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故里考

彭祖,即籛鏗,是我國上古時代軒轅黃帝的七世孫,享年八百高壽。是一位為民造福、功蓋千秋、名震華夏、眾口皆碑的壽星,是中華長壽文化當之無愧的始祖。然而,由於年代久遠,記載不全,對彭祖的故籍,究竟是今之江蘇徐州,還是今之四川彭山,人們眾口不一。本文以充分的歷史資料,精細的考證,釋去了人們諸多的疑問。

一、彭城是彭祖的封地,不是故里。

彭祖的故鄉在哪裡?目前有兩說:一說是江蘇彭城,今徐州市銅山縣;二說是四川武陽縣,今樂山市彭山縣。據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史《竹書紀年》[周代成書,其紀事上起於夏,下止於戰國中期(前299年)]看,其中有關“彭”的記載有五條,現選兩條便能考證:

第一,“(夏)起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徵西河,武觀來歸。”夏代,彭祖仍為方伯,書稱“彭伯”。彭壽,即彭祖,因為祖與壽考相通。夏啟都山西安邑,兒子們爭奪繼承權,啟將小兒子逐放黃河以西。武觀叛,彭祖率兵平息。由此看出兩點:一是彭祖在夏代時方伯地位不變;二是彭祖還能帶兵打仗。

第二,“(商)河亶甲三年(商十三年),彭伯克邳。”“邳”在今江蘇徐州地區,彭祖克之而有其地,故該地名曰“大彭”。關於彭祖受封得大彭的時間,史有幾說:一說堯時封於大彭;二說舜時受封;三說夏時受封。從《竹書紀年》看來,司馬遷的說法較為準確:“堯時舉用,未有分職。”受封時間應在商代中葉“彭伯克邳”以後。如果彭祖受封在商代中葉以前,《竹書紀年》決不會稱“彭伯”,“大彭”決不會記作“邳”。再說,大彭早封,彭祖決不會率師去攻打自己的封地——大彭。《國語"鄭語》補證:“封於彭城,請之彭祖”。殷圩甲骨文中,確有“彭城”二字。無論大彭或彭城,總是說是彭祖的封地。“封地”,也叫采地,為古代士大夫世祿用邑,很明確,封地為採食土地,不是家鄉。由此可見,彭祖決不是江蘇彭城人,彭城只是受封地。《竹書紀年》記載,商“武丁四十三年”破大彭氏國,大彭被武丁兼併。

二、彭祖的故籍在彭山

彭祖的故籍究竟在哪裡?筆者認為,在四川之武陽,即現今彭山縣。何以為據?請看如下記載:

(一),《竹書記年》記載:“(商)帝辛(紂)五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周師有事於上帝,庸、蜀、羌、微、盧、彭、濮從周師伐殷。”這條記載,又見於《尚書"牧誓》:“逖矣,西土之人……我友邦冢君,御事……及庸、蜀、羌、微、盧、彭、濮人。”從兩條記載看,參加周武王伐紂的八個部族在牧野之西,不是東方。八個部族中“蜀、彭、濮”在四川。其時,蜀族的活動以成都附近的“三都”(成都、新都、廣都)之地為中心。彭族在武陽(今彭山)岷江中游一段。濮人的活動範圍在四川長江沿岸。《尚書》孔穎達《疏》說:“彭在東蜀之西北”。記載與地理位置相符。《山海經"海內西經》說;“開明東有巫彭”。當開明族沿岷江上溯至樂山後,沿青衣江北進,然後在郫邑見杜宇。所說開明東,正是武陽的位置。我國最早一部河渠書《水經》,酈道元註解說:“(武陽)縣故夜郎大國。漢武開道,置以為縣,大初四年(前101年),蓋州刺使任安城武陽。”所說“巫彭”, 據《郭沫若全集"考古篇》解釋,甲骨文出現有“巫彭”,說明彭祖兼有神職。

上古時期,人們都很迷信,每逢戰爭或國家大事,都先由巫師跳神祭記問卜。

(二),《史記"三代世表》引《譜記》說:“黃帝與於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嚳,封其支庶於蜀,歷虞、夏、商。”1600多年前,晉常璩著的我國第一部最權威的地方誌《華陽國志"序"蜀志》對彭祖出生地作了明確的界定:“彭祖本生蜀”、“彭祖家其彭蒙”。(彭蒙即彭蒙山,今彭山縣仙女山)、“武陽縣郡治有王喬祠、彭祖祠”。

三、葉落歸根,彭祖逝後葬彭蒙山。

晉《水經注"江水》載:“江水自武陽東入彭亡聚(今彭山江口鎮),此地有彭祖冢(該字左邊還有”土“)。”晉代以後的很多史志,關於彭祖葬於彭山彭亡(蒙)山的記載。唐李吉甫《天和郡縣誌》記:“週末彭祖家於此而亡,故名,其地有彭祖冢。”之後,宋《路史》、《環宇記》、明《蜀中廣記》、清《四川通志》等史志,均有類似記載,可見流傳有緒。明上南按察史李勃《遊彭山縣記》寫道“予泛舟渚江口,東岸山列如眉,詢之則彭山也。商大夫鏗墓於峰下,予有弔古癬(該字“病蓋”內為“闢”),登岸數步,漸入吞口……中峰石碣題商大夫賢墓……彭祖生於皇虞,仕於有商,工引導術,齡延八百。”清同治間知縣王燕瓊重修《彭山縣誌"疆域》記:“彭祖墓在治東十里彭亡山麓。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邑令張鳳翥修復。同治間知縣王燕瓊修復”。王題墓碑一塊,高2米,寬0.9米,陰刻楷書“商賢大夫老彭之墓”。墓前,立一木構牌坊,豎雙鬥桅杆,坊額題“高山仰止”。

彭祖祠、彭祖墓至今尚在彭山縣江口鎮仙女山上,彭山人世世代代為有德高望重、奇功蓋世的壽星彭祖而自豪。據1990年人口普查,全縣有百歲老人17名,高於全國百歲老人平均比例17倍。縣境方園數十里,至今還傳頌著彭祖和女兒彭三娥在彭山為民解除病疾,傳授養生之道的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彭三娥誕生日),都有數十萬民眾不約而同地湧上仙女山,朝拜和祭奠彭祖和三娥。為保護彭祖故居、彭祖陵墓,彭山縣人民政府於1984年行文公佈彭祖祠、彭祖墓為重要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初,彭山縣府決定:在省級風景名勝區彭山仙女山,以彭祖祠、彭祖墓、五千多座漢代巖墓為依託,興建含十大景區、九十九個景點、佔地5000畝,總投資額為5億人民幣的集觀光、瞻仰、祭奠、養生、健身、娛樂為一體的“中國長壽城”。目前,此工程已初具規模。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彭祖生在彭山,葉落歸根,葬在彭山,確係彭山人氏。中共廣西賓陽縣委黨校 彭義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