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

人的德行有很多,其中“孝”是最重要的一种。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出自《经》

一个人的德行,教养最根本的就体现在“孝”字之中,做到了孝才能去谈其他的德行,没有孝,就是没有德,没有做人最基本的教养。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无论对任何人而言,父母都是世上最亲,对自己恩德最大的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赐予的,我们从父母的怀抱中一点点长大,是父母喂养我们,照顾我们,将我们培养成人。

子女在襁褓之中时,父母就夙兴夜寐地照顾自己,“抚我育我,养我畜我”,不辞劳苦,劬劳之至;

子女或有疾病之时,父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辗转反侧,无不甘愿以身相待;

子女稍稍长大时,父母就操劳奔波,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为了给他们更好的未来而劳苦奋斗;

子女长大以后,游于四方,父母仍然时时牵挂,日夜盼望,为他们担忧,为他们操心。

父母之于子女恩德高于苍天,情义深如大海,子女无论如何报答父母都毫不为过,尽孝道,关心他们,养护他们,回报他们的恩德,是最基本的,是做人的底线。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素养。

历史上那些受人尊重的贤人君子,无不恪守孝道,以孝作为立身基础;那些有为的明君良臣,无不敬爱父母,以孝作为治民根本。

一个不孝的人,代表着他不懂感恩,不懂感恩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回报。不懂感恩的人,一定是没有同理心。他们的所做所想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即使考虑到了但是做出来的事情依旧是为人不齿。

在君子看来,孝就是这么重要,它是为人、立世的根本,没有孝也不可能有其他的德行,即便是有,也是虚假的。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试想,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会爱护他人,连父母都不能顺从的人怎么能对他人忠信,连父母都不在乎的人,又有谁不能背叛、抛弃呢?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人设为什么会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就是因为苏明玉虽然行事表面上有点不近人情,但在父母有些亏欠她的情况下,仍然尽到自己做子女的义务,在公司出现变故的时候坚决维护老板蒙总的利益,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了一个人的忠孝之道。

所以说,孝顺与否,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实道德水平。“乌鸦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亲,不如禽兽,不如禽兽,又何谈其他道德,又何来名誉声望。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后汉书》的编者范晔是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才华出众,一直被世人看成是名士君子。

后来他犯了罪,当抄家的时候,人们看到他家中的金银财宝无数,妻妾都锦衣玉食的,可他的母亲“居止单陋,唯有一厨盛樵薪”,他的“弟子冬无被,叔父单布衣”。

世人知道这位大学者竟是如此的不孝顺后,无不以其为耻。人之不孝,不可以为人。可惜自古不孝的现象就充斥在社会之中,不听父亲教诲的石厚,弑父自立的楚穆王……

直到今天,依然有无数这样的例子:父母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当父母老了,他连赡养之责都逃避,将父母赶出门外;父母辛辛苦苦供他念完大学,他却嫌弃父母地位卑贱,不愿与父母见面;子女为了自己生活安逸,想法欺骗父母,甚至盗取父母的养老积蓄……做人如此,真是不如禽兽,令人心寒。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孝,是做人的最基本底线,是其他一切德行的基础。我们常说的修身育德,就是先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