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missja


《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一、

先解释一下康熙帝为什么要送给佟国维老花镜:

其实在康熙帝套路老八胤禩之前,也就是对老八胤禩表态江湖术士有时候也能代表民意之前,佟国维就已经在布局了。

只不过那时候情形不明朗,虽然他们都知道热河事变后,太子胤礽即将被废,可是并不清楚康熙帝钟意于剩下的哪个皇子。

而从热河回来提前通知佟国维的图里琛,必然是透露了一些信息,比如关于康熙帝讲有德之人时提到的老十三胤祥,这也是图里琛给老十三胤祥送酒的原因所在。更是佟国维把隆科多派去理藩院守监的原因,当然,那时候的佟国维并没有给隆科多说太多话,而隆科多也显然并不明白佟国维的深意。

就这样,佟国维继续观察康熙帝,以揣摩圣意,与此同时隆科多也在理藩院不停地巴结老十三胤祥。

直到“八大王”事件发生后,康熙帝当着众人的面表了态,这让佟国维大喜过望,觉得老八胤禩有希望了。于是那之后,他马上联系众臣,打算大力举荐老八胤禩为新太子。

也就在那个时候,康熙帝也是好奇,刻意装作不经意间到了上书房,也看到了佟国维他们在干嘛,但并没有表态,只是嘱咐张廷玉办好其他的几件事。

有一点在前面几期也讲过,康熙帝之所以要举荐新太子,目的就是揪出假传太子手谕的幕后凶手,同时区分出同伙,以便一网打尽。

可是佟国维这么一闹,不管是老八胤禩的人,还是其他人,都选择了投老八胤禩一票,这样就导致康熙帝无法区分哪些人是八爷党,哪些人不是。所以,他才专门请佟国维吃饭,就是要暗示他,你已经老了,看不清形势了,还是早早退了吧?

佟国维显然也明白了康熙帝的意思,只是他不能确定康熙帝是在诓他,还是说的真心话,所以也提出了让隆科多上位,显然康熙帝也默许了他的行为。

临走时送他一副老花镜,暗示他一定要看清形势,不要再带头举荐老八胤禩了!

二、

康熙帝显然还是小看了佟国维,佟国维也有自己的主意,于是回到家后沾沾自喜的说了一句:

“万岁爷,臣虽老眼,却并不昏花呀!”

随后,他开始大张旗鼓的布局了,先把隆科多叫到了跟前,开始了《雍正王朝》全剧中相当精彩的一段对话:

“六叔给你的差事还合适吧?”

佟国维这个人讲话还是非常含蓄的,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的人,都是如此。他这时候是想判断一下隆科多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派他去理藩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只不过隆科多或许真的有些愚笨,也或许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点埋怨的意思:

“多谢六叔栽培,终于让侄儿有了这么一个给人家陪笑脸、给人家陪小心的机会。”

想我隆科多求六叔求了那么多次,都没安排个好差事,本来安排了看管犯人的活,头几天还不错,还能打打麻将。谁知这两天,押进来三个重量级犯人,得,天天赔笑脸吧,你说合适不适合?

隆科多的话里有话,佟国维当然听得出来,也知道了隆科多不明白六叔的深意啊: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小多子,今儿当六叔的面你说句实话,这么多年来,六叔一直冷落着你,你恨六叔吗?”

佟国维知道根源在哪,根源不在于这个差事不好,而在于这么多年,他一直冷落隆科多,现在用到他了,才想到把这么艰巨的任务给他,他在抱怨,与此同时也想知道六叔为什么要这样做。

佟国维意思也很明显:我已经老啦,走不动了,你小多子该上了,六叔该让路啦!

隆科多这才意识到,这次六叔是严肃的,是有重要事情交代了。

三、

看到隆科多一脸疑惑的样子,佟国维继续解释:

“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你知道靠的是什么吗?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现在可以挑起整个家族大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

隆科多听的更疑惑了,怎么就是我了?

佟国维继续解释,之所以当年让隆科多去关外带兵,目的就是远离朝政,毕竟康熙帝的儿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在情况不明显之前不能投靠任何一个。这也是为什么隆科多跑回京城之后,佟国维迟迟不让他当官的原因所在,一旦押错宝,那么佟氏家族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隆科多有点明白了:

“六叔,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您老烧着八爷的热灶,让我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

只是隆科多这段话说出来,内心是酸楚的,既然不想让我过早涉及党争,这次为什么又让我参与呢?而且参与是参与,谁不知道老八胤禩当太子的希望最大,你干嘛让我去烧冷灶?

六叔啊,你是不是看我小多子傻啊?

佟国维也不傻,随后解释道:

“你也许会认为我为什么不去烧四爷的冷灶,其实,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小多子,事情已经到了,不容迟疑的关口,你得挺身而出,和六叔一起顶住这一局面。”

隆科多更疑惑了,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守监的芝麻大小官,你让我怎么跟你上书房首席大臣比?

佟国维嘿嘿一笑,别急嘛,看,这是什么?

于是,佟国维就递给了隆科多一张纸,并让他明天去康熙帝面前谢恩。

就这样,隆科多成为了九门提督,成为了左右朝局走向的重量级大臣!

四、

经历了这一晚之后,隆科多内心是激情澎湃的,迟迟不能入睡:

这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隆科多一直盯着那张纸,很久很久之后,他叹了一口气:

“做人难,难啊!”

六叔佟国维都给他铺好路了,他怎么还发出这种感慨呢?

就在于这是一种冒险行为,而这张纸对隆科多来讲确实太重要了,重要到他必须要牢牢抓住,也就是一定要坐稳九门提督这个位置。但是想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起码,他必须要向康熙帝表达一下忠心,这才是关键!

隆科多也会分析,六叔佟国维难不难?

难,真难!

这时候的佟国维其实已经知道康熙帝的深意,其实从那次上书房对举荐太子之事漠不关心时,再加上那顿饭,佟国维就已经很清楚了,老八胤禩基本没戏。

但是,他还必须得硬着头皮举荐老八胤禩,原因就在于,一旦他改了口,对整个朝局影响太大。他当然清楚八爷党的庞大,得罪了他们,自己没有好下场,也不值得!

更重要的是,康熙帝自己开口讲的得票多的当太子,他请佟国维吃饭,也是想让他想一个办法,怎么能巧妙的让天子食言?

怎么食言?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如果选举的基础就是错的,那么结果必然也就是错的!

这就是佟国维为什么要一条路走到黑的原因,他一口咬定没有结党营私,而隆科多又一口咬定他在结党营私。既然对投票结果有争议了,那么这个结果就得作废,与此同时大家当众再选举一次。

那么隆科多大义灭亲的举动是不是佟国维授意的呢?

我们只需要听康熙帝是怎么说的:

“这个九门提督非你不可!”

而佟国维此举也有私心的,那就是保全了百官,至少没被康熙帝定罪成结党啊。

而隆科多此举也是做出了巨大牺牲,毕竟他一旦举报佟国维,就意味着跟老八胤禩一伙决裂,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却是康熙帝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然不会给他兵权。

当然,后来为了共同利益,隆科多又跟老八胤禩搅合在一起,这是后话,这里不提!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因为这是康熙、佟国维和隆科多合伙演的一场戏

康熙在废了太子之后,宣布要让大家投票选新太子。并说,新太子人选以公意为准。

八阿哥党羽众多,大部分官员都选了八阿哥胤禩。但是康熙并不想让胤禩当太子。

怎么办?先前康熙已经说了,这次以公意为准。难道真的要让八阿哥当太子?

当然不可能,康熙有的是办法。 他把八爷党的党魁——佟国维找来了。

康熙先暗示说:人老了,要给年轻人挪挪位子。然后问佟国维,佟家下一代有谁可用。佟国维便向康熙推荐了侄子隆科多。

结果第二天隆科多就向康熙举报了佟国维,说佟国维要自己死保八爷。于是康熙大怒,让佟国维滚蛋。

是隆科多忠心无私,佟国维老迈昏庸吗?当然不是。这是康熙、佟国维、隆科多三个人演的戏啊。

隆科多告发佟国维,推举八爷的人就成了结党营私,居心叵测。

佟国维当时在上书房突然像疯了一样,骂张廷玉是小人。这看似是佟国维在维护八爷,实际上是把八爷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上。八爷的太子之位,飞了。

佟国维虽然如此做,但康熙并没有惩罚他,只是让他退休了事。

佟国维虽然下台了,但是康熙承诺会重用他侄子,佟家的权势不倒。这就是康熙与佟国维达成的交易。


梦露居士


隆科多出卖佟国维算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一个神来之笔吧。

论情义,隆科多在剧中是佟国维的亲侄子,佟国维不仅是其叔,更将隆科多举荐到九门提督这样的要缺,将佟氏家族传承重任托付给隆科多,恩情不可谓不重。

论利害关系,隆科多出卖自己亲叔叔,名声完全会臭掉,连亲叔叔都可以出卖,谁还敢与之结交?更何况佟国维久居上书房大臣,门生故吏遍天下,得罪佟国维后隆科多还想在官场混吗?

正常人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事情,但隆科多偏偏做了,为什么?

原因是这是一出戏,

佟国维身为上书房首席大臣,已经位极人臣,却为一个皇子的储君之位摇旗呐喊,甚至不惜与康熙公开顶撞,他图什么?

宰相有勾结皇子、结党营私之嫌,皇帝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将其定罪甚至诛灭,康熙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地让佟国维回家养老了事,康熙为什么这样?

隆科多连举荐自己的亲叔叔都能出卖,这样的不孝不义之徒,完全没有资格和脸面继续做官,康熙却高度赞扬隆科多,当着满朝文武肯定隆科多,“这个九门提督非你莫属”。

等等,一系列的不合情理,只有一个原因,这是一出戏。

康熙是戏的编剧和男一号,佟国维是男二号,隆科多是关键配角。

这出戏的大背景是太子无德被废,其他皇子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朝局有失控的风险,小背景是佟国维面临想退而不能退的两难处境。

于是,康熙导演了这出戏。

戏的第一幕,康熙宴请佟国维,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康熙先是和佟国维谈起了亲戚情谊,佟家先后给清朝皇室贡献了两位皇后,要按辈分算,康熙还得叫佟国维一声舅舅和岳父。

然后,康熙又诉起了苦,年纪大了,牙不好,也睡不好。

至此,佟国威完全明白了,皇帝这是在拐弯抹角地暗示,自己该退了(佟国维年纪比康熙还大)。

果然,康熙接着问道,你佟家年轻一辈有谁可堪大任?

佟国维立马道出“隆科多”!

两个老狐狸,就这样在一场饭局里敲定了整个剧本走向。

戏的第二幕,佟国维示意隆科多出卖自己。

这出戏表面上只是佟国维举荐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仿佛之后隆科多向康熙告密完全是恩将仇报。

但实际上,隆科多明白这一点,佟国维给的这个位子不好做。

隆科多拿到九门提督官位却一脸凝重

作为一个佐证,一向对官位眼热的隆科多,在拿到九门提督的举荐书后,却是一脸的凝重,全然没有半分欣喜。

用隆科多的话说,佟国维给八阿哥烧热灶,自己给四阿哥烧冷灶。

热灶好烧,跟着众人拾柴火就是,佟国维也是这么做的。

冷灶怎么烧?佟国维都已经公开投向了八阿哥,隆科多作为佟国维的亲侄子私底下向四阿哥投诚有用吗?四阿哥能信吗?

所以隆科多只有一条路可走,向康熙告密出卖佟国维,以此获取康熙和四阿哥的信任。

于是有了第三出戏,隆科多以请辞九门提督为由,向康熙说出佟国维举荐八阿哥为新太子是暗藏私心。

听完隆科多告密康熙拍案

听隆科多说完这句话,康熙激动地重拍书案,好戏终于来了!

最后一幕戏,佟国维为了保举八阿哥,不惜和康熙屡次顶撞,最后被康熙使出了隆科多这个杀手锏,佟国维老脸丢光、黯然离去。

这几出戏环环相扣,是因为康熙说出了举荐新太子的事宜,但按情势很可能是八阿哥成为新太子,皇帝不好自己打自己脸,于是只能让佟国维出丑。

有了隆科多的告密,佟国维是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连亲侄子都反水了,还怎么洗?佟国维结党营私、扰乱朝纲的罪名是跑不掉的。

在此情况下,佟国维越是死保八阿哥,就越说明佟国维有私心、与皇子勾结,正好给康熙由头不承认投票结果。

说到底,康熙和佟国维两个主角确定了剧本,隆科多只能跟着唱。

佟国维自毁忠名,换来了和平退休、颐养天年。

隆科多自毁孝名,换来了康熙的认可和佟家继续兴旺发达。

隆科多在告密前夜哀叹“做人难”

佟家两人以自己名声的牺牲换来了主子的信任和富贵荣华,也难怪隆科多在“出卖”佟国维的前夜会喝的大醉,叹道“做人难!难呐!”


若木历史


我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雍正王朝》里面每一场戏都是精心铺垫的,很值得推敲。隆科多背叛佟国维这一幕看似意外实则情理之中,而且还给观众一个意外的效果,是非常巧妙的。

在隆科多第一次找佟国维安排差事的时候,佟国维看似很敷衍,其实给了他一个很重要的差事,就是趁看管理藩院的机会和当时被囚禁的十三爷搭上关系。隆科多也很聪明,很快领悟到这个意思,着实费了不少心思(竟然打听到十三爷有个碍于面子不敢下手的妹子,妹子还很积极主动),博得了十三阿哥的好感。这时候起,隆科多就算半个“四爷党”的人了。

然后到这一次,隆科多的聪明才智又发挥作用了,第一,自己从一个赋闲在家的人突然变成了九门提督,是一个非常大的信号。佟国维理解成康熙要提拔他们佟家,但隆科多想到,可能是康熙要让他们家族更新换代;第二,当时八爷党势力太大了,假如康熙有意传位于八阿哥,都不用等到那时候了,而是迟迟不动,说明不一定倾向八阿哥,更重要的是,历朝历代皇帝都是排斥党争的,这样会对皇帝权威造成威胁,所以即使康熙对八阿哥有好感,也可能因此放弃八阿哥。根据这两点,和自己和四爷党的关系,隆科多预料到八爷党是肯定不会成功的,假如听了佟国维的话,可能两人一起玩完。所以他走了一步险棋,不上佟国维的船,甚至揭发佟国维。

他其实也是没太大把握的,才有晚上在自己家喝醉酒感叹“做人难”的那一幕,心理做了很大的斗争。但是这步棋他走对了,获得了康熙很大的信任,并担任宣读传位遗诏,保雍正登基的重任,还获得了雍正的信任。

但是在剧的最后,剧情有了反转,八爷党和雍正再次针锋相对。这一次隆科多也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掂量了一番,觉得八爷党这次势力更强,就又走了一步险棋,背叛了雍正投靠了八爷党。但这次他押错了宝,低估了十三爷和雍正的力量,落了个终生被囚的下场。

这也是和前面呼应的,说明他人虽聪明,却没什么骨气和底线,墙头草一样的人物,随时可能被判对自己有恩的人。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最后吐槽一下,这个演员也太老了,演年轻人的那一段有点不忍直视,没有胡子就能年轻30岁?


苹果姐的音乐小屋


《雍正王朝》电视拍的之所以好,是因为剧情对每个人的行为交代的特别到位!

隆科多背叛佟国维这场大戏,尤其精彩!给大家抽丝剥茧的说一下:

请大家注意一点,我用的全是电视剧里交代过的!

一、隆科多情报搞的好啊,而且分析的好呢!这个能力必须点赞,先看他从他六叔处得到的情报:

1.他六叔主动找他了,且没找着!找到了,又倒茶、又热情的。

所谓:反常即为妖!隆科多觉得有机遇了!

2.他六叔向他显摆康熙爷赏赐的老花镜!是老花镜!老花镜!他六叔没有体会到康熙“老眼昏花”的说法,但是隆科多却洞察到了!隆二爷发现,自己的六叔要有事儿啊!

3.佟国维说,时局到了关键一刻!要隆科多和他一起把事儿搞定,并且分工负责搞定八爷和四爷!这里有三个点:第一点是时机到了,就在此时;第二点是家族就是六叔和他了,没别人入围;第三点是六叔烧的是八爷,他烧的是四爷! 上面三点总结就是一句话:是八爷还是四爷当皇帝的决定性时刻就要到了!他和他六叔都明白了,谁支持的人当了皇帝,谁就成功啊!谁支持的人失败,谁就失败!

4. 皇帝任命他为九门提督!这就厉害了!九门提督是皇帝才能任命的,说明什么?说明自己是皇帝信任的人!这个信心就不一样了。

1-4,一结合,皇帝信任自己,并给了兵权!自己六叔得的是“老花镜”,自己和六叔各自支持者不同的人,那么想让自己成功,只能打掉六叔支持的八爷党!电视好就好在这,全都给你交代了!

光是这些还不够,电视剧之前还铺垫了很多关键要素,大家看:

二、他是个进步青年,有颗火热进步的心呢!隆科多赋闲在家,去佟国维家求官一而再再而三被拒、被冷眼!说明什么啊?隆二爷想进步啊、天天想进步啊!想进步找六叔,说明着急啊!压抑啊!想出头出不了啊!大家琢磨一下,这样急切取功名的人,在大利益面前,能不动摇吗?能吗?-不能!这就是人性嘛!

三、这个青年做事儿能力不一般啊!隆科多当牢头,安排皇十三子纳妾!说明隆科多除了有一颗进步的心,为人处世的能力那是相当强的!用康熙皇帝的评价就是:机敏练达!你看人家老牢房收拾的跟新房一样,就是本事!能想到拍十三爷马屁的人不少,但能拍到点上、且服务到心上的就是隆科多了!这就叫雪中送炭了,就是会烧冷灶啦!

所以,隆科多有心、有能力、有头脑,当然更有胆量,所以上演了一场以退为进的大戏!让他真正取代了自己的六叔成为佟氏家族的顶梁柱呢!


博士君


首先要明确的是,《雍正王朝》作为古装权谋历史剧的集大成之作,很多剧情和问题都不像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尤其是佟国维和隆科多之间,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过山车一样,时好时坏,让人摸不到头脑。

隆科多真的背叛佟国维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隆科多不仅没有背叛佟国维,而且他还坚定的执行了佟国维的命令,那就是告发佟国维。这又是为何呢?这就要从康熙皇帝命百官举荐新太子开始说起了。

太子失德,康熙帝在权衡利弊之后决意废黜太子,并在同时下了一道诏书,令百官推举新太子。要知道这可是百年难遇的一次大考,文武百官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生怕夺不到这天大的拥戴之功。

老狐狸佟国维本人是康熙的舅舅,上书房首辅。按理说本不必去趟这趟浑水,但是奈何老佟后面有一大票跟着吃饭的小弟。加之佟氏一门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靠的也是一双慧眼,能够拥立对正确的主子。所以佟国维必须要投出去他那极具分量的一票,表明自己的态度。

可是佟国维不是一般的臣子,他必须要明确康熙心中的继位人是谁,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拥立一个铁稳的新君。而当时的朝廷局势是怎样的呢?彼时的八阿哥胤祀凭借着一封举报信刚刚把太子扳倒,康熙对其宠遇恩隆,晋封其为廉郡王。并令其代天子赐宴,要知道这项工作在之前是由太子主持的。故此时的满朝文武倾向于八爷,但是这并不足以让老狐狸佟国维进套。用他的话说八爷才只有六成的可能性,再等等为好。

但是很快发生的张明德案让局势为之大变,张明德搞出来了所谓的“八王大”和“王上加白”。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怪就怪在康熙帝竟然不予以追究。要知道在中国古代,那些帝王总会给自己找一些所谓的天象来证明自己君权天授。而历朝历代对这个的宣传也是一种常态,所以康熙对这个江湖术士的话不予追究似乎就是对这种传承的一种默认。于是佟国维错误的认为事情有了八成,可以出手。所以他带着自己的一票小弟及马齐等人联名上陈,保举新太子人选胤祀。

而康熙帝是怎么想的呢?可以说这件事打了康熙一个措手不及,因为他在胤祀扳倒太子之后的确可能考虑过让他接班。但是在图里琛护送肖国兴回来之后,康熙得知了胤祀的险恶用心,知道了这些阿哥为夺嫡而不惜牺牲一切的手法,他气得大叫该死。于是康熙布了一个局,让百官举荐新太子,他好掌握住这些皇子的真实实力。

却没有想到八爷党一枝独秀,势力大的让康熙心惊。在张明德一案中,康熙故意隐忍不发,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胤祀的同党通通跳出来。但是自己发的明诏确确实实写的是“一惟公议,绝无偏私”。两向矛盾,康熙只能擒贼先擒王,拿下佟国维。

康熙知道佟国维是聪明人,他决定请客,让佟国维配合自己演一出好戏。佟国维何许人也,自然便是一点就透,他拿着康熙赐的老花镜,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大叫道:“万岁爷,臣虽是老眼却不昏花呀”。

他将事情告诉了隆科多,让他去举报自己,这样八爷党就有了一个结党的罪名,那他们举荐的新太子自然也就不作数了,主动权仍然在康熙手中。终归到底,这是康熙与佟国维做的一笔交易,老佟帮康熙拿下八爷党。作为补偿,康熙将佟氏家族的后人隆科多推向前台,再继辉煌。

至于隆科多,只不过是两位大人物的一颗棋子,哪里能轮得到他选择呢。

以上。


逆流时代


根本不是背叛,更是为权利交替或新老交接所必须的表演。其实原著及电视剧中都提供了答案。特别是原著中写明是隆科多与佟国维共同谋划的结果。因为佟氏家族长盛不衰是守着一条祖训: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佟国维位极人臣对朝局看的很透,早就刻意培养并冷落隆科多,如早期跟康熙皇帝建军功,随后又刻意打压隆科多让其远离朝堂,至少保证一手干净的底牌。九王夺嫡朝局异常复杂,连康熙皇帝都无法左右,只能忍,拖。佟国维至身其中,无可避免被拉入八王阵营,但佟国维又很清楚,八王阵营过火,过早直接触碰了康熙皇帝的底限,受打击是一定的,自己无法避免就安排隆科多加入四王阵营,佟国维安排隆科多当理番院寺监(狱头)去接近四王阵营的十三皇子搭上四王的线。就当时而言佟国维等于给自己家族上了双保险,八爷胜佟国维自身拥立有功,日后自然可提拔自己家族的人包括隆科多。若失败还有隆科多这手牌可东山再起。可是事情发展出乎意料,一向乾纲独断的康熙皇帝未经朝臣商议废了太子,却又让大臣推举新太子,这是康熙的风格吗?明显就是给八王阵营挖坑。深谙皇帝心思的佟国维知道机会来了,既然八王失败是一定的,干脆要赌就赌大的,牺牲自己给皇帝创造机会打掉八王阵营并推隆科多,类似《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中的二师兄主动跳坑。这时佟国维也有行动,向康熙推荐了隆科多做九门提督,并向隆科多摊了牌讲明前因后果,后来剧情也按计划佟国维力推八王阵营以身试法,隆科多主动向康熙揭发佟国维串连朝臣共举八王,有这样的铁证,八王阵营很快被清洗,隆科多自然是最大赢家。不仅在朝堂上树立了自身的良好形象更格外受康熙的赏识,九门提督何等重要的位置,康熙铁定给了隆科多,佟国维的落幕伴随着隆科多的雄起。所以根本就不是背叛而是为家族的延续所做的必要表演。电视剧中也有涉及,只是有些隐晖,若不连着看,很容易认为是隆科多出卖或背叛了佟国维。再补充一点:佟氏家族的祖训很好,很有用,可是隆科多就没遵守,到后期自己直接走了八王及雍正三儿子弘时的路,而没有安排其他家族的人走小四王弘历的路。最终当然受雍正打击,家族毁灭了。


吆哥一一


佟国维,康熙的舅舅兼丈人。上书房首辅大臣,是康熙信赖和倚重的重要人物。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中,以保举八爷为太子而出局。隆科多,以保举太子与四爷一党胜出,更在雍正顺利继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时九门提督、上书房内大臣等重要职务集于一身。俨然天子驾前第一臣,一时风光无二。 在这次事件中,明面上隆科多背叛了六叔佟国维,保举四爷而胜出。可背后却是:佟国维与之商量的结果。佟国维已被贴上了八爷党的明显标签,只能誓死保八爷,而隆科多保太子与四爷一党。这样无论哪一方胜出,都能延续家族的圣眷与富贵。康熙是一个对大臣宽厚的皇帝,为了安慰出局的佟国维,让其在佟氏一门中选择后起之秀。这样隆科多在佟国维的政治生涯结束后能够得到康熙的眷顾。隆科多在佟国维这个官场老油条的出謀划策下,加上自己的精明,一路青云直上。要说这次背叛,其实是叔侄演了个双簧。隆科多最后还是背叛了佟国维的初衷。在錯综复仇的政治斗争中,低估雍正的能力与实力,依附八爷党和弘时站錯了队。政变未遂遭到终生圈禁,彻底断送了佟氏家族。不得不说《雍正王朝》这部剧真心是好剧,情节丝丝入扣,人物刻划栩栩如生。


陈284297381富春有约


这是老佟做的安排 因为佟家家世显赫 到了佟国维这 更要让家族繁荣昌盛 绵延下去 于是 根据当时朝廷里的情况 有继承大统倾向的就是八爷和四爷 于是乎 老佟家祖训 不能一条道走到黑的理念就体现出来了 佟国维站在了八爷队伍 而隆科多自然而然就归在四爷麾下 这样 不管谁继位 佟家始终能屹立不倒


波波大人83814253


在电视剧里隆科多的背叛是他叔叔佟国维授意的。在佟国维看来他的家族只要有一人还在政治中心那么他的这个家族就不会衰落(古代家族概念比较强)。

佟国维当时的标签在康熙跟雍正眼里已经打上八爷党了是不可能再被重用了(除非八爷登基)。而隆科多当时已经找他叔叔也就是佟国维好多次让他给安排个职位了所以佟国维就用隆科多来压四爷这个宝了,这样即使他输了那么隆科多必然会被重用这样他的家族依然不会衰落。

那么隆科多怎么走进康熙眼里怎么打上四爷这一阵营的标签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在佟国维强行推荐八爷为太子时被康熙痛骂后毅然授意隆科多举报自己这样隆科多顺利走进康熙眼里,凭借另一身份雍正的舅舅然后被雍正拉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