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现在的教师绝大多数应该是当年的优秀学生,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金榜题名HAPPY


“术业有专攻”这句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真的把“当年的差生就是今日的老师”当成真理

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

那么请反思下

你认为你是优等生,你为什么不当老师呢?

你觉得你比现在的老师优秀,为什么你不去当老师?

既然你比老师优秀,那么考教师证对你来说是很容易的,为什么不去替换那些差生来当老师呢?

真的很希望那些认为自己比老师优秀的人“揭竿而起”

考下教师证,参加教师考试,走上老师的道路

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有救了

孩子也就有救了

一般来说“家长什么能力,老师就什么水平”

各行各业都有精英和一般水平的人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这是事实

小学是按学区入学对不?

初中也多是按学区上学

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老师教育很简单

买学区房或去私立学校

这里面大部分都会是聘用教学能力顶尖的老师

大学是需要通过高考来选择学校

是看学生的高考成绩来决定老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高考什么成绩,老师学校就什么水平”

(忽略各地区学校名额)

“当年的差生就是今日的老师”,这就是歪理

换个主语一样听起来很有道理

什么能算优等生?

我就举极端的例子吧

清华毕业的算当年的优等生吗?

清华毕业的都去哪了?

看下《清华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只有183(6.7%)的人去了科研单位

但不是清华有个顺口溜“牛本科,水硕士,烂博士”吗?

按照这个“歪理”清华牛本科中竟然一个当科学家的都没有!!

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本科毕业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当科学家!!!

(这是歪理,不用喷我,谢谢)

现在招聘老师都什么要求?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

绝大部分地区招聘老师都是要求本科以上而且限制专业

当然有些偏远地区招聘的条件很低

但那是没有办法的

不放低条件没人报名

甚至那么低的条件还有岗位因为报名人数少、或没人报名而取消招聘


阿阿阿杰


以我当年县唯一重点中学为例,80年代未。全班62人,大专以上入围16个,其中3个上了师范,2个回母校任教。而最优秀的前10名全考去非师范大学,其中985大学有5个。我们聚会见面时偶尔会跟做老师的同学开玩笑说你那水平也能教书啊,会不会教出来都跟你一样的😂?其实那只是同学之间的玩笑话,他们虽然不是一流的,但也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县几千考生,没有前100名是考不上师范学院的,在当年也是金字塔尖的一部分。


JD128060676


作为一名老师,客观的说,现在的老师,优秀几率高于30年前。但仍然有大量不够优秀的。


最喜欢从经济方面解释教育问题。

100个学生,

能力分别是1-100分。

分别去从事1-100块工资的工作。

比较合理的方案是不是1分对应1块钱?100分对应100块?

那么教师是一份值几块钱的工作呢?

现阶段的教师拿的又是折合几块钱的工资呢?

对应起来,教师应该掌握多少分的能力应该就比较明显了吧。




我在小学阶段成绩很糟糕,或者说5-6年级的成绩非常糟糕。主客观原因都有。但摆脱那个环境升入初中之后,我的成绩便一直领先了。平均分算绝对上游,那时候初中能有几科是满分也很厉害了。但我英语一直很差,几乎都是不及格,直到从师范大学毕业。大学期间担任了不少现在看来很狗腿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只认为我的成绩还算过得去。毕竟身边的同事比我强的依然有很多。

但比我差的也有很多。

半路出家的老师简直不要太多。

原因很简单。

教师是一份旱涝保收,很容易混日子的工作。

要多好混就有多好混。

班级排名80%的学生都可以去当老师。
毕业后夜夜笙歌各种趴的也可以去做老师。
别的工作干不下去了照样可以找关系做老师。

因为他们更会做人啊。

从这点来说,学习好,不会做人。白搭的。

如果说是我嫉妒,我确实非常嫉妒。明明一样的工资,为什么这些成绩很差的老师没有那么多工作要做。而我们这些成绩还凑合的却有忙不完的事儿。

最令我绝望地是这些乱七八糟的工作还都是那些过去成绩很糟糕,现在水平烂到无法教学的领导分配下来的。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章鱼老师就是我


我是中师毕业,记得25年前有个专科毕业的同事,刚刚毕业就和我工作近十年的比工资:我们专科的居然还不如你们师范的多!另有一同事,在谈到某人婚姻问题时说:人家是专科,他一个小中师,人家肯跟他就不错了,他还嫌弃人家!我是中师,我听了同事带有蔑视的话我感觉不爽是一定的,可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和她们辩论!她们和我一般年纪,却晚了我“半个世纪”毕业参加工作,他们优劣不说自明。00年代,我们孩子都陆续参加高考,我的孩子又早她们孩子“半个世纪”考上了他们蔑视的大学,只是个前十所!她们孩子 在年年扩招年年降线下考了个“世人瞩目”的二本院校。所以说,对于那些没啥本事,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找点面子的人来说,最好的回击就是:不理他们!大家说我说的对吗?


马到成功74634801


要大致限定个时间段,我很有发言权,亲戚朋友里有几个老师。

我岳父岳母,60年代初的那一代,高中毕业在80年代初,当年确实是成绩非常好的考师专,因为那时候包分配,而且不交学费,是农村苦孩子的首选,我老丈人排行老大,当年全校第三考的保定师专(分数够上北大了),据说收到通知的那一刻还在地里干活儿,得知考上了铁锹一扔,说以后再也不用辛苦干活儿了,哈哈。

到了我们80后这一辈儿,当时我们有些老师就是那一批考师专的,确实牛。高中数学老师保定师专,水平真的高,据说当年数学接近满分,自嘲英语26分。我们高一高二物理老师很年轻,应该是2000年左右毕业的,是我们学校唯一本科河北大学的,水平还行,但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厉害,高三换了个老教师,那水平确实不一样。

2003年我高考,我们班重点班,几个提前批也是国防大学等军校,没人报北师大等师范类。当然由于重点班大部分985/211,至少也是比较好的二本(几个关系户学习差的除外),本省河北大学没人报,所有人毕业之后也没有当老师的。

到了我侄女儿这一代,我哥家闺女,00后,上初中,成绩不好,我现在工作好多年了,过年回老家稍微回顾了下课本,给她辅导,总是讲得她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是这么理解,我们老师就没讲,对我非常崇拜,说比他们老师厉害多了。我得意的说当年你叔叔我上初中那会儿可是学校前三的级别,不信你问问你妈(我大嫂和我同一届不同班)~~~现在那一批老教师很多退休了,80后尖子生都去了好大学,工作也很少是普通学校老师(北京那些需要硕士博士的学校除外),所以00后的毕业或者05后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普通学校老师,确实是当年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

有时候我想等我五十岁后回老家当个初中老师(高中的估计搞不定),不要工资都可以,也能帮助一下家乡,打听了下没有这种政策,自己弄一个,那时候估计都没人认哥儿了吧


海顿将军


不对,30年前,中师包分配时候,中专毕业快,花费少,其他中专出路都不太好,好学生上中师的很多,虽然普遍学历都不高,但本身素质都不错。后来中师不包分配了,失去了吸引力,好学生都去了高中,结果高考时候发现顶尖的学校和吃香的专业都是理工类的,好学生都集中去了理工类,师范类高校生源真不怎么样。我就是处于变革时间段读的初中高中,初中已经开始说中师不分配了,考高中压力比前几届大多了。最后高考,班里顶尖的都是理工类的,上师范类高校的都是最后几名。


qzuser49930790


看到这个问题了,就顺便说一说:

我一直是年级第二,我现在是一个老师。我不喜欢低效率的重复劳动的学习,所以我会教给学生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我的好朋友,也是班级里的前10,在当老师。

我认识的几个90后的老师,读书时也是班级里成绩数一数二的孩子。

现在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招生的分数线都非常高,学生素质都非常好。


当然了,有一段时期,去读师范的,确实是班级里相对成绩比较弱的。然而那段时期,能够顺利进入高中,再考上师范的人,已经是优中选优的了。

而能够从师范学校高分毕业的,都是具备很好的教师素质的人。

有很多人是学霸,但是他们不会教学,也教不出好学生,懂得自己学,不懂得如何教人学,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

我们怎么去看老师好不好?其实,只需要看学生是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学生一直在变强,那么说明,老师也一直在变好。

当然我们不能不看到,有些老师,确实比较浮躁,没有办法专心教学。但我们要看到更多的老师,在为了教好学生,认真付出。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家庭教育越来越被疏忽,人们把太多的应该家庭教育的东西,扔给学校,学校也无可奈何。

所以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去思考老师是学霸,还是差生。难道这个就意味着教学的水平高低吗?完全不是。

教学水平看的是一个老师的综合能力,不只是学习方面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甘心付出、教好学生的负责任的心。这才是重点。



素秋慈


我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提问者所谓的优等生指的是什么标准。但自认当年学习不是太突出,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高中毕业没有考上清华北大,只考到了省里的师范大学,大学时班里排名前四。现在当老师当了二十三年,越当越感觉不好。只恨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读书。只能在教师行业混。


流量了放烟花


最近我还真去考了 差最后一步面试 我和朋友都是在没有太充足的准备下考试的 我朋友比我考的好 最后三门高分通过 我专业课比较一般但也过了 说面试通过率比笔试还高 我不能确定我100%能一次性通过面试 但说真的这个考试不难 说多了你们可能不爱听 但我们班当年考大学的时候 报师范的学生大多数属于中等偏下 肯定不是差生 可要说学习好......要真是学习那么好就考211、985了 我承认北师大这一类的特别大牛 但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几乎不从事中小学教育一线工作吧 所以自己领会吧 现在师范的分数线确实在上涨 但10年前的水平真的很一般


用户9900352197585


今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几天以来,今日头条上不知道是谁率先发起“当年的差生就是今日的老师”这个论调,我心理很不爽!

很多人看到今天的老师没有什么性格更没有地位,谁都可以对着老师指手划脚说三道四,以为当教师的人也就那样,肯定当年是不怎么出色的学生甚至是差生。如果抱这个观点的人是二十岁左右的人,请你回去问问你的父辈,他们那年头有几个人可以考上当“人民教师”?如果你自己是四十岁左右的人,请你回想一下当年你班上哪些人才能考上师范大学?肯定是成绩很好的同学!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就不用问了,因为这些人不可能不知道那年头能当老师的人都是非常厉害的优秀学生!

我今天不用我的例子来认证说明,怕有人认为我“自吹自擂”。我1992年在农村中学毕业,我有个廖同学以539分的中考成绩考入赣州师范(中师生),中考总分600分,成绩539分得分率是0.9,在今天来说这个得分率不算特别高,在当年却不一样,一个乡也未必有人能考上这个成绩。可是廖同学跨过了中师录取分数线529分,考上了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中师生,中师生在那个时候被认为是吃皇粮的人,因为毕业后有编制有岗位,人人羡慕。再来看一下那年省重点中学的录取线:501分,与539分还差38分之遥!重点中学录取线也不低,因为只招6个班300人左右。我们那个县当年的人口大约是70万。你们说我这个廖同学厉害不厉害?

廖同学是不是只读书的“书呆子”,不是的!他能吃苦耐劳也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家在农村兄弟姐妹6个人,他排行最小,父母对兄弟姐妹都是平等对待的,放学后廖同学跟着哥哥姐姐要外出做农活,一直到天黑才回家,夏天天黑晚一些要20左右,冬天要早一些18:30。回家后有时还要干家务,有可能干到是22点之后才休息。劳动锻炼了我们那一代人!

后来廖同学中师毕业了,1995年分配在我们村附近的“稍江初中”学校当语文老师。工作积极肯干很快成为教学骨干,多次受上级部门的表彰。可是他心里还有更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于2002年考上教育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后应聘到闽南师范大学当老师,工作几年后又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在职博士,3年如期毕业,36岁非常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历!虽然过程有点曲折,但是结果很美好!现在他学生遍布全中国!可谓桃李满天下,名利双收!

我把这位廖同学的求学、工作经历详细的说出来,只想告诉那些持“现在的老师都是当年的差生”观点的人,你错了!如果你生活在那年那地,你还敢这样说吗?

关注师范生活,一起交流学习方法与高考教育的相关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