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隋煬帝是關隴集團的叛徒?

w芒果布丁w


在封建時代,政治集團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能夠在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中為了共同的利益訴求,而團結在一起,所以能夠形成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政治實體。

關隴集團的誕生,源自北魏六鎮之亂後,武川鎮出身的宇文泰與東魏權臣高歡對抗,來到了長安,和關隴土著們一起建立西魏,但是在宇文泰死後,他的侄子宇文護扶持宇文泰的長子宇文覺稱帝建立北周,將原先宇文泰的嫡系武川鎮勢力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在宇文護長達15年的專權中,宇文氏之間的鬥爭相當激烈,宇文氏的勢力嚴重削弱。

而所謂的關隴集團,其實就是以武川鎮為核心的軍事貴族和關隴土著相結合的一個政治實體。他們協助宇文泰建立了西魏,在北周時期又遭到了宇文氏的打擊,而後他們支持楊堅建立隋朝,但在隋文帝時期一樣遭到壓制,之後的隋文帝,唐高宗,他們都出身於這個集團,但實際上都致力於削弱這個集團。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的局面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當關隴集團的首領們成為皇帝后,就不再屬於這個政治團體了。自古以來,中國政治鬥爭的主線主要是兩條,一條是君權和臣權的鬥爭。君主們需要集中更多的權力,不斷削弱臣下的權力,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權力的爭奪向來是殘酷和冷血的,一家人父子反目,弒兄殺弟的事情都屢屢發生,何況只是一個曾經有共同利益的集團內部呢?

另外一條是中央集權和地方治權之間的鬥爭,中央需要不斷削弱地方治權,以達到防止地方作大,出現反叛或者自立的情況。

而當楊堅父子成為皇帝后,他們的利益訴求與關隴集團分道揚鑣了。

君主的利益,即國家利益。無論是站在領導者個人角度,或者國家角度而言,君主們都不希望臣下們抱團緊密結合在一起,因為這樣的集團其破壞力是相當巨大的,楊堅怎麼當上皇帝的,他心裡清楚得很,因為北周宇文氏再也不能代表關隴集團的利益,所以楊堅成為了皇帝,當然其中與楊堅個人能力也不無關係。

倘若關隴集團繼續壯大下去,那麼勢必會造成更大的破壞力。

當然,在隋統一全國後,除了關隴集團以外,還有兩個傳統世族集團,一個是所謂的五姓七望的山東世族集團、另外一個是東晉喬遷江南的江左世族。所以當時的隋朝,形成了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

這些世族之間在文帝時期,互相掣肘,從政治經濟各個方面爭奪利益,但其實都遭到了皇權了的打壓,其中最明顯的是經濟方面。

在南北朝亂世時期,世族們佔有大量土地和人口,實際上存在許多隱戶。到了隋統一天下後,為了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就不得不施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因為隋時的稅收主項是人頭稅。一方面是以“大索貌閱”的方式對全國人口進行普查和等級、另外一方面是以“析戶”的手段從世家大族手中奪人口。

析戶一方面能夠將大家族人口析出很多戶,使得隱匿在大家族下人口成為稅收對象,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隋朝人頭稅除了按照人頭收,還按照戶口收,戶口越多,意味著稅收也就越高。

隋朝幾十年時間裡人口增加了3000多萬,是怎麼增加的?其實主要就是從這三大政治集團手中硬生生奪取的。

這些都是關隴集團與君權的矛盾,而對於隋煬帝而言,他算不上關隴的叛徒,因為他是皇帝,皇帝沒有派別,沒有集團,只有臣民。他要做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就不能站在關隴集團的角度考慮問題,繼續發展關隴的利益,那麼其他兩個集團的利益勢必會被侵佔。當然最好的方法是把這三大集團都剷除最好不過,可事實證明,這三個集團無論哪一個都無法一時間剷除。所以只能一邊平衡一邊削弱。

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各方面削弱,所以才會有後來的營建東都、科舉,析戶等一系列手段。

其實任何以私人利益為政治訴求的集團,都是國家最大的危害。


文話史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深度,看來題主對於隋唐歷史,還是有一點基礎的。

對於隋煬帝是關隴集團叛徒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準確來說,隋煬帝跟關隴集團,是敵對面,他們根本不可能坐下來好好說說。

所謂的關隴集團,是指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或稱為六盤山)周圍的門閥勢力,隋煬帝他一家子,原本也是關隴集團的一部分。

既然是一個集團,大家的利益,就是一樣的,而南北朝的北朝,從北魏到北周,這個時期,實際上主導者,就是關隴集團。

隋煬帝父親隋文帝楊堅,把北周變成隋朝,也多虧了關隴集團的幫助。

而當隋朝建立後,關隴集團顯然就不能繼續存在下去了,畢竟關隴集團是一顆潛在的定時炸彈,保不準哪天就把隋朝給炸的渣子都不剩。

所以,到了隋煬帝這一代,就開始跟關隴集團對著幹了,標誌是遷都洛陽。

但是,讓隋煬帝始料未及的是,他三徵高句麗失敗了,這使得隋朝的兵馬,一下子出現了空虛狀態,加上此時各地農民起義,關隴集團的老脾氣又出現了。

關隴集團要幹什麼?篡位啊!

於是李淵蹦躂出來了。

李淵就是代表關隴集團,隋朝也是被關隴集團給整垮的,要是沒有關隴集團在背後作祟,隋煬帝甚至有一定機會重新翻盤。


西遊言己


從隋文帝楊堅復漢魏衣冠、用東齊之法開始,實際上就是在背叛關隴集團。到了隋煬帝楊廣,更是留戀(並進而常駐)江都,沉溺於南方的文化和美景美色,這與其說是一個昏君的不負責任,毋寧說他敏銳地意識到,保守而粗鄙的武川鎮集團以及六鎮胡騎或流民武裝已經無法適應一個新帝國在組織和文化上的需要。

問題在於,連他身邊的近臣和禁衛軍都不認同和理解他的『美意』,不願意和他一起『享受』江左的一切美好,寧可冒弒君的大不韙也要回歸西北故鄉。

以上提及隋煬帝背叛關隴集團的一面,然而,楊廣依舊使用關隴集團核心的統治秘訣:重視江東文士集團的學問而輕視其人,輕視北齊儒家世族而相對重用其人,這一點唐太宗李世民和楊廣的做法是一致的,只是楊廣的運作過於浪漫主義或者說步子太大扯著蛋——這為篡權並且具體運作和隋煬帝近似的唐朝詆譭楊廣並且標榜自己與隋朝完全不同提供了理由。


談古論金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說隋煬帝是關隴集團的叛徒,這句話實在是過份,甚至可以說是不分黑白。

楊堅楊廣父子關隴集團出身沒錯,但是當時這個天下是誰的,是楊廣的,是大隋,不是關隴集團的。

楊堅篡北周國祚,關隴集團給了很大的支持。一群勳貴居然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興亡,楊堅借他們力上位,但是還能再用他們?

當年的北周皇室是怎麼衰落的,楊堅的皇帝位是怎麼來的楊堅很清楚,他不想讓隋朝成為第二個北周。所以關隴貴族集團必須滅亡,楊堅,楊廣在位期間乾的許多事都是在針對關隴貴族,最典型的就是遷都洛陽。

楊廣是君,關隴集團是臣,一群臣子威脅到了君主的地位,君主對其進行打壓,這難道能說是叛徒?

現在咱不放眼一家一姓,放眼整個國家,當時天下剛剛統一,北齊舊地,南陳故地都有數不清的勢力在琢磨著怎麼復國,國家並不穩定,此時如果放任關隴貴族集團,讓他們干涉朝政,爭權奪利,影響朝廷穩定,最終禍害的只能是整個國家。


關隴貴族集團自北周中後期開始已經成為盤踞在國家血脈上的毒瘤,北周就是他們靠倒的,這種毒瘤不剷除難道還留著過年?


守仁讀仁


首先關隴集團是歷史學家陳寅恪提出來的的學術概念。它始於西魏宇文泰的八柱國,八柱國逐漸形成了八大門閥,成為河東隴西豪強地主力量,後來發展為一個政治集團,形成了一股空前絕後的政治勢力。關隴集團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大王朝影響了中國兩百餘年的歷史。隋文帝楊堅就是靠關隴氏族的支持建立了隋朝,但是關隴集團勢力盤根錯節,個個位高權重,對皇權構成了威脅,不利於中央集權專制,楊廣極力打擊關隴集團的權勢,通過三徵高句麗造成傷亡來削弱關隴集團的實力,修大運河建江都,自己也從長安搬到了江都居住,提拔南方士族制衡關隴集團,楊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適得其反,自食其果,最終失去了統治集團支持,隋朝只存在37年就滅亡了。從一個君主的角度看楊廣的所作所為,並不能用叛徒做結論。在當時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偉大的君主都會打擊關隴集團,更別說楊廣了



中州知府


讓我來大放厥詞一下吧。

隋朝初期,天下的地主階級,包括關隴貴族、中州貴族、河北貴族和江南士族。

第一,背叛的源頭應該是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依靠血腥殺戮,篡奪北周外孫的帝位,古來得天下,沒有比他更容易的。從此,隋文帝楊堅得到了關隴貴族和中州豪族的支持。此外,隨著北周武帝滅亡北齊王朝,隋朝對於河北貴族拉攏和聯姻,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周武帝和隋文帝的做法,就是不斷的稀釋關隴貴族對於朝廷的控制力度。主要原因在於關隴貴族保留著濃厚的少數民族傳統,儒家正統思想沒有深度滲透,封建化程度和文明程度遠遠低於北齊王朝統治的河北和中州地區。而且,關隴貴族對於國家利益的分配方式,過度的依賴於軍府柱國力量。對於中小地主階級,沒有實行利益普及和分配。所以,隋朝建立後,隋文帝的執政方略基本採用關隴集團的軍事制度和北齊王朝的政治/法治精神,實際上繼承和發展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二,背叛的主角當然是隋煬帝。

其一、政經方面

隋煬帝雖然殺父弒兄的嫌疑,但是進一步落實和發展隋文帝的統治政策。作為帶兵平定陳朝、一統南北的皇子,隋煬帝長期擔任揚州大都督,成為隋朝鎮撫江南地區的第一人選。同北方地區的蒼涼豪放相比,隋煬帝顯然更加青睞於江南煙雨杏花,絕不僅僅是水靈多汁的美女資源。不僅處於資質文化因素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來於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結合,尤其是南方作為經濟中心的實力地位,以及豐厚的儒家道統和佛學基礎。採取的措施,下半身的,包括迎娶蘭陵蕭氏的皇后以及陳宣帝的兩個女兒。上半身的,把江都作為長期駐紮的行在,希望進一步擴大統治基礎,稀釋關隴貴族、河北貴族和中州豪族的基於利益和血緣聯盟。

其二、人才選拔方面:

隋朝初期實施的是察舉制、門蔭制和九品中正制,中央和地方重用大都是北方世族紈絝子弟,寒門庶族出將入相十分困難。為此,為了進一步豐富選官制度和官員遴選規模,隋煬帝採用了正本清源的方式,發展了科舉制度,把考試作為門閥推薦以外的人才進身之道,擴大了官員的採樣規模和智力文化素質水平。科舉制度的作用有兩個方面:第一,進一步鞏固基於儒家思想的統治,增強關隴貴族的漢化程度,通過文化制約與生而來的野蠻,書籍戰勝兵器。第二,進一步改善官員選拔的的層面和層次,讓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凸顯出來。

第三,軍事方面

隋煬帝改革了中央和地方的軍隊指揮方式,府兵制面臨破產的邊緣。府兵制作為關隴貴族存在的軍事基礎,削弱府兵的力量,就是有效打擊關隴貴族,讓中央禁軍和地方軍隊的所有權和指揮權集中到皇帝的手中,保持皇室對於軍隊的絕對領導,而不是過分依賴於八大柱國。

總之,隋煬帝的施政方略,絕對不亞於唐太宗的。只是,施政節奏過於操切,就像秦始皇一樣,沒有把控團結、分化、拉攏和打擊的節奏和力度,導致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者。


親愛de猛獸


關隴貴族集團的起點或著說是根源在於北魏後期的六鎮起義。而後,北周,隋朝,甚至於前期的唐朝背後都有他們的影子。

關隴集團是個利益集團,他們基本都是西魏時那些八大柱國和十二將軍,而後則是他們的家族和後代。

而隋煬帝也屬於關隴集團,但他遠談不上是什麼叛徒。

因為關隴集團發展到後面,到了隋唐兩朝時,已經算是一個毒瘤了,關隴集團裡出來的自然是貴族,而國家各個部門和職位都由這些貴族把持著,長此以往,寒族上不了位,國家運轉也得僵化。

隋煬帝作為皇帝,要擺脫關隴集團的控制這是很正常之事,這也是為了國家而著想。

而隋煬帝的做法損害到了關隴集團的利益,再加上,那時候確實做了許多勞民傷財之事,所以,隋朝倒了,而關隴集團則又重新扶植了一個新的利益代理人。


秋水暝


楊堅奪了北周的江山是得到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老楊做了皇帝當然不希望自己的江山也被人奪去,不單單是關隴貴族集團,任何威脅到自己,自己不能掌控的力量都是要剷除的。這在歷史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每朝每代都在上演。楊家,李家都是關隴貴族集團扶上去的,經歷過改朝換代過程的他們都想弄死關隴貴族集團,因為他們不希望歷史在他們身上重演。關隴貴族集團和隋唐兩個朝代進行的政治鬥爭延續了幾百年,最後大家是同歸於盡,誰也不好過。


靜夜思160519196


簡單的來說,是因為楊廣三徵高句麗弄得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死傷慘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