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克的湘軍,為何在初期被太平天國追著打,氣得曾國藩跳河?

太平天國可謂是晚清時期聲勢最為浩大一場農民起義,其巔峰時期,佔有了大半個中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可無奈,最終因為策略失誤,加之統治集團腐化不堪,內亂頻生,最終導致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失敗。雖然失敗,但這場起義無異給清政府以極大的打擊,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戰無不克的湘軍,為何在初期被太平天國追著打,氣得曾國藩跳河?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因為剿滅太平軍有功,成為晚清一代名將,並且在後期清政府的系列外交內政中發揮積極作用。可是曾國藩的為將生涯可不是一帆風順的,早期湘軍攻打太平軍的時候可謂是屢戰屢敗,甚至一度氣得曾國藩想要跳河自盡,是什麼原因讓這位晚清名將遭受如此屈辱呢?

戰無不克的湘軍,為何在初期被太平天國追著打,氣得曾國藩跳河?

首先,太平軍起義初期,其理論準備是相當充足的,對於人民的動員能力極強,而且初期也有行之有效的土地政策和管理政策,這也就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的強盛。而反觀曾國藩的湘軍,都是臨時組建的鄉勇,或者是一些投筆從戎的書生,並沒有什麼作戰經驗。雙方的實力對比顯而易見,臨時組建的湘軍對上風頭正盛的太平軍自然難以抵擋。

戰無不克的湘軍,為何在初期被太平天國追著打,氣得曾國藩跳河?

其二,雙方指揮的差異,也就是雙方統帥之間的差別。曾國藩雖然後期屢次挫敗太平軍,但早期領兵的曾國藩是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他本是一介書生。而太平軍這邊,早期指揮與曾國藩作戰的是太平軍最出色的將領石達開,從金田起義開始已大大小小經歷數百戰,此時初出茅廬的曾國藩自然不是他的對手。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後一蹶不振,不思進取。後來曾國藩在回憶自己早期與太平軍的戰爭的時候曾說自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打太平軍是輸多贏少。但是曾國藩沒有放棄,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湘軍也在一次次的戰鬥中越戰越勇,最終曾國藩帶領他那戰無不克的湘軍成功粉碎了太平天國的起義,成為了平叛第一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