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说起于姑庵,老青岛人大都不陌生,四方的一些老人更为熟悉,因为于姑庵坐落在原四方区的错埠岭。我在四方区工作了30余年,听过于姑庵的一些传说,但从来没进去看过,那时的于姑庵经过多次的的摧残已经破旧不堪了。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1993年至1995年8月,青岛市政府投资,对于姑庵进行了修复,将庙宇地域进行部分改造。1998年经青岛市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并于2002年起开始恢复修建工程,2017年全部竣工并经有关部门验收,正式登记成为佛教活动场所,定名为青岛观音寺。

2017年5月7日,在此举行了隆重的观音寺落成庆典既全堂佛像开光祈福法会,来自青岛市、市北区的有关领导;中国佛教协会,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省、市、区佛教协会会长、副会长以及高僧代表、社会各界代表800余人参加了这个盛会;全国各地的诸山长老也来参加庆典并为观音寺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阁等大殿开光祈福。

如今的于姑庵建筑壮观、富丽堂皇,与以前相比大径相庭,已寻不到以往简陋的影子了,唯有立在大门旁边的那块“于姑庵”石碑,还能勾起一缕过去的记忆。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于姑庵原名“黄德庵”,当地人也叫“姑姑子庙”。“黄德庵”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取得江山,因连年的战乱,百姓颠沛流离,田地荒芜,经济萧条。他开始实行贞观之治,在全国施行减徭赋,养生息,行节约,开言路,虚心纳谏,在位23年,以农为本,使唐朝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男耕女织,人民富裕安康,唐朝很快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贞观之治迎来了唐朝的开元盛世。


李世民为了李家的世袭王朝,找风水先生为唐朝寻太平天下四大擎天柱即:皇,儒,佛,道四柱。道士李淳风,袁天罡是当时著名的风水先生,他俩为李世民打天下及唐朝的稳定发展充当谋士,奉圣命,将皇、儒两柱设在内宫;佛柱设在五台山,道柱则设在崂山。相传他俩为测风水来到崂山,看到崂山没有天眼和地眼就回宫了。

不久又回到崂山,用八卦罗盘继续寻找,最终在错埠岭东南方向找到了崂山的天眼和地眼,马上回京复命,李世民很高兴,下令择吉日在此盖庙,并御赐寺名:“黄德庵”。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黄德庵盖好后,在天眼地眼处修建了一个殿,名为“南阁”,里面供奉的是倒坐观音,李淳风为倒坐观音题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问观音汝何倒坐?下联是:因世人不肯回头。横批无字。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当时,黄德庵较辉煌,香火兴旺,每年正月初一举办弥勒菩萨圣诞法会;初八顺星法会。最盛行的是农历正月十一日后稷(庄稼佬)生日庙会。由于是庄稼人生日,农家为了讨个吉利,求庄稼佬保佑,获个好收成。四邻乡村的人都来赶庙会,前来参拜和赶山的信士也络绎不绝,人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到庵里上供烧香拜佛。

正月十五元宵节法会;二月十九举办观世音菩萨圣诞法会等,都香火不断,市里的不少居民也来赶庙会进香。另外,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举行牛魔王的生日庙会,农家为了求得牲畜兴旺,在这一天必去进供上香。那些趁庙会做小买卖的人,头天便在庵的周围占地盘摆摊。庙会上还有许多民间文艺演出和杂耍,如踩高跷、跑旱船、跑毛驴、耍龙灯等,闹上三天;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是财神爷的生日,周围农家也进庵供神上香,求得生财。

湛山寺还没建时,农历四月初八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生日的浴佛节庙会,这里是最热闹的,有了湛山寺后,此庙会逐年冷落下来。后几经沧桑,寺庙逐渐衰落。上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尼僧遣返,佛像被砸,庙宇坍塌,于姑庵似乎也销声匿迹了。

黄德庵为何称于姑庵呢?

据说明代永乐年间,胶东登州府 (今山东文登)大水泊村的于姓迁移至青岛错埠岭村安家落户。明代成化年间,于姓三世有大户人家一位姑娘经常和家人去庙里烧香拜佛,从小闻佛法,长大后,不思儿女之事,一心向佛。到了成年,家人给她定了一门亲事,她也不从,婆家强行娶亲。

结婚这天,家里人把她硬塞进轿子,花轿抬到黄德庵北边时,于姑娘趁轿夫上坡前落轿歇息时,用剪刀剪断头发,跑到庵前静坐了一天一夜,矢志皈依佛祖。时任黄德庵的住持认为她有神灵附身,答应她归入佛门,落发为尼。此后,于姑娘除每天烧香、念经、拜佛外,还帮助附近农户做了不少善事,深得乡亲们的敬重。

当时,黄德庵附近的河马石村,有个叫马金怀的人,是个状师(律师),因当地有学问的人不多,村里和方圆10几里的人都很尊重他。马经常到浮山所赶集,每次路过黄德庵都要进来歇息,往返路过黄道庵时,也进庵喝茶水,并与和尚聊天。

开始和尚热情款待,相敬如宾,每次都是让座,敬茶,对他很尊重,但马金怀从来都不施舍,香火钱也不给,时间一长,和尚对他逐渐冷淡,后来就不再奉茶。

马金怀恼羞成怒,心生坏计,收集了许多猪、羊骨头,埋在庙宇四周,然后到即墨县状告黄道庵,说和尚整天不务正业,经常杀猪宰羊,喝酒吃荤。县官带人跟着他到黄道庵,果然在庵墙的四周挖出许多猪、羊骨头。官府责问和尚,和尚目瞪口呆,无法辩解。县官大怒,不分青红皂白,下令和尚全部搬出庙宇,当地百姓感恩于姑娘,一致要求将她留下来,民意不可违,尼姑于姑娘留了下来。

和尚被逐后,于尼姑觉得庵小、神像少,发愿要修缮、扩建。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到处化缘集资。有一天她化缘到崂山枣园村,见到一棵参天大枣树,就在树下念经,一直念了三天三夜。此举感动了当地百姓,当大家得知她的用意是募化枣树建庵,于是就组织众人将枣树伐倒,送到黄德庵。

她的行为也感动了周围居民,大家纷纷捐款资助。于尼姑备齐了钱、材料,择吉日动工,将原来的黄道庵进行拆除。新庵址选在原黄道庵址向南6米处(现在庵址),建好后取名为“于姑庵”。庵内共有殿堂11 间、尼姑寮房4间、磨坊2间。自此,于姑娘在庵内收徒,一代接一代,庵内香火旺盛。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从市档案馆保存资料看,1934年沈鸿烈当市长时,于姑庵有地100多亩、山岭70多亩。庵地统由错埠岭村会首于京召管理,租给错埠岭村、洪山坡村及徐家村的农户耕种,每户3~5分地不等,农户向庙里交一定租金,统一由会首管理使用。租金用于修庵、添置庵内各殿用具以及神像衣服和做法事等。

庵内尼姑自留七八亩地,种粮食和蔬菜。她们请了一名雇工,还购买了一头小毛驴和一盘石磨。有时自己种的蔬菜吃不了,便拿到集市上去卖。庵内尼姑们过着亦禅亦农的生活。

据当地老人回忆,历代尼姑在庵内都安分守业,受人尊敬。在日寇、土匪肆虐的年代里她们也受尽了煎熬。1940年一个夏天的晚上,三四个土匪闯进庵里抢劫钱物,因什么也没搜到,便向尼僧索要。尼僧们愤然拒绝,土匪就用点燃的香在管事当家人觉真身上烧。觉真身上烧起了许多泡,但她仍没拿出一文钱来。

为避免土匪再到庵里逞凶,尼僧们请示会首后,到错埠岭租农民肖相许家三间茅草房居住。肖相许的父亲不但不要房租,还给尼姑的住房经常换房草。尼僧本成等过意不去,主动让出庵地8.5分给肖家耕种。此后,尼僧们白天进庵烧香、诵经、做法事、到庵地干活,晚上便在错埠岭村肖家住宿,一直到解放后的1951年才回到庵里居住。

从有记载的历史资料看,于姑庵有过6次重修与扩修。第一次,1908年至1909年对5个殿进行了里外彩绘,修后在正殿梁上刻写“山庙大清光绪叁拾叁年重修”,庵内现有一块破碎的募捐石碑上刻写有“万善同归,光绪叁拾肆年谷日”。

第二次,1915年错埠岭村会首,于京召根据广大居士、信男善女要求,用民间集资和庵地历年租金收入增建后稷殿3间。同时,修建了庵院墙,并在天王殿两侧增建了两个向南开的山门,在东山门的左侧建一钟楼。为便民通行,又在庵东北的南北村路修建一座石桥。由于修桥经费不足,于京召卖出自家5亩地,用此款进行了资助。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第三次,1935年集资修庵,主要对庵殿内外进行彩绘。现天王殿前一块石碑正面刻有“万善同归”,后面刻写化缘修庵人员名单,第一人为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 (捐银元50块)。石碑左下侧刻写“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谷旦”,住持:本诚;徒:觉真;孙:昌修、昌莲奉记。

第四次,1945年集资修庵,对庵殿内外进行彩绘。正殿左前石碑正面刻写“永垂不朽”,石碑左下侧刻写“民国叁拾肆年敬立”。

第五次,1965年青岛市房产局接管于姑庵,在4间寮房(尼姑居室)的基础上,改建6间平房。第六次,1993年四方区政府和青岛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对于姑庵进行了保护性修复。

于姑庵内天王殿两侧有两棵古银杏树,相传是明代成化年间建于姑庵时栽上的,长势雄伟,枝繁叶茂,是本地树龄最长的树木,距今已有500多年了。两棵树身均高达30米,树冠径约为25米,树干胸径为1.5米。到了夏天,隔着很远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凉气,很舒服,很有灵气。每年都有人来给它披红挂绿,作为吉祥神树参拜。奇怪的是这两棵白果古树,从未结出过一颗果子。老人们传说,这两棵树一雌一雄,本应雄左雌右栽种,阴差阳错,栽成了雌左雄右,颠倒了大自然的次序,便不结果了。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1964年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天王殿(殿面向北)右边的银杏树左侧的一很大枝被大风刮断,把天王殿左房顶和左山门打坏,但没打坏神像。此后,主持庵堂的觉真法师将银杏树断枝卖给了青岛双合盛窑厂(后来的第二石棉制品厂,笔者七、八十年代曾在该厂工作过,该厂现为:青島元鼎集团有限公司,已搬迁至即墨工业园区),所收入的300多元用于修复天王殿左房顶和左山门。

五百多年来,两棵挺拔而立的参天银杏树,依然生机勃勃,它似乎在默默地注视着时代的变迁,注视着于姑庵的衰落与兴起。1982年,这两棵银杏树被青岛市政府列为古树名木。

于姑庵建成后,世代居住尼姑供奉香火。尼姑最多时有6人,最少时有3人。从近代尼姑看,这些尼姑也大都是穷困人家,为生活或烦事所迫,无奈成为出家之人。如:释本成:俗名杨小程,胶南杨家牛湾村人,雇农家庭,因左胳膊残疾,未出嫁。1910年由在错埠岭村当雇工的父亲作主来于姑庵出家,落发为尼。老主持圆寂后,她接任。1959年4月17日病故。

释觉真:俗名赵玉芳益都北城人,高小文化,因其胞兄游手好闲,不能尽赡养有病母亲之责,为了孝敬母亲,她1920年与其母来青,在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卷烟厂)做工。赵玉芳长得年轻、漂亮,有大英烟草公司“牡丹”之称。当时流氓追随甚多,使她无法招架,无奈带着多病的母亲到于姑庵落发为尼,法名觉真。第二年其母病亡。1959年,本成尼姑死后,觉真任主持。1966年病故。

释昌莲:俗名王香桂,浙江永康杏花村人。家贫,8岁为人当童养媳。19岁丈夫病故,当年1934年秋季到于姑庵落发为尼,1997年在湛山寺圆寂。

往事如烟,沧海桑田。于姑庵的历史,也是人间岁月沧桑的一个小小缩影。

于姑庵现位于市北区错埠岭东南的半山坡上,东临福州路,北依辽阳西路,路东面是市区内最大的墓地:福陵园。

清明节那天,去福陵园扫墓的人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福州路一侧的车辆由南到北停放了近千米。此时的庙宇却显得较为清静,门前有零零星星进出的人。这几年经常从这里路过,见路边的门关闭着,一直以为不对外开放,所以从没进去过,现在见有人进出,大概是开放了,于是与妻领着小孙女穿过路桥从牌坊正门走了进去。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前门的牌坊上写:青岛观音庙寺。右前方是山门,两旁是一对狮子。佛教历来推崇狮子,《景德传灯录》上说:“释迦生日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智度论》中也有“佛即是人中狮子。凡所座、床、地,皆曰狮子座”。之说,因而佛寺之地到处可见狮子的石像或构件作为装饰。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山门有三个门(故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进寺院时,走哪个门要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相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金刚力土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其形象一般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所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忿颜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过山门之后,左右两侧为钟鼓楼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走下阶梯,回首观看,是倒座观音。意思大概是警示众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观音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旁有对联“问观音为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头”。此联挂于殿中,却并无横批。意为让后人自己去参透其中的含义。

前行到达第一个殿是观音殿。殿内供奉的是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观音殿后面是放生池,放生池上的桥迎面是弥勒殿,也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弥勒佛,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弥勒佛左右供奉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民间俗称为风、调、雨、顺四大天王。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背面供奉韦陀菩萨。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前面是正殿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位于天王殿以北。大雄宝殿基座通常称为须弥座。须弥山是佛教中“世界中心最高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殿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左殿奉药师如来,右殿奉阿弥陀佛。右弟子阿难和左弟子迦叶站立在两旁,两侧还有"护法"、"护神"各一尊。正殿的两侧供奉有十八罗汉坐像。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地藏王殿,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最后面一个殿是三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佛像里面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叫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

后稷殿共有庙宇3间,主要供奉3位神像:正中为后稷,左为牛魔王,右为城隍。

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法堂的特点是:除一般性的安置佛像外,在堂中设法座、钟鼓。法座供演说佛法之用。钟在左鼓在右,供上堂说法前击钟鸣鼓所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佛说传道的图像。法座之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以象征听法诸佛,下设香案。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两边是回廊,回廊尽头各有一个六合亭,不仅使人们出入更为方便,而且使寺内一组殿宇显得更加气派庄严。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独创手法在寺庙建筑上的运用。


精彩青岛  “于姑庵”的前生今世



东园是方丈楼、方丈院是监院或方丈的正寝之所。一般在寺院的后部单独建一处房屋或院落,作为寺院住持的住所。

昔日于姑庵,今日观音寺,这座山东省名庵古刹,如今经声不断、香火缭绕,人们在祈福:天下太平、善满人间,民富国强、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