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黃種人有沒有希望或者什麼時候能像白種人黑種人那樣,人高馬大強壯?

真鈔換貞操21


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人總體來說不夠高大,這應該是基因和飲食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

現代人普遍比祖先更高,這要歸功於更好的飲食習慣,但這一因素只佔生長突增的五分之一,剩下的80%是由遺傳決定的,這就解釋為什麼孩子通常會長得和父母差不多高,父母個子高的人自己也更有可能長得高;但因為身高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所以很難準確預測後代的身高,有性生殖過程中不同身高基因的組合會導致兄弟姐妹身高不同。身高受其他生物學機制如激素的影響,這些機制也可能由基因決定,儘管這些機制的作用還沒有完全被理解。

2014年,國際人體特徵基因調查聯盟(GIANT)採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研究了大約25萬人的DNA,發現基因組中400多個位點的697個基因變異影響身高,大部分變異都能改變身高1毫米左右。2017年發表在《自然》雜誌,GIANT通過70多萬人參與的研究又發現了83種影響人類身高的新基因,這些變異並不常見或罕見,但它們具有強大的影響,其中一些會使身高增加超過2釐米,一些基因指向了與骨骼生長有關的未知生物學途徑。

對於不同人種身高差異的基因方面的原因,有一種未被證實的猜測認為——相比白人和黑人,黃種人率先進入農業社會,而農業社會對於體力勞動的要求並不高,而高個子的人反而因為需要更多的糧食而面臨自然選擇壓力;而處在狩獵採集社會中高個子的白人和黑人更有生存優勢。

除了遺傳和生物因素外,身高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母親在懷孕期間的營養狀況、是否吸菸以及接觸有害物質。營養良好的健康兒童成年後比飲食不良的非健康兒童更高。最好的例子是朝韓兩國之間的巨大身高差異——就種族而言,他們是完全一樣的,兩國只是在地緣政治上相隔60年,兩國的民族構成表明,他們幾乎沒有外國人來稀釋兩國的平均身高,資料顯示韓國平均身高比朝鮮高約為4-8釐米(下圖),某些資料顯示差異更大。只有60年就能造成如此差異,可見飲食營養和生活方式對身高有巨大影響。

收入、教育和職業等社會經濟因素也會影響身高,對移民家庭的研究表明,搬到一個更容易獲得營養食品、醫療保健和就業機會的國家,可能會對下一代的身高產生重大影響。


科學閏土


古代無論什麼人種,身高體重都差不多,漢朝時在西域作戰的士兵並沒有在身材上吃虧,阿拉伯帝國屬於白種人,阿拉伯帝國征服了地中海各國,但在和唐朝的作戰中失敗。黃種人在身材上感覺比西方國家差那還不是近一輛拜年的事,也是因為西方國家經濟發展,人民營養攝入更好造成的。而我們在清朝時動物蛋白攝入不足,造就了身材瘦弱矮小。

90年代時任國家體育總局的武邵祖回湖南農村老家時發了一通火。他說,我一米六五的身高,回老家時居然還是高個子,太不像話了,回京後他就提出了全民健身的計劃。

從現在的90後00後來看,個子明顯比60後,70後要高。不過力量上不一定比得過。主要是缺少鍛鍊而已。

國家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人民吃上放心的食品,再加上經常性鍛鍊。我覺得中國人身高和體魄會很快接近西方國家白人,黑人。

證據就是在國外出生,長大的華人也長得人高馬大,孔武有力。說明人種並非唯一的原因,主要是營養和鍛鍊。


張老師在涼山


1、先對比一下身體實質指標,這才是關鍵。現代文明己基本上摒棄了體力為優勢的問題。

血壓、血糖、血脂等身體素質指標己成為現在的人們生命力的主要指標。肉太多的人中有更高比例的三高。

2、就是許多體育項目,也是力量和靈活性的雙指標綜合比拚,並不都象舉重一樣只比拚力量。

3、黃種人的思維也趨向高大更好,但是,絕對未忘協調性和完整美。

4、我觀察黃種人個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包容了矮黑人,也就是說當年未消滅矮黑人,而是允許一些參與生育下代。而西方人消滅了矮黑人。這是黑白兩種人種性格的區別造成的。

也與食品有關。白種人多牛肉,黃種人多豬肉。白種人食肉量過大,蔬菜較少。而黃種人是兩搭配,多菜少肉。


魚磊衛靜


黃種人與黑人白人比較,確實體格上瘦弱,在肌肉,骨骼上都差一點。這是先天的差距。在西方國家,190幾的比比皆是,但是在東亞,180就算很高了。差距在於基因,也在於後天。

後天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較好的生活條件,會讓後代長得更高。美國在越南撤退後,收養了十幾萬越南孤兒。其中有一對雙胞胎,一個被美國白人家庭扶養長大,一個在越南當地。結果,20年多後兄弟第一次會面,發現他們的身高差距達到了20公分。他們的人種和基因幾乎是一樣的,但是生活環境改變了他們的身高。

後天因素大概佔到身高的20%。還有80%屬於基因遺傳。黑人和白人,他們的祖先生存的環境都比較惡劣一些。非洲的農業文明起步晚,黑人主要依靠狩獵,越是強壯的人越能夠生存下去,這樣強壯的基因就會被更大概率的遺傳給後代。歐洲早期也是,剛剛從非洲出來的人發現歐洲氣候很冷,野獸橫行,生存的壓力也很大,瘦弱的人慢慢都被淘汰了。所以,今天的黑人和白人,他們更顯得高大強壯一些。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懷疑探索者


先說結論:有希望,但是沒必要。或者說,從人類進化尺度上看,短期內不會。

<strong>

先看一組數據:


這是二戰後半個世紀,中、美、日、韓四國人民平均增長身高。

可以發現,日本人和韓國人的身高增長最快,其次是中國人,最慢的反而是美國人。


美國人長得慢,原因是基數大,本身就很高壯了。

而韓國日本為什麼長的這麼快呢,主要原因是營養跟上了,也就是吃得好了。

牛奶,麵包是主力軍。

而二戰後到改革開放前,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其實很低,不要說肉蛋牛奶,就連基本糧食都是限量供應。所以人均身高長的慢,也是很正常的。

現在人們生活好了,孩子平均身高一年賽過一年,很大程度上也是營養跟上的功勞。


短短半個世紀,營養不同的差別就如此巨大,時間尺度放大到四五百年,都是西方陣營領跑世界,歐美國家人更加高壯,領先我們就不奇怪了。


前面說的是吃,但造成差異的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基因。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雖然經常有戰亂,但總歸是人與人之間的戰鬥。

並且,大規模的戰爭的發生頻率並不高。

總的看來,基本都可以算是內戰。

大家打歸打,但很少有屠城、大規模殺傷百姓的事情發生。

更多的時候是智鬥。

而在這持續長達幾百上千年的時間裡,西方世界、非洲大多數地方還處於野蠻生長狀態,並且一直處於分裂狀態。

很多時候,還要和野獸搏鬥。

這就導致了,體格弱小的根本無法生存,被自然法則淘汰。

活下來的,自然都是人高馬大的。

再通過長時間的基因遺傳,不同膚色人種的體格差異就慢慢顯露出來了。


回到結論:我們的體格能趕上他們嗎?有希望,但是沒必要。或者說,從人類進化尺度上看,短期內不會。

因為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對於體能,或者說搏鬥,以及需要依靠肉體力量生存的情況越來越少,更多的是依靠智力。也因此,後續相當一段長時間內,人類的進化方向不會在身體上,而是在智力上。

而營養的高度富集,則讓整個地球上所有人種的體格差異越來越小,最終趨同。


小鹿講科學


白種人大概在一百年前體型並不大,現在有很多的白人健壯高大,我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吃西餐、發育期活動量充足,另一方面是他們的審美,更多的是崇尚健壯,沒有那麼多的少男少女追求麻桿腿、體重不過百。滿足這三點了,控制體型的DNA才能正常表達嘛!

黃種人中的日本人,現在的平均身高和胸圍都顯著提高了,那麼天生腿比較長的中國人也就有潛質長成西方人那般高大啦嘛!日本人吃的菜優質蛋白質多,喝牛奶,孩子活動量充足,應該就是主要原因吧。至於傳說中的日本人融入了大量外國高大男性的血統,我也不知道真假。

黑人中有些民族的體型非常高大,是進化論所講的“自然選擇”導致的吧,高大的爺們兒-媳婦多,矮小的爺們兒-沒媳婦,那麼下一代、再下一代不就高大的人越來越多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f7d1e0985e6c00eb62ab7919467f6b10\

漂亮133497124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營養問題。在英國莊園生活1150-1400年農民生活狀況研究一書記載,那時的英國農民已經飼養奶牛。

當時英國農民主要吃麵包,奶酪,啤酒,蔬菜和燕麥餅,燕麥粥。隔幾天有醃肉,偶爾可以吃到鮮肉。農民會在聖馬丁節殺牛,然後把牛肉醃起來,過冬的時候吃。1頭奶牛可以出產7英石牛奶,1英石黃油。

英國農民也會放養豬,羊,雞和鵝等動物。從這一點來看,12-15世紀的英國農民日常吃肉量,特別是牛肉,牛奶,奶酪的進食量,還是比較好的。

在沙俄時代,條件最惡劣的阿卡圖依苦役監獄,每天的口糧為1.2公斤麵包,200克肉。如果在聖彼得堡掛毯大街監獄則還有牛奶供應。到了二戰,在意大利軍隊戰俘營當中,從克里特島和北非被俘的英國,澳洲,新西蘭和南非俘虜每天走譴責受到了意大利軍隊的殘酷對待。

在伙食上尤其太差,但是一看菜單,每餐也包括一盤子麵條湯,半磅麵包和一些罐頭肉或者醃肉。逢年過節的時候,通心粉燉肉和白麵包卷管夠。可以看到,沙俄條件最惡劣的監獄也比當時清朝絕大部分老百姓吃的好。就是被認為在伙食上受到非人虐待的意大利戰俘營,伙食標準也比抗戰時期我國軍隊高很多。

其實,說白了就是在我國絕大部分人從古代開始就在肉類(特別是牛肉),牛奶和奶酪等優質食品上,進食量太少。經過成敗上千年的累計,黃種人整體上,就會不如有些白人和黑人更高大強壯。這從很多,從小在美國長大的華裔身上可以看出來,美國華裔身材普遍比亞洲黃種人更健壯一點。


深度軍事


NBA看多了,以為黑人都如霍華德,詹姆斯那樣高大威猛,拿特殊當一般了,就武漢,廣州看到的黑人總體不如我們我們黃種人高大,但白種人總體確實比黃種人高大,這是幾百萬年地理環境造就的,白種人一般生活在高寒地區,特別是挪威,瑞典,芬蘭等高緯度地區的人更加高大,身材高大才能禦寒,就像北極熊就是普通的棕熊,被隔離到了北極大陸後,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現在普遍比其他地區的棕熊要大一些一樣的道理。

黑人雖然身材不夠高大,但身體素質確實要強於黃種人,這可能是他們進化的較晚,在與自然的搏鬥中練就了強健的體魄,跑得慢了,不會爬樹,不能殺死其他動物就獵捕不到食物,就像非洲的馬賽馬拉人,幾個人就可利用簡單的工具殺死草原之王獅子,我們黃種人就很難做到,原因是我們黃種人進化較早,所以才有五千年文明之說,我們較早的學會了使用工具,定居生活,很多運動機能退化了,所以不如黑人身體強健,這就是用進廢退的道理。。


塞外聲3401


這個提問很有意思,就好比作為一個正常人卻非要羨慕大猩猩有濃密的毛髮強壯的身體一樣。

從歷史上看,越是發展程度落後的民族,就越是兇悍,如北宋對遼,再到後來更兇的女真。 在科技落後依靠肉搏的時代,身體素質對生存是至關重要的。而文明程度越高的社會,智力就越顯出優勢。得益於中華文明的領先,我們在宋代的時候就發展到以文御武,最聰明的讀書人掌握資源,最強壯的武夫反而受壓制。可以說把智力選擇過早的發展到了巔峰,社會科技跟不上,沒有造出槍炮,所以才被蠻族教育。

中華民族最早開始了從蠻力優先到智力優先的社會轉變,造成了整個中華文明圈的人都是體質不佔優,但是聰明。

而歐洲的白人,文藝復興之前一直都是一群蠻子打來打去,這樣多年篩選,最強壯最能戰鬥的就生存了下來,所以白人整體上比較強壯。非洲那邊的黑人也類似,到現在還有大批的原始部落。

同樣是黃種人的印第安人,身體就很強壯。當年面對白人入侵的時候,可是比白人兇悍多了,只可惜面對的是槍炮。而當時白人雖然技術先進,但是思想卻仍然非常野蠻,才會有把印第安人滅族的事情發生。 相應的,我們的歷史中早就在用更高明的方式:教化,來對付異族了。

到了現在社會,身體強壯就更加沒有優勢了,智慧才是關鍵。當然,如果有人覺得強壯比較好玩,再將來可以通過基因編輯的方式實現,給自己轉幾個強壯基因,這就純粹是個人愛好了,說不定有人會喜歡藍色皮膚,頭上長角呢。


任我躺


歐美人,就算是窮人,也天天吃牛扒,人家的牛肉10塊錢一斤,而我們40多塊錢一斤。還有,別人喝牛奶當開水喝,我們能保證一天一杯奶都不錯了,而且還有添加劑,質量得不到保證的。不信,你試喝進口奶和中國奶,味道都不一樣,什麼原因?我們中國人,以青菜米飯等素食為主,一天才吃幾片豬肉或魚肉雞肉。塊頭肯定沒外國人大。看看中國足球隊員,拋開技術因素,體格上就沒別人好。人家一天吃的肉,相當於你一個星期吃的肉。

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不是說現在的養豬場大規模用飼料養殖那種)。一般喂的都是米糠,剩飯剩菜,野菜,青菜,薯苗等青飼料。養一年都不到200斤。如果每個星期喂兩至三次豆麩、花生麩、豆腐渣、酒糟之類的。豬就長得快,七至八個月就可以達到200斤,而且不容易生病。所以,營養好是很重要的。人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