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私伯乐,令狐楚倾力帮助李商隐

大和二年(828),16岁的李商隐初赴长安,开始了他艰苦的应举之路。无权无势无背景,李商隐毫无意外地落第,但他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不沮丧。而且此次长安之行并非没有收获,他的文章《才论》《圣论》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还引起了户部尚书令狐楚的注意。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二年,令狐楚来到河南,任检校兵部尚书、东畿汝州都防御使。有一日,他想起辖区内有个举子叫李商隐,"能为古文",于是就把他找来,收为学生。令狐楚精通骈体文,得唐德宗欣赏,此后步步高升。他把自己升迁的不二法门手把手教给李商隐,还让自己的儿子令狐绹跟李商隐一起学习,一道交游,以抬高李商隐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考虑到李商隐的实际生活困难,令狐楚想要资助他,又顾忌到李商隐的脸面,不好主动"施舍",于是采取迂回战术,聘李商隐来他的幕府做巡官,却很少安排实际工作,给他留出大量时间"复习功课",准备应考。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鼎力相助,李商隐终于得中进士

开成二年(837),在李商隐参加进士科考试的第十个年头,令狐绹出面找主考官高锴,为李商隐的才华"背书"。小令狐不足道,但小令狐背后站着一位老令狐,实际上的当朝宰相,这个面子高锴是要卖的,于是录取了李商隐。李商隐那个感激呀,"百生终莫忘,九死谅难追。"第一时间给令狐大人报告喜讯,接着又写第二封信,说要在长安参加一系列官方主办的庆祝活动,然后回老家看望母亲。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说的官方活动,指的是新科进士正式放榜那天,要在长安杏园的曲江岸边进行游宴庆祝。这个活动别有意味,皇帝、王公大臣们一边观赏曲江边的天光水色,一边品尝宫廷御宴的美味佳肴,同时还要对新科进士们的人品样貌指指点点,入眼的就选为东床快婿。李商隐25岁,属于那个年代的钻石王老五,不出意料地被人看中了。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没有选择,关键时刻迷失方向

令狐楚此时已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在太原接到李商隐的来信,非常高兴。在他心中,已将李商隐当成"自己人"。由于新科士不能马上授官,令狐楚就回信说,回我的幕府工作吧,位置还给你留着呢。但信去了好几封,时间也过去了好几个月,就是不见李商隐的身影,令狐楚有些尴尬,甚至有些不快。70岁的老人,说病就病。小令狐侍奉在侧,既心疼老爸,又对李商隐不听召唤,翅膀硬了就想单飞,十分气愤。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实,李商隐是被突如其来的幸福打晕了,迷失了方向。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看中了他,既要将爱女下嫁,又许以幕府重职。此时,牛李党争方炽,令狐楚与王茂元分属不同阵营。李商隐要成为王茂元的乘龙快婿,就意味着对宗主的背叛。但李商隐只顾消费眼前的幸福,没有注意前途掩埋的陷坑。直到令狐楚病危,急信催促,才匆匆赶去太原。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切都来不及挽回,令狐楚年底即告去世。参与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李商隐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做了王茂元的幕僚,并与他的女儿正式结婚。令狐绹大放厥词,说李商隐忘恩负义,不忠不孝,引起朝野上下对李商隐的一致唾弃。第二年春,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莫名其妙被除名。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母死官丢,遭遇人生最艰难岁月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得到了一个九品校书郎的职位。但没过多久,就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县尉。县尉虽也是九品,但远离权力中心,李商隐一百个不乐意,几次闹辞职。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会昌二年(842),唐武宗重用李德裕,全权处理朝政,李党得势。李商隐谋得一个秘书省正字的职位,虽然比他原来校书郎的职位还要低一级,但他踌躇满志,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期待受到重用。然而,命运喜欢捉弄苦命人,让他的母亲在这时候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回家守孝三年。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而且祸不单行,王茂元也在此时病故了。李商隐这位岳父,生前没能帮他升迁,死后却让他的处境更加艰难。他和妻子王氏闲居洛阳,房前种田,房后做饭,一同吃饭,一起穿衣,日子非常清苦。会昌五年(845),他守孝期满,回到朝廷,唐武宗却在此时去世了,李党靠山倒塌,骤然失势。尽管李商隐的职位低得几乎不值得清洗,但他看不到前途,心情极度郁闷。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雨之夜,郁闷孤寂化成七言绝句

大中五年(851)秋天,西川节度使柳仲郢给李商隐提供了一个幕府参军的职位。这对失业当中的李商隐来说,是根救命稻草,他简单处理了些家事,马上入川赴职。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转眼又是一年,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幕府行营里,李商隐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一生都在找工作、失业、找工作,长期徘徊于低级别职位。而这所有的坎坷似乎都与他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有关,但他并不后悔。王氏秀丽、温和、体贴,虽然出身大富大贵之家,却放下小姐的架子,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多年来,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晚,秋雨敲打着窗棂,李商隐辗转反侧,不能成寐,又找出妻子的旧信来读。妻子在信中问他何时回洛阳,李商隐却没有办法确定下来时间,想到这儿,郁闷、孤寂的心境化成了一首七言绝句《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首先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巴山,秋夜,大雨如注,池水涨满,身边没有一个亲密的人,让人倍感孤独、凄凉!他说,亲爱的妻啊,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现实当中做不到,想象一下总是可以的吧?李商隐索性拋开眼前的一切,想象重聚的情形,他会跟妻子干做些什么呢?那就一起剪剪窗台上的烛花,说说今夜淅沥的秋雨吧。在想象当中,李商隐暂时忘却了烦恼,得到了片刻的欢乐。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消沉颓唐,再无人生牵挂

事实上,王氏已经在数月前病故。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并不知道妻子的死讯。又过了几个月,他才得知妻子已经故去。共同生活了14年的妻子突然离他而去,李商隐毫无心理准备,受到巨大的打击。从此,他失去了先前的浪漫、痴情,变得消沉、颓唐、了无生趣,一度想出家为僧。有人要送他一名乐伎,他也拒绝了。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中九年(855),柳仲郢奉调回长安,任盐铁转运使。出于照顾,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官阶不高,待遇还算优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三年,罢官回乡。对他来说,其实就是回到生命的原点等死!果然不久,他就病了,一病不起,当年故去,年仅46岁。

《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