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要下好年輕幹部培育“先手棋”

鄉村振興讓發展中的農村與想幹事的青年形成了良性互動,振興需要年輕人,年輕人也需要展現才華的平臺(4月18日人民網)

民以食為天,而人民賴以生存的絕大多數食物,最大的“供應商”就是農村。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從安徽試驗“包田到戶”,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農村都為全國改革開放貢獻了不可估量的力量。由於歷史的原因制約了農村的發展,遺留下很多“三農”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

然而,當前我國鄉村發展面臨著重大難題。在一些偏遠地區,農業產業日益凋敝、農村人口“空心化”日趨嚴重。青壯年只要從農村走出去後,很多都不願意回來。即便在一些相對富裕地區,鄉村與城市在享受公共服務和文化生活上等方面仍然也存在很大差距,青年人才也不願意去,難以吸引留住優秀人才。沒有青年人,就沒有繼承者,就沒有鄉村整體的提升,也就沒有鄉村的發展。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振興特別是青年幹部的培養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重要支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破解人才瓶頸制約,引進活水。鄉村要振興,年輕人才是活力所在,未來的代表。所以,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下好人才隊伍培育的“先手棋”,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產生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發展動力,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在新時代、新要求下,年輕幹部是一支新鮮並有衝勁的社會力量,更是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力量,被社會寄予厚望。因此,如何能將青年人才留在鄉村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把青年人才留下應當先下好三手棋。一是下好政策棋。政府出政策,建立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振興激勵機制,吸引年輕的黨政幹部、專家學者等回到農村,服務鄉村;二是下好環境棋。通過完善農村醫療、網絡、交通等基礎設施,創造更好的條件吸引青年人才、留住青年人才;三是下好產業棋。充分利用地理優勢促進產業轉移升級,通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方式,招引一批前景發展好、產業契合高的產業,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

“要迎著晨光實幹,不要面對彩霞幻想。”在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下,我們要更多地培育年輕幹部“鯰魚”般的衝勁和野性,以“實幹精神”作為做人立身、謀事幹事、從政為官的制勝法寶,不忘初心,不負韶華,不斷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全面進步,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