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概況

天元區,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位於株洲市河西地區。東隔湘江與株洲市河東地區為界,南與株洲縣古嶽峰鎮及堂市鄉相鄰,西與 湘潭縣接壤,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全區總面積327.6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4個鎮;常住人口32.84萬(2017年末)

[1]

解放初,轄區分屬湘潭縣藕花鄉、藕靈鄉。1959年劃屬株洲市郊區,1965年劃歸株洲縣;1966年園藝場復劃入株洲市郊區。1997年5月,設立天元區。

天元區是株洲市政治中心,株洲市政府、株洲市委、天元區政府、株洲軍分區駐地、株洲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都位於此,使天元區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現代化新城區。境內著名景點有 湘江風光帶、 神農城、 慄雨休閒谷、湘江 古桑洲、 空靈寺、 資福寺、龍門寺 。

2018年10月,天元區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第81名、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82名。

總面積327.6平方公里,總人口21.54萬人(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地貌類型主要為丘陵地帶,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概況

天元區

候。

天元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京港澳高速公路(G4)、京港高速鐵路武廣段穿越區境,株洲市委、市政府位於區東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天元區成為株洲市政治中心。株洲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區西部,使該區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現代化新城區。該區堅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立足“高、大、新”,突出“名、優、特”,實現城鄉一體化,已使天元區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各項事業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城區。

天元區位於株洲市河西地區。東隔湘江與株洲市河東地區為界,南與株洲縣古嶽峰鎮及堂市鄉相鄰,西與湘潭縣接壤。[1]

地貌

天元區地貌類型主要為丘陵地帶。湘江沿岸多為平原地帶[1] 。

氣候

天元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無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C至18°C[1] 。

天元區境內物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煤、鐵、鎢、鉛、鋅、金、錫、鈾、鉬、銅、銀、鈮、鉭、稀土、螢石、石膏、硅石土、高嶺土、石灰石、花崗岩等40餘種,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豐富的農產和礦藏資源,加上氣候、土壤、地質、植被所具有的多樣性特徵,為多層次開發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6]

公路

天元區東部有長江路、黃河路、珠江路3條南北大道;中部有株洲大道、天易公路連接湘潭縣;京港澳高速公路(G4)穿越區境。[1]

鐵路

天元區境內有株洲西站。京廣高鐵穿越區境。

2017年,全年義務教育學校39所,在校學生35936人,在職在編公辦教師1501人。投資3.92億元的新馬、尚格兩所新校秋季如期開學。建成慄雨小學綜合樓,新馬中學完成場地平整,鑿石小學主體工程加快建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零門檻”入學5060人,大班額班級從上學年的126個減少至74個,減少52個;在全市率先實施農村學生和教師“免費午餐”,率先為公辦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免費飲水”。全年初三畢業會考5A生共162人,5A生總數遙居全市公辦初中第一名。

[1]

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發達是該區的突出特點 。以新材料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新能源與節能新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多支柱的高新技術產業已初具規模。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成為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區、鄉、村三級科學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所轄兩個鄉(鎮)均已實現畝產過噸糧,農業先進適應技術覆蓋面達80%以上,形成了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支柱的產業基地。全區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領先科技致富奔小康已形成共識。民營科技型企業、三資企業發展迅速,區內共有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154家,其中經省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90家,引進和開發高新技術項目138項,全市6項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有5項在區內實施。

2017年,全年高新技術企業115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96.8億元,增長15.1%。申請專利2130件,增長25%;授權1812件,增長38.1%;認定瞪羚企業28家,其中新認定6家,發放免息引導資金3900萬元;新增7家省級創新平臺和眾創空間,新增4個院士工作站,共與21名兩院院士、42名“千人計劃”專家開展合作;全球首列智軌列車試運營,實現32項科技成果轉化。

[1]

文化體育

2017年,全年完成農村免費放映公益電影540場,成功舉辦8場“歡樂瀟湘•幸福新區”主題群眾文藝匯演,觀眾人數達2.9萬人次。組織開展專業培訓、小型演出、文化交流、送戲下鄉等活動近200場次。免費對80餘支群眾文藝團隊開放文化館活動場地和設施設備,惠及群眾3萬多人次。建築總面積1800平方米的區圖書館將實現免費開放,投入20餘萬元建成5處城市書吧,建成響水等一批特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體育場地數量500個,體育總場地面積125.34萬平米,悠移莊園龍舟隊代表株洲市參加湖南省第四屆群眾性龍舟賽,榮獲總成績第三名。[1]

醫療衛生

2017年,各類衛生機構192個,其中醫院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防疫站1個、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國家慢性病防控示範區省級複審順利通過;新建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完成;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村衛生室全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開展國醫啟蒙教育進校園活動,引進中醫新藥管療法、扶陽罐項目;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與省市級多家醫療機構建立醫療聯合體;免費為孕產婦產前篩查,農村適齡女“兩癌”免費普查4550名;完成無償獻血2262人次,獻血量約74萬毫升。

[1]

社會保障

2017年,全年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100%,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職參保人數49738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7484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212525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2286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5844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7199人,各類被徵地人員參加養老保險4.5萬人。新建6家省級養老示範點、7所農村幸福院,新增養老床位31張,其中南江村幸福院財政投入模式被推介為省級創新項目;繼續實施特困人員特殊救助政策,發放救助金357萬元、惠及150人;城市、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助分別提標達到398元、達191元;對3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創業扶持城鄉殘疾人75名、為150名殘疾人提供居家託養服務。

2017年,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9%;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100%,城鎮新增就業5535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13人,創業培訓260人,扶持高校畢業生微創業52個,建設就業創業保障平臺20個。組織開展SYB創業培訓班8期、260人,培育創業導師5名。通過小額擔保貸款、微創業、門面補貼及升學獎勵政策,兌現獎勵、補貼1315餘萬元,小額擔保放貸360萬元。[1]

資源環境

2017年,全年萬元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7.4%,實施碧水藍天行動,落實“河長制”職責,拆除27家非法採砂場,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基本解決鑿石港、陳埠港等汙水直排問題,湘江天元區段水質穩定達到三類標準。完成沿河畜禽禁養區退養,關停養殖場36家,養殖戶退養180戶。太子奶生物水煤漿鍋爐燒煤已改天然氣、時代新材完成塗裝技術改造和硫化車間除塵治理、億豐新材完成大氣綜合整治項目,清退7家煤店,整治汽車噴塗企業10家。[1]

社會安全

2017年,全年發生各類安全事故22起,同比下降48%;死亡12人,下降14%,無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38人/億元;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煤炭百萬噸事故死亡率為0。

2017年,全年開展“護老行動”、“護苗行動”、“秋風行動”、豆製品、工地食堂、秋風行動等23項食品藥品專項行動,處理投訴舉報近200起,立案81起;巡查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8000餘家次,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1542張,督促辦理從業人員健康證9142張;劃分22個食品藥品監管網格化;建成2家高標準快檢室,接受市民免費送檢;天元中學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學校。

2017年,全年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企業715家,簽訂率達90%以上;接待處理勞動糾紛案件200多起,其中協調解決100多起,涉嫌犯罪案件移交公安機關2起,涉案金額近700萬元;受理勞動爭議仲裁案件122件,涉案金額782萬元。審查新增勞動合同572份、解除勞動合同431份。[1]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38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7元,增長8.2%。其中,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佔居民消費總支出比重穩步提高,達到18.9%,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人均現住家庭建築面積達到58.4平方米,較去年增加0.9平方米。[1]

基礎設施

2017年,新馬大道、湘江大道一期等主幹道建成通車;改造19條小街小巷,打通7條城區斷頭路,完成6個公共綠地、小遊園的提質升級。[1]

旅遊資源

天元區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眾多,旅遊條件較好。已於2010年主體呈現的株洲市形象工程神農城坐落區中,神農城以1997年建成的炎帝廣場提升改造後的神農城廣場為主體建設,高19.97米的巨型炎帝塑像坐落在佔地約15公頃的神農城廣場的中心,高達365米的鋼架結構電視發射塔——株洲電視塔,矗立在神農城廣場旁,在廣場周圍,神農湖、神農藝術中心等正在建設。另外,在湘江西岸,湘江風光帶如一條優美的畫卷鋪展開來。市政府之旁,又有株洲市規劃展覽館。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領袖羅哲烈士葬於馬家河鎮高塘社區。1984年被列為市級文化保護單位的風景秀麗的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的五雲峰,坐落在群豐鎮石塘村境內。雷打石鎮的空靈岸風光也非常秀麗。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輻射全區。全區共有酒店多家,其中五星級酒店2家,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4家,二星級賓館1家。

天元區位於株洲市河西,東北與湘江為界,南與株洲縣雷打石鎮相鄰,西接湘潭市。全區為丘陵地帶。

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的五雲峰,坐落在群豐鎮石塘村境內。

五雲峰

五雲峰位於湖南省中部,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有72峰,最著名的有祝融峰、天柱峰、芙蓉峰、紫益峰、石廩峰。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是南嶽的四絕。

 祝融峰

祝融峰,海拔1290米,位於北緯27度18分6,東經112度41分05,是南嶽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 1488.4米。

芙蓉峰

芙蓉峰位於黃山北端,東連磨盤峰,西接探頭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335米。山勢挺拔秀逸,形若芙蓉出水,故名。

全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降雨多,氣溫高,光照足,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7.6℃。

全區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地形為丘陵地帶,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降雨多,氣溫高,光照足,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季風明顯,四季分明。

湘江風光帶、神農城、慄雨休閒谷、湘江古桑洲、空靈寺、資福寺、龍門寺[2] 。

湘江風光帶

位於城市的湘江沿岸,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打造出“一江兩岸十景”的景觀結構,將臨江而立的山巒、港灣、寺廟等資源結合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景點,擁有 蝴蝶谷、健康廣場、左岸酒吧街、 沙灘排球場、極限運動場、航模廣場等眾多休閒健身場所[2] 。

神農城

以神農文化為主題,並深化現有 城市森林帶內涵,建設 神農太陽城、神農像、 神農塔、神農湖、 神農大劇院、神農藝術宮、 神農壇、神農大道、神農渠等九大 標誌性建築和景觀,形成集文化、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新型 城市開放空間。建成後的神農城將成為中華名族的一個優秀文化項目、神農文化展示和傳播基地,全球華人 炎帝文化景觀中心;成為 中南地區的一個獨具特色的 旅遊項目,最佳 人文旅遊勝地,遊客首選目的地;成為長株潭地區的一個首屈一指的休閒項目,市民休閒、娛樂、健身的 首善之區[2] 。

空靈寺

位於 雷打石鎮,該寺建於 南朝梁武天監七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曆史,素以“ 瀟湘八景”之一著稱,與 南嶽廟、 岳陽樓並稱“瀟湘三聖地”,1999年4月,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列入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先後列入省、市重點 宗教活動場所名錄。寺中奉 觀音大士像,建有 三聖殿、萬佛殿、 藏經樓、 羅漢堂、大雄寶殿等,巖壁上刻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題寫的“ 懷杜巖”三字[2]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