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男子都流行头上带花,是时尚还是另有隐情?

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在施耐庵的笔下,那些梁山好汉们簪花那是很常见的。像蔡庆这样“眉浓眼大性刚强”的糙汉子也“生来爱戴一枝花”,跟别提其他人了。而《水浒传》中是宋朝为背景的,而历史上宋朝男子也确实爱簪花,而且宋朝皇帝更是身体力行,簪花游行,这到底是宋朝的时尚还是另有隐情呢?本文就为你解开这个宋朝男子爱簪花这个谜团。

北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男子都流行头上带花,是时尚还是另有隐情?

一、簪花的历史

古代男子簪花的习俗,最早出现于唐朝,起源是唐玄宗的一次随意举动。在李琎随唐玄宗同游的时候,李琎为唐玄宗献上一舞,唐玄宗一高兴随手摘了一朵木槿花戴在他的帽子上。唐玄宗爱给别人戴花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唐朝长安春游赏花的时候,学士苏颋做了首应制诗,作品中“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这两句诗词很是应景,唐玄宗拍手称快,高兴之余又把一朵御花插在苏颋的头巾上,彼时人人都以得到皇帝的赐花为荣。

北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男子都流行头上带花,是时尚还是另有隐情?

而后,在唐懿宗的时候,这种赐花行为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制度,每逢庆典的时候,皇帝都会给大臣赐花,以资鼓励。唐朝灭亡,经历过五代十国后直到宋朝,这种赐花制度得到延续,并有着发扬光大的趋势。

北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男子都流行头上带花,是时尚还是另有隐情?

二、宋朝皇帝为何爱簪花

在《宋史·礼志》中规定,在国家宴会等重要场合,皇帝都要给臣子赐花。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宋朝的官员并不能接受这种行为。有些官员在得到皇帝的赐花后,只是让侍从捧着以示尊重,却从不会戴上。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没有在意这种小事,而直到宋朝的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时候,簪花这种事情被披上了政治色彩,也逐渐变得流行起来。

北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男子都流行头上带花,是时尚还是另有隐情?

宋仁宗时,有御史主动提出一种说法,认为不戴皇帝赐花的人本质上是不尊重皇帝的,要是谁不戴花,谁就是不认同皇帝。原本很可笑的说法,可是却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朝廷中人开始纷纷簪花,并以簪花为荣,男子簪花这种习俗也逐渐由朝廷流传到大街小巷,成为了一种不为众人知晓隐情的时尚潮流。

北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男子都流行头上带花,是时尚还是另有隐情?

而为了推行这种簪花习俗,宋朝的皇帝也尤为爱好簪花,宋徽宗更是其中代表。他每次出宫游行,都会“簪花,乘马”,身体力行地推行着这种时尚。

三、宋朝簪花的礼仪规格

随着男子簪花的流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簪花礼仪规格。在《宋史·舆服志》中记载,不同级别的官员佩戴的花朵都是有规格的。卿监及以上级别的官员才有资格佩戴绫罗制成的花,低级别官员只能佩戴绢制成的花朵。同样,官场的有着一定的规格,民间也是如此,这点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也有体现。小旋风柴进和金眼彪施恩等人都是势力很大,社会地位很高的人物,所以头上佩戴的花朵自然是不一般,不是金花簪、就是银花簪,而草根出声的小霸王周通,就是做了山大王,头上戴的花也只能是帛制成的花朵。

到了北宋后期的时候,男子簪花已经是人人追求的潮流了,

北宋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男子都流行头上带花,是时尚还是另有隐情?

这时又演化出一些关于簪花的民间习俗。老百姓会根据不同的节气变化,赋予各种鲜花以特别的意义,并应景地佩戴各种不同的品种。而佩戴数目的问题也是很有讲究的,牡丹、芍药等花卉,只佩戴一只即可,而梅花、菊花等其他品种就可以连枝带叶多数目的佩戴。

参考资料:《宋史·礼志》《宋史·舆服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