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慈禧的權力在清朝末期沒人可以動搖?

在晚清,慈禧的權力至高無上,原因有四:

1,咸豐帝死後,慈禧以同治帝的生母成為聖母皇太后,僅在排序上次於母后皇太后慈安,皇帝和滿朝文武必須尊重和敬畏她。即便在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前,肅順等顧命大臣對慈禧不以為然,甚至打壓,但從根本上還不敢撼動慈禧作為皇太后的權威,這是皇權禮制所制約的。

2.同治年幼,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就是真正的最高統治者。即便奕訢成為總理王大臣兼領班軍機大臣,但最高權柄牢牢掌控在兩宮太后手中。慈安有能力卻不熱衷權力,這給了慈禧慢慢坐大創造了擴張的機會。奕訢要權,但與慈禧爭鋒卻很快敗下陣來。沒落王孫奕劻,攀上慈禧後善於阿附逢迎,至光緒十四年,取代奕訢,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繼會同辦理海軍衙門,領班軍機處,理財政,掌兵權,成為慈禧的走卒。

為什麼慈禧的權力在清朝末期沒人可以動搖?

慈安與慈禧

3.在宮廷政變中成熟起來的慈禧,精通權謀,在皇族內善於借力打力,而對在平定內亂中建功立業的漢人大佬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等,加官進爵,委以重任,積極拉攏他們。她培育了像榮祿等一批效忠自己的心腹大臣,故而在戊戌變法中,康有為、譚嗣同等在光緒帝的默許下,圖謀廢黜慈禧,也是徒勞無益的。

4.慈安死後,慈禧又進一步,幼主光緒為其所立,方便其繼續操控權柄,成為真正的最高統治者。

為什麼慈禧的權力在清朝末期沒人可以動搖?

《走向共和》中的慈禧和李鴻章劇照

但是,在此期間,慈禧追求的絕對權力,並不是沒有人動搖過。

兩宮太后在同光年間垂簾聽政時,慈禧只是處理一些日常事務。每遇朝政大事,還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後決定。慈安太后大權在握、掌控權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辦法的。同治八年(1869)八月,慈安密令山東巡撫丁寶楨誅殺慈禧心腹太監安德海;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到了立後成婚的年齡,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最後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慈禧都只能默認。

1898年戊戌政變後,慈禧以溥儁為同治帝嗣子,有廢儲光緒帝的意圖,朝野洶洶。兩江總督劉坤一致書權臣榮祿,說:“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坤一所以報國在此,所以報公亦在此。”由於劉坤一等總督的不同意,慈禧只好作罷,不再行廢立之事。總督坐大,兩年後,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貿然向十一國宣戰,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等違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推進東南互保運動,拒不同外國開戰,保存東南各省的穩定,保護了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避免於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亦使地方的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清廷中央的權威大為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