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800--1500/斤農村大面積種植還來得及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羊肚菌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品種,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狀如羊肚而得名。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羊肚菌於1818年被發現。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滿、痰壅氣逆喘咳。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蘑。其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後的兩至三年內產量特高,因此北美的採摘者會根據山火來採集羊肚菌。然而,當火災被控制後,在同一個地區內,它的生長數量會年復一年地減少

羊肚菌800--1500/斤農村大面積種植還來得及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羊肚菌屬於低溫型的菌種,土壤溫度達到10到20度時比較適合菌絲體的生長,人工種植羊肚菌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肥沃、透氣性好而且比較容易保溼的土壤。另外羊肚菌對土壤的酸鹼度也有要求,種植前期需要根據土壤的乾溼度和酸鹼度來撒生石灰來調節酸鹼度。生石灰有兩個作用,一個作用是調節土壤的酸鹼度,還有一個作用是生石灰吸水產生高溫,對土壤進行一次徹底的殺菌。撒生石灰的時候應該注意用量,一般一畝地30斤到40斤就夠了。土壤的PH值在6.5-7.5,中性或者微鹼性的土壤有利於羊肚菌的生長。生石灰不僅可以調節土壤的酸鹼度,還能對土壤進行消毒。為了避免羊肚菌受澇害而造成損失,在栽培的時候要採用畦作的方式進行栽培。起壟的高度在10-15公分,寬是50-60公分寬,這樣起壟一方面便於澆水,另一方面是便於我們採摘。如果畦面超過80公分,這時候人採摘的過程中就會造成一些困難。採用畦作的方式種植羊肚菌,不僅便於農民朋友採摘,還有利於排水防澇。在種植菌種時,一定要把菌種掰成顆粒,均勻的灑在畦面上。菌種撒好以後,要用起壟時挖掘出來的土將種子覆蓋上。蓋土的原因一方面是防止把種子曬乾,另一方面還有利於種子在土壤下面生長。蓋土不宜過厚,不能超過1公分,如果蓋土太厚,會阻擋菌種呼吸。

羊肚菌800--1500/斤農村大面積種植還來得及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上面我們介紹了羊肚菌,以及怎麼種植那麼現在大面積種還可行嗎??

第一,羊肚菌種植技術成熟嗎?羊肚菌在上個世紀,還是公認不可人工栽培的,現在儘管已經攻克羊肚菌人工栽培難題,但畢竟時間不長,出菇不穩定、產量低和重現性差等諸多問題困擾著每一個羊肚菌種植者,難言技術成熟,其栽培難度依然超過了科學家和種植者們的想象。

第二,你能得到優質菌種嗎?種植羊肚菌在主要成本在菌種,技術核心也在菌種。羊肚菌菌種的性能很難保持穩定,今年種的好,明年不一定好;在這裡種著好,在那裡不一定好。況且,現在真正優質的羊肚菌品種很少。

第三,你能夠做到連續穩產嗎?穩產是羊肚菌人工栽培最大的難題,論壇上,甚至有種植者說出“種羊肚菌全憑‘運氣’”這樣無奈的話。也許今年你大獲豐收,明年顆粒無收都有可能。

第四,羊肚菌能夠保持平穩發展嗎?這個顯然更是不可能的。全國羊肚菌種植面積,2012年是3000畝,2013年是4500畝、增加了50%,2014年是8000畝、增加了78%,2015年是24250畝、增加了200%,擴張速度驚人。

羊肚菌800--1500/斤農村大面積種植還來得及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第五,吃羊肚菌的人多嗎?和香菇不同,羊肚菌是小眾品種,知道的人少,吃的人更少。無論羊肚菌有多好,把它說成靈丹妙藥,讓消費者接受也還有個過程。而羊肚菌產量,從完全靠野生獲得,到現在人工種植的幾何倍數增加,一定會很快超過消費的增長,價格大幅下降是必然的。當前羊肚菌的全國行業開發還處於對野生羊肚菌的馴化和大田化生產階段,對其衍生出來的食品、藥品和保健品行業的開發還比較少,羊肚菌行業仍停留在行業發展上游階段。從行業發展的週期來看,現在的羊肚菌行業才剛剛進入成長期,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需求量成倍增長,加之羊肚菌種植技術不斷地成熟,對於樣一個成長型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所有栽培羊肚菌的人恐怕第一年都要交點‘學費’,掌握一些教訓和經驗,再以技術為依託,進行下一年的栽培。”老種家這樣說。不否認,種羊肚菌有可能發財,但也並非想象中的那樣簡單和暴利,在決定加入之前,要思考一下自己準備好了嗎?

我是小趙,在外打工多年如今回鄉創業。專注農村電商,每天分享一點對大家有用的知識,歡迎關注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