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光绪死后的20小时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吗?

月光侃历史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年轻的光绪会死在慈禧老妖婆前面?因为光绪很可能是被慈禧给整死了。

众所周知,光绪不是慈禧的儿子,而是光绪的伯母兼大姨妈,因为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的亲弟弟,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光绪和慈禧的关系真可谓亲上加亲。

慈禧的亲儿子是同治,但同治年纪轻轻就死了,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权力就掌握在慈禧手中,慈禧之所以选择光绪,一方面是因为光绪的血缘关系跟咸丰和自己都很亲近,确实具备这个资格;另一方面是因为光绪年龄很小,容易控制,慈禧可以继续掌控大权。

光绪继位后,慈禧继续自己独揽大权,说一不二的美好生活,光绪继同治以后品尝到了傀儡的滋味,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也想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而慈禧也想稍微放手,让光绪锻炼一下,于是在光绪二十多岁时,慈禧开始让光绪亲政,但大事要每天请示汇报,处理不好还要被老妖婆批评,所以虽说是亲政了,但这个皇帝还是挺憋屈。


这个时候,维新派出现了,他们鼓励光绪进行维新变法,富国强兵,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光绪听了很激动,想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摆脱慈禧的控制。

但光绪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慈禧,他想借助维新派的力量扳倒慈禧,却没想到被袁世凯告密,慈禧一怒之下,下先手为强,干掉了维新派,并把光绪囚禁起来。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慈禧毕竟是个老女人,他死了以后,还是要光绪亲政,所以慈禧后来又把光绪放出来,让他继续处理朝政,但光绪受到慈禧严密监控,仍是一个傀儡。

岁月不饶人,慈禧渐渐老去,开始生病,而年轻的光绪也病了。


按理说,光绪应该能活过老迈的慈禧,然后就可以咸鱼翻身了,但这个时候光绪显示了自己幼稚的一面,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我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前面。如果是这样,我一定要杀了袁世凯和李莲英。”

不幸的是,这段日记被慈禧的狗腿子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给慈禧,慈禧听了,恶恨恨地说:“我绝不能死在他前面!”

慈禧熟悉历史,也了解光绪,她知道一旦自己先死,光绪一定会进行报复性大清洗,把自己的名声搞臭(虽然她已经很臭了),自己那些狗腿子也没有好下场,所以她有充足的理由死在光绪后面,实现这一点并不难。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帝突然病逝,不到20个小时之后,慈禧也去世了。如此接近的时间,让人不得不怀疑光绪之死很可能跟慈禧脱不了干系,这绝非空穴来风。


2008年11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对光绪的头发进行了检测鉴定,最终确定光绪是因为“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而亡,也就是说光绪死于砒霜中毒。这样一来,慈禧毒死光绪的罪名就可以坐实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光绪之死一直都是个迷。不过根据国家清史委员会编纂的《清光绪帝死因鉴证》的研究成果,可以确认光绪是被毒杀的,为砒霜中毒而死。但毒杀光绪的凶手是谁,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果。有人怀疑是袁世凯,也有人怀疑是隆裕太后。不过最大的嫌疑人,还是慈禧太后。

因为慈禧的动机最足,并且她与光绪的死亡时间太巧合。就算不是她干的,依目前的资料来看,也很难让人信服不是她干的。

光绪帝之死,有完全的资料记载。

1908年11月10日傍晚5点钟左右,光绪帝在囚禁被处显现出中毒的症状。当晚,光绪的贴身太监(实际是监视他的人)向内务府发出了两道紧急召医的手谕,但是内务府带来的医生莫名其妙的被阻拦在宫门外,未能进入瀛台为光绪帝诊治。

第二天早晨,医生才被允许进入。据医生屈桂庭的记载。他见到光绪帝时,光绪突然连呼腹疼,接着便汗如雨下,捂着肚子在龙床上滚来滚去。屈桂庭知道其中有异常,害怕妄议皇帝病情给自己招祸。便很敷衍的建议光绪躺在床上,令太监拿热毛巾热敷。待光绪的疼痛减轻一点后,屈便匆匆辞去。

此后,虽然有其他御医进入瀛台为光绪帝诊治病情,但是所开方药无一味对症。

到了1908年11月14日晚6时33分左右,光绪帝因病暴毙而亡。

第二天,1908年11月15日17点,慈禧也在仪鸾殿因病去世。

这便是光绪从得病到暴毙的全过程。是不是暴毙?是暴毙。不仅是暴毙,而且还是中砒霜而亡。



至于是谁毒死的光绪,嫌疑人有很多。但最大的怀疑对象是慈禧。因为目前有四方面因素对慈禧很不利。

一、慈禧在光绪暴毙前的举动令人怀疑

据记载,在光绪皇帝尚未发病时,慈禧就已经命人将皇帝的梓宫(棺材)提前停在了乾清宫内,预备替其发丧。这也是为什么怀疑是慈禧毒杀了光绪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她这个太后才有权力安排皇帝的棺材。别的人干这事,那是要掉脑袋的。

二、慈禧原本就是心狠手辣之人

慈禧这个人,原本就很心狠手辣。关于他的狠毒,不需要举具体的例子。一句话:凡是能坐到她那个位置,并且还能稳坐了四十年宝座的人,没有不狠的!因为不狠根本镇不住场子。

三、慈禧与光绪的关系破裂,势同水火。

戊戌变法之前,慈禧和光绪的关系还好。但变法期间,两人关系破裂,势同水火。光绪借变法之名揽权,激怒了慈禧。所以当慈禧听说光绪打算派兵包围颐和园,甚至还要杀自己的谣言时。立即就大怒了,不仅废了新法,还软禁光绪。

当然了,所谓派兵围颐和园,杀掉慈禧,这都是谣言,根本不是光绪的本意,他其实也没有那么狠心。但从此以后,两人的关系破裂,始终无法愈合。这是事实。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怒气未消,打算废掉光绪帝位,改立大阿哥溥儁为新君。如果这事慈禧办成了,光绪可能当年就死了。因为这涉及到了皇位问题,逊位的皇帝不能留。否则就是祸患。可以估计,慈禧那个时候就起了杀光绪的心思。

只不过当时各国的大使纷纷反对,才逼迫这一改立新君的事件终止。后来慈禧还恼火洋人的态度,大力重用端郡王那种小人,直接导致义和团运动失控,最终引发了惨绝人寰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另外,洋人支持光绪,反对慈禧,也是激起慈禧杀光绪的原因之一。相比于慈禧,洋人确实是比较喜欢开明的光绪。西方各国大使不止一次公开声明,只承认光绪,谴责慈禧以太后的身份一直干政。而慈禧最恨别人说她干政。因此也进一步讨厌光绪。

四、两人死亡的时间太巧了

光绪是头一天的晚上六点半驾崩的,慈禧是次日下午五点去世。这个时间也太巧了,很难让人不怀疑慈禧。

或许,慈禧知道自己大限将近,留着光绪也没有利用价值了。之前碍于洋大人压力,一直不敢下手。但现在自己是行将就木,活不了多久了,这个时候再留着光绪,讨好洋大人,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

基于以上四点,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至于光绪,他心里肯定对慈禧也诸不满。毕竟慈禧囚禁了他十年,生活上也被苛待,并且还杀了他的爱妃(珍妃)。这些事即便是换做一般的男人,怕是都不能忍!更何况是光绪这种九五之尊呢?

如果说,有人希望慈禧早点死,这些人里面肯定有光绪。


Mer86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驾崩。而早他一天,正值壮年的光绪帝也“突然”驾崩。两天时间,不到三十个小时,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两个人先后驾崩,举国震惊,百姓议论纷纷。光绪之死已属“蹊跷”,而慈禧太后的死与光绪的死相隔不过20小时,死的也很突然,那么,她是寿终正寝还是另有他因呢?




慈禧以74岁高龄去世,自然死亡的可能性很大。但蹊跷就蹊跷在与光绪的死亡时间是前后脚,相隔不过一天时间。光绪之死本来就疑窦丛生,慈禧的死也是颇耐人寻味。我们来还原一下11月15日这一天的慈禧都在做什么,或许能找出些端倪。




11月14日光绪驾崩,年老体弱的慈禧顾不得休息,为处理光绪忙里忙外很晚才休息。第二天(15日)天还没亮便起床,不知为何,没怎么休息的慈禧并未见疲惫之态,气色反而越发的好。慈禧起床后,早已守候在外面的宫女太监赶紧进来为太后梳妆打扮,由于慈禧平常就爱美,非常注重仪态形象,这花去了她不少时间。梳洗完毕后,一太监喊道:“打帘子。”专门负责此事的太监便连忙打开帘子。与此同时,在场的所有太监皆闻声跪拜,齐呼“老祖宗吉祥”。接着便开始享用太监宫女刚刚端上来的早膳。


早上六时,慈禧召见军机大臣张之洞、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氏(即隆裕太后)及监国、摄政王载沣讨论新君继立问题。后以新国君的名义下诏书,尊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尊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氏为皇太后。正午午时,慈禧开始用午膳,刚开始吃的好好的,可吃着吃着就开始犯迷糊,整个人头晕目眩全身无力,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太医过来都束手无策,下午慈禧便宣告驾崩,死亡速度之快,不免令人遐想连篇。




个人比较认可的一种死因是慈禧死于慢性病。早在慈禧73岁大寿之时,慈禧就因吃了不干净亦或性凉的食物而染上了痢疾,并因此腹泻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慈禧是清朝最为奢侈的太后,她的生日几乎都是大操大办,寿宴上的食物多达一百多份,这么多食物很难保证全部食品的安全性。




痢疾的显著特点就是持续腹泻,太医为了给慈禧止泻甚至都动用了鸦片,但这非但不能缓解腹泻反而加重了慈禧的病情,慈禧的身体至此变的越发糟糕。因为痢疾而引起的慢性腹泻看似人畜无害,但一旦恶化随时回要人命。所以,她在临时前的精神亮敞很可能只是一种假象。这在《内起居注》中就有记载。这一时期,她充其量除了慢性腹泻外,只是有些咳嗽、肋疼、口渴、舌干及肢体软倦等毛病而已,所以慈禧照常处理政务,每日发出的上谕及批出的奏折,数量仍然非常多。 


而长期的腹泻又引发了其他身体器官的衰竭,再加上慈禧晚年国势日衰内忧外患。慈禧少不得为国操劳,身体逐渐透支。同时,慈禧本人也自知阳寿将尽,所以早早就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陵寝,她的死,应属自然死亡,死于痢疾所导致的长期腹泻引发身体多器官衰竭,而她与光绪帝惊人的前后脚去世,应属巧合。

 


大国布衣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酉时光绪帝驾崩,享年三十八岁,可谓是英年早逝。次日未时他的所谓“母后”、政敌、把持清王朝朝政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驾崩,终年七十四岁。大清国两位位高权重的统治者先后死亡,全国上下无一不震惊。

光绪帝正值壮年,就算因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且被幽禁于中南海瀛台而郁郁寡欢,怎至于先于重病的老太太慈禧驾鹤西去呢?据有关记载,光绪帝驾崩前身体一直康健,怎会突然暴毙而亡?又为何两位位高权重的清朝统治者的去世时间仅仅只相差不到二十小时?这是不是巧合?还是处心积虑的谋杀?光绪帝的暴毙身亡跟久卧病榻却仍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后有没有直接关系?这些疑问直到现在都还仍有争议,成为悬而不决的清史疑案。

<strong>

历史记载,光绪的父亲是慈禧丈夫的异母弟弟,光绪的母亲又是慈禧的亲妹妹,可以说光绪是慈禧的亲侄子。清光绪元年(1875)同治帝(慈禧的儿子)崩逝,慈禧选择他的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清光绪七年(1881)年东太后慈安病逝,又因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牝鸡司晨、独揽朝政大权。

慈禧太后仅有同治帝一个儿子,在咸丰帝病逝之后,靠着这个被选做储位的儿子,母凭子贵,坐上皇太后的位子,可谓荣华至极,却不曾料想同治帝短命,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得不把自己亲妹妹的儿子接入宫中,并扶持他继承咸丰帝的位子,也就是光绪帝,两人的关系异常微妙。

一来,慈禧太后需要光绪帝来保住自己皇太后的位子以享受权势和富贵荣华;二来,光绪帝也需要慈禧太后来保住自己皇帝的宝座。两人可谓是“同风雨、共患难”。可慈禧太后品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在慈安太后去世后、发动她人生中第二次政变,终于使自己拥有了不受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支持维新运动,推行新政,想要把权力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这一系列触及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和地位,也让慈禧太后意识到光绪皇帝不是一个能让她随意摆布的棋子了,他要开始威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于是,

慈禧太后在发动戊戌政变,重新独揽大权,将光绪帝软禁在中南海瀛台,拘捕并残杀维新人士,维新运动以失败告终。从此,慈禧太后继续把持朝政,抱着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呼风唤雨、作威作福。

不久,慈禧太后重病卧榻,自知自己时日无多,若自己死后,光绪帝作为大清国名正言顺的执政者,要得到大臣们的拥护,以光绪帝之前的反动行为来看,他定会清除自己的党羽,并继续变法,说不定还会败坏自己的名声,所以在自己临死之前,必须送光绪帝上路并另立新帝。新帝就是清王朝最后一代皇帝溥仪。慈禧仍做着春秋大梦,那时溥仪才三岁,若自己这次能够康复,杀了光绪,新帝又年幼,自己则可继续把持朝政。

有记载称光绪帝腹痛不止,死后面黑、舌头焦黄,与之前状况完全不一。于是不排除是慈禧太后对光绪帝下手。研究人员运用医学手段,对光绪帝的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多次进行的检测分析。最终发现,光绪的衣领及头发上均沾染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袍服胃区的三氧化二砷源于尸体腐败时的体液浸蚀所致,而头发及衣领的三氧化二砷也是尸液浸蚀的遗留。

而医学研究表明:一般人服用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身亡,仅在光绪帝部分衣物和头发上检出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可房德邻先生在文中对《报告》进行了抨击,他认为该课题结项报告在实验方法、数据采集和行文表述等方面均存在严重漏洞,且有明显的为某种结论而取舍数据的嫌疑。另外,作者还根据脉案记载的光绪帝病情与慢性砒霜中毒相对比,指出光绪帝根本就不是死于慢性砒霜病毒,对钟里满的文章进行了反驳。研究学者众说纷纭,学术界也莫衷一是。

所以,现在这个疑问还未得到合理解释,以上内容仅作一个引子,大家心中可能也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欢迎留言交流。


邓海春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突然死亡,享年38岁。而在仅仅不到24小时之后,慈禧太后也在寝宫中死去,享年73岁。

以两人的年纪来看,慈禧太后活到70多岁,是属于正常死亡,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大争议。而光绪帝正值壮年,虽然他一向体弱多病,但死亡的时间刚好在慈禧前一天,这件事引起了后世不少猜测。

(慈禧太后)

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关于光绪的死,在近代历史上,一直被学者们广泛争论。从总体上来看,不外乎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光绪帝是病死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甲午战争中光绪力主死战日本,再到后来他积极推动“戊戌变法”,我们都不难看出,光绪其实是一位以振兴中华为理想的好皇帝。但可惜的是,光绪在政治上的主张,处处受到慈禧掣肘。“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更是被囚禁在瀛台,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傀儡。

由于在政治上接连受到打击,光绪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尤其是他在世的最后几年中,光绪经常会出现心悸、厌食、失眠等症状。

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光绪的死,实际上是长期患病引发了心肺衰竭,并伴随急性感染。这样的话,他的暴毙也是可以解释的。

不过,这种说法也并不能完全说服人,毕竟光绪的死亡时间,实在是太过巧合。光凭发病一说,似乎无法解释。

(光绪帝)

第二种说法,光绪帝被毒杀。

2008年,在光绪去世的第一百周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联合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在经过对光绪尚存的发丝进行研究后,专家们最终确定,光绪是因三氧化二砷过量致死。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中毒。

由此可见,光绪被“毒杀”,的说法,显然更靠谱一些。

那么,既然证实了光绪是被毒杀的,凶手到底是谁呢?

有三个人具有重大嫌疑。

一、李莲英。

在慈禧御前女官裕德龄的《瀛台泣血记》中,记录了宫中大太监李莲英和光绪的一些事迹。由于仗着慈禧的宠幸,李莲英常常不把光绪看在眼里。而眼下慈禧病重,李莲英意识到,一旦慈禧死去,光绪极有可能重掌大权。这样一来,作为慈禧心腹的李莲英肯定难逃光绪的清洗。

为了未来能继续过上好日子,李莲英的确具有杀人动机。

(袁世凯旧照)

二、袁世凯。

袁世凯的杀人动机和李莲英相似,在戊戌变法期间,光绪曾打算借助袁世凯的力量,对慈禧进行牵制。但不曾想竟被袁世凯出卖,而这也最终使得光绪遭到囚禁。

为了防止光绪的掌权后的报复,袁世凯也有确实可能对光绪投毒。

不过,当时的袁世凯远在河南安阳,理论上来说,很难做到遥控杀人。并且《清实录》中的光绪是因病而亡,袁世凯也没有机会去篡改。因此袁世凯投毒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三、慈禧。

毒杀光绪的最大嫌疑人,当属太后慈禧。经过“戊戌变法”一事之后,慈禧显然已经不会再让光绪得到重新掌权的机会了。从《崇陵传信录》《清稗类钞》《诊治光绪帝秘记》等多本史料来看,慈禧在病重之后,曾经犹豫过如何处置光绪。当时光绪在日记中写下了“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这样的话。而且,据说这话还传到了慈禧的耳中。

因此,慈禧最终决定让光绪死在自己前面。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指出,他的曾祖父,也就是时任礼部尚书的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并称这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这里的“塌喇”,就是酸奶的意思。光绪在吃掉酸奶后,便开始大喊肚子疼,面色发黑并且舌头焦黄。不久后就死去了。

(参考资料:《崇陵传信录》《清稗类钞》《诊治光绪帝秘记》《瀛台泣血记》)


张生全精彩历史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享年三十七岁,可谓英年早逝。第二天把持清朝权柄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病逝,距光绪帝驾崩上不到一整日。自光绪帝死后,便流传着慈禧毒杀清帝的说法,但一直苦无证据,且存有很大争议,甚至清史专家之间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2008年第4期的《清史研究》上,曾发表了两篇至关重要的文章,其中一篇为《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这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清光绪帝死因研究)的结项报告;另一篇则是钟里满的《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两篇文章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而且均主张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消息公布后,曾引发巨大轰动。大家目前所见到的,赞成是慈禧毒死光绪帝的文章,几乎都与二者有关。

然而,这并不代表这一说法在学界就获得了广泛认可。比如,北京大学历史系房德邻先生便在《“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说难以成立》一文中,对此说进行了驳斥。

房德邻先生在文中对《报告》进行了近乎直白的抨击,他认为该课题结项报告在实验方法、数据采集和行文表述等方面均存在严重漏洞,且有明显的为某种结论而取舍数据的嫌疑。另外,作者还根据脉案记载的光绪帝病情与慢性砒霜中毒相对比,指出光绪帝根本就不是死于慢性砒霜病毒,对钟里满的文章进行了反驳。

本人并不熟悉医疗史和病理学,但就房德邻先生的文章来看,似乎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之说确实还缺乏证据。光绪帝的龙袍、内衣和头发均发现有看似较高的砷含量,但这仍不能等同于光绪死于砒霜中毒。因为《报告》中确实有些地方如房德邻先生所讲的,有“漏洞”。

然而由于光绪帝死因一直备受关注,相关成果发表后很快被媒体报道,并进一步讲矛头直指慈禧太后,而且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响,一时间慈禧顺理成章地成了幕后凶手。可是,这一结论也与倾向慈禧毒杀光绪帝的研究有较大差异,因为没有任何一位学者在文中直接宣布慈禧毒杀了光绪。不过,如今只要打开搜索引擎,凡是提及光绪死因,网络上几乎是一边倒地认为是慈禧毒杀了光绪。

冷静下来再看这一问题,至今却有一个问题说不太清,那就是为何光绪帝的头发和衣服上砷含量会超标。这是光绪死于砒霜说的最大“证据”,然而又并非“铁证”。事实上,慈禧在光绪病重时,身体也已经不断衰弱。结果不成想光绪暴毙而亡,死在了前头,而慈禧与光绪之间虽然有宿怨,但毕竟也是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感情还是有的,因而在悲痛之际也随之病重离世,倒也说的过去。

当然,这一问题至今还是没有定论,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只是,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完全认可慈禧毒杀光绪的说法,这是需要指出的。以往闲敲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海烂柯人


年仅38岁的光绪,竟然走在了74岁的慈禧前面,确实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晚清时期,清朝两个统治者竟然间隔一天相继离去,遭到了大家广泛的猜疑,并且衍生出了一系列离奇的死因,但是都没有得到证实。

当然有一点得到了考古学家的认证。

那就是光绪确实是死于毒杀,因为中砒霜之毒而死,作为一个皇帝,这样的死法无疑是非常的可怜可悲的。

当然也因此排除了光绪自然死亡的可能。

光绪在晚清时期确实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作为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光绪确实是位高权重,并且一直处于慈禧的监禁之中,想要毒害光绪非常的困难。

能够轻松达到目的,毒害光绪的人非常少,但不幸的是慈禧就是其中之一。

甚至可以说,慈禧就是其中嫌疑最大的人。

光绪是慈禧精心挑选出来的,血缘关系最亲近的皇帝人选,但是随着光绪逐渐长大,内心充满着对权力的渴望,两人越走越远,关系逐渐的走向冰点。

而在维新变法,光绪被软禁在瀛台以后,两人已经失去了重归于好的可能。

一本日记引发的血案。

光绪被软禁的十年里爱好很多,其中有一个非常好的爱好就是写日记。

不幸的是这位可怜的皇帝,就连日记本里的秘密都保守不住,被慈禧轻而易举的知道了,光绪想要在慈禧死后报复李莲英与袁世凯的计划,就这样沦为梦幻泡影。

慈溪也终于下定决心毒害光绪。

在光绪死后仅仅一天的时间里,慈禧就安排赙仪成为继承人,并且当了足足一天的太皇太后,终于结束了充满罪恶的生命。

光绪就因为日记本里的秘密,非常可惜的走在了慈禧的前面,不管有什么样的壮志豪情都毁于一旦。


历史公元


慈禧太后之死正常,光绪皇帝之死不正常。

光绪皇帝之死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争议极大的悬案。直到国家清史工程启动后这一悬案才算尘埃落定,笔者有幸拜读过《清史研究》上那篇关于光绪皇帝死因科学考察的报告《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也出了书),结论很显然——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其考证之科学性和详尽令人叹为观止,这个结论不仅来自历史学者,还有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的专家,该报告充分考察后排出了光绪皇帝衣物和头发是否受到外界因素(比如土壤等环境)影响,光绪身体超高的砒霜只能来源于自身体内,也就是说光绪皇帝就是被毒死的。

报告出炉后,学界仍有不同的声音,朱金甫、王开玺等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过他们依据的更多是当时给光绪皇帝把脉留下的资料,依然认为光绪皇帝是正常病死,一天后慈禧太后死亡两者纯属巧合。

在笔者看来,朱先生的意见并不足以推翻上述报告,脉案资料系人为操作,其科学性远远不如实验科学的验证。

悲哀,光绪皇帝!跟着大学问家翁同龢,光绪皇帝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读书人,但配不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光绪小时就深受慈禧太后控制,长大后欲摆脱控制,慈禧太后甚至动了换皇帝的想法,但两者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到最后,光绪皇帝被毒死了。下毒者,可能是慈禧太后之命令,也有可能是后党人员。


文史工作坊




1908年11月14日,正值一个寒冷的冬天,傍晚时分传出了光绪死于颐和园瀛台的消息。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去世了。这难道仅仅是巧合?还是人力所为呢?

在慈禧太后嫁给咸丰皇帝不久,她的妹妹就嫁给了咸丰皇帝的弟弟。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皇帝接班。但同治皇帝19岁就去世了,无奈就让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来接班,这就是历史上的光绪。



慈禧太后最开始对待光绪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打小光绪的身体就不好,尤其害怕电闪雷鸣。不管是他生病还是在雷电交加的夜里,慈禧太后得把他抱在怀中亲自照顾。

光绪皇帝长大以后,又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先结婚,然后亲政。慈禧太后虽然贪权,但还是给了光绪皇帝很大的自主权。光绪皇帝一直称慈禧太后为亲爸爸,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但当戊戌变法时,康有为假传圣旨要求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捉拿慈禧太后。袁世凯明白,就自己那点兵力根本不足以完成这个今天计划,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慈禧太后的亲信大臣荣禄。

这时的慈禧太后快要疯掉了,早年守寡锻炼了她一颗坚强的心。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这些太后曾希望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能有所作为,但很快就落空了。


后来她又把自己的这点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现在却又得到光绪皇帝想杀死自己的消息。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尽管她也心狠手辣,但她更渴望人间的天伦和温暖。

从这时起,慈禧太后就对光绪皇帝失望了。在囚禁光绪皇帝之后,慈禧太后就准备另立一个皇帝。一切都准备好了,但在大臣们的反对声中只能暂缓行动,后来这个接班人竟然也死掉了。



慈禧太后认为这应该也是天命,每当她上朝时,就把光绪皇帝放在前边当摆设。慈禧太后就一些国家大事,问光绪皇帝意见时,光绪皇帝都是一句话:请爸爸看着办。不管在什么地方,光绪皇帝都是一副阶级斗争脸,面无表情,甚至有时还在上朝时打瞌睡。

在光绪皇帝去世的前一天,也就是1908年11月13日,慈禧太后只有让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庆宫,让载沣的儿子在宫中居住准备接班,并且交代让他担任摄政王。

这就是慈禧太后临终以前的政治安排,这时的慈禧太后已经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这个二百五的女人活到这一年已经74岁了,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已经是高龄了。死是必然的,但他痛恨光绪皇帝这个狼心狗肺的人,是一条喂不熟的狗。

一定要让他死在自己前边儿,这就是慈禧太后最终的政治安排。根据前些年相关专家对光绪皇帝进行的尸检,从他的身体上遭到了很多砷元素,也就是说光绪皇帝死于砒霜。



那么慈禧太后又是怎么死的呢?当然不会是暴病身亡。要不然她也没有时间那么从容的做政治安排,早在此前几年,她就有意识的栽培载沣等满清贵族年轻人,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培养他们接班。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在年轻的时候,就有月经不调之症。咸丰皇帝死后,病情加重,还陆续患过喘咳、痔疮、面风、腹泻、肠胃不和等病症。

慈禧在70岁以后,身体开始出现日益衰弱的迹象。一位曾经陪伴慈禧的女官德龄在《赢台泣血记》中写道:“太后根本已没有什么精神来监视光绪。因为她老人家已经病了,国事的棘手,和年龄的增长,终于也使她进入了每个人所不能避免的老倦阶段。最近她除掉还能进些饭食之外,一切的政事,都完全不问,每天只在宫内服药将息。”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六月以后,慈禧已经明显感到身体不适。九月,慈禧增加了腹泻病,且久治不愈。十月初十日(11月3日)慈禧庆祝完自己的74岁大寿后,因为劳累,身体更加虚弱。清宫《内起居注》记载,自十月十六至十九日,慈禧没有政务活动。这说明慈禧的病情加重了。

到了11月13日,更是安排溥仪皇帝接班。到了14日,光绪皇帝死后,慈禧太后更是发布诏令,把溥仪皇帝正式推到台前,由载沣担任摄政王。所有后事都安排停当后,11月15日慈禧太后中午饭吃的还比较丰盛,到了下午昏迷就再也没有醒来过。


新知传习阁


光绪之死一直是历史之谜。

清光绪34年,光绪皇帝去世,次日,清政权实际控制者慈禧也撒手人寰,二人之死仅相隔22小时,未免过于凑巧。


因此光绪的死因一直被后世所猜疑。他是被谋杀,还是自然死亡的争论从没有停过。之后的各种史料记载、野史笔记和各种传言漫天飞舞,给光绪之死带上了扑朔迷离的色彩。

  现在对光绪之死的说法有好几种,一说是袁世凯害死的;二说是慈禧毒死的;三说光绪是正常死亡。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是 “慈禧谋杀论”。

光绪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后来变成慈禧独断朝纲,虽然光绪十八岁起,名义上是亲政了,但实际上大权仍在慈禧手中。


光绪帝不过是慈禧太后的傀儡罢了。 光绪也反抗过。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光绪想通过变法,从慈禧手中抢夺权力。

他打算依靠维新派的改革,让大清强大,可是变法失败。最后时刻,他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可万万没想到,袁世凯出卖了他,从此被慈禧软禁在中南海。

十年之后,38岁的光绪在中南海离开了人世。 他死去的第二天,他的“皇阿爸”慈禧太后也病死于仪鸾殿。

因为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加上死亡时间过于接近,当时就有各种猜测。许多人都认为,这不是巧合。各种怀疑也由此而生。

为解开这一历史谜案,2003年有关单位和专家成立了专题研究课题组,专家们历时五年,利用“中子活化”、 “原子荧光光度”等现代手段,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经过科学测算,光绪体内砒霜严重超标,基本上能够肯定光绪是死于中毒。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那个凶手呢?

四岁的光绪从进宫第一天起,他的命运就被慈禧太后掌控了,他只是太后的一只小木偶。

没有人能接近光绪的内心,常年的心情抑郁,造成光绪身体一直有病,特别是10年的幽禁生活,导致他“佛郁摧伤,奄致殂落”。

但是,光绪帝毕竟年轻,也没有什么绝症,死前半个月,还向慈禧问安,怎么会毫无征兆的突然去世?

溥仪谈到袁世凯时,说在变法的关键时刻袁大头出卖了皇上,他知道一旦光绪掌了权,绝不会放过他,所以就暗中下毒,将光绪帝毒死。




这种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他恨袁大头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迟不下毒早不下毒,就在慈禧死前一天下毒?

紫禁城又不是袁世凯的家,他想下毒有那么容易?如果没有成功,等待他的是什么后果,袁不会不清楚。

以他的头脑,会干这种没智商的事?所以这种看法只能是说脑洞太大。

另外也有说是李莲英下的毒。说李莲英平时没把光绪放在眼里,怕将来遭到清算,于是下了毒手。这种说法我都懒得反驳。

李莲英是什么?再怎么得宠,他也只是个奴才,他怎敢做这等大事?

最让人信服的是慈禧下的毒。《清稗类钞》就有过记载:

太后病危期间,对如何处置光绪也是犹豫不决,她让人试探光绪,说自己时日无多,测一下光绪的反应。

据说光绪听到这个消息面有喜色。慈禧终于下定决心,要把光绪害死,以免自己死后光绪全盘推翻自己。

《启功口述历史》一书也有过一个记载,礼部尚书溥良曾亲眼看到,慈禧命一名太监将一碗“塌喇”(奶酪)赏给光绪,吃了塌喇不久,光绪便驾崩了。

慈禧很少赐人奶酪,此事极不寻常。其实自戊戌变法以后,慈禧就起了杀心,只不过是推迟了十年而已。

这一对“母子”的恩怨,已随风而去,到底是谁下的毒,至今仍是个谜。但,慈禧的嫌疑是最大最接近真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