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人系統地學習王陽明的心學嗎?能做到知行合一的有幾人?有事業有成的案例嗎?

暴怒的菊花


王陽明心學本質是儒學對《道德經》和《禪學》的整合,代表儒學發展的新高度,在儒學發展史上是重要里程碑。

①知行合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核心與靈魂。

《尚書》大舜帝在禪讓帝位給大禹的時候告誡大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指人的趨利避害本性,道心惟微指自然規律看不見摸不著,人類為掌握自然規律付出很多。惟精惟一指人類應懂慎選擇做事,有挑戰意志,務必做到專業,並且要遵守自然規律。最後,舜告訴禹,在用“惟精惟一”解決“人心惟危”和“道心惟微”這兩件事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行為相符合,要注意不能偏激。舜告誡禹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守住“誠信”並且保持“中和”的狀態不偏激。

②知行合一是對儒學的批判昇華

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帶有強烈功利導向,比如宣傳仁很有價值,那麼仁就不是隨便可以施捨的了,於是很多儒學偽君子滿嘴仁義道德,可就是不見行動。

王陽明卻直指人心,提出致良知,要求有一說一,說到做到!

③知行合一在現代就是戰略與執行的統一

在經營企業時,公司必須制定好戰略,層層分解,讓全體員工明白戰略目標及個人的績效目標,執行就是目標的達成。

華為企業就是知行合一標杆!


全息領導力


好笑,有人把“知行合一”理解為“說到做到”,哈哈。

“知行合一”是禪修範疇的概念,單從字面上理解是不正確的。

禪修到一定程度,內觀能力特別強,據說,強到可以觀察到念頭的形成傳遞,這是到什麼程度了?

對於我們常人來說,這是不能理解的,沒那能力。

這才叫“有知”。

對於念頭的內觀,能判斷出善或惡叫“有良知”。

善的就去做,惡的不去做叫“有良心”,也叫“知行合一”,因為他的行為與他的良知是一致的,不違心的。

平常人,很難到這境界,這要修多久的禪才能達到啊。但是我們可以學習與嚮往,常常在曰常生活中每件事內觀作出正確行動


帶你一路玩


①王陽明心學的本厧是儒學對《道德經》和禪挲的整合。代表儒學發展的新高度,在儒學發展史上是最重的里程碑。②知行合一是對儒學的批判昇華。③知行合一在現代就是戰略與執行的統一,在經菅企業時,公司必須制定好戰略層層分解,讓全體員工明白戰略目標及個人績效目標,執行就是目標的達成。。華為企業就是知行合一的標杆。


俟及侯萬山


沒有所謂的系統,如果有還是屬於妄念。開悟後不是說資產過億,財富如何。


豐富多彩談國學


人類思想早已跨越星際了,不可能做到知行合一,且人類腦內神魔交織,若知行合一,地球上早有一生物滅亡,那就是人類。


木星張子


有,只是你不知道!最近幾年王陽明心學熱度很高,可想而知有人學習成功啦!


韋地久


知行合一在王陽明的學說里人人都能做到,而沒有做到的人,只是良知被私意矇蔽。及時克除私慾,就能達到知行合一。


多彩貴州萬里行


要做到知行合一,核心就是必須先立志!人有了志向了,有了目標了就能做到知行合一!


陝西西安邢文宇


知就是理論,行就是實踐。知行合一就是理論聯繫實際;或者叫理論指導實踐。知行合一沒有什麼高深的哲學原理。


江夏43755022


學的多了,大都在文字上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