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从古到今公认书法最好的,但是是否有超过他的书法家?

聖图书画


书法史是变化史,不是进化史。

孙过庭《书谱》开明宗义“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从张芝钟繇到二王,代表了行草书从起步到成熟的两个起讫标志。

从东汉到东晋,行草书得到空前发展,很快完成了从隶书到行书,从章草到今草的过渡。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二王父子。

唐蔡希综《法书论》“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简,创立制度,谓之革新”。

南齐王僧虔《论书》说,没有王羲之的变革,人们“至今犹法钟张”。

王羲之在书法风格上变两汉的恢弘博大为清朗俊逸,在字体上“创立制度”,“增损古法,裁成新体”(张怀瓘《书断》语),促进行草书走向成熟。因此,他当之无愧的成为行草的祖师,赢得“书圣”桂冠。

必须指出的是,字体的发展以艺术与实用合一为标准,因此,今草比章草先进,行书比隶书(行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先进。

但书体的风格变化却无所谓高低优劣。它只反映审美趣味的转变,不能说魏晋书法胜过秦汉,同样也不能说后世的书法都不如魏晋。更不能说后世的书法都不如王羲之。

书法风格的多样性是中国书法永续传习,绳绳弗替的根基。环肥燕瘦,各具情致。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把王羲之在一种风格上的尽善尽美当作凌驾于所有风格之上的至高至尊,是一种愚昧落后的,无知短视的艺术理念。如同把孔子的思想凌驾于所有思想之上,定于唯一一样,是帝王将相所谓“礼教”,“书教”的范榜而已。

如果一定要说谁超过谁,那超过王羲之者,历史上何止一人。

从书法风格来说,王献之超过王羲之。王羲之风格内擫,王献之风格外拓。内擜的写法笔致紧敛,结构方折,字的外轮廓线稍向内弯曲;外拓的写法笔致开张,结构圆转,字的外轮廓线向外弯曲。

从书写的便利性来说,圆转外拓是顺势的,翻折内擫是逆势的。顺势则快,逆势则慢,写圆转比写方折快。王献之的风格比王羲之的风格更契合行草书的实用性质。

王羲之劲挺的线条和方折的结构比较质朴,王献之弯曲的线条和圆转的结体比较秀媚。行草书法,其风格的演变趋势是“古质而今妍”,小王的书法风格比大王更接近后人的审美观念。

基于这两个原因,隋唐以后,小王的外拓书风更加流行。

书法史上,承袭大王风格者,寥寥可数,欧阳询,李建中,杨维桢,张瑞图等数人而已。而其余历代行草大家,除碑帖结合一路外,无不是王献之的粉丝。

书法风格的开阔重大,气象雄浑,颜真卿行书超过王羲之;清末民国的碑帖结合,大幅巨幅作品的技法革新,都超过了王羲之;王铎,林散之的墨法变化,超过王羲之。

神圣崇拜,定尊于一,在思想和艺术发展上,是进步,发展,变化的最大障碍。

古今中外的艺术,都没有谁的是千古不易的唯一。这是基本常识。

王献之《委曲帖》局部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快乐书法营”专注于书法结构与造型的研究和探索。不迷信权威,不随俗说,刨根问底,独持己见,以事实为依据,独立观察立论,判断解析书法方面的各种课题。杜绝讲故事,杜绝弄玄虚,杜绝口水文,持续为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奉献绝招干货。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快乐书法营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是有两点原因的:

首先,王羲之的书法确实是好。《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经过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咖们的鉴赏,形成的共识。这点用讨论,况且这幅天下第一行书还不是真迹,还是唐人的钩摹本,就这么厉害了。如果有真迹,真迹只会更好。

其次,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后世无法复制的。那个时期是楷书刚有雏形的时候,草书由章草向今草转变的时候,行书刚刚面世的时候。所以羲之除了字好,还做了一个推动楷书、草书、行书转变的人。这个功劳,因为时代背景的限制,后世再难有人达到这样的成就。

到了唐代,各种书体已经基本进入成熟期,太宗皇帝李世民又极力推崇王羲之,于是世人皆以羲之为楷模,争相效仿。最客气的是,让大家都学王羲之,他还把羲之的真迹搜罗干净,一股脑全带进坟墓里了。

大家试想,学王羲之,学的还不是真迹,那么如何超越呢?而楷、行、草三种书体又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和成熟了。所以很难超越。

书法本身又是讲究历史传承的艺术,如果脱离现有古代法帖,完全自己另起炉灶瞎写,又会变成“丑书”。

所以现代人,真的很难超越王羲之,而且现代人功利心又重,因此内心的境界就很难达到古人那个水平,文化修养和学识更有距离。所以要想超越羲之,谈何容易。








翰墨今香


如果硬要从一碑一帖去比较 ,后来出现的书法大师,可能在书法某一方面超越王羲之。比如颜真卿米芾的行书,张旭怀素的草书,杨凝式赴孟頫的楷书等等,等等。

但站在中国书法文化的高度,从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作出的贡献去审视,我敢断言,从古至今任何一位书法家都无法超越王羲之。为什么呢?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王羲之书法最契合中国文化的审美意向。中国哲学的核心之一,就是看问题或者处理问题不偏不倚、中正和平。而王羲之的书法,无论是真书小楷,还是行草巨制虽极尽变化,都能给人一种和气静美,自然流转、落落大方的艺术感受。从而成为历代统治者在书法文化方面极力推崇的对象,甚而把王羲之神化。

二是变古隶为新体的贡献。大家知道,汉至东晋前,官方和民间使用的文字,都是隶书和章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字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王羲之作为改旧为新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时代完成和完善了文字由隶变楷、由章草变今草的转变过程。由于他和同道们的贡献,开启了中国文字的一代新风。至今,我们还延用着东晋以来创新的文字字体。可谓利在千秋,功在千秋。

三是五体皆能,书法艺术综合实力无人可比。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因为现时正是学习王義之书法的热潮阶段,大家从各个方面,都能看到和临习王流传于世的各个碑贴,自然对王的书法全面性有所了解。我要说的一点是,在大家习王字的同时,多看一看中国书法史和历代书法论文选,更能深切体会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性,及王義之书法之所以受到历代推崇的原因。

总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不可超越的丰碑。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晉風


书法艺术能比的只有楷书,而楷书能比的一是临帖(比谁临得像)、二是比各自的风格(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临帖是楷书的初级水平,能出帖形成自己的风格才是楷书的高水平。唐欧阳询之后几十年才出了颜真卿!中间多少临习欧体的大家被历史省略,唯有颜真卿的颜体再领风骚,柳公权的柳体亦然!所以出不了帖的书法作品没资格和原作比;出了帖有了自己的风格别人又如何比,欧、颜、柳各领风骚没法比!爱那种字体完全是个人的事并不影响他们各自的成就。王右军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截止目前无人超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截止目前也无人超越。在行书里比,目前写得天好也只能算第三!若干年以后第三能不能超越第一则由后人评说!写好自己的字,接受他人的字!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广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才是硬道理!最后发几张图片,仅供参考!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周辉明心迹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很难说谁的文章是历史之最或者说谁的书法天下第一,尤其是书法作品不同的历史时期书法的风格也是不一样,就书法的字体而言也是分很多种的,而历史上的大家擅长的领域也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者不同时期的书法家的作品也是没有可比性的,就好似关公和秦琼谁更厉害一样都没有定数,而且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书法也不例外!我觉得宋徽宗的瘦体真的很漂亮,最近也在临摹,瘦体遒劲有力,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是很难达到那个境界的,书法真的是中华名族的瑰宝,总之,依在下愚见书法作品没有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之分,只有一流和二流之别。



犀利姐弟


题主推崇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在楷书初现的历史时期,王羲之的楷书集当时众家之大成,对楷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行书更是被历代所推崇。到了唐代更是由于唐太宗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所书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本人也被尊崇为“书圣”。

但对事物的认识上,也要有唯物主义思维,古人尚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因为没有绝对和度量的标尺,所以说有没有超过他的人的问题本身就不严谨。在王羲之擅楷书和行草,但如果用篆书和隶书比,他肯定不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书法家,所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绝对的来认识一件客观事物。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容质疑,虽然需要客观解读,但也是近两千年的过程形成的,是绝大多数书法家的共识,不是说超过就能超过的,就像现在网络上的什么当代王羲之的狂言,给人的感觉就是跳梁小丑,徒增笑料而已。



三悟轩


可以说,王羲之之后的书法家,没有一个超过王羲之书法的。也没有哪个书法家说自己已经超过王羲之书法的。这就是事实!

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我们只要学习的份,千万别谈超过他的话。因为王羲之是书圣,既然是圣人的书法,又有谁能超过呢?



我认为,当下的学书之人,学上三十年王羲之的字,如果真的能得其王羲之书法的四五分神韵,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每一个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应把着重点放在领悟王羲之书法精神上,这个很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的临其形似和神韵,那也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领悟王羲之的书法精神,才能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否则,即便是临摹的有十分像,而不得其他的书法精神,就会像喝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的。



天才源于勤奋。学书须具天赋。天赋源于善悟。学书法,悟很重要!学习王羲之书法也是一样的。

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我们必须持敬畏态度!反之,是学不好王羲之书法的。关于超过王羲之书法的话,做为一个书法人,还是不去想的好,不去说的好,因为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超过王羲之的书法!但“神人”除外。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和讨论!


中州耕牛堂主


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最好的东西的,你说太阳大吗?它太大了,但是银河系比太阳还要大,甚至是大到无法想象!还有......等等。你始终要明白一个道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王羲之称为书圣一点也不为过,是因为他的书法《兰亭序》等堪称精典,极品,他的书法作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众人瞩目和学习的对象。但是,不能仅仅只因为这些条件就能他的书法是最好的。姚明的身高非常高吧,我们也不能说他最高,因为还有比他更高的。

由于中国的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写出来的字完全是手臂结合人体的大脑及意思形态经过长期的磨练出来的效果,这种跟印刷体完全不一样,手写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不同的二个人,有可能写出来的字完全不一样,但是里面气息,韵味,形态等有时切是相当的丰富的。练习越久的人其里面蕴含的味道越是深刻。


所以说,中国的书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王羲之是举世公众的书圣,这一点不假,但是不能说他的字就是最好的。不知有没有同样观点的,如果还有不同观点,请在下面讨论留言。


书画大世界



可以说没有。虽然历朝历代书法都在发展演变和完善,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在书法创新、书法理论上的贡献,是不可能被超越的因为我们甚至晋代以后都无法达到王羲之书法造诣和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这就像一棵与历史同步的参天大树,王羲之的书法就像树的躯干,自此以降无论如何变化出新仍然是以王羲之书法为本生发出的新枝,而不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这主要原因在于王羲之是集晋以前书法之大成者,同时有在原有的高古朴茂书风的基础上创新了妍美一路新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众美兼具,到了尽善尽美的自然境界。正是这样的原因,自此以降,书法的发展演变与完善,无不以王羲之为宗。即便我们学习其它书体,如篆隶书,再风格上仍然难以超越王羲之所创立的书风,包括章草书,如《豹奴帖》。所以说,我们只能在此基础另发新枝,而难以独辟蹊径,独树一帜。虽然书法发展到现代,与王羲之的书法有非常大的区别,但书法所拥有的文化内涵同样达不到王羲之书法所创立的高度。王羲之的书法也因此成为了自此以来书法的源。






翰墨书道


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恰如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所言,美得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酷爱书法,无与伦比。王羲之是世上难得的书法天才,七岁时已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偷看父亲藏在枕中的书法古藉,随后父亲把书给了他,不足一月,书法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断言“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

勤学苦练,无与伦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羲之少小时不仅爱好书法而且更是勤于练笔。据传,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任江州刺史时,已经很有名气却笔耕不辍,常在后院临池练笔,用池塘水清洗毛笔和砚台,以至池水变黑,被人们称为“墨池”。宋朝文学大家曾巩写下《墨池记》,记述了墨池的由来,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博采众长,无与伦比。王羲之小时候师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采书家之长,不断研习。他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摆脱了汉魏笔风,融各家听长而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行书兼备各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的书法,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精研体势,无与伦比。王羲之酷爱书法,常常心摹手追,精研书法体势。传说他为了琢磨字体结构,常常以指代笔,比划书法。他白天走路时在衣服上练字,以至于磨破衣襟; 晚上睡觉时在身上比划字体,一次不注意把手错放在老婆肚皮上,被老婆斥笑: 为啥不到你的身体上画,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因之深受启发,练习自己独特的体来。

影响深远,无与伦比。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书家。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等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现当代书家更不必说。

德艺双馨,无与伦比。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倍受历代书家推崇,他的为人品质同样得到世人敬仰。据传有一天,王羲之遇到一个老婆婆在集上叫卖简陋的竹扇,眼看集市将散卖不出去了,老人十分着急。他上前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他,见这样热心就把竹扇交给他。王羲之提笔在每把扇面上写了字。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人们一看是王右军的书法,一箩竹扇不一会抢买一空。

后世的书法人,大多功利心切,怎能静下心来专攻技艺? 眼睛如铜钱那么圆那么冷的人,书艺怎能超过王羲之? 永远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