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你覺得閱讀的意義是什麼呢?

碼知趣


喜歡讀書,就是單純的喜歡,不懷功利、不必勉強。倘若你要將其作為向旁人“炫耀的資本”而刻意去讀書,不說毫無用處,但終歸是利弊相當(增加些許見識、談資的同時,內心生出的荒誕自豪感,鄙視他人的狹窄心性也必然相伴而生)。

我也想過,自己讀了不少各類書籍,但現在回想其中起來,便彷彿飄蕩於九州外的蜃樓般若隱若現:有些能記得些許片段情節;有些只有一兩個畫面;更有些甚至只記得個書名……有時想想,對自己還無比惱火、氣餒!!!

後來啊,我終於想明白了。其實,我們讀書由記住到忘記,並不真如“猴子掰玉米”。終生閱讀,便是用閱讀來認識自己,校正自己三觀的過程!!!我們讀完一本書,彷彿作者拿只簪子在我們內心的那塊大石頭輕輕劃了一下,當時還能感覺到隱隱作痛(此時對內容記憶清楚),慢慢的便沒有明顯感覺(時常了便忘的差不多了)。但它沒有、也不會完全消失,那淺淺的一橫印記依然存在;當你不斷在閱讀,一道道淺淺的印記便漸漸將心頭的那塊石頭劃出一些清晰可見的溝壑來!此時的溝壑,不和你以前任何一道淺橫完全重疊,卻是以前所有描摹的筆畫共同勾畫出全新的、屬於你自己的、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深深的印記!而形成這個印記的過程,便是你塑造自己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過程!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這世上也沒有三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一個人在一生的不同間斷,三觀都在不斷變換更新。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便會發現以前看重的東西慢慢的不重要了,這邊是觀念的轉變。而閱讀,就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你的心性和眼界。

當然,通常說的讀書陶冶個人的性、情,實則是你自己的三觀在影響著你的性、情。一個罵街潑婦的三觀和溫文爾雅人的三觀必然背道而馳;心胸狹窄的人的眼裡裡也存不下豁達大度的三觀。

作為遊歷於浩瀚書海的芸芸眾生之一,我們是如此的平凡,自然做不到下筆生花、出口吐蓮,它也不會給我們的這一生帶來什麼榮譽、財富。假如你喜歡讀書,並真正明白了閱讀的意義,這才是你讀書真正的起點。




閑看雲起時


早在遙遠的古希臘時代,讀書也並非什麼靠譜和體面的事。“讀書無用論”不是現在才流行的。

柏拉圖是歷史上一言九鼎的人物。就這麼一位讀書界宗師大佬,卻一生對閱讀疑慮重重。《菲德羅篇》中,他陰陽怪調地講了一個古埃及故事:發明文字的神修斯得意地和埃及法老薩姆斯說,讀書能讓埃及人博聞強識,更加聰明。法老斥責他說,“多才多藝的修斯呀,你可能搞反了。讀書只會讓人們依賴寫下來的東西,依賴外在符號的提醒,不再去思考和記憶。他們這些人,藉助文字的幫助,表面上無師自通知道許多事情,實際上一無所知。他們心是裝滿了,但裝的不是智慧,而是智慧的贗品”。

也就是說,早在2500年前,柏拉圖老師就已經向所有人質問:讀書再多,不過是件華麗的衣飾,終究都要拱手還人,閱讀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在我看來,答案其實挺簡單的:讀書也許並不能增長智慧,但它依然是我們解鎖所有世界、認識真理的唯一途徑。柏拉圖能提出”讀書無用論”,不還是他在狄奧尼索斯學校廣泛閱讀給他帶來的反省意識。

的確,必須得承認,人類的大腦最初根本不是用來閱讀的,我們的每一次閱讀都是在遺忘中行進。法國神經學家迪昂那本有名的《腦的閱讀:破解人類閱讀之謎》早已為我們搞清楚了這一點:人類進化史200多萬年,而文字出現不足5千年,大腦能夠閱讀,其實只是“借用”了部分神經迴路。我們的視覺系統在吸收文字信息時天生存在缺陷,你看到的每一頁紙表面上很清晰,當你認真閱讀時你總以為已經完全理解了其中的含義,但這絕對是一種錯覺——因為你真正讀到的單詞只有全文的20%。

我們似乎也明白,經驗比純粹的“文字語林”的旅行更能讓人增長智慧——這是我們的前輩反覆苦口婆心告訴我們的。但是,這怎麼可能呢?我們每個人,生活範圍、社會見聞、眼界所及,終究都是有限,沒有通過書籍得來的“人類全體的經驗”的幫助,我們所看到的、感受的“現象世界”往往只是腦海中一掠而過的模糊而混沌的迴音。我們經歷再多,多數時候增加的只是我們的獵奇心理,和避免重蹈覆轍的經驗教訓。

只有閱讀,才有可能讓人類共同體從野蠻的深淵上升到文明的地面,讓每一個個體生命免除腹中空空所帶來的天涯淪落之感,並且在孜孜不倦的探尋中找到或不斷接近真理,體味到人性的深廣,讓精神世界深邃而豐富。最起碼,像馬修•阿諾德感慨的,唯有閱讀,才是免除“愚民症”最好的藥品。

對我而言,閱讀最迷人之處在於,或是最吸引我的,是向未知認知一次次的發起挑戰。也許,我們該執迷的,正是這個過程。結果?並不重要。至於像拉伯雷說的“遺忘的迫害”,無為而無畏,無味而無謂,管他呢?


還有,閱讀即便是與遺忘如影隨形的,但是隻有它,能給我們帶來最深沉和含蓄不盡的愉悅感覺。


讀書這件事,說穿了也就那麼一回事,真的不用大驚小怪,把它太當一回事。但是,我們每一個深夜燈下的閱讀,往往都會讓我們明白,原來知識的世界如此可愛,原來書籍與我們的心靈性命聯繫如此緊密!

大多時候,我們閱讀,不是因為裡面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有彩票號碼,有什麼“偉大價值”,或是體現了什麼“人類精神”,或是有其它類似理由。僅僅只是因為,這些書籍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

有無數的時候,夜已經深了,你就慵懶地躺在那兒,此刻窗簾的黑暗已將外間浩瀚無形的宇宙消隱去。燈盞灑下橘光,柔和照耀,你一頁一頁地翻閱這些書籍,可以瞬息穿越,回到一個純真的、智慧的和希望並存的時光。你我在生活中,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不多。

這是一種讓人難以抗拒的滋味。你甚至有時不必去真的讀書,僅僅是擁擠房子中,那挺立書架散發出來的的木頭味,和包書皮革的麝香味,就足以讓你感到安恬、令你產生最善良的睡意。輕撫書脊,細嗅書頁,靜待睡神降臨,對有些人來說,就可以是完美的書齋夜晚。

就我自己來說,生命已經快到中年,對於這個世界和人生存在之義也忙忙碌碌尋找了半生。但是,直到今天,我得告白,我還是沒有找到比讀書更覺快樂、更有意義的人事了——當然,體己的好姑娘,還有飢腸轆轆的半夜端來的一碗牛肉麵除外。

所以,我覺得,讀書的意義,就隱藏在這些細節之中。其它理由還有太多,但著實已經夠了。就我自己而論,閱讀沒有讓我更聰明,甚至只會使得我更加落魄,更加不合時宜,但我會永遠忠實於閱讀之業。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書絕。不然,江湖寥落爾安歸?

2018,9,17,晚閒扯

感謝大佬們賜閱。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點贊、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上初中那會,總是羨慕那些讀了很多書的人,作文比別人寫的快,而且還寫得好。

到頭追過來去問人家。

人家很簡單一句話:讀的課外書多。

我就疑惑了,於是自己東拼西湊,終於湊到些課外書,面前一摞子書,開始認真閱讀,每天下課的10分鐘都是閱讀時間。

很快,好多本書,讀完了,急忙拿起紙幣來一騙作文,寫的還不如以前,很多字數是湊出來的。

我又過去問,不對啊,我也讀了點書,可還是寫不好,怎麼回事。

人家默默一句話:其實我讀了快四五年了。

我一聽,懵了,四五年,再看看自己幾周的讀書量,活該被人說的啞口無言,你連怎麼回答都不知道。

有人,讀書只是為了寫作提高。

是為了寫作而閱讀,對作者的立意考慮到的很少,大多還是在結構,劇情,發展脈絡有較深的研究。

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讀書方法,最起碼還在思考。

這種讀書,多多少少還能記得住一點內容。

有人,讀書只是為了讀書。

這類人更多的是在乎數量,

可以每天發發圈,自己讀的書,某個APP有人甚至幾千小時的看書時間,有人看了驚歎,怎麼做到的,能記得住嗎?

答案是:記不住(除非你是閱讀高手)

讀很多書,仍然記不住,還是自己的錯,整本書讀下來,沒有自己的獨立性思考,沒有自己的筆記,沒有自己的標籤,沒有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論,顯然不可能記住。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有自己的一套讀書方法論。

不要盲目和漫無目的。


艾卜伯克


當初我選擇讀書只是想打發時間,有時覺得太無聊了,看下書裝下逼或多或少能有點收穫,因為我那時已經發現這麼一個規律:很多人都喜歡把錢存一段時間,然後待節假日時在拿出來花掉,我當時是沒什麼錢所以才去圖書館‘避難’的,每次朋友找我我都說在圖書館,一段時間後有朋友找我不打電話直接去圖書館,每個禮拜最少兩天在圖書館,還從圖書館借些書出來看,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後來發現:裝逼的逼格也比以前高了,朋友卻少了好多,再後來才知道:其實讀書是一種寂寞,人也只有在寂寞的時候才能讀進書


鎮懸新


讀書這件事,在還在上學的時候,很流行讀書無用論,導致了很多人很早就出來到打工了。


到了社會上才發現,讀書少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讀書,包括我自己,讀了之後,過上一段時間,就會以往書中的內容,但,大概的內容還是會記得一些。


所謂讀的越多忘記的也越多,所以很多人剛脆就不讀了,反正讀了也會忘記。


其實你書讀的多了,即使你記不主,給的人的感覺都會比一些不讀人的感覺要好,看上去就會有種很微妙的氣質。


讀的書雖然忘記了,但是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說話,或者某做事情的時候,當你盡全力想要把某件事情做好的時候,你的腦袋裡,就會突然閃現出好像是在某本中,講過這個東西。


這就是讀書的好處。


現在網上流傳的很多故事,很多例子,都是來自於書本。


只是現在的人,很少有人讀書,所以就會覺得這個自媒體很厲害。


又或者,人家自媒體讀了很多書,出來做個分享,你都會覺得很厲害,有有道理,很有說服力。


當你讀書多了,你也能寫出一些東西,當看到別人的東西時,你就會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盲目的相信。


謠言為什麼會被很多人瘋狂的轉載和相信,第一是信息不對稱,第二是書讀的不多,沒有過多的思考,所以謠言才會漫天飛。


讀的忘記了也要讀,雖然表面上是忘記了,你的潛意識裡還是有這些書的,你的文化底蘊也會蘊含在其中。


看《奇葩說》有一期,陳明和詹青雲的辯論,那是相當精彩絕倫。


所謂的神仙打架,就是那這樣的吧。


漫影遊


其實,讀書這個事情,對人的影響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不是你今天讀了幾頁書,明天氣質立刻就提升了幾個檔次;也不是今天讀了幾本書,明天恰好和同事聊天的時候裝逼炫耀。讀書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跟長期讀書的人聊天,你會發現他們對事情的見解、他們談吐都是不一樣的。

講一個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個小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山上住著一個爺爺和他的小孫子,爺爺愛看書,每天沒事就坐在溪水邊上看書。一天,小孫子好奇的問爺爺,你每天都看這麼多書,記得住嗎?如果看了記不住,那看書還有什麼意義呢?

爺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小孫子從家裡取來裝煤用的黑黑的竹籃,然後讓他去小溪裡面用竹籃打水。小孫子雖然很鬱悶,竹籃怎麼可能打的上水?但他還是照做了,打了兩次,都是空空的,小孫子不幹了。“爺爺你是不是嫌我打擾你,故意戲弄我呢,竹籃怎麼可能打上水”,爺爺說你再多打幾次試試,小孫子有試了幾次,氣呼呼的把籃子扔到一邊。這時候爺爺撿起竹籃對小孫子說,你看這個竹籃,雖然沒有打上來水,但是它是不是已經被水衝的乾乾淨淨了?這就和人讀書一樣,雖然大部分的東西忘記了,但是書本的知識其實在潛移默化的淨化你的心靈,讀的多了,原本蒙塵的心靈,也會變得像這個籃子一樣清亮透徹。

小孫子恍然大悟,從此以後,小溪邊常常有一老一少兩個身影,各自捧書閱讀。

三毛曾說:一個人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吧。


夏小半的江湖


雖然讀了近20年的書,但我不敢說自己是個讀書人,更是離文化人還有很遠的距離,想想讀書這些事還是挺自卑的。

說到讀書多的課本教科書比較多,反正也是不喜歡,現在輔導孩子寫作業,兒子就經常笑話我筆畫寫的全是錯的,由於小時候教育的缺失,字全是自己瞎寫的,倒插筆畫是最正常不過了。以至於上初中,換了語文老師,上黑板默寫生字,修理的修我把偏旁都寫錯了,老師指出錯誤,我才發現一直錯了,以至於我都不敢寫字了,每個字的筆畫都是錯的,慚愧至極。

小時候家裡的書很少,沒有看書的習慣,更別提什麼啟蒙教育了,百家姓和弟子規都沒有聽說過,家裡有的毛選,也看不懂。現在看來,不喜歡讀書的習慣,與小時候的啟蒙還是有很大的關係。我記得從小到大我看過的書,只有不超過3本,四大名著只讀了西遊記的一部分,文學修養實在淺薄,除了課本和教輔材料外沒有讀過課外書,或者是閒書,和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人比起來一直很自卑。也一直感覺自己不是做學問的料,沒有敢去做老師。

真正讀書是大學考研的時候,應該說是比較功利的,就是為了把試考好,找一個更大的平臺,不想一輩子就這樣昏過去了,逼自己一下。選的專業課以前沒有認真學過,教材也是翻譯過來的,讀經典著作還是很有收穫。最終努力沒有白費,如願以償,讀上研究生,但是喝墨水還是比較少。讀研期間,老師要求比較嚴格,每週要讀一本書,要把書”講給同門和老師聽,也算是經過學術訓練吧。

後來參加工作,由於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關係,讀了很多關於管理學,心理學或者雞湯類的書籍,有一些收穫。後來從事管理工作,歷史傳記和現代管理書讀得多一點,但是還是支離破碎的,不繫統,也是一大遺憾。現在堅持每週一本書,算是增加點營養。

囉裡囉嗦,說了這麼多,說說讀書的好處,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的第一個好處就是開拓視野,經歷別人的辛苦,提高自己的人生。讀書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增加知識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自我進步的階梯,是謀生的重要工作和手段。回頭看走過的路,如果你在一個細分專業內認真讀了十本以上書,你在業內融會貫通,也算是業內小牛。讀書的第三個好處是陶冶情操,不至於一個人很粗俗,是一個人能夠避免浮躁,讀書得法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書籍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厚積薄發的,是成本最低獲取技能的手段,有形的財富可以散盡,唯有讀書智慧可以分享。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你對讀書有什麼故事,什麼看法,歡迎大家


沂蒙人闖北京


如果都忘了,那就沒意義了。小時候,我媽經常對我誇耀她年輕時讀的書多(大部分都是小說)。她說的我基本上後來都讀了,就時不時會跟她討論,發現她經常是什麼都不記得了,連主要故事情節都不記得了。所以她生活中也常會做小說中提到過的一些蠢事。所以我覺得如果讀過的書大部分都忘了,這讀書也就沒意義了。

我從小也愛讀書,小說居多,大學開始讀一些思想理論著作,還有散文,雜文(比如魯迅,林語堂等),再大一點也會看網絡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現在愛看歷史書,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史記,晉書什麼的。詩歌也喜歡。讀書除了積累詞彙量,最大的好處就是開智,獲得獨立思考能力,不那麼容易被騙。那些非黑即白的新聞,影視劇在我看來完全就是蹩腳的騙局。周圍的人也一樣,哪個值得一交,哪個最好敬而遠之,明明白白。當然,每個人情況不同,看的書也不一樣,收穫也不同。我老公愛看醫書,編程類書,前者是愛好,後者是工作。所以我有點小毛小病,在家就解決了,搞得我很崇拜他。

愛讀書的人是有福的,書能滿足你幾乎全部的精神需求。處於人群中也好,獨處也好,有工作也好,退休也好,你的精神世界永遠不會空虛。


用戶7249456299495


在大學剛畢業,又窮又忙又迷茫的日子裡,讀書陪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那時候,每天上班,事情大大小小,時間滿滿當當,我焦躁,又覺得來不及思考。下了班,一個人坐著公交車穿過這個城市的萬家燈火,疲憊又孤獨。

壓力山大,工資微薄,我應付不了眼前的苟且,更不敢妄談詩和遠方,唯有讀書能使我真正快樂。

我如飢似渴地閱讀。精神好,就啃專業書和英語書,精神不好,就用小說散文緩解壓力。一杯清茶,一盞明燈,一本書,一支筆,心靜下來,疲憊漸漸消除,初入職場受的委屈,也在讀書時光裡悄悄化解。

那時候,書本好像變成了一個小小世界,遮蔽我,包裹我,溫暖我,讓我得到充足的休息之後,再去面對外部世界的風風雨雨。

後來我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持續不斷地閱讀和思考也讓我的工作有了持續成長的力量。

回想那段日子,作為一個二十出頭的姑娘,讀書是我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

大學裡,曾有一位被大家譽為女神的老師。

接觸之前,只遠遠看到她的妝容精緻,氣質溫婉。選了她的課之後,我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對她讚不絕口。

老師教的是人際溝通心理學。每堂課,她會早早來到教室,對每一個走進教室的同學微笑著點頭打招呼。厲害的是,全班百十號人,她竟能一一叫出名字。

課間,她會走下講臺跟我們聊天。我們也漸漸瞭解,她的教學科研任務其實十分繁重。難能可貴的是,她的一雙兒女,懂事可愛;而她氣宇軒昂又儒雅可親的丈夫,將她視若珍寶。

曾開玩笑地問她:“老師,給個人生建議唄?”

她笑笑:“你們能不能做到,從現在起,每天讀書,堅持十年?”

我們覺得老師給的答案未免太“官方”,面面相覷。

她看出了我們的疑惑,娓娓道來:“三十幾年了,每天我都五點半起床,讀兩小時工作以外的書籍。

如果我只做論文搞科研,那我作為一個女人,溫柔的部分,可能早就被掏空了。等你們工作,嫁人,跌入鉛華歲月中,你們才會懂,在日常生活之外,一個人還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世界,才能不被世俗吞沒。”

我看著老師,她整個人透出一股超越外貌本身的從容優雅,時光在她臉上好像凍住了一樣。現在回想起來,原來這就是所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當一個女人真正走進長路漫漫的人生中,讀書成為她對抗歲月流逝的最好方式。

關於讀書,楊瀾說過一句很得我心的話。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有一句話也說,一個人,要拿9分去生活,還有一分,他得自己留著。這樣,才能在外部世界的風雨中,始終保留一分支持自我的力量。

我們讀書,我們思考,就是為了好好滋養這屬於內部世界的一畝三分地啊。

信息時代,讀書也許已經不是立竿見影解決問題的最優選擇,卻永遠能在不動聲色之間,成為我們的財富。

你讀過的書裡,藏著你的福氣。


十點讀書


你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那你覺得閱讀的意義是什麼?有書君來回答你,不要以為讀書只是考學、升職或者征服客戶這麼膚淺,它能夠帶來的附加值太多了。比如,它會讓你更有自信,追求也會更高,毫不負責任的說:如果你讀書多了,從此世上再無你撩不到的女神。美的人,最終都選擇了有趣的靈魂。話不多說,請自行上網檢索《吐槽大會》李誕及李誕的女朋友。



咳咳,有書君頑皮了,下面我們言歸正傳。


有書君初出茅廬時的一個前輩,他有一個習慣,每天早晨讀報紙三十分鐘,比如《人民日報》、《經濟觀察報》、《南方都市報》什麼的,每天在地鐵上讀一本雜誌或者粗讀一本書。其實都是粗粗看過,並不精讀。


有書君當時作為“小愣頭青”們都在嘲笑他,都什麼年代了,現在誰還讀報紙啊,您真是又紅又專啊。但在真正面對工作之時,與客戶開會溝通的之時,則每每會被前輩驚豔到,黨政經金隨口就來,客戶每次對前輩提出的指導意見都心服口服。當時,像有書君這種天天看八卦論壇的,天天在微博上哈哈的、彷彿什麼潮流都知道的人都是客戶說什麼就是什麼,完全提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甚至有時候自己掉進自己挖的坑裡面還後知後覺。仔細想想,其實,我們都知道,自己是怎樣一步步落後於別人的。



二十幾歲時,真的很容易浮躁,能專注的做點日常瑣事真的是很不易。不過也很能理解,我們總以為這是最美好的年紀,發一條朋友圈就有很多贊,PS濾鏡下的生活美如畫,做做夢就能改變世界。當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優秀時開始焦慮。學不會心平氣和的過好當下的時間,坐立不安的浪費掉時間。


對有書君來說,對抗焦慮的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讀書。起碼比起玩手機虛度光陰,會有很大的機會從書中獲得安撫的力量。你的人生會開心許多,不用再因為黯淡無光而被當成小透明失落無助了。


有句話說得好,“記得保持微笑,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誰會愛上你的笑容。”我們堅持閱讀,利用碎片時間聽書學習,不是因為它能馬上給你帶來“黃金屋”,而是為了厚積薄發,為你人生的重要時刻做足準備。你永遠不會知道,在哪一個時刻,你今天不經意遇到的一個人、讀過的一本書可以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重大效能,徹底改變你的人生。未來屬於有準備的人。每天半小時,品讀一本書,只有一天天的積累才能為你贏得更好的未來。



陳丹青說:“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讀書有兩個作用,一是讓我自以為非,一是讓我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有內心的生活。不要迷信讀書,也不要貶低讀書。愛讀書的人自會去讀。書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我讀過的書不多,但是改變了我的一生,書給了我一個長期的立場”。


人活著,總要依靠點什麼來豐富一下日復一日的生活嘛。有人看電影、有人運動、有人追星。但如果每天都躺在床上玩手機的話,出了手機費電、費流量、視力下降,好像也不會有什麼其他改變呢。所以,不如多來讀幾本你認為會被記憶遺忘在角落裡的好書吧。“鬢毛焦禿齒牙疏,老病燈前未廢書”,陸游老先生伏於病榻依然“讀不輟耕”,你已經不需要去思考讀書的意義何在了吧!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為什麼要讀書?因為你花幾十塊錢,就能買別人一輩子的心血、買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形成的思想。所以,在你想不明白讀書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有書君建議你:不要想那麼多,先去讀了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