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真实故事改编,美国和伊朗又搬上的影评,评价还不错。

美国中情局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什么的组织,你不知道他是谁,他在哪里、会出现在哪里,服从命令,出事了事情没有人会认得你,间谍这苦差事是最苦逼的,抓卡扎菲、萨达姆、中情局没少费心,路上也会得罪了很多国家小伙伴,伊朗就是最大的钉子户。

这部2012年上映的电影逃离德黑兰,一年后这部片子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将,完整的还原了当年这两个国家剑拔弩张的口水战。

凯文哈金斯(化名),中情局首先老牌的间谍,参与过多次的营救人质的计划,他的上司非常信任它,沉稳、老练、年轻、留着全须胡子。

其实凯文和他的上司讨论过多种方案来救人质,比如自行车、汽车、武装解救、可是都被一一否决了。

因为伊朗实在是太乱了,刚刚推翻了那个腐败的政府,带着愤怒的群众很快占领了美国大使馆,他们要为美国这些年来对伊朗迫害,强烈的抗议,很快示威变成了骚乱,大使馆沦陷,80多名人质被扣,这件新闻在当年很轰动的。

不过美国当年确实做的有些过头了, 攒动推翻前总理,只是因为石油国有化,不受西方控制,就扶持一个听话的,能听美国话的,邻居上门赤裸裸的闲的蛋疼,政客们会说干涉内政,内幕相当的多,你有空查查。

由于事情的敏感性,大使馆重要的资料都没有来得及烧掉,就被愤怒的群众保卫了,计划陆战队都是个虾兵,没抵抗,也抵抗不了,就被包围了。

事情发生以后美国希望伊朗能放人,可是伊朗说不是政府干的,一场一场的谈判和对话中,美国着急了。

在大使馆一片骚乱中,有6名大使馆工作人员顺利的逃了出来,跑到了加拿大大使馆避难,得知他们没有被囚禁,中情局救人计划展开了序幕。

在片中没有特别煽情的情节,也没有以往美国马上要去消灭敌国的劲头子,冷静克制,不克制也没办法,因为不是像卡扎菲小国家。

凯文是要以拍电影的方式,把人质带回美国,凯文来到伊朗见到6位人质,不屑的看着他就你能带走我们嘛。

外面反美游行那么厉害,我们出去就是死,凯文努力着说服他们,不这么干没有其他的办法。

在片中我记得有这样的一幕,凯文要带他们去外场取景,为了工作需要能更好的让他们知道,他们真实拍电影的,不是救人来的,演戏要演的真实。

凯文把他们带去了德黑兰最大的集市,人山人海,古老街道小贩商店,仿佛置身于浓浓的古代风情里。

摄影为了取景,拍了几张照片,这可热闹了这个商店的大爷,谁让你拍我照片的,你还是美国人,虽然摄影尽力的解释着这一切,愤怒的他还是不依不饶,因为他的儿子就是美国支持的那个政府被枪打死的,场面一度失控,想浑水摸鱼一把,差点打翻在地,赶紧溜掉。

其实美国不搞得一团糟,至于被扣嘛,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自己解决,邻居掺和越整越烂,只能离婚,嘴上和行动上都还在记恨你,指不定那天接着给你开撕。

没有惊悚的恐怖追击,更没有暴力画面、有的是伊朗饱受摧残国家的愤怒,和美国人的态度傲慢,有时候固执和偏见会带偏你的一切。

整个电影还是很欢快放松的,比如每个人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都在很努力的背自己的资料,必须背的滚瓜乱熟,凯文为了救他们自作主张,反对军事营救,自己必须负责到底,他的老上级还支持他这么干,顶住压力向总统汇报,正因为他的坚持,才会有希望。

美国这30年拍了太多真实故事的电影,比如寻找拉登,911、海湾战争、科索沃、能改编的电议太多太多,电影可以拍但是战争对人们的创伤并不是一部电影能化解的,有时候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或者一辈子。

我之外看新闻,以色列前总理,90年代为了和平,和巴勒斯坦达成了和平协议,也给中东带来的繁荣和稳定,记者采访总理您为什么对和平那么热衷呢,他说我也是人,年轻的时候我看见8岁的小男孩拿着石子,来袭击以色列士兵,仇恨不过是同龄人的,不光是宗教的,还有可能是孩子的,并且这种仇恨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这位总理感慨万千。希望我们为和平而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