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再多都不如踏出去的那一步

1

曾看到一则这样的资讯,一位文学作家给一位读者的回信中,针对他的困惑给出了原因:你最大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想太多似乎是现代年轻人的通病了,总是因为去想太多,而迟迟不行动,结果就导致了出现拖延症,焦虑症,最后总是在逃避和抱怨中去度过无为的一天。

他们大多数的通病都是找理由,找借口:“我不做这件事是因为太难;我没做是因为这件事太难成功;我没做是因为这件事做了也不一定能成功还不如不做,但是呢……”

有太多太多的“因为”和“但是”了,这些都是阻止你想做的事,也是阻止你成为不了什么人。

有一所军校有这样的传统:当军官问话,士兵只可以回答:1.是,2.不是,3.不知道,4.没有借口。

这所军校就是美国顶级军校——西点军校,西点军校自建校200多年来,已经培育出了3个总统,5个五星上将,等多方面的人才。

为何西点军校会如此成功,因为他给每一个学生贯彻了:不要找任何借口的概念。

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很难,但是给自己找借口却是很容易的,借口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找到的最好“黑锅”。

其实仔细想一下,阻止我们去行动的因素和借口,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罢了。

本来都是可以毫不犹豫的去做,可是都给了自己很多放弃的理由。


想的再多都不如踏出去的那一步


2

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老天爷给了牛一个做人的机会,前提是它要自己把牛角砍掉。牛看着跟了自己这么久的牛角,想了很久,虽然变成人牛角会是累赘,但是牛却怎么也放不下。

老牛在不停的犹豫中,它怀疑老天爷会不会不实现承诺,这个怀疑让老牛放下了刀子,从此继续老老实实的做一头牛。

想要改变很容易,但是真正去做出改变却很难。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故事中的牛,渴望改变,却又顾虑于生活中有的没的,然后就眼睁睁看着机会的流失。

3

拿身边的事来讲,AB两个朋友,出身于同一个村子,都不甘心一辈子呆村里,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其中A整天想着发大财,想着天上掉馅饼,想着哪里有宝藏啊,看看有没有彩票中啊……

虽然想法不切实际,但是他总觉得总有一天他会梦想实现,于是每天都游手好闲的。

B是村里搞水电安装的,每天早出晚归,脚踏实地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A看到B讥笑说:“干什么水电安装,还不如像我这样等有企业家来我们村里,把村子开发旅游景点,到时候我们只要坐着收钱就好了。”

B不理会他,继续闷头苦干,B认为做好该做的事,积少成多,梦想总会实现。

一晃几年过去了,A还是每天在做白日梦,B则累积了不少的经验,现实就是这样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有天,有到村子来的人发现了B的水电安装经验,认为他的技术已经很厉害了,就邀请他一起出外面成立工程队,B同意了,也正如想的那样,B现在混的如鱼得水。短短几年就买车买房的,而A呢,还是天天在家里做白日梦,在等着馅饼掉下来。

其实,很多人不是没机会改变,而是他们的改变总是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真正的去做,去尝试,现代社会有太多太多的人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的人了,你不脚踏实地的付出,怎么会有收获呢?


想的再多都不如踏出去的那一步


4

马云曾在演讲中说过:“大多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光有想法是不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更难能可贵。

前段时间,摩拜单车给美团收购了,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市场中,你慢一点就会被后来者赶超。企业是如此,人也是一样,行动力是成功者区别于平庸者最大的特点。

事实上,如果在做一个决定时,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因为不管怎么想,从来没有一个决定是可以兼顾到各方,而且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在考虑来考虑去的过程中,人反而会失去动力,甚至想出阻止自己的理由。

很多人的决定,全凭内心刚开始的热情和冲动,而一旦没有了这样的感觉,那原本抓在手上的机遇就可能离你而去了。

5

常言道:三思而后行,是说我们要多想,然后再去做,这里的想不是说要我们去瞎想。想和思考是有区别的,是要有目的性的去思考,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思考,而想太多则是你天马行空,没有目的,胡思乱想。

思考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不是让你在思考的过程中变成一个拖延症和妄想症。

所以,不要再胡思乱想阻碍了你的行动,行动起来,不一定有收获,但不行动,肯定没收获。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别想那么多,做了再说,好吗?


想的再多都不如踏出去的那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