双手弹奏时应保持在同一条线上,就可以保持双手音色的一致性,演奏时要保持旋律的流畅,达到优美动听的效果,流水连绵不段的的感觉。练习的时候应该先单独练习右手的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弹奏,虽然有时也是用和弦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奏出的演奏方法,但是它和琶音的演奏性质不一样。分解和弦是按节奏依次分解弹出,乐谱是什么样的节奏,就得按什么样的节奏弹。《浏阳河》第二段是表现流水延绵不断的感觉,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应该先练习右手的分解和弦,做到了不断音和连贯再练习双手的配合。

(四)第三段及结尾

第三段又回到了主旋律上,回到原速,有一个首尾呼应的效果。主要采用了上滑音、下滑音和花指等技巧,更加突出水波荡漾的形象,表现出主乐段的优美旋律。该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左手的滑音,一定要滑准且婉转,体现出古筝的韵味,是音乐更富有感染力。上滑音的是从低音往高音滑行的滑音,其演奏方法是: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在筝码左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弦,把弦音升至所需高度。下滑音则是用右手弹奏筝弦,随后逐渐放松左手,使音由高向低下滑。滑音要弹得自然、圆润,动作及声音要避免生硬,一定要缓缓道出,体现旋律的柔美。弹奏的时候要比主题乐段更明快、突出一些。最后用琶音结束,注意琶音的均匀和连贯。运用渐慢的速度,体现出流水延绵不断的感觉。

三、地方风格及欣赏

湖湘古筝曲的特点,湖南的地理属于连接南北的中部地带,融和了南北两派之长,这就决定了古筝的发展。既有北派古筝的热情奔放,又有南派古筝的含蓄婉约。既能融和北派的起伏动人、大气凌然、粗矿强悍的雄浑气质,又能贯通南派的细腻动人、深具柔和、温文尔雅的南国风情。南北各流派特点很好的融和并发展,另外又适当的结合了潇湘文化的特点,借助湘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资源,创作和发展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湘南古筝名曲,《浏阳河》就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湘南古筝名曲。本曲是具有很浓郁的湖南民歌的风格,在弹奏前应先熟悉该曲的创作背景,体会原曲的韵味和意境,有助于该曲的演奏。《浏阳河》的曲调极其优美动听,运用古筝的演奏技法,使乐曲更加富有感染力。整个演奏特色都是为了表现乐曲旋律的柔美,整个曲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运用左手的滑音,滑音的作用增加了音乐的色彩,更加生动的表现了乐曲的旋律之美,突出浓郁的湖南民歌的地方风格。第二部分则运用了双手合奏和琶音,双手合奏表现流水激进,使全曲达到一个高潮,琶音则在乐曲中起到一个修饰的作用,表现出流水柔美的感觉,使听者感受到流水连绵不断的效果。第三部则是回到了主旋律上,首尾呼应,结尾处再次用琶音结束,突出流水潺潺,渐慢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古筝曲《浏阳河》在民歌的基础上,融入了古筝的弹奏技法,我们在欣赏该曲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湘江流水、波光粼粼的景象。在编曲的时候,作者注重对意境的还原和柔美旋律加上了古筝琶音和分解和弦等弹奏技法,使原曲的意境更得以体现,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准。听众在欣赏该曲的时候给以美的享受,让人置身湖光秀丽的山色之中。原曲《浏阳河》本身就是一首通过人杰地灵、湘江风貌来歌颂领袖的颂歌,而改编的古筝曲细腻了湘江的风貌,融入了人对人文环境和秀美河川的旋律描写,更能够体现民族风味。加上古筝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整个乐曲具备了很强的意境和民族韵律,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得到了更好的延续和发展。

结语

古筝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音色优美,表现力很强,十分受我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古筝艺术在表演上是以情韵来表达乐曲的内涵,塑造出音乐形象。由于时代的发展,古筝曾辉煌过也曾衰落过。今日的古筝在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了很多西方的演奏特点,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途。《浏阳河》是一首传统的歌曲,结合现代的演奏技法改编成了广为人知的古筝曲。学习古筝曲《浏阳河》时,要掌握基本的技法,以及这些技法如何在乐曲中正确的运用,进而正确的表达乐曲情感。作为一个古筝学习者,了解每一首古筝曲的基本音乐风格以及演奏情绪技巧是我们学习好古筝演奏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萌.《中国现代筝曲集萃》[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12-06

[2]雷欢.《古筝考试曲目与指导》[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06-27

[3]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3-10

[4]杜亚雄.《中国民族乐器概论》[M].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05-19

[5]樊艺凤.《审美变化与中国现代筝乐的创作和发展》[M]. 中国音乐出版社 ,2002-06-20

[6]陈满欣.《论古筝的演奏继承与创新》[M]. 新世纪乐坛, 2011-08-12

[7]周耕.《中国音乐欣赏丛书—古筝音乐》[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04-20

[8] 连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赏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7-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