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喜欢潮剧名家蔡植群的“鸭母声”

你为什么喜欢潮剧名家蔡植群的“鸭母声”

蔡植群已经成流派了。但你知道他自称是“鸭母声”吗?

其实蔡植群少年时原有一副好嗓子,但由于不懂掌握运气技巧,结果把嗓子“嚷”坏了,才成为他戏称的“鸭母声”,这一下子,让他从小生变成跑龙套。

蔡植群由于声带嘶哑,万分苦恼。不干吧,确实离不开他热爱的艺术;继续干吧,怎样才能把声带治好。

20世纪60年代中期,蔡植群从报上看到介绍著名潮剧演员范泽华如何在失声之后,经过勤学苦练,形成了浑厚、圆润、委婉、深沉的唱腔特点,使蔡植群受到启发。后来,蔡植群从学习京剧中意外地发觉京剧拖腔颤音,婉转而富于韵味,更能抒发人物情感。于是,蔡植群更自觉练功,偶有空暇便“啊啊——”不止,“咦呜——”不停,刻苦学习京剧颤音技巧,细心揣摩范泽华的低回委婉行腔。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不懈探索,蔡植群终于练成了自己唱腔特点,虽然从单独的某一个字发音来看,他是“鸭母声”,但整体一起,却有一种独特魅力,这就是蔡植群的“因声制宜”:着力于咬字吐音,注重于行腔流畅。声不亢而富韵味,音虽浑而具情感,拖腔婉转,倚丽深情。

蔡植群唱腔的特点最重在于一个“正”字。按孔子的说法就是“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得一正而统领各种附丽。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孔子这里说的是治理国家的原则,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斗星一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说明选择站位很重要,有时一个人不必做出什么贡献,但只要占据合适的位置,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这句话也说明:树挪死人挪活。自然选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基因,比如嗓音条件的不同,而人可以出去寻找自己的基因所喜欢所适合的环境,也就是那些能给我们“自私的基因”提供最大的生存和复制机会的环境。蔡植群找到的正是这一个环境,他的嗓音必须以“正”为统率才有前途。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不同兴趣,区别仅在于有的人足够幸运能够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而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找到。找不到,未必是这个人不行,更大的可能性是整个环境都不行。基因决定喜好,喜好决定我们追求什么,即我们还有主动权去寻找基因能发挥最佳效果的环境,即“居其所”,正确的位置找到了,就省事了,“众星拱之”就自自然然了。

这个理解对应到蔡植群的声腔探出索上就是,我只要去寻求一个“正”的东西,声色哪怕喑哑若鸭母声,但这个声音流出来,它有“正”的加持,就有一股凛冽的气场挟带,它先发制人地征服了你,让你毫不犹豫地全盘接受了它,哪怕它略有微疵,有时,这个微疵作为辨识标志,反而让人着迷了。

事实上,蔡植群就认为小生就该“四正雅”。就是,一要扮相好看,二要动作好看,三要唱腔好听。

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追求有风范,落实于一个字就是“正”。追求正,就不屑于奇与巧。我老老实实地“正”,就形成了一种理当如此的态势,让人无可置疑,产生了一种类似宗教般的信仰,不明觉厉,不由自主地认为非此无正途。

蔡植群几十年的舞台生涯,都是以最纯正的姿势去追求美感的,给人一种有气派的感觉。看蔡植群的戏,你能感受到那种美,是那种“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辗压式令人窒息的正派之美。他挥洒自如,出入有度,哪怕落魄,也是昂昂男儿,也能笑出胜利者的姿态——这尤以吕蒙正最为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