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人與人差距的從來不是工資……

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十字路口,每一次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有的選擇,走下去可能是一片坦途,光明未來;有的選擇則是羊腸小道,曲折多舛;有的選擇可能是到處碰壁,死路一條。

拉開人與人差距的從來不是工資……

人生的軌跡,會因為幾次選擇而變的差異巨大,最終走上了人生不同的道路,說說我幾個姐姐的故事。

她們是我的表姐,年紀相差不大,家境差不多,能提供的支持也差不多。如今過了30歲,卻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財富累積也不是一個等級的了。

不說他們本身生活的幸福程度如何,因為畢竟日子是過給自己的。大概談談財富累積這一部分給我的啟發:

一、姐a

她是我很佩服的姐姐,有主見,老公是大學的男友,家境普通,以我姐姐的家庭條件,可以說是有點低就也不為過。

結婚時候我們城市一般的主流都是:男孩子家提供房子。而當時她男票家裡只給了20w,連同婚禮、房子都包含進去了。

姐姐和姐夫非常努力,2人一起貸款,供了一個小房子,位置不錯,升值不少,後來,兩人頂著壓力借錢+貸款買了一個130平的大三房,生活簡單,開一輛二手車,穿著打扮都很樸素。

現在,房產的增值,姐姐的小家房產總值邁入了千萬級俱樂部。

經驗:

1)工作努力,勤奮。對於一般人工資收入是最有力的財富累積保證。

2)把握時機,善用槓桿:第一套是貸款,一直還款。第二套用的是老人的接力貸。

3)不懂的不碰:姐夫之前也試圖炒股,但是發現根本不是那塊料,就堅決被姐姐叫停了。選擇自己相對熟悉和擅長領域下手,財富積累也會快一些。

4)結餘率高:不買名牌,不開好車,手機還是用著小米。

5)對父母大方,情商高,會做人:生孩子時候,姐的爸媽過去帶孩子,那時候姐姐還住著小房子。為了大家都舒適,給父母租了附近的房子居住,儘量避免矛盾產生。我看過多少家庭都不願意花租房的錢,但是和老人又存在各種行為和思想差異,最終搞得雞飛狗跳,烏煙瘴氣。

二、姐b

b姐走的不是尋常路線。

她是我們當中功課最好的,情商也高,很受歡迎。她大學也是名校,只是學的專業相對冷門。畢業前申請了國外的大學,讀了研究生。出國的時候,海外研究生畢業還勉強能進入高校工作,而在她唸書期間就變成了“海外博士生”才有資格了,家人就希望她繼續深造,可是德國的博士非常辛苦,她沒有選擇繼續。

畢業後找工作,專業的關係或者是海外就業機會不夠多的緣故,一直沒有找到穩定的全職工作,陸陸續續的做兼職:翻譯等工作,薪水也不錯,但是沒什麼結餘。

後來遇到了姐夫,結婚後,姐姐也沒有再出去找工作,在家做家務,偶爾接點兼職工作,假日就出去旅行,也沒打算要孩子。

可能國外的存儲意識淡漠,所以工作多年,夫妻倆都沒有任何積蓄,租房住,全花光,去年換車,還是找父母借了錢

我經常安慰他們說:姐姐人家那過得才叫生活,我們就是活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如此,沒什麼壓力,不用考慮什麼房子,租一輩子房子也不錯,不養孩子的話能玩一輩子,養了孩子在國外不用太考慮學區房,教育的問題,順其自然也很好。旅旅遊,吃吃飯,人生也很美好。

我也蠻欣賞這種生活態度的。只不過,父母沒辦法照顧了,在國內萬一有個疾病,顧不過來,也沒錢能支援。

而定局國外,已經不像多年前那麼令人羨慕了,工作機會制約,社會地位,文化背景,以及遠離家人,以及物質精神的均衡化,使得很多人不再覺得:讓孩子去國外留學是鍍金,而更多人理智的認為:那只是一種人生經歷罷了。

經驗:

1.專業和職業發展方向很重要,選擇時候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1)喜好和專長 2)家裡的資源 3)未來發展空間,就業機會,想去小公司多角度學習還是大公司系統學習等等。


2.世界在變化,時刻保有選擇的權利。如果說姐a以後可以隨便選擇出國或者定居其他城市。姐b有的可選嗎?回國的話,住哪就是個最大的問題。我們努力生活,很多時候不就是為了能多幾個選擇嗎?

3.不論在哪裡生活,都要做好累積財富的準備

國外的福利保證比較完善,但是總有需要現錢的時候,有現金流,就是多一些機會,多一些風險抵抗力。

三、姐c

姐c,我覺得蠻可惜。

姐c工作的蠻早,剛畢業就是在銀行工作,收入和福利都不錯。結婚前單位一直給提供宿舍,位置還很不錯。姐一直住到結婚前,她33歲才結婚,所以在那個宿舍裡住了10多年。

期間全家人都一直勸她買房,有自己的家更有安全感,總不能一直住宿舍。那時候的房價真的不算高。她有點積蓄,父母也可以支援點,用公積金還貸款,一點壓力都沒有。但是她就是,沒買,還總說:

1)房子太貴,不值得,等跌到5000我就買。2)我要買大房子,小的不買。 3)我還沒結婚,男方以後也會準備房,想那麼多幹嘛。


結果,房價一直沒跌過,她住了10年宿舍,也一直沒買房。

後來結婚時候,男方在郊區有個小房,姐c覺得我也得有自己的房子,作為婚前財產,於是也在郊區買了個小房。

且不說婚前資產保護這些事情了,單純從經濟角度和實用角度,這2個房子真的價值不大:

1)太遠,沒法住,只能出租後,再在市區租房。

2)升值緩慢,大概看了下房價,遠遠跑輸平均漲幅。

另外,估計以姐c的做事風格和速度,這輩子,想在市中心上車的機會都不大了。

經驗:

1)女孩子要是結婚的晚,婚前買一套房子挺好,但別買坑。

2)婚姻中的注重財產保護是好事,但太注重了,難免生分,其實也不利於家庭經濟發展。

c和丈夫據說現在還是經濟AA,各自還貸款,這種模式可能挺適合有錢的家庭,就是誰也不佔誰便宜。但是放在經濟普通的人家,其實不太實用,就是力量沒法合併在一起,發揮更大的價值。

比如說,他們如果能把各自買郊區房子的錢放在一起,買個市區房子,一起還貸款,可能財富累積的速度回更快一些,起碼不用再租房住了。

對於我的三個姐姐,個人還是很欣賞的,獨立,不啃老,也算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做高低評判。

所以,人生面臨選擇,選擇改變人生。很多時候,我們的差距產生來源於每一個細小的選擇裡,選擇去玩遊戲還是學習,選擇去享樂還是暫時受苦,選擇去享受還是攢起來,選擇去承擔還是逃避……工資水平差不多,同一起跑線的人,會由於個人性格,際遇或生活方式的選擇,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的不同,經濟水平產生了巨大差距。

不過,最重要的是,無論你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方式,決定如何去生活,一定要用自己喜歡的的方式度過一生。

拉開人與人差距的從來不是工資……

點擊“瞭解更多”或下方按鈕,立刻進入高速申卡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