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籍共和國前首席大法官肖揚昨逝世,他曾留下了許多“金句”

“無知者不能當法官,無能者不能當法官,無德者同樣不能當法官。”

河源籍共和国前首席大法官肖扬昨逝世,他曾留下了许多“金句”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消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肖揚同志,因病於2019年4月19日4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肖揚同志履歷

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文化。

1957年至196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學習。

1962年至1969年,任廣東省河源縣南湖鄉教師,新疆政法幹校教師,廣東曲江縣公安局科員。

1969年至1975年,任廣東省曲江縣委宣傳部、縣委辦公室幹事、報道員,縣委辦公室副主任。

1975年至1981年,任廣東省曲江縣龍歸公社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縣委常委,廣東省曲江縣委辦公室主任、縣委常委。

1981年至1983年,任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委書記、市委委員,廣東省清遠地委副書記。

1983年6月至1986年,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黨組副書記。

1986年至1990年12月,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廣東省委委員、省政法委員。

1990年12月至1993年7月,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

1990年12月,兼任中國檢察報代理社長、總編輯、黨委書記,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特約導師,中國高級檢察官培訓中心副主任。

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司法部部長。

1993年5月,當選為第一屆中國勞改學會名譽會長。

1998年3月,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1998年,任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副主任。

1999年12月,任第二屆中國法官協會會長。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是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河源籍共和国前首席大法官肖扬昨逝世,他曾留下了许多“金句”

“金句”頻出

從事司法工作數十年,肖揚留下了許多“金句”——

“無知者不能當法官,無能者不能當法官,無德者同樣不能當法官。”

“如果生產單位沒有高素質的工人,生產不出優質的產品;同樣,一個低水平的法官肯定判不出好案子。”

“遲到的公正也是一種不公正。”

“各級法院要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壯士斷臂’的氣概,堅決徹底地清除法官隊伍中的害群之馬。”

肖揚被稱為“一個有平民情結的首席大法官,一個有魄力的司法改革家,一個有朝氣的當代法學家。”

早在2003年全國兩會時,他就表示:“毫不隱瞞地跟大家說,法官隊伍難帶,這是我現在最感頭疼的事,一些法官素質不高,不能勝任日益專業化的審判。”在任期內,肖揚力推法官職業化建設,讓法官能獨立審判。

2007年1月,肖揚在山東調研時稱,“我當院長,最讓我牽腸掛肚、提心吊膽、寢食不安的有兩件事,一是不要辦錯案殺錯人,二就是隊伍不要出問題。”

2008年1月,肖揚談及如何當好大法官時說,”法律只有掌握在富有正義感的法官手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才能清晰可見,公平正義才能人人共享,罪惡才能得以停步,矛盾才能得以化解,社會才能得以和諧,法律才能成為現實中的法律,成為事實公正的度量衡。實踐證明,沒有現實的法律公正,沒有深明大義、操守高尚的法官,人民是不會受益的,反而會受損甚至會受害。“

一蓑風雨任改革

肖揚曾用“上下一條線,走了一個圈”來形容自己的經歷。意思是從最基層的公社、縣、地(市)、省直到中央,每一個階梯都歷經過,公安、檢察、司法、法院這個政法圈,他繞行了一週。在工作過的每一個崗位,他都像一位永不停歇的求索者,留下了可以載入中國法治史的足跡。轉戰政法各部門,肖揚都是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推動改革。

20世紀80年代,肖揚在檢察院任職期間,致力於反貪事業。他創立了全國第一個舉報中心、第一個反貪汙賄賂工作局,主持起草了《反貪汙賄賂法(草案)》。

擔任司法部長期間,肖揚親自倡導建立了中國的法律援助制度,使許許多多“有理無錢”的農民、下崗職工、殘疾人等,平等地享受到了法律的陽光,打贏了官司。

任最高法院長期間,肖揚大力推動法官職業化,目的是“形成一個擁有共同專業的法律知識結構、獨特的法律思維方式,具有強烈社會正義感和公正信仰的整體,並形成特有的職業傳統和職業氣質,從而確保法官具有抵禦外界干擾的勇氣與能力。”

肖揚任內爭議最大現在看來也是成效最大的改革,是下放26年死刑複核權的迴歸。

2005年3月10日,肖揚說,對於死刑複核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法律已作出明確規定,《刑法》《刑事訴訟法》中都明確規定,死刑複核權由最高人民法院統一行使。

河源籍共和国前首席大法官肖扬昨逝世,他曾留下了许多“金句”

“改革最大的困難,就是陳舊的司法觀念的阻礙”。肖揚對記者說,當年很多人包括有的領導幹部信奉殺人就是威懾力,強調只有多殺人,才能確保社會治安的穩定,因此,“少殺、慎殺”,“嚴格控制和慎重適用死刑”的新理念與“慎殺可以,少殺不行”的觀點自然是格格不入的,改革步履維艱。何其難?“如刀尖上跳舞”,有人這樣形容。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統一行使死刑核准權,堅持“少殺”“慎殺”,並不會縱容和鼓勵犯罪。根據公安部統計,2007年前11個月,全國爆炸案件下降25%,故意殺人案件下降10%,搶劫案件下降7%。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第七次群眾安全感調查結果,93.3%的群眾認為治安環境安全,比2006年上升了1.3個百分點。實踐證明,肖揚告訴記者,“大要案逐年下降,用多種形式懲罰犯罪是不會影響打擊力度的”。

記者採訪時特別問到肖揚當年面臨壓力時是否後悔過?他堅定地說,“人命關天的事情,不能怕麻煩,我們豁出去了,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全國統一,司法的統一就無從談起”。他說:“我們講司法為民,就是要能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生命權就是至高無上的利益。如果死刑問題沒有把好關,還談什麼司法為民?”

曾經長期主管死刑複核工作、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張軍曾經説過,當年,在黨中央強有力領導和支持下,為了消除社會疑慮,在多個場合,肖揚院長就死刑核准權收回發表講話,態度非常鮮明。因為收回死刑核准權“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改革帶動了一審、二審刑事程序乃至偵查程序的一連串變革,因此,收回死刑核准權的意義絕不僅在於核准制度改變本身,它帶來的是中國刑事司法全局性變革,是我國法治進步的標誌性事件。

在張軍看來,“改革是一個過程,應放在較長的歷史過程中去考量和評價。符合自然規律和歷史規律的東西,就會有生命力,就會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告別

2008年的全國兩會,肖揚即將卸任。這位新中國的第八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選擇在家鄉廣東團發表令人動容的“告別演說”那一年,正好70歲。此後,他的人生歸於靜樸,基本淡出人們的視線。

那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兩高”審議報告,媒體抓拍了一張“仰天長笑”的照片,被讚賞“非常人性化地展示了共和國首席大法官的喜怒哀樂”,如明信片般定格在記憶裡。也就是這一年,貼著“改革是一場真正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就難免有一定風險”標籤的肖揚,與他的名字一起,留給了歷史。

河源籍共和国前首席大法官肖扬昨逝世,他曾留下了许多“金句”

回顧自己10年來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經歷,肖揚表示深感“珍惜和榮幸”。

肖揚坦言,來到廣東團聽會是自己主動向大會秘書處申請的。“當我回首70年人生之路時,真是百感交集。我從一個鄉村少年,成為共和國的首席大法官,非常感謝黨對我的培養和教育,也非常感謝全國人民尤其是廣東人民對我的幫助、支持和信賴。”肖揚說,從1990年由廣東調到北京工作,從最高人民檢察院到司法部,再到最高人民法院,18年在北京工作的經歷,使他幸運地見證了國家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看到了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進步。“我以能參加其中並且貢獻一點微薄之力而感到高興,特別是對有機會在最近10年向全國人民報告人民法院的工作倍感珍惜和榮幸”。

從一個山村少年,成為共和國首席大法官,肖揚帶給中國司法的價值以及伴隨的爭議,交由歷史去檢驗。

“但是,作為法律人,我們感謝他。假以時日,五年,十年後,中國人都會感謝他。”一位法律人曾如是說。

來源/新華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廣州日報、長安街知事、政知見、政事兒、法制日報

河源籍共和国前首席大法官肖扬昨逝世,他曾留下了许多“金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