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當中如果沒有美國等同盟國家的支持,蘇聯可以獨自擊敗納粹德國嗎?

笑小小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美國鋼鐵,英國情報和蘇聯的鮮血中獲勝的。

1943年,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在德黑蘭會面。那天斯大林舉杯祝酒:

“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這場戰爭就會失敗”。

這是斯大林親口承認的事實!

(巴巴羅薩行動)Barbarossa行動是德國對俄羅斯領土的入侵計劃 - 始於1941年6月,到10月份的5個月內,蘇聯的所有戰前軍隊都被消滅了。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共傷亡了近450萬人,這些戰場包括: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盧森堡,波蘭,法國,丹麥,挪威,南斯拉夫,希臘,非洲的英國殖民地,蘇聯以及後來在戰爭中甚至意大利。(完整名單在這裡:德國佔領的歐洲)

最重要的是,德國也有海軍行動,海軍實行的“狼群”計劃通過潛艇攻擊運輸船,耗盡了英國的資源。德國空軍同時開展了轟炸了倫敦的計劃,幾乎把倫敦炸成了碎片,但是強大的皇家空軍最終捍衛了空軍的尊嚴!

然而蘇聯的敵人幾乎只有德國,但是蘇聯失去了近3000萬人。 毫無疑問,德國的作戰效率很高。他們實施了蘇聯發明的閃電戰戰術的戰術,並將製造鉗形並圍繞對手。德國人已經完善了移動前線戰爭的藝術,其中機動性是最重要的。整個想法是利用德軍強大的側翼,以最快的速度對敵人進行包圍,使敵人被迫陷入湮滅的陷阱。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場鏡頭始於波蘭,僅用了一個月(五週)就完成了。法國也在5周內陷入困境。挪威在一個月內就淪陷了。

當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德軍表現出了清大的軍事作戰能力。一週之內,國防軍(德國軍隊)就到了莫斯科的一半。在一個月內,他們佔領了自己家園面積的兩倍的蘇聯土地。烏克蘭首都基輔於9月中旬拍攝。在軍事歷史上最壯觀的圍剿之一,德國裝甲部隊在基輔俘虜了近四分之三的囚犯。3個蘇聯步兵師在巴巴羅薩行動的第一天被殲滅,另外5個被分割消滅!

當時,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空軍。蘇聯擁有的飛機數量超過了全世界的總和。

前兩天,德國空軍(德國空軍)摧毀了2000多架蘇聯飛機。德國空軍找到了蘇聯的簡易機場,在那裡他們發現飛機在露天沒有任何遮擋或遮擋。所有人都被立即擊落。他們的空中掩護消失了,蘇聯軍隊萎靡不振。

蘇聯人在明斯克和斯摩稜斯克的七次交戰中失去了超過6000輛坦克。像法國人一樣,在夏天之前,蘇維埃人也將他們的坦克用在便士的口袋裡,而德國人則對他們的坦克進行了大規模編隊並進行了協同攻擊。易於為德國反坦克部門提供肉類。他們熾熱的船體照亮了戰場。

到了10月份,大約5個月,德國的軍隊將進入莫斯科。那時,俄羅斯人有不到400輛坦克來保衛莫斯科。最近的德國炮兵距離克里姆林宮僅15公里。

蘇聯面臨著一些嚴重的壓力,他們與盟國的所有外交公約都顯示出他們的影響力很小,直到庫爾斯克。攻陷莫斯科有可能成為壓垮蘇聯最後一根稻草嗎?我的意思是看看ww1。與1941年6月至1941年12月蘇聯遭受的損失相比,俄羅斯帝國的失敗並沒有什麼。然而,1917年發生了一場革命,政府被推翻。當然,我認為蘇聯比沙皇時代更具極權主義色彩,但是迫使政府/新政府開始與德國談判,以防止更多的生命損失。我認為,如果莫斯科淪陷,對列寧格勒的支持將受到嚴重危害。在我看來,資本的流失和十月革命的誕生城市將成為轉折點。這也可能危及斯大林格勒的所有防禦準備 - 莫斯科也是一個運輸和物流中心。一旦核心與納粹分子結束,人們多久會願意放棄土地並將他們的生命拋棄在看似“不可戰勝的”國際專家德國國防軍身上呢?希特勒和納粹分子在他們沒有得到烏克蘭人和許多共同政府憎恨共產黨政府的普通公民的支持時真的支持了它 - 就像拿破崙一樣(他是革命法國的領袖,IE是自由,平等的價值觀)等)未能將1812年保守的俄羅斯所依賴的農奴解放出來。

這是戰爭基調改變的地方,因為蘇聯可怕的天氣來到了,成為了蘇聯的救援。當蘇聯人將他們的西伯利亞分區從他們的東部前線(日本方面)拉到莫斯科時,他們能夠取得一個成功的最後一站。截至9月中旬,莫斯科已成為一線作戰城市。沒有一天過去,沒有德國空軍中隊的訪問。

當他們到達莫斯科時,由於天氣原因,巴巴羅薩行動不得不被擱置。這種“停頓”不僅讓蘇聯人從無情的閃電戰中脫穎而出,而且還讓蘇聯人有時間調動新的自然保護區(西伯利亞分區)並計劃一次非常好的反攻。

西伯利亞部門特別指定用於保護該國東部地區免受日本人任何可能的入侵企圖。西伯利亞分部,最好的和精英階層,特別訓練冬季條件,這是德國軍隊所缺乏的。幸運的是,在12月的那個時候,日本不是攻擊俄羅斯,而是襲擊了美國,美國將美國納入戰爭。

此外,由於極度寒冷,德國坦克無法運作。而蘇維埃則準備了他們的冬季裝備。他們的新坦克T-34裝備比之前坦克更好。最重要的是,這些坦克甚至可以在俄羅斯寒冷的冬天工作。蘇聯隊將德國人隊推回了200公里。可以說,如果莫斯科被佔領,戰爭就勝了。即使使用優質的T-34坦克,國防軍也比俄羅斯人的殺傷率高5:1。但是,在美國的幫助下,俄羅斯人永無止境的資源流為德國人帶來了災難。

巴巴羅薩行動遭受的最嚴重的瑕疵之一是來自襲擊的後勤情況。蘇聯的巨大距離意味著德國只能在超越其供應鏈之前推進到目前為止。當1941年12月5日德國人的襲擊在莫斯科停止之前停止時,它實際上無法繼續下去。根本沒有足夠的物資進入前線進行適當的防禦行動,更不用說正確的進攻了。 Barbarossa計劃在俄羅斯冬季襲擊之前假定蘇聯將崩潰的時間表。這種情況的失敗也嚴重影響了納粹德國人的計劃。

如果希特勒在今年早些時候沒有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那時入侵將繼續進行,蘇聯可能已經崩潰。或者希特勒是否聽過他的將軍,而不是在9月轉移他的軍隊?或者即使,他也沒有低估俄羅斯,繼續他的英國天空閃電戰,一直準備在1942年入侵俄羅斯,而不是1941年,到那時,他們可以把重點放在非洲和意大利,與日本人協調不攻擊美國,只是出現在俄羅斯邊境(這足以阻止西伯利亞分裂。)

如果只靠蘇聯一家,我相信是絕對難以抵擋德國的入侵!


笑小小生


二戰中蘇聯沒有美英等盟國的支持,是不可能獨自打敗德國的。

先看看1941年中美蘇達成關於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6月支援蘇聯的協議中的相關物品清單。這是個什麼時間節點呢?是蘇德戰爭爆發4個月後,此時北路德軍包圍列寧格勒(聖彼得堡)、中路德軍兵至莫斯科、南路德軍席捲烏克蘭,正虎視眈眈的盯著蘇聯的高加索地區。正是通過這一波大量的美國援助,蘇聯才算勉強守住了列寧格勒,並且是贏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沒有讓德軍一波流給攻破莫斯科。

蘇聯的國土面積雖大,但是其主要的糧食產地和工業基地都在歐洲部分,德國閃擊蘇聯後,著名的產糧區烏克蘭被德國佔領,蘇聯的主要工業區也被德國佔領或者破壞。

蘇德戰爭初期的德軍攻勢

蘇聯的工業實力雖然較強,但是遭遇最開始的失敗後無法在短期內對單獨完成對德國反擊的。但是正因為有了美國源源不斷的物資,1942年的蘇聯在南線頂住了德軍最後戰略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1943年又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擊敗德軍。擰轉了東線的戰略態勢。而蘇聯紅軍逐漸強大的背後,是離不開美國源源不斷的大量物資的支援的。

而蘇聯出版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一書也羅列了二戰期間蘇聯接收的美國援助數據:

而且重要的是,在歐洲由於英國在北非擊敗德意聯軍,隨後英美在北非登陸,後來以北非為跳板,登陸西西里島,於1943年解決了德國的隊友意大利,開闢了歐洲南線戰場,1944年英美聯軍又在法國開闢西線戰場,這些舉動讓德國處於東、南、西三線作戰的境地,極大緩解了蘇聯在東線戰場上單獨作戰的壓力。甚至英美一起幹掉了德國的重水工廠,讓德國的核武器夢想覆滅,更是讓德國人丟失翻盤的最後希望。

二戰蘇軍使用的美製謝爾曼坦克

此外德國豬隊友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隨後日美在西太地區大戰,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讓日本的軍力牢牢釘在的中國戰場和西太地區,無力北上,否則一旦日本人騰出手來攻擊蘇聯遠東地區,那麼蘇聯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大東北的小豆包


如果沒有美國等同盟國的支持,蘇聯僅僅靠自己絕對不可能抵擋德國的。下面我們就好好聊聊二戰時期德國的強大。

軍事實力方面,二戰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高達900多萬。在1940年到1941年短短几個月時間裡德國大軍橫掃歐洲大陸,分別用27天滅亡波蘭,1天滅亡丹麥,23天滅亡挪威,5天滅亡荷蘭,18天滅亡比利時,39天滅亡法國。雖然其中有幾個是弱小的國家,但是像波蘭和法國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大國,特別是法國在開戰前可是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沒想到法國這個高盧雄雞在德國的閃擊下僅僅只支撐了39天,這絕對可以說明當時的德國軍事實力絕對是宇宙第一了。


經濟實力方面,二戰時期德國經濟總量和工業生產是僅次於美國的存在,巔峰時期其經濟份額佔世界總量的20%。1943年,德國鋼鐵產量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都多。德國的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指標均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強國。(下圖為德國的戰爭物質儲備情況)



最後聊聊德國戰車的轉折點莫斯科保衛戰。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說,德國不是沒有佔領莫斯科嗎?這是蘇聯偉大的勝利啊。表面上看起來沒錯,可是你要知道別人都打到你的首都來了,你取得一場保衛戰的勝利能說明蘇聯就打得過德國嗎?只能說莫斯科保衛戰德國軍事上失敗了,但戰略上卻贏了。


其實德國東線攻打蘇聯就軍力來說完全是夠的,可惜的是當時前方的軍事統帥和德國領導人希特勒產生了巨大分歧,希特勒希望德國的鐵騎可以殺向烏克蘭高加索地區,摧毀蘇聯的重工業和產糧區,而前線統帥則希望可以首先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進而極大消除蘇聯的抵抗力,最後的結果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推進,南方集團軍群則征服烏克蘭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團軍群則向莫斯科進發。我想如果德國當時一心要佔領莫斯科的話,以德國裝甲部隊的快速推進能力加上莫斯科防禦上的準備不足,莫斯科一戰而下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0平平凡凡0


在戰爭初期,由於蘇聯方面準備不足,在德軍的進攻下損失很大。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蘇聯逐步從原先的恐慌開始站穩腳步,加上英美兩國的援助,蘇聯最終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1945年5月,蘇軍最終佔領德國首都柏林。回到題目能否獨立擊敗。

蘇德戰爭

第一,由於蘇聯在戰爭爆發之前,蘇聯不希望自己捲入戰爭,且蘇聯還出兵佔領芬蘭等國家,甚至還害糧食給德國,蘇聯的準備嚴重不足,但是我們要想到一個問題,蘇聯的陸軍是多麼的強大,連英國都要依賴。

進攻蘇聯

第二,美英對蘇聯的援助是巨大的

英國希望利用蘇聯陸軍來消耗德國強大的陸軍,因此蘇聯的陸軍是非常強大的,並不是弱不禁風。

第三,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也可以獲勝,但是勝利不會來的那麼快

進軍柏林

戰爭打的就是消耗戰,德國的資源儲備,戰爭潛力明顯不足蘇聯,在後期的消耗中很明顯,在這樣的條件下,德國的戰敗是註定的,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就比如日本對於中國一樣。


老黃講快樂


沒有美英的支持,也是蘇聯贏面較大。小編慢慢分析下:

首先承認二戰德國是比較不容易的,基本上東西南北都在開戰,東線波蘭,蘇聯;西線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美國;北線丹麥、挪威;南線北非、南斯拉夫。很多人評論說西線開闢第二戰線基本上德國已經不行了,東線戰場蘇德戰場才是主要戰場,整個二戰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也有人覺得,雖然諾曼底登陸時蘇軍已經開始反攻了,但諾曼底登陸後,還是幫助蘇聯減少了不少壓力,比如阿登就消耗了德軍最後的裝甲力量。前期美英通過北方航線援助了大量物資以及對德國的持續的戰略轟炸,都極大的影響了德國的戰力。

咱們客觀計算下吧。

時間:1941年。

人口:德國人口8000萬,蘇聯約為兩億,適齡青壯年德軍為700萬,蘇聯為2000萬。

軍隊規模:德國550萬人,擁有各種坦克戰車4300輛,火炮4.2萬門,作戰飛機4980架,作戰艦艇190艘;蘇聯軍隊規模為537.2萬人,擁有新型裝甲戰車1750輛,火炮3.75萬門,新型作戰飛機1450架。

工業能力:德國130萬臺機床。蘇聯40萬臺。

資源:德國4億噸煤、3180萬噸鋼。蘇聯1億5千萬噸煤、1790萬噸鋼。

從數據上看,德軍除了在人數上吃虧外,其他指標可以說是完勝蘇軍。再加上軍隊素質高,富有經驗;工業精密度高,武器質量高。看似單挑應該能贏,但是要考慮一點的是,德國從1939年就開始打仗,蘇聯也打了芬蘭但並沒有全面動員,考慮到真打起來就不能只看戰前數據了。

戰爭越往後打,蘇聯的動員能力就會逐步顯現出來了。蘇聯一共能夠動員3500萬人,戰爭期間,蘇軍共生產了飛機13萬、坦克10萬、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大國戰爭中拼的就是戰爭潛力,沒有人,武器再好靠什麼打?德國在二戰後期越來越力不從心的重要原因就是兵力不足。

而且蘇聯的國家體制非常適合打大仗,實行的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國家可以集中力量統一規劃發展軍事工業,全國工廠不分晝夜地生產坦克、裝甲車、飛機和大炮。坦克剛剛造出來,工人就開到了戰場上直接參戰。所以戰爭越往後,蘇軍的坦克和飛機等軍事裝備反而越來越厲害,T34坦克一直到了朝鮮戰爭還是很好用的裝備。

而且德國最要命的軟肋,石油!蘇聯最不缺的就是石油,坦克、大炮牽引車、飛機哪樣缺了石油就是廢鐵。

而且德國當時用於進攻蘇聯的軍隊總數550萬中,有150萬人是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則派出的參戰部隊。而且遠東方面,日本關東軍也牽制了蘇軍100萬。

據此,小編分析,德國要想單挑戰勝蘇聯,唯一的機會還是用閃電戰,在3個月內徹底打垮蘇聯,攻佔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但實際上德國也是這麼做的打的水平也非常高了,類似基輔會戰的幾場戰役已經打得非常好了,但也很難實現這一戰略目標。

所以大海下的結論是,蘇德單挑的話,依舊是蘇聯贏面較大!



大海小兵


從1941年蘇德大戰爆發到1945年戰爭結束,英美等國家向蘇聯送去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援助物資,而這為蘇聯贏得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儘管戰後蘇聯一直試圖掩蓋盟軍援助物資的具體數量,但在事實面前他們也無法完全否認這些援助物資對蘇聯的意義。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美英等國的支持,蘇聯不但很難擊敗德國,或許還會在德軍的第一輪攻勢中就敗下陣來。



從國土面積上看,蘇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但它各個地區的工農業發展卻非常不均衡。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蘇聯的工業以及農業主要都集中在西部地區,受此影響蘇聯的人口也主要分佈在西部城市中。當德軍從西向東攻過來時,蘇聯的西部領土最先遭到了破壞,於是蘇聯的工農業生產也隨之遭到破壞。再加上蘇聯政府根本沒有防備德國人的進攻,這使得蘇聯遭受的打擊更加嚴重,以糧食為例,基輔的陷落使蘇聯的糧食產區直接縮減了4成,而這最終導致了饑荒的爆發。除此之外,蘇聯的工廠也因為德軍的轟炸而遭到嚴重破壞,軍工廠被破壞直接影響了蘇軍武器裝備的補充,而這種影響直到43年以後才有所減輕。



在蘇德大戰前期,蘇軍的表現非常糟糕,在數次戰役中接連遭到慘敗,蘇軍的人員損失以及裝備損失非常嚴重。兵員上的損失蘇聯可以彌補,但蘇軍很難在短時間內彌補武器裝備的損失。在這種境況下,英美的軍事援助就有了用武之地。除了數十萬支槍械外,盟軍還向蘇聯提供了數以萬計的飛機、坦克以及火炮等武器,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蘇軍的損失。糧食主產區被佔領後,蘇聯的糧食產量減產近六成,若非英美的援助,蘇軍恐怕在取勝前就會被餓死一大批人,所以在糧食供給問題上盟軍的援助也幫了大忙。



綜合以上種種情況分析,在戰事最艱苦的時期,盟軍的援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盟軍的支持幫助蘇聯度過了困境,這為後續的反攻奠定了基礎。


我是優質軍事答主戰情解碼,歡迎關注留言!

戰情解碼


蘇聯完全有實力擊敗德國,因為德國是被自己打敗的。

為什麼?

第一,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並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保衛戰爭而已,我們要分析整個戰略形勢的關鍵點。這場戰爭實際上的核心是德國對蘇聯的瘋狂進攻的阻止,使德國高歌猛進,變成了戰略僵持。這是非常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好棋。

德國整個戰略形勢都是力求越快越好,就像拳擊場上的比賽一樣的,開始時候被對手打得節節敗退,當你反省過來,堅守著,不再後退的時候。對手的信心就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德國攻擊蘇聯,因為這場戰役,又迎來了蘇聯可怕的冰雪天氣。德國整個的戰爭準備都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造成了坦克發動不了,軍人沒有棉服穿。最大化的摧殘了德軍的意志,也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意識形態上取得了勝利。

蘇聯軍隊憑藉自己的力量戰略反攻一鼓作氣,打到了德國的柏林,並首先把旗幟插在總統府上。

第二,希特勒,自己搞死了自己。

一方面,希特勒的豬頭盟友帶動希特勒進行多線作戰,北非,英國,加上蘇聯,雙拳難敵四手,前期的勝利給希特勒打了雞血,讓他覺得自己戰無不勝,而實際上這樣的戰略決策造成了德軍資源不足。

另一方面希策勒的多次決策失誤。他們不到戰場一線,遠程遙控多個部隊,在蘇聯從戰略進攻轉向戰略僵持,當完全可以進行戰略後退的時候,希特勒要求不準後退一步。造成了大量德軍傷亡和被俘。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希特勒被暗殺失敗後,就開始疑神疑鬼。不斷的抱怨和埋怨高級將領。不斷地任命和撤銷人事任命,造成整個軍隊戰略指揮混亂。

從以上兩方面來看,即使盟軍沒有支援,蘇聯照樣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打敗德國。


傳奇只爭朝夕


二戰中,沒有美國等同盟國的支持,蘇聯也完全可以獨自擊敗納粹德國,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的。無非就是犧牲更大些,時間拖得更長些。

蘇聯國土廣袤,戰略縱深廣,適宜長期抗擊侵略者。這一點,同中國的抗日戰爭相類似。其戰爭前景毛主席在著名的《論持久戰》中已經指明瞭,最終一定會勝利。而且,蘇聯進行持久戰還擁有中國所沒有的優勢。蘇聯在蘇共的領導下,人心齊,軍事指揮統一(不存在軍閥勢力);蘇聯經過二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軍工生產能力強大,其生產的武器雖然略顯粗糙,但是實戰效果忒好。人口眾多,有充分的後備作戰力量。

並且,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論述過,戰爭進行著,世界進步力量在發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者自然能贏得全世界進步力量的幫助。

冷戰結束後,話語權落到了西方列強的手中。它們極力隱瞞蘇聯與中國對二戰的巨大貢獻,高度宣揚美英的戰績,年輕一代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長大,已經形成習慣思維,一說蘇聯,就是沒有美國援助,蘇聯就亡國了。殊不知,美國租借法案一直到莫斯科保衛戰取得了輝煌勝利,一舉打破了法西斯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以後,美國才通知蘇聯,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

反過來,我想問一下:二戰如果沒有蘇聯參戰,美英盟軍能夠打敗納粹德國嗎?


一葉孤舟向天涯


個人認為不可能,是英美等盟國在非洲和歐洲牽制了德軍一部分兵力,並且在蘇聯最困難時援助了大量物資。英美開闢第二戰場也緩解了蘇聯壓力,如果德國用全部海空陸軍和蘇聯作戰,沒有盟國物資支援,蘇聯很難取勝。


歸家的綿羊


是的沒有美英的諾曼底登陸參戰蘇聯戰勝德國也是定局只不過是時間要長一點。因為當時德國軍隊的主力幾百萬已被蘇聯打敗消滅了,而美英的參戰是趁機搶佔成果,沒有英美參戰蘇聯一家也可取勝。但是美國當時對蘇聯進行了大量軍援,僅飛機就援助一萬架。美國的實力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一,他既有能力參戰也不允許讓蘇聯獨吞成果,所以形成了戰後美蘇分爭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