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许多农田抛荒,怎样才能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呢?

页川木木1


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许多农田抛荒,怎样才能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呢?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孩子,家里有四五十亩地,我深知农民种地的辛苦,辛苦劳作一年没有收入或收入也只够解决温饱问题,导致大龄青年都出去打工。打工挣的多,劳动力都出去了,大片的农田就没有人种了。

我记得去年我家种了十亩花生到收成的时候下了一个星期雨到处都是水花生都泡在水里。一点点下去拔再抱到没有水的地方。有的花生泡的时间长都臭了,花生这几年价格低,这样泡的花生更卖不上价。总的算下来抛除肥料农药种子人工真的没有钱了,还没有出去打工一天还挣个200元。所以种地收入回报太低,风险大收获没有保证,再遇到天旱,水淹,冰雹,大风大雪的袭击,更可能颗粒无收。

现在国家对农民有补贴,种田,买农机,看病,养老等。国家对农民的惠农政策也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还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对补贴的也再提高一些。提高农民种田的回报率,加强对农民科学种田技术的培养,才能激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安徽芊芊


种地亏本,我这基本没人种了,都是丘陵地,一块地几分,东一块,西一块,水沟、渠全废了,就算流转了,土地平整、建路、修沟渠、修抽水站费用也很大,平均一亩地要5000-10000。以前国家把土地平整费用给土地大户自已平整,很多人跑关系、搞假流转,拿到钱后不种地,去挖矿、炒房,现在土地平整国家招标,平整后的土地不能种,沟渠不能用。当年我流转1000亩土地,平整项目1000万,有人招到标后200万卖了,买的人听说赚了2-300万,平整的田,一边水深半米,陷到腰了,一边没水;平整的地也是一边高一边低,高的地方全是硬黄土,旋耕机都只打下去10厘米,所有的沟渠都不能用,我们自已请几台挖机挖了一年,项目我们没签字,钱照样领走了。如果一千万给我们,我们只要300万就能全弄好,结果是一千万,半拉子工程。这就是中国农业现状。


阿牛china2016


主要是什么原因让农田抛慌,怎么样才能激发农民来种地呢?

感谢提问者的提问,我是三农人农村一味,作为一个返乡大学生,我来给大家谈谈我为什么放弃了城市那么好的工作而回来搞农业创业吧。

我毕业于2013年,毕业后到了世界500强企业上班,那时候工资也是一个月5000到6000元,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一天不是那么累的工作,还拿着这么高的工资,其实我很满足。

但每年回家后,看到我们老家荒废的土地,心里就不是滋味,童年的时候一到春天满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麦田,彩籽花,那种清香只成了回忆,所以我感觉很悲伤,心里有一种念头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村名们鼓动起来继续种田呢?

当我和村里的叔叔阿姨谈论到此事时,他们都说一年只种地,麦子,玉米,彩籽又买不了多少钱,而且还得耽误一年的功夫,出去打工一年两口子挣个5.6万不是问题。终于让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抛弃了田,出去打工。

在2017年的时候,由于国家大力支持返乡青年创业,而且也是国家的政策,我看到了希望,既然国家都在支持,那说明也是一次商机,正好我们当地最近几年有一种经济树“花椒”价格非常的好,所以我就辞职回家种起了花椒,现在已经3年时间了,➕上之前父母种的一年也够自己的生活。而且我也估计村民们去种植这种树。

自己投资也建起了办公楼,准备今年做自媒体网络电商,把我们这里的花椒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尝到我们农村的这一味。

所以激发村民的种植,那就是村民能看到一亩地的收入如果超出了他去外面的劳动,那么他就会种,现在我们本地的村民他们每家都是几十亩花椒,再也没有之前的荒地了,因为几十亩花椒园一年的收入也有7.8万,他们也没有必要把主业放在打工上了。





农村一味


造成农田抛荒的主要原因之一,种田不紧辛苦,而且赚不到钱。一亩田能收稻子1000斤左右,现在稻谷1.5元一斤,人工费,化肥,种子,加起来如果遇到天气不好,可能还要亏本。记得小时候种两季稻谷,早稻和晚稻。那时没有机械,全靠人工,暑假时候天气非常热,收割完早稻后,立马要把晚稻种下去。俩亩地我们四个人差不多要五六天才能做完。累得腰酸背痛。这么累还不赚钱,你说谁还想做。



现在的就业选择多了,年轻人一般都是上班,或做点小生意,来钱远远比种田来的快。而且没这么辛苦。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田抛荒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如果每个月给农民发放工资,按每户种植面积大小提高相应的补贴,让农民在生活上得到保障。我看用不多久田抛荒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了。

农民一年到头做最辛苦的事,得到的却是最少的收入。那些明星随便一场商业演出就是好几十万。职业无贵贱之分。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种粮食,我看谁还有力气演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乡村小优


农田抛荒的主要原因,一是投入和产出收入不成正比,甚至亏本。二是多数没有形成规模,没能机械化生产,刀耕火种的实在太苦太累收入又少。我在广西一个三四线小城的乡下,离城里十三个公里。家里五口人才不到五亩水田,如果种水稻满打满算一年两季就收一万斤左右的稻谷。而机耕费、化肥,护理、收割、收来还要晒干储藏。这都还不算,最起码得浪费一个人围着这几亩田守着。一万斤谷子最多也就两万元,而就在我住的小城里那怕去早餐店打工每月也有两千五元的工资,你说还有谁愿意去日晒雨淋的守这几亩田?


开拖拉机迎接春天1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点心得。我老家是农村,时常回老家,也听说过,也见过荒废的田地。对于荒废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1、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或者说,赔本。我家在河南,平原,家里平均每人七八分地。我记得小时候,收的除了交公粮基本上够吃。改革开放后,大家纷纷外出打工,家里粮食才有结余,能卖一点。随着经济发展,部分地被收,家里目前一亩多地。根据村上人说法,目前种地仅能落下一季秋。意思是除了成本,一年下来仅能收货一季秋天作物的收成(我们这多是种玉米,也就是种玉米的卖的钱基本就是一年的净收入,两亩地,也就能收两三千元)。而相比外出打工,只要肯下力气,吃苦,即便在建筑工地,大半月也就挣出来了。2、种地辛苦。即便是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种、收都使用机械化,中间除草,打药都需要人工。收小麦,收玉米,晒小麦,晒玉米等,都很辛苦。3、农村空心,只剩下老年人,小孩,年轻点的都外出打工,老年人也种不了太多地。


超级小沐沐


我是一个农民也来谈谈土地为什么被抛荒吧?先我们来算一算纪帐,我家田二亩多一点加上地共计三点八亩,一年收水稻二千五佰斤,玉米五六佰斤,一年总收入三千多元,敢问这样的收入谁还种它,我家常住人口六人,我如呆在家里种地以现在的物价,我们只能喝西北风,打工就不一样须然苦点致少能养活家人,要想农民极极种田,国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种子卖天价,化肥卖天价,农药卖天价,农机卖天价,等等凡是卖给农民的都是天价,但是农民种出来的国家来定底价,这是什么世道种田怎么活,想想都后怕。农民用一点耕地修建一个住房还要这样手续那样手续,请了支部书记又请国土局,在请建设所,各个单位给点钱,修个房下来打发他们都要上万。遍地都是抛荒田,十里八村难见一个壮年人连鸡鸣狗叫之声都没有了政府视而不见继续下去五致十年过后十八亿亩怕是保不住了。


独立尊严平等


实话好说,就是有点那么不一定顺耳!

我想说一句大家都比较认可的一个例子:现在普遍的大街上的粮店门市部,一般都有50市斤一袋的小麦好精粉,一袋50市斤精面粉平均价格是一百元这个价(我是烟台市这里的),我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农村百姓出去打工一般低点工钱也是一月三千元左右工资,大家一般会公认这个工资数。

那么问题来了,打工一月三千元的工资能买到三十袋(50市斤)的小麦精粉,也就是说一月的工资买上三十袋的面粉一个人能吃上五年左右,大家再回过头来去访问一下种地的农村农民,现在一百户人家农民平均就很少有几户人家农民能一年生产出三十袋(50市斤)的小麦精粉的,(何况除去化肥农药浇灌收割等管理成本,不知亏否)也就是说把自己家的地种植一年的收入,也可能不如出去打工干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多。

刚改革开放初期前后工人一般工资是三十元左右,至今工人的工资涨了一百多倍;刚改革初期前后农民的小麦价格是三角多钱一市斤,而现在也只是一元多一点钱一市斤,大约才涨了4倍左右,所以农民怎么能去思想平衡呢?

有时那年由于天气灾害原因导致农产品涨点价,就会有人怨恨农产品物价高,我也是领工资吃饭的工作的人,有时我就很不理解那些不同情农村农民的人,有时由于天气灾害原因导致某些地区粮食及菜类绝收,百姓还能设法把包括菜类的农产品能给供应到市场就很不错了,有的拿工资的人那来的那么多怨气还嫌农产品物价高?如果按照一月三千元工资算起,工人一天的工资甚至经常能买到二十之三十斤左右的鸡蛋,(今年春节前后有时鸡蛋一斤三元零八分钱),这里还不去多说那么多月收入五六千元或全国平均的工资水平。所以要为农村农业农民多理解一些吧,把思想(或好心眼)往农村农民那里多倾斜一点吧,大家必须心中永远要牢记一句话:"国家有粮心里不慌"。

你拿着工资年年盼着每年多休几个节假曰的长假好去参加人山人海的旅游观光,(吃遍本地还去吃外地甚至去国外吃,特别还想带薪休假),本国游完了就去世界各地游,结果在菜市场上的菜价稍为高点就牢骚满腹,老百姓有时多种植的蔬菜在供大于需没有人买时都烂在地里时,有谁去关心的?前些日子我们这里的菜市场贩子拉了一车干的大蒜头是十元七斤,可见贩子在农民手里收购蒜头就更便宜了,有谁去同情痛心蒜农的了?(现在就很少有同情心的人去说一句:你们农民也"蒜"太赔了)。

当六十年代初人口还少时,在中国工业农业正困难时,又是苏联逼债时,当时饿坏了那么多中国人,我们今天应该很好的反思,问题是现在中国每年如果不大量进口大豆及其他农产品及牲畜饲料根本就不行,我国人口众多,土地却稀少,再加上农村有些地又不能去很好耕种,这肯定会给将来大众的吃饭问题造成大麻烦,没有电视看行、没有轿车开也行、不去旅游更行,但就是没粮食吃可完完不行。

所以,必须要有全国大众齐心来关心农村农民农业发展,要防止有一天住着别墅、开着轿车、抽着进口香烟、手里拿着很多钱的银行卡,却买不到粮食吃了,如果谁还认为这里是在写文章,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上面已经说了,咱们已经多年以来就在天天的在各大港口码头必需的在忙禄着从外国进口大量的包括大豆大米在内的多种农作和牲畜饲料。谁看不到这些问题,谁就不会重视农村农民加农业发展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最终我们不只是要每年都盼着给退休的人涨工资,同时也希望大家都盼着有关农业部门给农民粮食调整一下价格或是调高一下粮油补贴,真正的用有效的雄厚的经济补偿来鼓励调动农民的耕地种粮的积极性,这样即增加了本国农民的收入,又增加了国产粮油的产量,同时还能减少进口外国的粮食并会给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大家必须明白世界上唯一一个地少人多的特殊大国(即)中国是要警惕将来的粮食大危机了,要有备才能无患。特别要防止世界上公认的那个大坏蛋的霸王国家可能会有一天给中国的粮食市场找事……。所以在中国的粮食问题上,要尽以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确保自力更生,确保自足有余,才能国泰民安。


谦让为先52272460729


笔者看到,你提出两个问题,而且非常的具有现实意义和尖锐,是我国这几年三农工作的“重点”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的工作以及农村生活经历和见闻来做出相应的解答。
整体来说,部分农田抛荒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国家实施的“休耕计划”;第二,部分农民主动弃耕;

而对于如何提高农民种地积极性这个问题,笔者以为非常简单,只需要做高一点,保证农民的种植效益即可!

土地“抛荒”——更多的是官方刻意为之!
诚然,近年来,部分地区确实存在小范围的土地抛荒现象,虽然不是常态,但是也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但是笔者也注意到,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更多是我国实施的“休耕”政策在主导而已,以国家意志来主导部分不再适合连续耕种或者耕种条件不足的地区进行轮作或者休耕。

比如说,2018年湖南省在长株潭地区13个县市区实际休耕晚稻面积10.01万亩,因为这些地区重金属超标,不再适合稻谷种植。
在比如说,2018年河北省要求衡水、沧州等6个市的55个县的100万亩耕地休耕,因为这些地区是典型的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已经不足以支撑其粮食种植。
所以,这些动辄数十万亩的土地大规模休耕都是国家统筹安排罢了,为了恢复地力,为了粮食安全生产。

保证种植效益,促进农民种粮的“法宝”

至于说如何才能够激发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也是当下很多三农工作者一直思考的话题。
最近这些年,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流入城市,愿意留在老家种地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这是事实。如果能够确保农民种地所带来的受益和进城打工一样稳定且保持较高的位置,想必愿意返乡种地产粮的人会接踵而至。
但是,我国人多地少的农业禀赋也注定了未来我国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不会太多,更多的农民将会进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并且彻底和农村说再见.......


粮油市场报


目前中国的粮食结构不合理,现在是人吃的口粮足够吃了,但是人不能只吃粮食,还要吃肉,吃食用油,一年要吃掉8000万吨左右的肉,包括猪、牛、羊、鱼、禽类等肉,如此巨量的肉从怎么来?答案当然是养殖业,而养殖业用的饲料主要成分就是豆粕和玉米,豆粕来自大豆,中国的食用油有很多也来自大豆,而中国的大豆产业在美国低价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已经没多少人种植了,因为美国的大豆都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效率相当高,又是转基因,产量高,加上政府补贴,所以从美国进口的大豆价格非常低,运到中国比我们本土产的大豆还要便宜,中国每年都要进口9000多万吨大豆!

几年前,国家开始推行粮改饲,就是把一部分良田改种禽畜吃的青贮玉米等,但是也不能大面积推广,那样的话,粮食又不够吃了,现在只有努力提高中国的土地利用效率,尤其是有很多抛荒地、盐碱地、荒漠低、沙漠、半沙漠地,大力投入研发、推广设施农业,包括喷灌、微灌、水肥一体、玻璃温室等技术,条件成熟时开挖藏水入疆工程,多方综合治理,能够把恶劣的土地变成高产地,那样能够彻底解决中国人畜争粮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