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誉王带着5万庆力军偷袭九安山,到了却安营扎寨,你觉得这个设定合理吗?

影视北阁


大概是合理的吧。

誉王偷袭九安山这件事,说白了,就是誉王的最后一次殊死斗争,他自己很明白,这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他在谋划这件事的时候,讲究的是一个快字,虽说兵贵神速,但毕竟行军打仗,誉王还是缺乏经验的,甚至这么多年来,他一心专注于跟太子的斗争,始终玩弄权术,忘了民心这个东西,对于军队来说,他自然也是习惯性的忽略掉了军心了。偷袭九安山这件事,按说他是十拿九稳的,所有东西都在把控中,梁帝三月春猎,带走了3000的禁军和一干人等,缺唯独留下了皇后和誉王留守京城,从而给了誉王机会。要知道,皇帝不在,可就是皇后最大了,整个京城都听皇后的,所以誉王能够逼着皇后扶持他的谋反,给他相对应的昭令,让誉王得以控制京城和皇权。

这一点,其实誉王真的算是占尽了先机的,可他们却都忘记了好好安抚住四姐,又或者重兵看押童路,硬生生让自己密谋造反的消息走漏了出去,甚至还让江左盟有机会通知梅长苏这边,给了他们充足的准备时间。
正因为这个,梅长苏本是出身大梁最厉害的战队赤焰军,行军打仗的本领和谋略都不在靖王之下,于是他们多管齐下,主动出击,打了誉王这边一个措手不及。而誉王这边居然毫无心理准备,明明走漏了风声,却还十分淡定的行进,甚至没有催着后面的大部队赶上来,自然也是因为他过于自信,自以为这一次能够彻底的把靖王踩下去,自以为这一次,自己离帝位仅仅一步之遥了。他偷袭九安山,讲究的确实是快字,可快的只是小部分的军队,大部分的还在后头。正因为他的先锋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后续部队又没有跟上,所以他不敢再贸然进攻,于是选择等,等大部队的汇合。之前的快,仿佛跟现在的等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大概这也是他一个不擅长打仗的将军最大的问题吧。
除此之外,他太过于自信,自认为自己很了解对手,也很了解对方的地形地势,对这样的殊死斗争有所松懈。认为九安山的行宫所在虽然易守难攻,可他手里毕竟有着5万的军队,而对方只有仅仅3000人,靖王要跟他斗,简直就是以卵击石,所以他也不担心,慢慢的耗着,直到后来才又一次的下令全力进攻。这也给了行宫里的人充足的缓冲时间。这样的一场战役,被强制而出的军队对誉王也没有太忠心,加上那些兵马长期被苛待,早已经失了军心,军心焕散,战役又拖拉,出师无名,注定就没有多大的胜算。
誉王会输是必然的结果。


兮言小姐


存在即合理。

誉王是大梁唯一可以和太子争宠的一位皇子,他与生俱来的高傲和自信让他完全有信心击溃皇帝随身的三千禁军,所以他也不急于求成,反而是到了九安山下之后,安营扎寨,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按我猜测,誉王不直接进攻,反而修养一夜有以下三种原因,这也是他为何谋反失败的原因。


1.京城内,誉王与皇后勾结控制了驻扎在京城的禁军。既然已经把梁帝的底牌和权利都已经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那他此次围攻九安山的任务只有一个:杀掉梁帝、梅长苏、言阙等人。回到京城后向天下宣告:梁帝在九安山遭歹人杀害,自己出兵剿灭了叛军,而后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

等到誉王已经到了九安山下之时,梁帝已然成了瓮中之鳖,但他不会立即杀上山去,因为九安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进出只有一条路。若贸然出兵则达不到人多的优势,还不如等后续人马到齐,一鼓作气的用人海战术攻上九安山。



但誉王偏偏没想到,梅长苏竟然会主动出击,设下埋伏,让他的前行部队损伤惨重,出师不利。同时,又安排靖王从山后的一条小路出发,前往最近的纪城调配纪城军前来支援。

2.誉王对自己过于自信。他认为自己率领的五万庆历军面对三千禁军已经是掌握了绝对的优势,他只要考虑如何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就足够了。


可是他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禁军是守卫京城的将士,他们是保护梁帝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从各军中挑出能以一抵十的好手,且大多都有统领之才,要想拿下他们也不会太过容易。

3.誉王对梅长苏有些忌惮。梅长苏的心机是他领会过的,整个誉王府内人才济济,可包括他在内还是被耍的团团转。所以誉王九安山之后,不敢立即出兵,只能以最保守、最安全的方式来进攻以获得战事上的胜利。

其实誉王的这些担心并不无道理,他很有将帅之才,不过总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九安山后有一条可以下山的小路,这一条路只有梅长苏和靖王知道,誉王若是知晓这个秘密,那他也不会在山下安营扎寨,给梁帝搬来救兵的机会了。

所以说,誉王的失败是必然的。只不过我有疑问的一点是:为何直接不让梁帝等众位官员从山后的小路逃走呢?


闻香识电影


没有什么不合理。

誉王这是造反,造反要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是要干掉老皇帝,第二不能被世人安上谋逆的罪名。否则就算他干掉梁王和梅长苏等人,只要其他王公大臣或者军队将领和老百姓不服,认为他得位不正,都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

所以誉王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不用自己动手,梁王病死或别的原因死掉,然后他以清君侧的名义杀掉靖王和梅长苏等人,名正言顺当皇帝。

当然了,这并不由他决定。所以他既然动手了,肯定也做了消灭所有人的准备。

以他的军力来看,如果军队完全受他控制,马上发起进攻,一举消灭梁王等人是可以的。

但誉王作为一个王子,本身是没有调兵权力的,他调来的5万军队,也并非完全由他所节制。一个没有调兵权力的王子,调动军队去攻打自己的王,难免军队中会有人怀疑指令。所以他需要时间来控制军队,有这5万人马,他自认为是必胜的。第二,他也是希望等待最好的结局,就是打心理战,不用自己动手,梁王身边的人开始内乱,这是他出手绝对有最大的好处。

自古王子造反,都不会轻易动手杀死先王,而是采用围困的办法,逼迫先王禅让,这样才能取得政治上的最大合法性。齐桓公、赵武灵王都是这样,唐高祖也是这样,他们都是被自己的皇子围困最后不得不让位,如果直接上来就干,天下人都会指责新君的合法性,搞不好会天下大乱,那就得不偿失了。


他们叫我PS


说明誉王比较成熟,叛军没做好准备就依仗数量优势着急进攻,很容易被背水一战的精锐禁军击退,当然击退难以重伤庆立军主力,且本来就是谋反,士气受挫,只怕人心浮动,再进攻效果会更差,反而不如稍微整顿,再一鼓作气胜算更大!多说一句,琅琊榜是一部情怀剧,不是权谋剧,不要细究。梅手里有天下第一大帮,有最好的情报系统,身边高手如云,红颜知己是南楚郡主,一方诸侯,发小是禁军大统领,皇上的身边太监还是梅的人,另外一个发小是统军在外手握重兵的靖王,联络好直接起兵就行,重演玄武门之变就可以了,磨磨唧唧的,故意跟别人猫抓耗子玩阴谋,万一被别人斗死咋办?皇帝疑心这么重,身边的重臣都换了一茬,居然没起疑,居然不安排至少比较忠于自己的人,能控制住的人吧,直到最后发现自己的人都死光了,这也叫对抗?综上,电视剧不要细究,听导演的就行!


王为舜


突然想起,既然靖王可以从小路走出包围圈,为什么梁帝不带领几个贴身侍卫一同前往纪城?


仁义忠孝中华魂


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剧情需要而已,感觉他也犹豫了。在牢里自杀的时候,血书上说,想让他父亲处死他,好让梁弟愧疚。


帅到你窒息


不合理,不过按当时场景来说,誉王先率5千人当先锋部队先行攻击,五千先锋对部确没有胜利反而是大败一场,誉王心高气傲,觉得自己稳胜,毫无顾忌之谈,对于后面再次发动进攻,并没有着急,十拿九稳的把握,对地形也十分把握,觉得不可能有人逃出去通风报信,就想消耗皇上的粮食,选择了安营扎寨。


Happy集结号


没有帝王之像,成功者一鼓作气,不计后果。天热了喝杯绿茶吗


天道酬勤1023067969336


他调兵的名义是剿灭叛军,保护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