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子与权臣将军的绝命搏杀

后元二年即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汉武帝驾崩于未央宫中。临死之前,立八岁的儿子刘弗陵为皇帝是为汉昭帝。昭帝年幼,汉武帝提拔近臣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升任辅政大臣之首。西汉由此开启了长达20余年的“霍光时代”!霍光在辅政之初还是很感激汉武帝托孤的信任。制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国策。可是后来却慢慢被权利腐蚀了本心,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限制汉昭帝只能跟自己的外甥女儿上官皇后行房,其他嫔妃皆不许接近昭帝。以期生出带有自己血统的孩子维持权利。须知汉昭帝就算20岁行冠礼,上官皇后也只有13岁呀!所以直至元平元年,21岁的汉昭帝驾崩,也没能生出个一男半女。一代帝王竟被臣子欺负到断子绝孙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叹!汉昭帝已死,群臣推举昌邑王刘贺继位。刘贺目光短浅,即位之初,便想从霍光手中夺权。这可犯了霍光的逆鳞,在刘贺即位的第27天,便被霍光以“荒淫无道”的罪名废黜。一国之君的废立竟然取决于臣子的喜勿,霍光可谓权势滔天了!皇帝之位再次空缺霍光也吸取了上次的经验,绝对不能再立一个有势力,有背景的宗室为皇帝。经多方考察最终决定立从小以戴罪之身长于民间的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为皇帝。刘病已由一介布衣一夜之间变成了至高无上的天子,也深刻认识到霍光权力的可怕。据后来刘病已回忆说,登基当日霍光与他一同乘车去太庙“谒见”,他看着只比他落后半个身形的霍光深感“如芒在背”。可是作为刘氏子弟,为了列祖列宗留下的大汉基业,也为了作为一代帝王的尊严!这个刚继位的布衣天子与嚣张跋扈的权臣将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旷世斗法!

布衣天子与权臣将军的绝命搏杀

第一回合 韬光养晦,柔中带刚。

继位之初汉宣帝所面临的情况是,霍光统治根深蒂固,他的儿子和女婿分别是禁军和羽林军的统领,掌握军权。妹夫和亲信把控中枢参知政事。军政大权皆出霍氏一门之手。霍光更是达到了一言决兴替,一念定乾坤的可怕地步。如此情况之下,汉宣帝明智的选择了韬光养晦,麻痹敌人。先是当众表示对霍光非常信任,朝廷内外大小事情须得先报告霍光再呈报他本人。其次更是亲自加封霍光食邑七千户。反正这些权利都在霍光手中掌握着,他不同意也没有任何办法,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果然霍光集团开始慢慢对他放下戒心。不过霍光这只老狐狸却敏锐地感觉到这位新皇帝绝不是昌邑王那愣头青可比的,手段要比他高明百倍。霍光为了加强对汉宣帝的控制,决定送自己的小女儿进宫,立为皇后。汉宣帝大呼不妙,坚决反对!后宫是自己最后的阵地,若是连后宫也沦为霍家的权利范围,那自己可真的变成傀儡了,一举一动都要在霍光的监视之下。再想翻身可就难上百倍了。况且汉昭帝被霍光用同样的手段折磨绝后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自己怎可再重蹈覆辙!可怎样才能令群臣领会自己的意思:立自己进宫之前的妻子许平君为皇后呢?汉宣帝思索良久,计上心来。下令群臣寻访自己在民间时用过的一柄剑,自己现在非常怀念它。群臣揣测圣意,很快品出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意思。皇上连以前用过的一把剑都如此情深义重,更何况是结发妻子呢?于是纷纷上书请求立许平君为皇后。汉宣帝顺势而为达成心愿!其实汉宣帝坚持立许平君为后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为了保住后宫这块根据地。第二是依祖制,皇后的父亲可封侯爵。汉宣帝想把许平君的父亲封为列侯,委以实权慢慢的培养外戚势力,对抗霍光。却不成想老奸巨猾的霍光看穿了汉宣帝的计谋,以许平君的父亲“以前受过刑罚”,不许册封侯爵!汉宣帝也无可奈何!经过这次交锋,霍光没能把女儿推上皇后宝座汉宣帝也没能扩张外戚势力。双方可谓胜负各半,打个平手。

布衣天子与权臣将军的绝命搏杀

第二回合 为祖立庙,大获全胜。

汉宣帝登基的第二年,下令群臣为汉武帝立庙建祠。此旨一出,引发的群臣的激烈讨论。须知西汉时期,对于立庙号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在此之前,西汉只有两位皇帝有过庙号,那就是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连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都没有资格立庙号。汉武帝就真的够格吗?经过双方激烈的讨论,最后刘病以非常强硬态度下旨将反对为武帝立庙的官员全部革职下狱,正式确立为武皇帝立庙建祠。并且在庙成之日刘病已率文武大臣亲往祭拜。不得不说,刘病已走了一招绝妙好棋,通过为武帝立庙取得了三大优势。第一,汉朝以孝治天下作为曾孙的他为汉武帝立庙,彰显了他的孝心,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第二,刘病已的爷爷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父亲刘进是刘据的嫡长子,而自己又是刘进唯一的孩子。如此算下来,刘病已以长子长孙的身份继承帝位,是合情,合理,合法。并不是昌邑王刘贺那种庶子可比的。霍光若是再想动他,续就必须得先掂量掂量是否能承受这正统之名的压力。第三,将那些反对立庙的大臣革职下狱,既确立了自己的威信,又趁机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可谓一举三得。霍光竟也说不出任何反对的话来。这一回合宣地主动出击,筹谋得当,打了霍光一个措手不及,可谓大获全胜。

布衣天子与权臣将军的绝命搏杀

第三回合 锥心之痛,重整旗鼓

汉宣帝因为没有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霍光的妻子便而怀恨在心。竟然趁许皇后生产之际派医官毒死了许皇后。汉宣帝闻听悲痛万分,勃然大怒派人彻查。各种矛头很快直指霍光的妻子霍显。霍显眼见无法收场,只好向霍光坦白。霍光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之后,身为国家辅政大臣非但不能秉公执法,反而以权谋私,下令此事追查到医官为止。群臣也都迎奉霍光宣帝内心悲痛,却也心知霍光势大,即使自己此时拼尽全力怕是非但自己地位不保,却也不能为许皇后报仇雪恨。为今之计,只能暂忍一时之恨,重新积蓄力量。经过这次事件,也使汉宣帝重新认清形势。霍光依然是庞然大物,自己的那一点胜利根本不值一提,只能重整旗鼓,以待时变。

布衣天子与权臣将军的绝命搏杀

第四回合 秋后算账,落下帷幕

地节二年霍光因病逝世汉宣帝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身上的大山终于可以搬掉了。自己十年磨剑如今终于可以报仇雪恨了,于是开始着手收回霍家人的权利。或明升暗降使之脱离实权岗位,或直接提拔自己的亲信进入中枢。失了势的霍氏集团不思克己奉公,反省自新。反而丧心病狂妄图造反自立幸好汉宣帝早有准备。很快将霍氏家族一网打尽!霍家叛上作乱,证据确凿,霍氏一族被满门抄斩,显赫一时,权倾天下的或是家族就此烟消云散。这场旷日持久的君臣大战最终以汉宣帝的全面胜利落下帷幕。这场政治斗争虽然没有硝烟但却比刀光剑影更加惊心动魄,一招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后世关于霍光是忠臣还是奸臣也展开了长久的讨论。其实所谓忠奸没有定性,主要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比如说曹操,站在汉室的角度,他就是大奸臣汉朝的“撅墓人”。站在魏国的角度,那就是“魏武扬鞭”,一代雄主!对于霍光的评价站在汉朝皇帝的角度,那他肯定是大权臣,大奸臣!怎么?难道把皇帝弄的绝后的臣子是忠臣吗?难道以下犯上废除皇帝的臣子是忠臣吗?难道军政皆归于霍家,圣旨不得出宫的臣子是忠臣吗?难道纵容妻子谋杀皇后的臣子是忠臣吗?好吧,如果这也算是忠臣,汉朝皇帝估计会对你说那就谁家的忠臣,谁领走吧,反正我不要!后来汉宣帝为霍光立碑,评他为麒麟阁第一功臣也只是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毕竟他是霍光拥立的,如果他说霍光是一个奸佞小人,那么一个奸佞小人所拥立的皇帝又能好到哪儿去?我想汉宣帝最大的悲哀可能就是在面对哪怕死后的杀妻仇人也不得不笑脸相迎,口中还要尊称一声“霍公”。从这个方面来说霍光也不算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