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的书法水平怎么样?

青铜时代20


说说唐国强老师的书法之前,先说点道听途说的旧事吧。

在旧版三国筹备的阶段,当时导演选角色,那时的唐国强还是跟现在的小鲜肉一样,奶油小生,导演就觉得这个年纪演诸葛亮,恐怕没啥底蕴,演不好。最后还是决定试试吧,当时这个电视剧还在一个筹备状态,可能还要两三年才能开机。

后来唐国强老师就把剧本拿回去开始研究剧本,为了这个增加文化底蕴,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把《春秋》《史记》《韩非子》等各种国学经典看了个遍,据说连本草纲目都研究了一遍。就因为要出演的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个高人,所以唐国强为了达到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读了无数国学经典。另外还干了一件事就是练习书法,就是为了出演诸葛亮。后来正式开拍的时候一上镜,导演一看,这就是诸葛亮了。

唐国强练书法也有数十年了,有一次什么会,他被评为“当代第九书法家”他坦言:“论功力,我够不上‘第九书法家’......像我这种水平的起码有上千人,就是张铁林水平也比我高......。”后来在电视剧里写书法的镜头,都是他自己写的,不用像有些人一样要替身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唐国强老师的书法的话,那就是“他是演艺圈里写字最好的,书法圈里演戏最好的。”我们说术业有专攻,虽然唐国强也练习书法很长时间了,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拍戏占据的时间可能更长。因此与真正的书法家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看了一下他的作品,简单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吧。感觉唐国强老师的字,传统临帖的功底不够扎实,太多今人的元素在里面。用墨用笔过于重了,而显得灵动不够,气韵差了很多。他的草书有时候结体过于夸张,笔画之间距离拉的比较大,整幅章法上感觉有些支离。

这些也就是随便说说了,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翰墨今香



影视界搞起了笔墨游戏,纷纷登台开始了书法创作,自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题主言及的唐国强也好,还是众人皆知的玉女徐静蕾也罢,以及姜昆、王刚、郁钧剑、陈道明、冯小刚、张铁林等文化界名人、明星,都拿起毛笔或多或少、或丑或俊的执着地打入了书法圈。就连那个一向低调的小样儿王珞丹,也玩起了珞丹体,变成了一种电脑输入法。

有人曾经给出结论:演艺界的书法名人当中,唐国强豪踞榜首之位,书法造诣非凡。甚至被列入了当代最成功的九位书法家之一。看来事出有因,查有实据。但未免言过其实,一叶障目——虽然我一直是唐国强的铁粉,一直喜欢他的演绎作品,也曾认真的模仿过他,但说他是影视界的书法第一高手,尚还有待验证,或者说证据不足。

唐国强最多的书法作品,大都以草体结字,而且带有飘逸和烂漫,基本是比较成熟的书写作品,受人喜爱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谈及演艺界的名人书法,唐国强无论如何都应该榜上有名,不拍第一,起码也是榜眼、探花。

有人说唐国强的书作完全脱离了二王的笔意和限定,是自我的信笔涂鸦,算不得书法,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误解,或者说他对唐国强本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和质疑心理。

字体要怎么写才算书法,这个争论由来已久,也会持续的一直争论下去。但动辄就给他人扣帽子、打棍子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也不应该是一个理智的书法爱好者的正确言行举止。

唐国强的书写作品无疑也是一种书写风格。

如果按照晋唐法书铁律严加苛责,那宋以后的很大一批文字墨宝都成了不堪入目的所谓写字——似这种不开眼界、冥顽不化的认死理、一根筋的所谓卫道者,貌似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其实是容不下书艺大观园里的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是一种极不成熟的抵制心理,应该被清理出或者自动退出书法艺术圈子,或者闭上信口雌黄的嘴,做一个陌陌的耕耘者,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




龙吟148119260


唐国强作品欣赏评析(不到長城非好汉)

他的形象为人所熟知,影视界著名实力演员,个性奔放,一如他的书法作品展示的那样具有大气,扑面而来的是泼墨状,笔画浓厚,草书体,达情达意,直抒胸襟,细究其笔法,肥厚书体,乃至于浓郁之感,古云:张旭笔画驰毫落笔也具肥墨状,与怀素草体持反,由此唐国强书墨状似张旭,然水平自不如古人之丰,在此只能论书论笔画趋似书圣而已,作为一名艺术家,爱好书法,能够写到这个水平已经了不起,何况颇具水准,从气势上似乎就是狂奔黄河入海之状,亦如奔跑的骏馬,未有心中之豁达,以及浪漫情怀,似乎不会胸有成竹,字如其人,从影视看到的伟岸沉着形象,一如笔墨的凛然逼人,



那么从游走的笔墨来看,疾速算是中驰,字有大小,长短参差,有顿有挫,其中長字具有临毛主席书体,从章法上,行气差,缘由作品之上双行四字对衬盘踞,又背违草书之抑扬,故有失整个作品的章法布局,或许率情无意而作,但从每个字来视,功底还是有的,无论网民称江湖体,只是一叶障木,作为爱好者肯定練笔不辍,写到这个份上,已经不错了,从书中可知唐国强天资聪颖,也是一个大手笔,提斗挥洒,可谓心舒之雅。真乃古云字如其人。

这幅作品识读: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为草书,


狂喜淡墨a


演艺圈有很多人也喜欢舞文弄墨,别看职业不同,但是对于书法的喜爱,是渗透在各行各业的。

唐国强,大家都很熟悉了,一级演员,饰演的《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被誉为经典,也是一代老戏骨了,像唐国强,王刚,张铁林这些演员他们的爱好就和一些年轻的演员有区别了,他们都爱好书法,并且自己也练习书法。



说到唐国强和书法的关系,那就不得不说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了,那就是作为演员的唐国强还是中书协的会员,这在演艺界恐怕也是很少见的了,相比于其他人的业余,唐国强则多少显得有些“专业”了!

那么,唐国强的书法水平到底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书法作品:
以上我们看到的就是就是正在创作书法作品的唐国强,和唐国强书法作品的展示,估计是有人求字吧!

唐国强的书法,曾经有所谓的专家肯定过,说他的书法苍劲,老辣,有王铎的风格,也有“毛体”的感觉,这大概是因为他曾经的演艺经历。

唐国强在一些节目上也大秀书法,看来他对自己的书法还是挺满意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像唐国强这样的人他的字不见得有多好但是收藏的人多,出高价的人也多,为什么呢?多少因为名气,而不是他的书法本身值多少钱。


像这些艺术工作者,他们写的字出来似乎总是给人一种艺术感,我觉得,这种艺术感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对他自己来说,对作品的升值来说,坏的是从书法本身来说这不是好事!



以上就是我对唐国强书法的看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存希斋书法


我认为,好的书法要有传统功底,要有性情,要有个人面目。唐国强先生的书法有性情,但少功夫,没有面目。

1、

有人不学传统,认为学习传统会桎梏个性,只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写,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传统是养分,吸取愈多,营养愈足。王羲之少时从卫夫人学书,后来北上,转益多师,最终成就了开山立派的祖师爷;米芾年轻时“集古字”,潜心学习传统,后来才有他卓荦不凡、独具个性的“米”书。要想在书法上有成就,必须下苦功夫,甘坐冷板凳,要如王铎学书一样,“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终身不易。学书法没有传统,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得再勤快,也只是低层次。唐国强先生的书法传统功底不深,自我习气过多,书写不古雅,不醇厚,属于书法的浅层次。

2、

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书法是情感的艺术,要“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不能机械呆板,不能战战兢兢,不能事先计算,要“一任情性”,要一拓直下,不得重改。人之性格各异,性情自不同,学王羲之的代不乏人,但风格各不相同,性情不一样的缘故。书法存乎其人,主要是性情、学养的不一样。如没了性情,当只剩下躯壳,如同行尸走肉,没了生机。但是性情要在有深厚传统功夫的前提之下,否则会陷入“滥情”,功夫是理性,情感是感性,两者要结合,要把握其中的“度”。以此来观唐国强先生的书法,他的情感是有的,但是功底欠缺,感性多余理性,所以沦入到“怪”和“野”,书品不贵。

3、要有个人面目。

学习传统是手段,目的是从传统中走出自己的路来。如果只是呆学,不知变化,纵有入木三分的功力,也只是“书奴”而已。欧阳询变隋碑,柳公权变欧阳询,米芾变王羲之,都是学而能化,自成一家。米芾的草书成就不高,不是他的功底不好,而是他认为“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严格按“晋”法来写草书,自然开拓性不足。米芾其时写过很多草书,但影响不深远,流传下来的仅仅只有《论草书帖》一纸而已。所以自成面目很重要,否则功底再深,也会灰飞烟灭,不会留下一点痕迹。唐国强先生在结构和章法上着意变化,花了心思,由于书法功底欠缺,他的变化没有美感,只有村气、野气和匠气。

所以,学习书法必须认真学习古人经典,打下扎实功夫,深入一门,扎根到底,这才是学习书法的捷径。











冯勇书法


自古以来,附庸风雅是提升个人文化形象的好方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那些财主、商人,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喜欢读一些“之乎者也”的古文,喜欢读读古诗词,喜欢抓起毛笔写两手字,目的很单纯,就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当今演艺界人士这些年往向书法圈靠拢,实质上也是附庸风雅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罢了。书法为什么叫“书法”,是因为在用笔和书写上有着极其严格的法度和规矩,不是那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情形,不遵循法度和规矩的“书法”,个人认为,称为毛笔字更为确切一些。

体现用笔的法度和水平,从何而来?临帖是惟一的获取手段。不临帖的书法就像一只花瓶,外表可能看起来惹眼,但内部是空虚和脆弱的,经不起考验。所以,对广大网友把演艺界人士的毛笔字称作书法,我并不认可。

著名演员唐国强的“书法”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缺陷,他没有长期临帖,没有按照书法本身的法度和规则来写,是他毛笔字的最大缺陷。从他的笔画里,看不到笔锋的变化,看不到书法线条的形态传承自哪位大师或名家,他的字完全是他随心所欲地书写。

从一些创作里,可以看到唐国强的书写风格非常洒脱飘逸,用笔苍劲老辣,还是能看到他临过一些字帖,如“二王体”、“毛体”等,但他没有深入进去,只学到了一些皮毛。话说回来,他毕竟是著名演员,没有太多时间去钻研书法,导致他的书法水平无法迈向更高层次。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受关注度极高的名人,唐国强经常埋头创作书法的情形,无疑能带动老百姓热爱书法、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对书法文化在普通大众里的普及,能起到不少积极意义,这是名人书法带给社会的最大价值。


鸿鹄迎罡


现在有种不好的现象,公众人物写几个字,网上总有人称其为“书法”,马云画几个符称书法,赵本山写几个字叫书法,就连朱之文写的几个似鸡爪抓的字,也有人称“书法”。

我替这样的“书法”脸红。

书法绝不是提笔写字这么简单,尤其是草书,在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上都有要求,法度严谨,一笔一画皆有讲究。


不得不佩服,唐国强敢写。惜乎胆子虽大,但手上功夫不到位,信笔而书,看起来潇洒,却控笔不得法,结体无来源,实则属于江湖书法一类。
明星写字本是好事,但一定要临帖,要明白书法的审美,既不能走江湖书法这条路,也不能走老干部书法这条路。不然,只能是该导粉丝,以为这就是书法。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现在的影视圈也成了第二个书法圈。

很多影视名人纷纷拿起毛笔练起了书法,比如陈道明、赵本山、王刚、张铁林、唐国强、刘德华、姜文、冯小刚等等,年轻一代的人影视明星也不甘落后,比如孙俪、夏雨、邓超、徐静蕾等。

他们开始练习书法,无论对于影视圈还是书法圈我觉得都是好事,这对于中国这门传统的艺术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书法这项古老的艺术的魅力,也说明了掌握这门技艺的重要性。

对于唐国强的书法,世人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有人说他的书法水平在娱乐圈属于佼佼者,代表了娱乐圈的最高书法水平,甚至有人说他是当今最成功的9位书法家之一,其书法是非常专业的。


我看了他的书法作品,说他的书法在娱乐圈属于佼佼者我觉得是可信的,但是远远算不上专业水平,和当今著名的专业的书法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他的书法还属于业余级别。

唐国强的作品主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他的行草书在结构和用笔上主要受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影响,如上图的这四个字,基本上都可以在米芾的原帖里找出来,他对于米芾书法的掌握是非常到位的,这一点是大部分影视圈的书法家很难做到的,他们大部分都是临了几天帖就开始自己发挥,完全没有古帖里面的味道,这就是唐国强的书法胜出的地方。


唐国强的草书比行书还要差一些,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的发挥太多,而临帖的功夫又不足,虽然看着很潇洒,多了几分的性情,但是少了书法艺术的内涵,虽然笔力很强、用笔大胆开张,但仍然看上去显得俗。

总的来说,唐国强的书法用笔、结构、笔力和气势上都很好,其行书要好于草书,行书有一定的传统功夫,草书完全属于自己的意会。


不二斋


行云流体般的自创字体,没有美感,不值得宣扬!

书法艺术与演艺不同,表演是表面化的“戏”,书法是内涵丰富的“美”,两者都是艺术但是有本质的区别,演艺可以借用书法增彩,但是书法从不需要也不能用夸张的手法去创作。

至于当前以名人效应进行炒作或者是以丑取得关注的骂名,都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亵渎,这些不按书写法则的习作只是一个短期的、小范围的红火后就消声灭迹了,没有空虚者的追捧,就像断线的风筝又被岸风吹落入海的惨境,对待传统文化要用正确的发展思路去爱好和传承……




唐国强老师的书法已经到了专业水平了。

唐国强老师不仅是德艺双馨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还是中书协的会员,从身份上已经体现了主流书法家对他的肯定。

从书法造诣上看,唐国强老师很早的时候就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他的书法中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可以看出王铎的些许影子,又透着毛体的风格,还有唐老师个人的风格。

个人认为,唐老师书法雄浑有力,张弛有度,用笔张弛有度,但有时浓淡对比过于强烈,结字有些夸张,但这不失为对书法新的理解,或者说对书法的独特理解。

本身书法就是一个很难界定的艺术,各家对书法的定义不同,我们可以用更宽容的态度看待对书法的创作,才能使中国书法有新的发展,百家争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