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红拳宗师三原“鹞子”高三的故事

一代红拳宗师三原“鹞子”高三的故事

红拳发源于陕西关中,关中涌现出众多拳界名流。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常子敬,嘉庆年间张景文,道光年间张真、光绪年间阎书勤等,皆是红拳名家。到了道光、咸丰年间,陕西红拳不断汲取别的拳种的实战招式,逐渐进入到鼎盛发展时期。

在众多练拳练武人当中,三原“鹞子”高三(高占魁)、临潼“黑虎”邢三(邢福科)及潼关“饿虎”苏三、“通臂”李四等远近闻名,被誉为“关中四杰”。四人皆精于红拳,并在原红拳的基础上,吸收南北多家拳法之长,形成系统的红拳体系。这些拳坛高手的传奇经历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鹞子”高三。

“鹞子”高三行侠仗义,历来被陕西武术界尊为一代红拳宗师,陕西地方志编撰的《高三史略》记载:“道咸丰年间,红拳大盛,高三为魁”。《中华武术大辞典》介绍高三“号春明,清末陕西三原陵前镇高家壕人,随数名武林高手习陕拳,成年后游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等各省,遍访名师,学过少林、通臂,精于猴拳,声闻关内外。”

高三排行老三,幼时天资聪颖。少时曾拜三原清麓寺圆净长老为师,此人原为少林寺武僧,因反清复明而遭到清政府的追捕,先后到过五台山、峨眉山,最后落脚到清麓寺。高三随圆净长老研习了少林五形、罗汉拳及轻功,凭着过人的天资,轻功大进。高三成为红拳开派大师,多得益于在此学艺。据传,在学功间隙的一次探亲中,他父母让他去果园摘柿子,高三不用夹杆,而是大施轻功技法,轻舒猿臂,只用了一顿饭的工夫便将一大树的柿子摘完,目睹者为之震惊。

在圆净长老指点下,高三还奔赴山东、河南遍访名师。当年有一件事在陕豫两地可谓妇孺皆知:有次高三行至洛阳,拜当地“飞腿”丁门庆为师,可三年下来也未得其要领,聪明的高三心生一计。一日,师傅外出,师母正在案头和面,他趁师母下面时,出其不意,照其左肩猛击一拳,师娘耳闻风声,未等高三掌心接近,倏地转身后仰,从胸前发出一腿将高三踢出丈余摔倒在地。师娘用的是少林裙里腿,乃绝技也。高三就地磕了三个响头,告别师母登程而去。其师回来后,师母告之前事,其师笑曰:“他就是为了这一腿,今已被他得去。”

时有三原县一秀才因此做打油诗一首:“学艺明春太认真,千里迢迢拜师尊,猛向阿婆施巧技,赢得师娘腿一墩。”

道光二十一年,武林群英汇聚渭北以武会友,高三亦邀赴会。在与享有盛名的拳师邢三、苏三对阵中,高三演练的少林拳法快似流星,神勇异常,最后夺魁,艺震渭北,被誉为飞腿鹞子。渭北盛会后,高三与邢三、苏三义结金兰,世称陕西红拳“三三”,至今各省仍将红拳称为高家拳、鹞子拳。

咸丰年间,四川巡抚衙门有一教头马海子,臂力过人,他曾挂出“拳打陕甘两省,脚踏盖世英雄”的招牌,路过陕西会馆时每每耀武扬威,既挑衅又欺行霸市,使陕西商人无从经商,会馆回陕请“鹞子”高三入川会神腿马海子。一日,马海子把几个打擂者掀翻在地,其气势不可一世。高三气愤不已,跳上擂台与之交手,高三施展少林轻功蹿奔跳跃,闪展腾挪,根据自己所创的“云里显圣”及“判官脱靴”等连环招法,暗取其下裆,将其打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