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两广是什么时候进入汉文化圈的?

周秦帆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汉文化圈这个概念的大致意思。汉文化的“汉”,来源于汉朝的“汉”字。汉文化应该是指汉族人继承和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那么,准确地说,汉文化是指秦朝统一之后促成了华夏民族大融合,使得形成于汉朝的汉族人继承和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华夏文化。

在汉朝之前,四川存在过古蜀文化,广东、广西属于百越地区,也出现过骆越、西瓯等文化。

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设立巴、蜀、汉中三郡进行管治。秦朝是在汉朝之前在中国大范围实现统一的王朝,蜀地这么早就归属秦国,可以说,四川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中部、中北部很早就算进入了汉文化重要历史传承圈。

但四川西部、西南部在此后较长时间则属于被称为西南夷的地区。西南夷是我国两汉时期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云南、贵州、甘肃南部、四川西南部一带。这里生活着氐羌、百越、百濮等众多少数民族。

两广地区原来是秦始皇派50万大军南下,统一岭南,并设立象郡、桂林郡和南海郡三郡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可以说,两广此时已并入华夏文化大融合范围。



(南越国版图)

秦朝将领赵佗趁秦末大乱自立为王,在两广及福建、贵州、云南和越南一部分地区建立的南越国,独立和半独立了90多年,到了第5代之后,南越国在汉初起兵对抗西汉。汉武帝决定从西南夷地区调兵,共同讨伐平定南越国。但西南且兰国等不服调度,反而起兵对抗汉朝。

汉武帝派兵先平定了西南夷起事自立的小国,然后直捣南越,平定南越国后,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在两广的苍梧、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和在越南的交趾、九真、日南及在海南的珠崖、儋耳九郡进行管治。两广彻底地再融入汉文化圈。

西汉武帝至东汉时期,西南夷一带先后置犍为、牂牁、越雟、汶山、沈黎、武都、益州和永昌等八郡。期间,设置屡有反复和变化。但是,无论怎样,四川边远的西南地区,大致是汉武帝时期前后进入汉文化圈。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先秦时期,我们四川就被七雄之一的秦国兼并了蜀国,设立了蜀郡。

秦末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属地汉中蜀地,就逐渐进入了汉文化圈。

汉末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中原文臣武将大批进驻四川建立的蜀汉集团。

反观两广唐宋时期都是中原士族被贬发配的“好地方”,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 《魏书》形容越佬族“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唐代崔沆:“时循人稀可与言者” 唐代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宋代周去非“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所以四川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而两广直到清末、民国逐渐进入,到了划圈之后北人南下开发了珠三角,才使得珠三角进入了汉文化圈,偏远的粤东西北还是百越口音为主。


鸟言夷面


比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满洲通古斯要早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