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兴元元年,当各地救援大军奔赴长安救援出逃帝王李适之后,这位落难的帝王以为此次援救奉天城的首功绝对是李怀光不可。可是德宗皇帝不会想到,正是这位救援奉天城的首功之臣竟然也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反叛唐廷的不归路。

唐王朝多年的战乱,已经让每一位帝王心力交猝,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仍旧面临着被各地的藩镇将领维护、反叛,这种极度不稳定的死循环状态。

救援奉天城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在解除奉天之围后,就随即联络在长安城登基帝位的朱泚,试图和朱泚联手瓜分唐王朝,眼看着李怀光叛唐的迹象愈来愈明显,针对李怀光的不臣之心,德宗皇帝火速派遣神策军兵马使李晟驻军东渭桥,准备死死盯住李怀光。

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果不其然,李怀光不仅仅没有进攻抢占长安城的朱泚,还将自己的所有军队开进了咸阳城,并且连夜在咸阳城加高城墙,构建防御战线,试图为自己寻求一处军事驻地来和唐王朝分庭抗礼。

看着已经动手叛唐的李怀光,德宗皇帝最终带领大臣们匆忙逃离了奉天城,随即带领着心腹奔赴蜀地梁州,企图暂避李怀光的锋芒。随后,德宗皇帝亲下诏让驻守在东渭桥的李晟担任河中节度使,全权负责长安城的军务。

可是,此时的李晟又何尝不是被帝王抛弃的棋子,只不过李晟的坚守和忠君要远远超过那些反复无常的各地藩镇将领。

此时的李晟已经成为了唐王朝的第一军事将领,未来收复唐王朝的重任就全部寄托在了李晟的肩膀上。


令李怀光失望的是,在李怀光叛唐之后却惊讶的发现,他曾经试图拉拢的政治盟友朱泚几乎不将他放在眼中,反而虎视眈眈的想要吞并掉自己的部队,此时据守咸阳城的李怀光却处于一种相当被动的局面:

  • 朱泚占据着长安之地
  • 李晟据守着东渭桥
  • 李怀光则据守着咸阳城
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如果朱泚想要吞并自己的话,自己根本退无可退,镇守东渭桥的李晟也有可能将自己的军队吞并。李怀光在左思右想之后决定撤回河东之地,伺机再做打算。

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在李怀光绕道东渭桥撤回河东之地后,李怀光为了防止关中之地的李晟帐下唐军反扑河东之地,便下令让部将赵贵先镇守冯翊,

徐庭光镇守长春宫,试图在河中城的西面构造两道防线。

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但是,在赵贵先刚刚抵达冯翊不久,他便带领着自己的手下投降了据守在东渭桥的唐军将领李晟,随后唐军抢占了冯翊,李怀光无可奈何之际,只得将重兵屯集到长春宫来扼守黄河渡口蒲坂津。

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在李怀光带领大军撤到河中城之后,唐将李晟开始着手安排对于长安城的反攻计划,并且兵分两路准备直接强攻长安城,趁势收复长安:

  • 神策军兵马使尚可孤,从七盘山进军,攻取长安城正面
  • 唐将李晟带领唐军全力攻击大明宫北侧宫门,准备直接摧垮朱泚
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可能朱泚也不会想到,这尚可孤的兵马根本就不是唐军的主力,而唐军真正的主力全部屯集在了大明宫的北侧宫门,当朱泚屯集兵力全部固守长安城正面的时候,唐将李晟已经摧垮了大明宫北侧宫门,彻底攻入了长安城。

这位在长安城称帝不久的帝王落魄的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在逃亡的路上朱泚被部将射杀,随后首级被传到了逃亡在梁州的德宗皇帝的行宫中。

朱泚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登上帝位连一年的时间都不到,就这样被剁下了脑袋。曾经这座繁华的长安城成为了他一生记忆中最为短暂的美梦,也是再也回不去的美梦。


长安城再一次被成功收复,这座曾经辉煌迤逦的皇城再一次回到了李唐皇族的手中。

解决掉了朱泚,唐王朝就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撤退到河中城的李怀光。

可是,此时的陕郡之地发生了内乱,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夺取了陕郡之地的节度使之权,趁机联络河中城的李怀光联手叛唐,并且要求唐王朝承认他的节度使之职。

陕郡和河阳城恰好可以形成掎角之势,如果这两个地方联手共取长安的话,那长安城将再一次遭受血光之灾。可是当德宗皇帝匆忙派遣四朝老臣李泌前往陕郡之地和谈的时候,李泌意外发现这陕郡之地的文臣武将都没想着和唐王朝作对,一度在私下和李泌表达自己心向李唐皇室的决心。

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达奚抱晖在接见李泌之后,李泌向他说出了来到陕郡之地文臣武将的诉求。达奚抱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连夜逃离陕郡之地,陕郡之危就这样被李泌兵不血刃的解除。

而唐王朝也可以动用全部的精力来对付叛唐的李怀光了。


唐将

马燧开始带领大军进攻驻守河中城的李怀光,可是在进攻李怀光之前,马燧需要做的一件事情便是将驻守在长春宫的这道战略防线攻破,面对着长春宫的防守,马燧试图用和谈的方式解决这一处战略防线。

在说服了镇守长春宫的徐庭光避而不战之后,唐军总算解决了东渡黄河的后顾之忧。马燧带领大军北上进攻焦篱堡,准备东渡黄河,围攻镇守河中城的李怀光。

焦篱堡的守城士兵在看到马燧的大军之后纷纷弃城东渡黄河而逃。

马燧在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焦篱堡之后,随即带领唐军绕行龙门东渡黄河,随即南下开始围攻河中城。

地图上的战争:大唐猛将李晟反攻长安,再一次力挽狂澜

此时的马燧所带领的唐朝大军对于李怀光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李怀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彻底失去了对抗唐军的勇气。面对着困守孤城的众多将士,这位曾经振臂一呼反叛大唐的朔方节度使,在三尺白绫之下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也许,唐王朝的众多将士自始至终也不会想到,李怀光当初叛唐的勇气那里去了?既然面对唐军如此的胆怯,自己为何又走上了这条让自己身败名裂、不忠不孝的叛唐之道?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已经自缢于九泉之下的李怀光才能够真正的解释。

宿命的轮回,一步步的将唐王朝从覆灭的边缘拉了回来,而未来的唐王朝是否还能够一如既往的绝地逢生,这个沉重的话题仍然需要唐王朝的帝王去面对。曾经的唐王朝有多繁华,如今的唐王朝就有多落寞,而能够真正陪伴这个落寞王朝的只有唐王朝的帝王们。

或兴衰,或荣辱,在唐王朝的末世洪流中总有一群惨遭后世口诛笔伐的帝王们。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