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幸福村”,一家出了兩個“好媳婦”~

铜山“幸福村”,一家出了两个“好媳妇”~

提起黃集鎮黃西村97歲的老太魏保蘭,大家都誇她“有福氣”。其實魏保蘭算是個苦命人,老伴去世多年,長期臥病在床的大兒子7年前也“走了”,二兒子、三兒子身體也一直不好。魏老太的“福氣”從何而來?那是因為她有兩個孝順的兒媳婦。

铜山“幸福村”,一家出了两个“好媳妇”~

沒有血緣關係的祖孫三代

曹明英是魏保蘭的大兒媳,丈夫臥病在床多年,唯一的兒子(抱養)與兒媳婦生了一個女兒韓園園,卻有智力障礙,從1歲起,孫女就一直由曹明英照顧,這一照顧就是24年。同時,曹明英還要照顧婆婆魏保蘭,在這樣的的生活壓力下,她說就算再難,盡孝也是做兒女的本分

铜山“幸福村”,一家出了两个“好媳妇”~

為了照顧曹明英,村裡安排她在鎮區做保潔工作。每天早上5點起床,先打掃一遍負責的衛生區,曹明英就趕回家給婆婆和孫女穿衣、洗漱、做飯、餵飯,再趕回去打掃衛生。有時中午打掃衛生忙起來錯過飯點,她就在街上買好點心、飯菜,給婆婆和孫女送回家,自己吃塊饅頭喝碗水就是一頓飯。

由於鎮區人流量大,環境衛生保持不易,曹明英起早貪黑、風雨無阻地忙活著。無論酷暑嚴寒,總能見到她彎腰打掃的身影。冬天,雙手凍傷裂了很多口子,晚上回家疼得直流淚,她也暗自咬牙忍住了。

铜山“幸福村”,一家出了两个“好媳妇”~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婆婆和孫女,無怨無悔。雖然祖孫三代沒有血緣關係,但曹明英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詮釋了什麼是人間至愛至孝,被評為黃集鎮第二屆“好媳婦”

雖然孫女韓園園的智力只相當於四五歲的孩子,但在曹明英的言傳身教下,照顧起太太魏保蘭也有模有樣,給太太梳頭髮、倒水、端飯、拿東西,陪太太聊天,這些簡單的事情韓園園每天都做得挺好。

铜山“幸福村”,一家出了两个“好媳妇”~

兩個“好媳婦”人人稱羨

2017年,年老體弱的曹明英慢慢幹不動保潔員的工作了,婆婆的身體也是越來越差,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曹明英照顧起婆婆來,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家裡人商量著,由三個兒媳婦輪流照看婆婆。

在“好媳婦”曹明英的示範帶動下,家庭和睦,妯娌間比賽著孝順婆婆。輪值到二兒媳劉學玲家時,正值冬天,婆婆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穿衣、吃飯、甚至大小便都由二兒媳劉學玲伺候。劉學玲毫無怨言,穿衣、餵飯、照顧大小便,像照顧嬰兒一樣精心照顧婆婆。一次冬天下雪,道路結冰路滑,將近70歲的劉學玲在背婆婆時不慎跌倒,情急之下,劉學玲用自己的身體當了婆婆的“保護墊”,婆婆安然無恙,劉學玲自己的腿卻骨折了。劉學玲的孝心善舉獲得了鄰里的交口稱讚,她被評為黃集鎮第四屆“好媳婦”

铜山“幸福村”,一家出了两个“好媳妇”~

劉學玲告訴記者:“大嫂這麼多年細心照顧婆婆,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影響著我們一大家人。我們一大家子三十多口人,無論是嫁進來的兒媳婦還是嫁出去的閨女,都對家裡老人非常孝順。這樣的家風,我們會一直傳下去。”

良好家風滋養鄉風文明之花

毫無血緣關係的祖孫三代人,成為了彼此最親的親人;在曹明英的感動下,妯娌劉學玲也更加孝順婆婆,為了保護老人,自己用身體當“人肉墊”,自己卻摔成骨折;24歲的孫女,雖然智商只是幼兒的水平,但懂得給太太梳頭、倒水、端飯……良好的家風成為這個溫馨和睦的家庭最寶貴的傳承。

良好鄉風的培樹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據瞭解,“黃集好媳婦”評選已連續開展了五屆。“好媳婦”評選樹立了互敬互愛、孝老愛親的行動標杆,小到影響一個大家族,大到影響全村、全鎮……

铜山“幸福村”,一家出了两个“好媳妇”~

一個好媳婦,幸福一大家

一群好媳婦,帶動的是孝老愛親的好鄉風

這鄉風春風化雨,滋潤心靈

相信還會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在這裡發生

铜山“幸福村”,一家出了两个“好媳妇”~

- END -

銅山最權威的資訊平臺

銅山最高效的互動平臺

銅山最貼心的服務平臺

關注我們

聆聽銅山的聲音!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