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揚劇部分曲牌,為清曲彈詞譜新曲

讓揚劇曲牌更富有感染力


戈弘對於揚劇的貢獻,不僅在於具體的劇目。更重要的,是他擴展了一些揚劇曲牌。揚劇是曲牌戲曲,很多曲牌都是固定音律節奏,戈弘的努力,使得揚劇曲牌板腔化,讓揚劇曲牌更富有感染力。“梳妝檯”,是揚劇中運用最廣泛的曲牌,藝人稱它為揚劇中的大鍋菜。戈弘在傳統“梳妝檯”的基礎上進行擴版,“一種是把"梳妝檯"的第一句拆散,版式上使用類似京劇的唱法。還有一種是擴板"梳妝檯",將原有的前兩句八板,擴展為十四板,增強了戲曲情感”。

其中,在揚州《皮九辣子》中,李開敏飾演的火鄉長在歪風邪氣面前感到無力、痛苦、愧疚時的一段沉思唱段中,戈弘的擴板“梳妝檯”發揮得淋漓盡致。演出反響特別好。後來,該劇去北京演出,一發不可收拾。此外,他所創作的“數板”,中間充分伸展,讓旋律更加美化。


擴展揚劇部分曲牌,為清曲彈詞譜新曲

1959年,戈弘(後排右三)與揚州專區文工團合影(資料圖片)。


為揚州曲藝寫出多首名曲


退休之後的戈弘“退而不休”,多年從業經驗,讓他自身積澱了太多的音樂素養,這時候的戈弘,真正進入到一種“玩音樂”的狀態,什麼都能信手拈來、輕鬆駕馭。揚州文化局曾出版了一套藝術叢書,其中民歌卷《拔根蘆柴花》,戈弘當仁不讓成為主筆。

而在第二套藝術叢書中,戈弘又來了一次華麗轉身,這次他所寫的,卻是《新聲妙入神——揚州琴箏藝術》,對於琴箏,戈弘同樣有著高深的造詣。他和國內很多琴箏名家,都是交情深厚的朋友,比如龔一,是目前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琴家之一,兩本著作,都是請了戈弘作序。


擴展揚劇部分曲牌,為清曲彈詞譜新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