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書生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到:面前地上的紅氈子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袁世凱見到隆裕太后,跪地痛哭,苦口婆心的開始勸導。並說了不少優厚條件。在隆裕太后遲疑之時,他趕緊說到:法國大革命中,皇帝皇后被砍了腦袋,希望隆裕太后早下決斷。彷彿一切都是為了太后考慮。
溥儀以白描的手法直播了,袁世凱逼迫隆裕太后退位的經過。竊國大盜如此欺負人家孤兒寡母,與曹操、司馬炎之流有何區別?這是很多人的感覺。可是想一下,哪一次改朝換代不是血流成河。愛新覺羅家族不僅沒有受到殺戮,而且可以繼續住在皇宮裡,享受優惠政策。這一切待遇都有未來總統袁世凱的書面保證。袁世凱逼迫清帝遜位,總結起來四個字:威逼利誘。
不過縱使袁世凱再巧舌如簧,隆裕太后也不讓把大清數百年基業毀於自己之手,可是,她還有其他選擇嗎?
太平天國橫掃大清半壁江山,八旗子弟早已沒有了先祖們魄力,不堪大任。滿清不得不重用漢人,這樣就導致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漢族官僚勢力迅速崛起。慈禧尚能維護名義上的統一,隆裕太后不過是光緒不得寵的皇后而已,震懾不了這些已經做大的地方勢力。內憂外患,天下早已離心離德,山河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辛亥革命剛一槍響,東南各省紛紛宣告獨立,清朝統治瞬間瓦解。
朝廷名義下具有戰鬥力的部隊就只有北洋軍了,而唯一能調動北洋軍的袁世凱,三年前就已經被攝政王載灃踢回了河南老家。這三年,袁世凱韜光養晦,苦苦等待的就是這一天的到來。而且他也深知,如果自己帶兵去鎮壓起義,敗了自己會被革命黨幹掉,勝了自己也會被清廷幹掉。所以他只能選擇觀望。
一方面命令段祺瑞攻打武漢三鎮,向革命黨顯示自己的實力。一方面令將士上書逼迫淸帝退位。北洋軍迅速佔領了武漢三鎮中的兩鎮,革命黨無錢、無兵、無人,孫中山向日本借款,籌備戰事,但未獲成功,因為此時歐美日已經完全傾向袁世凱。最終不得不接受南北議和,推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1月25日,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2月12日就出現了文初的那一幕。
此時的大清,外有列強,內有革命黨,各省宣告獨立,再加上袁世凱的逼迫。隆裕太后無力迴天,要麼選擇如崇禎般殉國,要麼退位。前者同樣改變不了滅國的結局,所以不得不選擇了退位。
其實,客觀的說,袁世凱提出的優待清廷條件是巨大的體制創新,以兵不血刃的方式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袁世凱是一位盜國者,更是一位謀國者。與孫中山不同,他具有豐富的治國經驗。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體現出不成熟的革命情結,把滿蒙視為韃虜,那豈不意味著蒙古、東北都不是中國固有領土。袁世凱深謀遠慮,提出五族共和,並特意在《清帝遜位詔書》中加了一句: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在國家治理上,袁世凱推行民主,改革吏治,發展實業,興修鐵路,開辦免費學堂,向國外派往大量留學生。中國也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但這一切戛然而止於袁世凱的稱帝。
其實,袁世凱的大總統是終身制,而且可以指定下一任總統,這與皇帝的權力無異,可袁世凱為什麼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稱帝,留名青史的華盛頓你不做,偏偏要做遺臭萬年的汪精衛。
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大動亂,第一次是春秋戰國,第二次是魏晉南北朝,第三次是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每一次從大亂到大治無不是經歷上百年的動盪與殺戮,第三次袁世凱想通過和平演變的方式,跳過生靈塗炭的百年。他嘗試了,成功了,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或許中國的歷史註定了,所有的輝煌之花都是要盛開在鮮血之上。有趣的是在二者之間都會有一個過渡王朝,如春秋戰國與漢之間的秦,魏晉南北朝與唐之間的隋,清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民國。過渡王朝對下一個盛世起到開創的作用,但其本身卻是短命的。這不只是一個巧合,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在裡面,值得我們去思考。可能袁世凱稱帝的真像也在這裡面。
素顏歷史,專注於有趣的歷史問題。如果喜歡就關注一下吧,歡迎互粉哦^_^
素顏歷史
1908年11月21日,久病的光緒帝在瀛臺病逝,22個小時後,執政48年的慈禧也走完了她的人生。
依慈禧遺命,醇親王載灃3歲的兒子愛新覺羅·溥儀被立為皇帝,而一向謹小慎微的,隆裕皇后則被尊為皇太后。然而此時的清王朝已是病入膏肓,久居後宮的隆裕,完全沒有慈禧的權謀。手足無措的她,只是一味地問太監李蓮英:“我可怎麼辦才好呢?”
(隆裕劇照)
隆裕的人生從來都是被動的。她19歲時,被慈禧內定為光緒的皇后。之所以會選擇她為皇后,一方面是因為她一向溫順好控制;另一方面是希望她能監視光緒的舉動。
然而,慈禧的強勢安排,讓光緒很牴觸。畢竟他和隆裕是關係要好的表姐弟,突然成了夫妻,顯然這個硬派給他的皇后讓他很不滿意。於是在洞房花燭夜對著隆裕大哭,連聲說:“姐姐,我敬你,你看這事讓我多為難。”
從此,光緒只寵漂亮活潑的珍妃,卻幾乎不到隆裕宮裡去。
隆裕委屈,找慈禧訴苦。時間長了,慈禧看她唯唯諾諾,對珍妃等人也拿不出皇后該有的威嚴,漸漸也對她的木訥遲鈍非常惱火。
隆裕雖說生活得壓抑忐忑,但好歹前朝後宮都有慈禧把持,她要做的,就是不違皇權祖制,在慈禧的威懾下平安地生活。
不過,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光緒和慈禧先後離她而去,而她一個沒有什麼學識的婦人,被尊為皇太后,推到了最高的皇權之位。
(溥儀劇照)
溥儀繼位後,隆裕學著慈禧的樣子垂簾聽政。不過她哪有慈禧的權謀,很快就被攝政王奪了權。而她想要保住皇太后的位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撫育溥儀。
當時袁世凱的北洋軍勢力強大,對滿洲皇親貴族的利益構成了威脅。載灃又很反對袁世凱的新政,於是讓他解甲歸田。
武昌起義後,早就沒有戰鬥力的八旗軍,完全不可能擔負起保衛岌岌可危的清王朝。這樣,所有的希望,就只能寄託在已經下野的袁世凱身上了。
載灃不得不請袁世凱出山,並封他為湖廣總督,讓他率北洋軍去鎮壓革命。
袁世凱卻一再以“足疾未愈”為由,不肯就職,直到載灃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解散了皇族內閣,把軍政大權全部交給他,他這才走馬上任。
載灃卸任後,隆裕成了一國之最高掌權人。袁世凱能哄會說,隆裕已把他看作清王朝的救命稻草,所以她對袁世凱著實器重,還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並任命他為全權大臣,負責與革命軍上層和平談判。
扮演著末世英雄的袁世凱,卻一邊命北洋軍攻打革命軍,一邊又暗中與革命軍眉來眼去,贊同共和,並與之談條件。
由於袁世凱的北洋軍力強勢,又有國外列強支持。革命軍接連吃了幾場敗仗後,認識到想要覆滅清王朝也非易事。於是在幾番談判後,革命黨人同意只要他能勸清帝退位,就讓他來做大總統。
在袁世凱看來,溥儀不過是個6歲的小孩,無需顧忌。隆裕也不過是個見識淺薄,沒有主見的婦人,也好忽悠。所以袁世凱只要把忽悠工作做好,總統的位子也就到手了。
(袁世凱劇照)
袁世凱究竟耍了哪些手段,才讓隆裕心甘情願地同意退位的呢?
一、製造輿論。
袁世凱早年可是慈禧身邊的紅人,和外國列強也多有往來,因此他利用這層關係,請外國人制造輿論,說將不再支持清政府。這意味著他們會隨時攻打清王朝,因此清政府的王公大臣們嚇得面如土色,覺得清王朝的大限是真的到了。
二、恐嚇隆裕。
在大臣們惶惶不安的時候,袁世凱適時地給隆裕上了一道摺子,說革命軍勢頭勁猛,很快就會攻陷北京城。到時他們打算效法法國大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時,還會把清皇室的成員都拉出去砍頭示眾。
三、優厚條件。
眼見隆裕已被嚇得六神無主,袁世凱才開始苦口婆心地擺事實講道理,一邊講一邊跪地慟哭,最後拿出一份《清朝退位優待條件》,表示他下了死命,才和革命軍談妥退位後仍保留皇位尊號,依然住在紫禁城,歲用400萬兩銀等優待條件。
眼見外憂內患,朝臣又屢向隆裕施壓,希望隆裕能順應時勢,同意清帝退位。心煩意亂的隆裕見了袁世凱呈上來的優待條件後,心裡也頗為心動,再聽袁世凱說,若是革命軍打進了北京城,只怕這優待條件他們也就不認賬了,說完涕淚橫流。
隆裕思來想去,也沒有別的主意,於是同意了袁世凱的意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宣讀了《退位詔書》,結束了一個朝代。
(參考史料:《晚清殤史:大清王朝滅亡之謎》)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一手拿著槍,讓你狼狽下臺;一手拿著錢,讓你體面下臺。讓你選你會選什麼?
隆裕太后從來都不是心甘情願的退位的,誰都知道她是被袁世凱等手握重兵的權臣們所逼迫退位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滿清皇室不退位能幹嘛?難道等死嗎?在當時滿清最有實力的各地新軍幾乎全部參與了反叛,而袁世凱麾下的北洋六鎮雖未明叛,但實則早已心存異心,此時的大清可謂是眾叛親離,如果隆裕執意要堅持所謂的大清皇權的話,恐怕整個滿清皇族將死無葬身之地。說實話,擺在滿清皇室的面前只有二條路,一條是死,另外一條就是體面下臺,關起門來做滿族的皇帝,我想這該如何選擇,誰都知道。
說實話,袁世凱根本就無需做什麼,從他給了隆裕《優待皇室條件》的優待條件後,就已經可以知道結局了,試問如此豐厚的未代皇帝退位條件誰會拒絕?在當時幾乎無人再支持滿清政府的時候,這條件無疑是對滿清皇室來說結局最好的做法,宣統仍在紫禁城做他的滿族皇帝,每年400萬兩的供養,中華民國待滿清皇帝如同外國君主,試問這種條件滿清會拒絕嗎?
滿清如此的禍國殃民,弄的整個國家主權皆喪,可是最終的結局卻可以說是二千餘年的封建皇帝中最好的,隆裕還能奢求什麼呢?難道非要去螳臂當車嗎?去硬碰袁世凱背後的銅牆鐵壁嗎?隆裕沒那麼傻,滿清的國柞早就沒了,如果一定要強撐下去,愛新覺羅氏絕對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歷朝歷代亡國皇族皆滅的結局還少嗎?看看滿清對明皇室的做法就知道了,康熙連一個七十幾歲的明朝皇子都不願意放過,你說說其他的朱姓子孫結局如何呢?所以說隆裕只得如此,體面的下臺無疑是滿清皇室最好的結局。
其實滿清皇室能有如此體面的結局,最該感謝的就是袁世凱了,好在袁世凱還念舊情,不希望自己的舊主子下臺的太難看,所以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和待遇。如果此時的隆裕碰到的是孫中山,恐怕結局就大不同了,以孫的性格可不會給予隆裕什麼尊重,不把你殺了就算不錯,那會給你什麼待遇。只能說滿清和隆裕的運氣真的是太好了,碰到一個現代的社會,又碰到了一個念舊情的袁世凱,最終得到了一個比其他王朝的亡國皇帝都體面的結局,這隻能說是老天賞臉了。
所以說這個問題根本沒什麼好猶豫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是毫無用處的,隆裕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的聽從袁世凱的建議,簽訂退位詔書體面的下臺,在紫禁城做她滿族的太后,讓她的宣統做他滿族的皇上。但是如果她不聽的話,恐怕等待他們就是母子的訣別了,所以該如何選擇我想隆裕都知道。
澳古說歷史
隆裕太后是光緒的皇后,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兒,換言之,慈禧是隆裕的姑姑。當初慈禧把她嫁給光緒的當皇后是出於政治聯姻,目的就是讓她監視光緒的一舉一動。(光緒是慈禧妹妹家的兒子,輩分真亂)
慈禧實際並不滿意侄女所作所為,主要嫌棄她對光緒不夠狠,對光緒抱有同情心。(光緒和隆裕是姑表兄妹)
慈禧臨死前把溥儀過繼給了同治(慈禧的兒子),光緒和慈禧前後腳死後,3歲的溥儀繼位,他的老爸載灃輔政,是攝政王。
(溥儀)
據說溥儀做了“太子”後,當時張之洞考慮隆裕老了沒人管,提議溥儀兼祧光緒,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隆裕能夠上升到皇太后的位置。
慈禧開始不答應,張之洞說出了原因:假如溥儀不兼祧光緒,隆裕成不了皇太后,到時她沒有權利誰拿她當回事呢?
慈禧一聽有道理就同意了。這就是隆裕為什麼在清朝滅亡時有資格在《退位詔書》上簽字的原因。
1912年2月12日,清朝無力再支撐了,在袁世凱恩威並施的逼迫下,隆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籤了字,大清徹底滅亡。
袁世凱是怎樣逼迫隆裕太后甘願退位呢?
(隆裕皇后)
袁世凱就是兩面三刀把人騙,他一面和革命軍眉來眼去,答應孫中山勸說溥儀退位,孫中山作出的讓步是讓袁世凱當大總統,袁世凱為了早日當上大總統,他在隆裕面前一邊表示忠於大清,一邊勸隆裕說:“要順應歷史的潮流,法國大革命把皇帝都砍頭了,只要溥儀退位,我保證皇室子弟的安全,我能最大限度的為皇室爭取利益,這一點皇太后請放心,退位不會虧待皇太后的”。
袁世凱左手拿著大棒,右手拿著胡蘿蔔,隆裕一個婦道人家知道什麼呢?
袁世凱和外面革命軍及他的手下都溝通好了,革命軍隔三差五的喊著要攻進紫禁城,袁世凱讓手下得力干將段祺瑞率北洋軍進京要求廢除帝制,實現共和,段祺瑞虛張聲勢要北上兵圍北京城。
袁世凱為了把戲做足,甚至自導自演了一場苦肉計,有一次他坐轎剛出宮,在路上遇到了暗殺,當然是袁世凱提前約定好的。有兩顆手榴彈在他轎子不遠爆炸,當場炸死了一名轎伕,第二天進宮後,袁世凱添油加醋的嚇唬隆裕,一方面表現了自己忠心大清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我為了大清惹惱了革命軍,一方面勸說隆裕快點退位。
(袁世凱)
正在隆裕拿不定主意時,袁世凱適時拿出了《清朝退位優待協議》,對隆裕說,只要在2月12日前簽字,我能保證皇室繼續生活在紫禁城,每年撥給你們400萬兩銀子,這樣不是挺好嗎?不缺吃不缺穿,何必像現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呢!
隆裕萬般無奈,不簽字又有什麼好辦法呢?
優待條件確實不錯,袁世凱說他盡了最大努力了,如果再堅持下去,一旦出現意外,恐怕這些協議也保證不了了。隆裕左思右想,最終在協議書上籤了字,這一年是1912年2月12日。看來袁世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沒過幾天,袁世凱如願以償當上了民國第一任大總統了。
秉燭讀春秋
如果瞭解下隆裕太后,你就明白,這事袁世凱真是輕而易舉就做到了!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啊!
隆裕就是個又醜又倒黴的苦命好女人,她十九歲那年,適逢光緒選妃,因為是慈禧的內侄女,於是走了個過場便成了地位尊貴的皇后。
長得醜,老公不愛,沒有親兒子,處處受人欺負,還把國給亡掉了。這個女人就是光緒皇帝的老婆,宣統皇帝的兼祧母親隆裕太后。
光緒皇帝是不喜歡隆裕的,她喜歡的女人是珍妃。史書上說隆裕長得不好看,生得瘦弱,還駝背。而且,她和光緒是親戚關係,光緒皇帝要叫隆裕“表姐”。這是多奇葩的近親結婚啊!
傳說,在結婚洞房時,光緒對隆裕放聲大哭,“姐姐,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為難啊!” 本來,隆裕跟光緒的婚姻都是慈禧一手操辦的,光緒並不喜歡隆裕,即使慈禧能夠強迫光緒帝娶了隆裕當皇后,光緒也是出了名的倔強,他壓根就不想跟隆裕同房。這麼一來,隆裕也就沒法為皇家生個一男半女。
1908年,光緒去世後,慈禧也去世了。她怎麼也想不到是這個結果,一下子手足無措。她驚慌地問太監李蓮英,“我可怎麼辦好啊?”
光緒一死,也沒留下個子嗣,大清國的皇位就空出來了。按照慈禧生前的懿旨,皇位要傳給溥儀,溥儀繼承皇統,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
這麼一來,光緒的皇后隆裕就成了宣統皇帝的太后,宣統朝的政局就由隆裕和載灃(溥儀生父)共同把持。
辛亥革命一聲槍響,袁世凱重回權力中心,而他這個時候想要的已經不是位極人臣了,他眼中盯著的是大清皇帝的寶座。辛亥革命給了他翻雲覆雨的絕佳機會,通過一系列的醞釀,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溥儀退位。
就在宣統帝遜位詔書鈐印蓋章的第二天上午,隆裕太后竟然還正襟危坐在養心殿,等待著大臣們的覲見。等來等去,差不多到10點多了,一個人影也沒來。隆裕太后大概明白髮生什麼事情了,眼淚嘩啦啦直流。她問:“今天不上朝了嗎?”底下人說,“袁大人說了,以後不上朝了。
”隆裕太后自言自語地說,“難道我把大清國斷送了嗎?”底下的人沒一個人說話,此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從此以後,隆裕太后就遷往長春宮居住。但心裡懸著“斷送大清國”這個罪名,成為愛新覺羅家的罪人,她寢食難安,憂鬱成病。
1913年2月15日,隆裕太后過完了自己47歲的生日。7天之後,就駕崩於太極殿。
圖影觀史
隆裕太后是誰,她為什麼成為了皇后?這當然離不開慈禧太后!
當初光緒帝十七歲大婚時娶的正是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是比慈禧的外甥女,姓鈕祜祿氏,也就是光緒的瑾妃!
隆裕太后也是個悲情之人,她一出生她的命運已經不由他做主了,慈禧讓她的外甥女嫁給光緒親上加親,而光緒卻不愛她,她愛的人是長相漂亮的珍妃,她的一生也都活在痛苦和無奈之中,
隆裕太后從結婚出嫁到死都沒有得到丈夫的愛,從一開始的柔弱女子,到最後的掌握一國命運的攝政太后,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也不是她能掌控的,她是一個被歷史推著走的人,任何事都沒有給她準備和選擇的機會,就把她推上了歷史舞臺,而身邊又沒有可以商量的人,宣統皇帝還是那麼小,攝政王載灃又退居二線,歸隱山林,隆裕太后又不像慈禧太后有權術有智某,更沒有慈禧身邊出謀劃策的恭親王,她就是一個弱女子,遇到大事就會哭,除此別無他法,她更沒有掌控權力的野心和慾望,只想好好過一個平凡人正常人的生活,讓她和袁世凱鬥,她怎麼會是袁世凱的對手,1912年的袁世凱已經四十多歲了,從二十多歲去朝鮮成為朝鮮的攝政王到今天的直隸總督,已經有二十多年的從政經驗,政治權力鬥爭手腕,隆裕太后怎麼會是他的對手!只能說袁世凱太強隆裕太后實在太弱了!
菩提非明鏡
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中記錄到:面前地上的紅氈子上,跪著一個粗胖的老頭子,滿臉淚痕。一邊抽縮著鼻子,一邊說話。說的什麼我全不懂,後來我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這是我看見袁世凱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凱最後一次見太后,如果別人沒有對我說錯的話,那麼正是這一次,袁世凱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問題。
袁世凱由慈禧一手提拔,隆裕太后對其很是信任。袁世凱見到隆裕太后,跪地痛哭,苦口婆心的開始勸導。並且就像罕見一樣,說了“皇軍”提出的優厚條件,這些優厚條件還是自己拼命爭取來的。他承諾,退位後不僅保留皇室的尊號,並且不會少了皇室每年的銀兩開銷。在隆裕太后遲疑之時,他趕緊說到:法國大革命中,皇帝皇后被砍了腦袋,希望隆裕太后早下決斷。彷彿一切都是為了太后考慮。
勸完之後,袁世凱從公里出來,本來還覺得已經有八成的把握了,可是沒想到竟然有三顆炸彈從不同方位滾向袁世凱的馬車,好在他命大逃脫了暗殺。遭遇暗殺之後,袁世凱並沒有停下勸說溥儀退位的想法,於是他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段祺瑞上書朝廷說他率北洋眾將士在革命思潮影響下,一致要求立即廢除帝制,實現共和。並且直接發兵北上,直逼京城。
清政府最後的一點氣息,也被段祺瑞的兵力威脅,迫使隆裕太后接受了袁世凱的退位勸說。於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領著小皇帝溥儀,召開清廷御前會議。午時,宣禮太監展開退位詔書,誦讀完畢,御璽鈐章,朝見結束。袁世凱終於得逞,大清自此滅亡。
小草根學歷史
有命才能有錢花,有命也才有可能保住身家,有命更有可能東山再起。
清末十年的情況對於帝國統治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民變四起,請願不斷,內憂外患,且內部崩潰,地方實力派不聽使喚。特別是,從1905年開始的排滿風潮,和革命運動一起,共同形成了對帝國大廈的打擊,屢禁不止。1911年,武昌一場近似於偶然事件的暴動,成為清代走向滅亡的前奏。
朝廷沒有想到,自湖北開始,陝北等地隨風而動,紛紛宣佈獨立。而最精銳的新軍掌握在袁世凱手裡,袁世凱的小弟們一方面促成了袁世凱的復出,另一方面對於鎮壓起義也並不賣命。袁世凱集團是理智的,他們看到了清廷的統治已經難以為繼,但是也不太願意血洗紫禁城。於是訂立了皇族優待條例,宣統皇帝遜位,仍居住在紫禁城,成為末代皇帝。
隆裕皇后作為實際上的操縱者,眼看各地民情洶洶,作為女流之輩,保住身家性命才是上策,順應潮流退位,是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的選擇,哪有商量的餘地?
而且,客觀來說,當時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秦右史
很簡單!光緒就是被袁世凱毒死的。隆裕太后不過是光緒的妃子,她還能怎麼樣。如果她不簽字那袁世凱可以給她整一個光緒要求其殉葬的假聖旨出來,那時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賠上性命。
實際上作為掌政四十幾年的政治老鳥,慈禧不可能犯那種立溥儀的低級錯誤。光緒是她姐姐的孩子,跟她還有血緣關係;光緒跟她活著的時候有衝突,死後卻沒衝突。所以,在臨死前她是下旨冊立光緒,但是這道聖旨卻還沒出宮門就被袁世凱知曉了。這不得不說光緒低智商的一點,由於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把所有責任推給了袁世凱,並且不斷揚言等他親政後要袁世凱好看,要抄他的家滅他的族。
所以當看到慈禧要立光緒的聖旨的時候袁世凱嚇壞了,他不得不對慈禧的死秘不發喪,然後鋌而走險發動政變毒殺光緒,再立溥儀為帝。這些都是袁世凱乾的。
隆裕能夠當太后不過是撿來的,本身也是袁世凱擁立的,實際上一點權力也沒有。當袁世凱想要逼她退位的時候她壓根沒有半點反抗能力,袁世凱連光緒都敢殺怎麼還在乎一個所謂的太后。
優己
清政權退位,是無奈。
一、北洋軍主力6個師,5個師在袁世凱唆使下公開逼宮。而八旗軍早就墮落。
二、鐵路國有與保路運動令南方官員、士紳對清政權充滿了警惕。
三、廢黜科舉令廣大士紳對清政府不滿。
四、皇族內閣令立憲派失去期望。
五、列強暗示袁世凱才能收拾殘局。
六、鐵桿保皇派被刺。
七、全國輿論,特別是租界傳遞出來的革命信號令滿清惶恐。
所以,沒什麼才能的隆裕哭啼著接受了退位辦法,換取優待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