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都是为你好!”“抱歉,我不需要!”

导读:生活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我这都是为你好!”“抱歉,我不需要!”

——01——

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大吐苦水,大意就是:

二十七八岁的年龄,家里人催着结婚,可是找对象这事,不是去菜市场买菜,付钱就行,找对象要合眼缘,还要合心缘。

她说,越是年纪大了,越是不愿意将就,心里仿佛憋了一口气。

清明回家的时候,看见邻居张阿姨正坐在自己的家中,她打了声招呼就回房间了。

可是,她分明听到清晰的对话从客厅里传来。

翻来覆去的也不过是:“小然年龄不小了,张阿姨想给她介绍个对象,对方有房有车,只不过和老婆离婚了。

虽然小然是个研究生,可也老大不小了,我是为她好啊,她呀,别挑花了眼,眼看奔三了,学历不学历的没那么重要”。

后来,那位作者才知道,张阿姨介绍的男方是个小老板,离婚原因是婚内出轨。

她很气愤地说:你到底是为我好,还是为了看热闹,如果真的是为我好,起码要介绍一个靠谱的人啊。

“我这都是为你好!”“抱歉,我不需要!”

——02——

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关系网错综复杂。

遇到的人中,有相见恨晚的知己,有一见钟情的恋人,有相依相偎的亲人,自然也有萍水相逢的过客。

可是,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自己的生活太无聊、太贫瘠,需要拿别人的生活当调剂品,来增加色彩。

你告诉他们:如果真的为我好,就应该做到理解我、支持我、包容我,而不是一次次的帮我做选择。

可这样根本就没用,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看客。

主角的故事越曲折,他们越开心,因为这样才有看点,茶前饭后才有话题,至于你是怎么想的,这根本就不重要,他们也不关心。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其实是为了看热闹,这样的案例身边并不少,以至于后来,我们对“为你好”这三个字避如蛇蝎。

“我这都是为你好!”“抱歉,我不需要!”

——03——

更细致地来说,还有一种为你好,是苦口婆心的劝慰。

你不要再打游戏了,应该以学习为重;你应该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现在这个工作变数太大、不合适;你应该找一个靠谱的人嫁了,老来才有个伴,不至于太孤独。

最后,他们都要加上一句义正言辞的总结:我这是为你好。

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这些话都来自身边的亲人,他们拿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模板,希望你少走一些弯路。

这样的为你好,我们可以不接受,但是请你理解。

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真的在以自己的方式在对你好。

有人好心干坏事,有人坏心说好心,他人的心是看客心,你不能让自己去当那剧中人。

人生的这个剧本,只能由自己来写,他人的意愿只当参考,不能作为准则。

很多人喜欢在网上吐槽,说现在网络环境太杂,遍地都是鸡汤,而有的鸡汤,其实是砒霜,把多少人带入歧途。

我有些反对这样的言论,因为信息本来就是多元的。

学了那么多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论,还有一系列的思想政治课程都没有建立起来的是非观,靠一两句话或者一篇文章来建立,这样的是非观,单薄而脆弱,一摧即倒。

不是鸡汤不好,而是自己缺乏辨析好坏的能力。

“我这都是为你好!”“抱歉,我不需要!”

——04——

然而,一个人精准且明确的判断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拥有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听多看多想,尽量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地反思和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稳定并且完备的判断力。

就像“为你好”一样,你要能真正分清楚,谁是所谓的为你好,谁是真的对你好,而不是全听或者全弃,一个成熟的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人生而不同,要走的轨迹也不同。殊途同归,是万里挑一的巧合与幸运,而不是本该如此的复制粘贴。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生活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你没办法阻止别人的言行,最起码,得先守住自己。

或许你所抵触的,只是他们说“为你好”时的那副好为人师的样子,而没有仔细思考他们话的内容,如果把“为你好”换成“此内容仅供参考”的话,可能会更容易被你接受。

所以,当听到这话时,先冷静下来,权衡利弊,仔细思考,然后再做出选择。

最后,我希望你有心之所向,也有心之所弃,不舍希望,不惧选择,不畏流言,不负真心。

如此,甚好。

“我这都是为你好!”“抱歉,我不需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