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危城》:流水的古天樂,鐵打的陳木勝

(文章輕微劇透)

— 1 —

陳木勝這幾年,還算是院線武俠電影的良心。其實他的作品從《保持通話》開始,就已經在向類型片發展,而且近幾年還在往電影主題的深度領域探索。《危城》基本上是套用了一個寓言式的核心,把故事放在模糊的年代,側重人性,又有情感牌穿插,講每個人都懂的故事。

並且拍的很無所畏懼,我說的這個無所畏懼是香港導演近年來北上之後的集體有所畏懼,就連杜琪峰試水之後都覺得在內地拍戲壓力太大,被電影之外的太多東西所幹擾。但是《危城》這部電影,利用時代背景的優勢,在強權和公理之間博弈,給了創作者更大的空間,這更像是一個好萊塢式的漫畫英雄主義的本土移植。

— 2 —

香港電影,現在算是停滯的狀態。新演員出不來,老演員和老導演沒有新意。於是大家都在忙著找出路。比如古天樂,就很喜歡挑戰一些無下限的角色。《危城》裡的古天樂,算是顛覆了他自己,反差分量最大的一次。

單從扮相上來說,這部電影對於古天樂的妝容要求很低。基本算是立體化加深而已。遠沒有他在《新倩女幽魂》裡,飾演長滿大鬍子的燕赤霞,來的搏出位。這對於演員本身來說,其實是挑戰,也是進階。但客觀來講,這個角色既有“為作惡而惡”的違和感,又有獨特的反面人物邏輯。這樣就顯得非常合理。

— 3 —

另外這個結尾處迴歸了武俠片黃金時期的結構:一樣從一個不經意的開頭,發展到了整個正義與否的伯仲權衡,最後落下江湖自在人心的收尾。雖然有很多人不太喜歡這種處理,但是看完電影以後會理解這個結尾,會感到正常,也很舒服。而那個會被人吐槽的逆襲“反擊”,其實看上去很魔幻。劉青雲飾演的普城保衛團團長楊克難,在最後像球賽決勝負一樣。贏得的是,完全重歸的正面價值取向,像《黃飛鴻》或者《霍元甲》一樣,留有伏筆,又相忘於江湖。電影裡這些有情有義的人物,是非常令人嚮往,又是現在這個時代早就缺失的。

對於陳木勝來說,其實這部片子的結構,也算是迴歸了,他最具代表的《新警察故事》系列。主題一樣:正義和邪惡,是寡不敵眾的關係。

— 4 —

談到電影里正義的化身,那我們就來說說彭于晏。在我看來彭于晏是中國的瑞恩·高斯林,逗逼行天下。

作為新生代中的中間者。彭于晏其實算是:接觸到了兩岸三地,很多好資源的早期小鮮肉。在臺灣發展一般,到了內地資源一大把,再有幾個線上導演的加持。粉絲基礎良好,完全就是為年輕的自己累積作品經驗。

他的表演方式很像當代那些擁有鮮美肉體的好萊塢明星。

最形象的就是瑞恩·高斯林

同樣的笑容迷人,瑞恩·高斯林在早期的《戀戀筆記本》裡有很驚豔的亮相。彭于晏也有,即使是在臺灣偶像劇初次露面,他貢獻出的也絕對是不止於鄰家大男孩的感覺。《危城》的整體基調很嚴肅,很緊張,因為劇情事關生死。彭于晏這根線,是少有的輕鬆一刻,也是電影的點睛之筆。

瑞恩·高斯林的電影角色,和外表酷炫形成極大反差的,是其內在的逗逼本質。在今年合作羅素·克勞的新片《耐撕偵探》裡,就展現了絕對癲狂的一面。彭于晏飾演的馬鋒也很逗逼。他會在孩子們叫他孫悟空的時候隨便回上一句:我去打妖怪去了。

這句臺詞寫的很好,一語雙關。簡直神來之筆。

說的是強權的霸凌有如妖怪,也為之後的劇情鋪墊了一半。瑞恩·高斯林在《耐撕偵探》裡是“倒黴”的私家偵探,彭于晏在《危城》裡是放蕩不羈但三觀很正的浪人。比起古天樂,他還不需要嘗試太多不同的角色。不過在之前的《寒戰2》裡,彭于晏也算過足了壞人的戲癮。

— 5 —

袁泉的戲好自然不用說。她的角色其實也是在復刻武俠片的經典。好像經典的黃飛鴻和十三姨,到了這裡映照的就是劉青雲和袁泉,另外一對是彭于晏和江疏影。楊克難代表了正義的化身,是普城的守護超級英雄。但他有身後事(老婆和女兒)。可他在辭去職務之後,仍然心懷天下事,留下來應對古天樂這個“大麻煩”。就像黃飛鴻自強救國,身後的十三姨沒有像一般的婦人一樣拖後腿,而是成為黃飛鴻的好幫手。

袁泉也可以,她在戲裡照顧好自己的孩子,然後就奮不顧身率領其他人一起迎難而上。導演給她的名字取成周素素,電影裡的定位是吃齋唸佛的小婦人。和楊克難篤定“克服困難”不謀而合。這種多年的默契,得益於夫妻間的感情基礎。沒有半絲猶豫就做出了有可能沒有後果的決定。所以在最後的大混戰裡,周素素可以像十三姨一樣,成了克難堅實的後盾。

另一位女演員江疏影的戲份不多,但在所到之處還是有模有樣。袁泉和劉青雲是傳統的婚姻感情,白首相守。江疏影和彭于晏就是純情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江疏影飾演的老師,導演對這個角色的設置,最重要就是強化了彭于晏的人物,是之後做出幫助普城老百姓決定的關鍵。同時她的老師身份,較之公理面前的不堪一擊,也是整個事件的引子,其妙用自然不言而喻。

— 6 —

蔡康永在《奇葩說》第一季的時候,說過一個電影的故事。熟悉的人都應該知道就是《蝙蝠俠:黑暗騎士》。對《危城》最好的評價,就是它像中國版的黑暗騎士。能做到這種像就已經很難得,我很肯定導演把價值觀的探討立體化,具象化了。有了人性的掙扎,這個角色才能深入人心。

電影裡小丑讓蝙蝠俠選救一船無辜的人還是一船罪犯。《危城》裡,普城百姓讓楊克難放了古天樂,為的是救了所有人。可黑暗騎士不知道救哪邊更好,還是救了所有人更重要。畢竟靈魂的重量,和生命的質地不能這樣潦草和廉價的計算。

《危城》同樣交給觀眾的也是這個問題,楊克難該殺了古天樂公正嚴明,還是放了他救下全城無辜的百姓,所以他做不出這樣的天下最難的選擇。

《黑暗騎士》的結局是沒有人覺得自己有資格做出選擇,《危城》的結局是善良正義的那一面最終天降神明般命運取勝。陳木勝導演做出嘗試,對人性的反轉大抵如此。姜文的《鬼子來了》說的是這個意思,黃渤拿到影帝的《鬥牛》說的也是這個意思。黑色幽默太深奧,拍成這樣看大家的個人理解。所以導演對於時代的模糊,其實又非常清晰。這部拍的既是以前,也是現在吧。

— 7 —

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一個設計,是吳京和彭于晏,在紹興酒罈子壘成的堆上對打。首先它拍的很好看,其次我覺得這個道具背景做得很好。彭于晏在採訪中說在拍戲過程裡,覺得那些酒罈子,對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不能看。

我第一次看到那個場境,覺得那分明是導演刻意安排的。是一排排整齊排列的慘白頭骨,在電影裡很荒涼的感覺。但是實際上也為劇情做出了推動的作用。畢竟對於吳京那個人物來說,是一個信仰根本上的矛盾。所以最後導演只能犧牲掉他,用看似不可抗力的因素把“他”給埋葬。

— 8 —

片名取得很好。《危城》自然是因為“得罪”了無惡不作的少帥,才變得“危險”起來。而這一座危險的城池,投射到影片裡,就是隨便一座民風淳樸的城池。“普城”的含義,大概指代的是每一個地方吧。畢竟如果照電影裡的發展,沒有軍隊把軍閥割據,地方勢力強權給完全摧毀。這樣危險的城市悲劇,很容易發生在每一座普通的城市裡。

就像韓國話題爆表的電影《熔爐》,將背景放在含蓄杜撰的“霧津”這座城市。“普城”其實就是每一座普通,但不僅僅是普通的城池。

— 9 —

陳木勝2013年的《掃毒》是動作電影的迴歸和致敬。《新少林寺》又是自己對經典的致意,《全城戒備》和《保持通話》的類型片嘗試。到再早期《男兒本色》和《三岔口》的起承轉合,風格多變。想象不到他還拍過喜劇動作片《寶貝計劃》。在如今商業片領域做到如此深度,已經是難能可貴。

常年合作成龍,到現在合作古天樂和劉青雲。《危城》聚集了三代男演員的合作飆戲,電影的意義深淺,只能看每個人的理解。希望看完電影之後產生激盪的,不只是內心的震顫。我期待陳木勝還有更好的電影作品吧。在這部電影我看到了很多可能。

評《危城》:流水的古天樂,鐵打的陳木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