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转自:书法功课。我们尊重并支持原创,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1918年春,西子湖上雾气氤氲。

水天一色的灰蒙晨雾里,一南一北划来两艘木舟。

一男一女各立船头,一人着素朴僧衣,一人穿异域和服。

两艘船缓缓靠近,女子盯着那僧人凝视许久,开口道:明天,我就要回国了。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电影中的李叔同

僧人道:好。

女子含泪悲唤:叔同···

僧人答:请叫我弘一。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电影中李叔同的日本妻子

女子低头,沉默良久,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僧人答:爱,就是慈悲。

答闭,转身而去,再未回头。

从此,世间少了“李叔同”,多了“弘一法师”。

这是电影《一轮明月》里的场景,镜头转过,已是一位僧人,竹杖芒鞋,跋山涉水,去苦寻他心中的佛。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一轮明月》剧照

加诸于李叔同身上的标签和头衔有很多:

文学上,他是享誉国际的词作家,一曲《送别》传颂至今

音乐上,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

绘画上,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是中国油画之鼻祖

戏剧上,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

书法上,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

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员,领风气之先

教育上,

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大批著名艺术家

佛学上,他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他在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学···均有创造性贡献。

他开创了中国无数个第一,在从事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了极致,此外,他还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里,再给他贴一个标签吧:一个任性的、妄为的、无情的···

富二代。

01

老夫少妻,麒麟才子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个巨富之家,他家世代经营盐业与银钱业,这是当时利润最高的两种生意,其父李世珍是同治年间的进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而为津门巨富。

毫不夸张地说,李叔同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公子。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他父亲去世时,晚清重臣李鸿章不但登门祭拜,而且亲自为丧仪“点主”,李家的声望在此达到巅峰。时年,李叔同年仅5岁。

他的母亲王氏是家中的三房姨太,十九岁生下他时,父亲已经六十八岁。

李世珍家门显赫,子息却不旺,长子早夭,二子李文熙又体弱多病,老来得了李叔同这个幼子,自然视若珍宝。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孔子出生时,父七十,母十七;欧阳修出生时,父四十九,母二十。老夫少妻的结合,往往生出麒麟之才。

李叔同童年就展现出惊人的聪慧,尚在学舌之际,就能跟着老父亲摇头晃脑地背诵对联。

他六岁启蒙,十岁熟读诗书,十三岁学训诂书法,“年十三,辄以篆刻和书法名于乡。”

十五岁就诵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绝句。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少年李叔同

和历史上的许多大才一样,李叔同出生时也有“祥瑞”:他降生之日,有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大家都认为这是佛赐福兆,后来,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终生不离。

与佛的结缘,也许从出生之日就开始了。

李叔同的父母家人都笃信佛教,老父亲在他5岁那年病重,延请高僧诵经,在《往生咒》的诵声中溘然长逝。

按照传统习俗,灵柩在家中停了七天,丧事办得极隆,请来大批和尚日夜超度,那时的李叔同太小,不懂得亲人离丧之痛,只有那空寂悠远的佛音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在那以后,李叔同就常在家与三弟一起学僧人作法,“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

02

她是娼伶,也是知己

他生活优渥,自幼天才,但也有因大家族而生的苦闷。父亲早逝,母亲是个偏房,身为庶子的李叔同在大宅院中的日子并不好过。

年方17的二哥李文熙必须要挑起家族生意的重担,而年幼的李叔同,则被寄予了光耀门楣的期许。

李叔同的母亲只是一个三房姨太,所以他自幼是被大房郭氏带大的。他先从兄长文熙读书,继而拜常云庄先生为师,兄长对他要求很严,日常功课不得马虎,应对进退也不得稍越礼仪。

母亲的谨小慎微,兄长的严格教导,大宅门生活的封闭无趣,让李叔同早早地产生了叛逆心理。

16岁,李叔同考入辅仁学院,终日以制义为业,也就是学习八股文。

可是随着年纪渐长,他对经国济世的正经学问丧失了兴趣,反而喜欢上了唱戏这类“贱业”。

从小就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的李叔同,内心早埋下了艺术的种子,而在接触到戏曲这一艺术时,他不可自拔地沦陷了。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李叔同出演京剧《黄霸天》

同时沦陷的,还有他那情窦初开的少年心肠。

他暗恋的对象是个叫杨翠喜的坤伶。

杨翠喜本姓陈,幼年时家贫,被卖给了一个杨姓乐师,从师习艺,十四五岁就出落得花容月貌,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一经登台献艺,立刻博得了满堂彩。杨翠喜每晚在天津福仙戏楼唱戏,《梵王宫》、《红梅阁》都是她的拿手剧目。只要她一登场亮相,台下的叫好声就立刻此起彼伏。

李叔同的母亲一向喜欢看戏,自从24岁守寡之后,她更是迷上了泡戏园子。每次去戏院看戏,她都会把李叔同带上,长大以后,他就习惯了一个人去梨园。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李叔同母亲

那时杨翠喜刚刚崭露头角,李叔同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去福仙戏院给杨翠喜捧场。杨翠喜在舞台上笑靥如花,歌喉婉转,台下的李叔同看得目不转睛,听得如醉如痴。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一轮明月》杨翠喜

戏院散场后,李叔同便提着灯笼,送杨翠喜回家,年少时的爱恋最为热烈也最真挚 ,两颗年轻的心越来越近。

李叔同曾经送给杨翠喜两首《菩萨蛮》,词中充满了柔情蜜意:

其一: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

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

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

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

其二:

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

酒醒月痕底, 江南杜宇啼。

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

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

彼时他是富家公子,她是知己美人,他为她一掷千金,她对他目盼流连。戏文里才子佳人的故事,就真真切地发生在李叔同的身上。

然而这份甜蜜的初恋很快就无疾而终。

杨翠喜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京城的高官巨贾来到天津,都会去福仙戏院一睹这位名伶的风采 ,其中就包括庆亲王奕劻和他的儿子载振 。天津的地方官员段芝贵听说京城的庆亲王竟对一个戏子感兴趣,连忙巴结。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段芝贵花重金把杨翠喜从戏院里赎出来,亲自护送到北京,把杨翠喜亲手送到庆亲王父子的府上。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而这一切,李叔同毫不知情。

杨翠喜心中虽万般不愿,但却不得自由身,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李叔同得知自己倾心的女子被当作礼物送入了豪门,伤心欲绝,终日以泪洗面。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一代名伶,就此消失。

03

举案不齐眉,康梁是吾师

李叔同的母亲和二哥看到李叔同因为失恋郁郁寡欢,非常焦急,赶快托人为他物色结婚对象,希望能让另一个女人的温柔来抚慰他的心碎。很快,媒人就给李叔同物色了一个富家茶商的女儿——俞氏,俞氏比李叔同大两岁,眉目端正,知书达礼,两家又门当户对。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一轮明月》俞氏

旧时社会,富贵人家的公子往往会娶比自己大一些的老婆,因为那时人们结婚较早,妻子年龄大些便更稳重,可以更好地照料丈夫的生活。

对于这桩婚姻,李叔同万般不愿。俞氏出身大家,贤惠恭顺,可在年少的李叔同眼中,这些优点恰恰都是她无趣的地方。他更憧憬激荡的爱情,寻求心灵的契合,像杨翠喜那样热烈的女子,才更得他的欢喜。

可是二哥李文熙却答应他,只要娶俞氏为妻,他就可以拿出30万家产给李叔同出去自立门户。母亲由于是小妾的缘故,在李家生活并不舒心,早就想出去单过了,因为孝顺,也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抗,李叔同只得接受了这门亲事。

李叔同那一代文人,几乎没人喜欢原配,他们在年少时接受了家里的安排娶了“糟糠之妻”,却也不耽误爱情在别处开花。除了老实人胡适,对爱打麻将爱抽烟的老婆还不错,其他都是能休就休,不休也是冷落一旁。

俞氏空有原配的名分,与他却是聚少离多,虽为他生下三个孩子,却始终没有得到过他的心。

年少叛逆的李叔同,不仅早婚早恋,还是个愤青。

在书院学习时,虽然是学习枯燥的八股文,也盖不住他的文采斐然。写八股文有非常严谨的格式,文字必须写于方格之内,务令书写齐整干净。而李叔同每每有了灵感,文思泉涌,方格纸写不下,他就在一个格子里写两个字,洋洋洒洒密密麻麻,得了个“李双行”的外号。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少年李叔同

甲午之后,列强环嗣,清政府无所作为,李叔同忧国忧民,他参加科举考试,一心为国,在科场上批判八股文“胸无名理,出而治兵所以无一谋。”批判大臣“不学军旅而敢于掌兵;不谙会计而敢于理财……”

这张答卷针砭时弊,直击要害,却“思想危险”、“胆大妄为”,自然名落孙山。

戊戌变法前后,李叔同深受维新思想影响,以为看到希望。他大肆褒扬维新变法,向西方学习,自学洋文。

等到光绪皇帝下达“定国是诏”,他立即刻下一枚“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公开表示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支持,这让一些守旧的当政者颇为恼火。

康梁倒得太快,维新变法不过百日,光绪被囚瀛台,康梁流亡日本。

这时,有传言说李叔同是康梁同伙,可怜李叔同从小没离开过天津,压根儿没见过康有为的面,为了避祸,李叔同以照料家族生意为借口,带着家人逃到上海。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反正上海也有他家的钱庄,这位大少爷依旧可以过得衣食无忧,不必像那时逃亡的其他人一般流离失所。

怀揣着“北方事已不可为”的满腔愤懑,1898年李叔同携妻带母到了这座中国最开放包容的城市。

04

休怒骂,且游戏

说是照料家族生意,可李叔同却什么正事也没干,而是把婚前的喜好全捡起来了。

1898年的上海,风气开放,诗书风流,才子佳人云集。

既然不能学以致仕,那就尽情挥洒才情吧。在上海滩的法租界,李叔同的才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1901年,李叔同以第十二名的佳绩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并成为他的得意门生。在这里,他接受了较系统的儒家经典教育,还吸纳了“新学”的精华。

为了支持学潮运动,他主动退学,加入新学组织“沪学会”,在沪学会,李叔同的文章屡屡列为第一,更被上海的名士达人所青睐,他也被视为“才子”而驰名于上海滩。

他精通书画篆刻,和上海书画名家一起办《书画报》,成立「书画公会」;

他在音乐上很有造诣,主张求新求变,将《诗经》等古文填词在西洋音乐里,成为流传广泛的歌曲;

因为旧体诗词写的极好,他加入文人社团“城南文社”。时常交游宴饮,切磋文章,还和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结拜金兰,称为“天涯五友”;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天涯五友

作为资深票友,他开设演讲讲习班,组织学生新剧,为宣传婚姻自由,亲自编写文明戏《文野婚姻》等剧本。他还走到台上,亲自登场表演……

他的学生丰子恺后来回忆:“那时他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

在多年以后,回顾那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岁月,李叔同写下了这样两句词:“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高晓松曾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诗歌和田野。作为天津巨富之子,少年李叔同的生活自然没有苟且,他和那个年代的所有纨绔子弟一样,挥洒文字,流连芳场,一掷千金。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一轮明月》李叔同戏装

他才华横溢,也和所有的名士一样,怀才不遇,空余报国之情,只能寄情声色。他和上海滩的交际花都混得特别熟,名妓李苹香、谢秋云等都与他有情事。

也许是在她身上看到了初恋杨翠喜的影子,也许是只有在这个温柔乡里他才能暂时忘却失意,比起家中那位贤惠温婉却不识诗书的发妻,那位勾栏诗妓李苹香显然更能博得李叔同的喜爱。

“奔走天涯无一事。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

对于丈夫在外寻花问柳,俞氏从不干涉,尽力保持家庭的平静。丈夫是卧龙,非她这一汪池所能载,她只能一心侍奉婆婆。在她看来,无论如何,丈夫还愿意回家,就是最大的尊重。

这时的俞氏已经为李叔同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后来夭折)出于对妻儿的愧疚,李叔同对俞氏还算相敬如宾。

但这一点点的温情也在母亲去世以后被打碎了。

1905年,李叔同母亲王氏因病去世,李叔同扶柩回乡,并效仿“东西各国追悼会之例”,给母亲举行了一个既中又洋的盛大丧仪。富家公子的任性使他想一出是一出,在母亲的追悼会上,他竟请来数百中外来宾,举哀之时,还在众人面前弹钢琴、唱哀歌。

我们敬仰的书法大师,是个“渣男”?


他母亲是中国旧社会最传统的妇女,从不识西洋礼仪为何物,却在死后办了这样一场丧事。此举被人视作奇事,天津《大公报》还专门发文称其为“文明丧礼”。

他常与人讲“我的母亲很多,但我的生母过的很苦”,母亲去世以后,他顿感生活无趣,忧愁满地,浑然不知何处是岸。

但母亲的离开对他而言也是一种解脱,虽飘荡无根,但再无牵挂。


感谢您的观看和关注!如果您是书画爱好者,小编邀请您搜索关注“hmyqart”微信公众号。

每日发布免费视频资源:一笔一划对照名帖视频教学、真人模特现场绘画、山水花鸟场外真实写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