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不对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进行现代化改装,而是选择了销毁?

一德格天1


苏俄"基洛夫"级重型导弹巡洋舰由位于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这是一级巨大的核动力舰艇,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5万吨,装备了即垂直发射系统和大量导弹,并配有3架直升机,其吨位之大,火力之强,一度使各国海军为之震惊。该级舰装备各型导弹近500枚,是美国载弹量最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四倍。可以提供舰队防空和反潜,并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包括打击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俄罗斯为什么不对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进行现代化改装,而是选择了销毁?

其实这主要是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海军战略转型造成的。

冷战时期,特别是古巴导弹危机,使苏联高层认识到没有一支可以在重要海域遂行任务并保持威慑的水面舰艇与潜艇兼备的强大的舰队,苏联是无法自如的展示它的国家意志并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的。此后,苏联海军开始朝远洋型海军迅速发展,装备建设转向大型水面舰艇和核潜艇并重的发展战略。

不过苏联在海军技术上底蕴不足,使得苏联在航母方面落后于美国海军。为了与美国海军全面抗衡,履行远洋作战使命,苏联海军决定另辟蹊径,基洛夫级巡洋舰就这样诞生了。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是苏联海军为实现从近海走向远洋、从防御走向进攻、与美海军争霸大洋而建造的编队中心舰艇。

1991年,红旗落地,苏联解体。解体后的俄罗斯,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工业实力,与苏联时期相比,都不可同日而与。国力的衰弱使俄罗斯无法在与美国争锋,同时无法维持苏联时期的规模庞大的远洋海军。海军战略也从远洋退回近海,从进攻变回防御。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作为苏联时期远洋进攻型海军战略的产物。在俄罗斯冷战后,防御性的海军战略中,显得非常的鸡肋。再加上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高昂的维护费用。使得军费捉襟见肘的俄罗斯海军不得不将其暂时封存。

目前,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原名,基洛夫)于2004年退役;2号舰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原名,伏龙芝)2014年接受改装;3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原名,加里宁)现代化改装中;仅四号舰“彼得大帝”(原名,尤里·安德罗波夫)在役。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建造的吨位最大的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超过了2.5万吨,仅次于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这类主力战舰。再加上其采用了可以持续航行不间断的核动力推进系统和蒸汽动力联合推进方式,以及装载了超过400枚各种类型的导弹,所以其也被称为变形的“武库舰”。该舰共建造了4艘,目前除了彼得大帝号还服役于俄北方舰队外,剩余三艘都一号舰已经退役,2、3号舰虽然正在进行改装之中,但是何时能够服役还是未知数。

其实俄罗斯对于这三艘年老色衰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还是挺珍惜的,主要原因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但是在海军遗产上就只继承了大量的军舰,因为苏联时期海军大型战舰的建造工作都集中在南方的乌克兰,所以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在大型军舰的建造能力上一下子就成了零,而且在苏联时期培养的大批军舰配套企业也因为没有订单而留不住人才,最后大部分都破产结束,这也更加剧了俄罗斯在水面军舰建造上的窘势。好在刚解体的那几年俄罗斯海军依靠继承的大量军舰还是能够称得上大国海军的,但是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就没有建造过一艘排水量超过5000吨的主力战舰,偶然下水的也都是一些千余吨的小型护卫舰,目前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主力战舰还只是一艘排水量只有2500吨的20385型护卫舰,再加上苏联解体后继承的大量大型军舰开始因为舰龄等问题陆续退役后,俄罗斯海军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战斗力上都出现了很大的后退,而且其海军性质也由进攻性全面转向防御性海军。
俄罗斯虽然一直在海事展上有大型军舰的建造计划不断,但是每次都是干打雷不下雨,究其原因核心还是没钱闹的,没钱不光让俄罗斯海军无力对海军武器装备进行更新,就连日常的维护保养也变得异常困难,比如去年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维护升级期间被砸,就是因为造船厂没钱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在消磨日子,所以在维护升级上也就显得不那么高大上了,后期更是因为没钱该航母只能一直停靠港口等待进一步处理意见。



但是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核大国,保持一定的核反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每年的军费开支上,虽然分给海军的还不少,但是大部分都用在了核潜艇的建造计划上,在水面舰艇的更新换代上每年都是在让步。但是拥有一定数量和战斗力的水面舰艇也是构建核反击平台的重要一环,比如面对美国近几年不断在俄海军舰队周边的武力部署,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安全发射港湾”已经变得越来越小,所以俄罗斯海军急需大型水面舰艇来保持俄海军的威慑力。所以对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后三艘进行了升级改装工作,但是从实际的升级改装进度来看,2013年就开始改装的3号舰“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按照改装计划将全部安装现代化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包括雷达、指挥和通信系统、电子对抗设备等。另外换装新型武器装备,原先的20套"花岗岩"远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将被最新型的通用舰载发射系统所取代。新系统能够装填各种导弹,还可发射用于打击航母的"玛瑙"或"口径"反舰导弹。为此俄国防部还为此拨款500亿卢布(大概是15.2亿美元)。本来计划2018年就重新加入俄海军舰队服役,中间也因为拨款速度太慢而多次停工,最新说法是在2022年完工交付,但是以俄罗斯近5年来的海军军费走向,2032年能服役就不错了。




但是以实际情况来看,核动力军舰无论是改装升级还是日程维护都更费钱,特别是在大修升级期间对核动力反应堆的核燃料更换和维护升级都意味着一笔巨额支出。但是从俄罗斯近五年的国防军费预算来说,真的是一个“惨”字不为过,2013年的时候军费预算开支还达到907亿美元,结果到2018年就只有428亿美元了,等于是五年时间国防军费预算缩水了一半多,而且根据俄罗斯政府预测,未来几年国防军费还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没钱还怎么玩啊?现在唯一一艘偶尔站出来露个脸的彼得大帝号也要在2年后开始进行维护升级和现代化改造,就是不知道没钱的俄海军会怎么招待这位“大帝”?


魑魅涅槃


缺钱,只能现代化改造其中较好的两艘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北约将其归为战列巡洋舰,可以说是二战大炮巨舰时代后建造的最大吨位的非航母类主力战舰。该级舰标准排水量24300吨,满载排水量28000吨。该级舰队火力极其强大,主要武器又20个P-700 花岗岩大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12具“里夫”舰空导弹垂发装置,可以发射96枚S-300F远程舰空导弹,2具2联装“黄蜂-M”舰空导弹发射器。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还是上世纪80年代美军重新启用,并进行现代化改造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关键原因。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一共开工建设5艘,最后一艘在苏联解体时还未完工,后放弃建造。以建成的4艘分别为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原基洛夫号)、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原伏龙芝号)、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原加里宁号)和彼得大帝号(原安德罗波夫号)。

目前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只有一艘彼得大帝号(舷号099)在服役,该舰在苏联解体时处于下水舾装状态,因资金链短缺一度停工,最后在1998年才建成投入服役。

首舰基洛夫号在1990年地中海服役时期,发生核反应堆事故,辐射性气体溢出,被迫紧急返厂大修,但是不久之后苏联解体,由于严重缺乏资金,被迫转入预备役。之后在1999年计划进行重新修复,但是可能未保养好,又发生严重反应堆事故,被迫放弃。该舰后停泊在北德文斯克修船厂码头移除反应堆核燃料,作为“器官贡献者”给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修复做贡献。三号舰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舷号080)在2014年开始进行修复和现代化改造工作,目前主要工作已经完成,计划在2020年开始进行海试。这次现代化改造把舰上电子设备几乎全部更换一遍,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被更换成锆石反舰导弹。

二号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舷号015)原先计划在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修复以及彼得大帝号现代化升级之后,也进行修复和现代化改造。但最终2019年4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做出,拆除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和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两艘巡洋舰的决定。做出这一决定最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整个修复工作工程量和耗费相当大,对于俄罗斯目前经济状况来说比较难以承受。


五岳掩赤城


海军是花钱最凶的军种,而核动力舰艇则是其中花钱最多的舰艇。

而现在的俄罗斯并非当年的苏联,没有必要维持一支庞大的水面舰艇部队来实现对北大西洋的突破。俄罗斯海军除了核潜艇外水面舰艇一年出海都很少,基本上已经是支存在舰队。

所以,“基洛夫”级这种吞金巨兽没有必要继续服役下去,除了吞噬有限的军费外也没有实际维持下去的意义。22350之类的中小型舰艇才是代表俄罗斯海军现在需求的舰艇,大而无当又老迈不堪的基洛夫已没有太多实际价值。


怪蜀黍老囧曾


找个代理人买回来,中国缺一个海上乐园。


银湖豪宅部刘强


没钱又没能力又没技术,你说咋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