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熹宗朱由校?

妖娆夜话


1620年9月26日,在位仅1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升仙了,朱由校以皇长子的资格被众大臣扶上皇位,是为明熹宗,这位从小就心灵手巧的少年皇帝,朝廷本寄予很大厚望,结果是大失所望,此子竟然醉心于木匠活,朝廷大事压根不放在心上,论智商,一个能巧夺木建的肯定不差,但他除有一身好木匠手艺外,一无是处,每天只专心于自己木匠工艺,把国家大事交给一个叫魏忠贤的宦官摆布,朝廷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图为木匠皇帝朱由校,在位7年,无任何政绩,死时23岁。

魏忠贤本是个河间府的一个无赖,欠一屁股债走投无路后自残进宫当了宦官,后来和明熹宗的乳娘客氏搅在一起,由于明熹宗从小由客氏养大,感情非常深,当了皇帝后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和客氏“对食”后,开始飞黄腾达。本来明熹宗读书少,只喜欢木匠,每当熹宗在刨锯木头、挥汗如雨时,魏忠贤送上公文请批示,故意惹熹宗厌烦,然后都推脱给魏忠贤拿下办理,于是魏忠贤迅速获得权力。

图为东林党人榜,叶志高第二,杨涟第七。

其实光宗快挂的时候,给朱由校选了内阁成员,有叶向高、史继偕、沈潅、何宗彥等7人,由叶向高任内阁首辅,这些内阁成员除了沈潅与魏忠贤狼狈为奸外,其他都是比较正直的,但到了天启4年,随着叶向高的辞职回乡,6个人退休的退休,死的死,当初的7位没一人在内阁,替代他们的全是一群对魏忠贤唯命是从的小人。1625年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结果是杨涟等人被活活打死,本来东林党争是内阁和六部的争权斗争,熹宗时变成了阉党和东林党斗争,结果被大权在掌、又掌控厂卫机构的魏忠贤血洗,完胜。

图为朱由校德陵。

明熹宗在位期间,政治上无任何作为,那时努尔哈赤已经开始下南,虽然袁崇焕取得了宁远大捷,但最大的功劳不是袁崇焕,而是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和亲信崔呈秀,这两个没出过一把力的人,被魏忠贤运作后,一个封宁国公,加太师,一个封兵部尚书,加少傅。1627年明熹宗在湖中泛舟时,操作不当掉水里受了惊吓,看着自己不行了,把皇位传给5弟朱由检后,一命呜呼了。


图文绘历史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万历皇帝调派了十几万大军集结在辽宁抚顺和努尔哈赤的数万大军进行战略决战,企图一劳永逸解决辽东的女真人问题。但是结果是努尔哈赤大胜,明朝大败,辽东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次年(1620年),天启皇帝登基,真是内忧外患,辽东局势每况愈下,内部朝政也是纷纷扰扰,红丸案、移宫案闹得不可开交,天启元年(1621年)辽东最大的两个城市辽阳和沈阳相继被努尔哈赤攻占。面对内忧外患,天启皇帝怎么做?我们来看看:

第一,稳住辽东局势。

危急的时刻,天启皇帝采取老师孙承宗的建议,成功构筑宁(远)锦(州)防线,对努尔哈赤形成战略威慑。同时,扶持毛文龙在努尔哈赤后方的几个岛屿上驻军,与宁锦防线形成掎角之势,对后金起牵制作用。天启六年,袁崇焕在宁远击退来犯的努尔哈赤大军,取得宁锦大捷,努尔哈赤半年后去世,辽东军民士气得到提振,形势开始明显好转。

第二,平定内部叛乱。

奢香夫人娘家人的后代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在朝廷因为辽东问题焦头烂额之际向朝廷表示,愿意率土司军赴辽东作战,朝廷同意。土司部队在重庆集合达数万人,随即就地发动叛乱,杀掉四川巡抚等朝廷命官,并向成都进发。天启皇帝任命四川布政使朱燮元为四川巡抚加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赐尚方剑,授权将军以下先斩后奏,全权负责平叛。由于调度及时,事权统一,声势浩大的奢崇明叛乱很快被朝廷扑灭。

第三,重建政治生态。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干部队伍建设严重削弱,纲纪废弛。天启皇帝开始重建朝廷权威,要求各级干部坚持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执行力。

东林党原本是天启皇帝的恩人,是当年保住天启皇帝的父亲朱常洛太子位的那批人。天启皇帝上台之初,对东林党还是不错的,多有表扬。但是,天启皇帝逐渐发现这些人耍嘴皮子还可以,正事却不会干,整天唧唧歪歪,搞得人心神不宁。天启皇帝发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于是开始清洗东林党人,东林党人有的被处死、有的被辞退回家。

天启皇帝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就把朝廷变成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朝廷,变成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朝廷,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权威体系,皇帝可以实现指哪打哪了,不再是万历皇帝那样的活着的祖宗,啥事也干不成。

第四,整肃皇亲国戚。

宗室问题一直是困扰明朝中后期的大问题,天启皇帝知道这个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减少财政负担。天启五年,天启皇帝下令将宗藩的俸禄定为永额,每个封在外地的亲王,家里生多少孩子与朝廷的俸禄无关,总额就那么多。

同时,严厉整肃不法的皇亲国戚,不管涉及到谁,一经查实,严加处置。比如天启皇帝的岳父张国纪违法,照样被严肃处理。藩王们吓怕了,有的主动出钱支持朝廷打战,有的上疏请求为魏忠贤建生祠,天启皇帝对此很满意。

第五,开源与节流并举。

缺钱怎么办?只好采取万历皇帝派太监法外收税的办法,魏忠贤的办法是从东南富人身上要钱,谁敢反抗就处理谁,并威胁不惜派兵镇压。这样一来,朝廷总算有了军费些许着落。

此外,天启皇帝大力推行机构改革,撤销无关痛痒的机构。特别是在地方上,大力合并机构,合署办公,节省开支。(《明熹宗实录》第五十七卷)

天启皇帝的聪明才智和政治谋略是相当高明的,在明朝可以排在第四位,第一朱元璋,第二朱棣,第三明宣宗朱瞻基,第四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可惜。天妒英才!天启七年(1627年),22岁的天启皇帝驾崩,庙号熹宗。因为没有儿子,天启皇帝死后由弟弟崇祯皇帝继位,再次开启了明朝的噩梦,直到明亡。


坐看东南了


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人送外号“木匠皇帝”,在位七年宠信宦官魏忠贤,致使魏忠贤权倾朝野,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事件迫害忠良,弄得明朝官场乌烟瘴气。1627年,年仅23岁朱由校落水生病后服用“仙药”身亡,留给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一个破败的江山。实际上朱由校就是个可怜人,因为家庭原因成了“文盲”,却被放到了皇帝的宝座上,只能说命运弄人。明熹宗朱由校是个好哥哥、好木匠,就不是个好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

朱由校别看出身皇家,实际上小时候活的一点都不好。朱由校的父亲是明光宗朱常洛,爷爷是明神宗朱翊钧,而提到明光宗和明神宗就不得不谈到影响明朝历史的“国本之争”。明神宗朱翊钧意外的和宫女王氏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后来又和宠爱的郑贵妃生了个儿子朱常洵。明神宗一直不喜欢朱常洛,想要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当太子,但是这一想法违反了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遭到群臣反对,再加上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也反对废长立幼,明神宗朱翊钧不得不低头认输,在争吵了十五年之久后,才于1601年让已经20岁的长子朱常洛当太子。

明神宗虽然让朱常洛成了太子,但是心里并不舒服,一直冷遇朱常洛,就连宫中的太监都歧视朱常洛,朱常洛生活的境遇可见一斑。朱常洛活的不咋地,作为朱常洛儿子的朱由校自然受到牵连,“国本之争”后明神宗朱翊钧无心朝政,自然也不会关心孙子的教育问题,而皇帝不给皇孙安排老师,其他人自然也不敢私下教导朱由校,这就使得朱由校成了皇家子弟中少见的“文盲”。偏偏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登基仅一个月就死了,没受过任何正规皇家教育的朱由校,就赶鸭子上架被群臣抬上了皇帝的宝座。

魏忠贤剧照

朱由校16岁即位,他面对的是很尴尬的局面。东林党因为在“国本之争”以及明光宗朱常洛登基的过程中出了大力,因此明光宗继位后大肆提拔东林党人。等到明熹宗朱由校上台的时候,东林党人掌控内阁、都察院及六部,朝政大权、监察之权、选人用人的权力都掌握在东林党手里,你说朱由校这位皇帝手中还有什么?朱由校生在皇家,从小就见识和经历过“国本之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等政治斗争,让他真的相信东林党人这些外臣的忠诚几乎不太可能。

但朱由校是个“文盲”,根本看不懂奏折上写的是什么,全靠身边人读给他听;另外朱由校也不懂得应该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家大事,只能依靠别人帮助,外臣他还不敢信,那就只能启用从小在他身边、利益与他一致的魏忠贤等宦官了。太监也会有私心、谋私利,但因为太监的权势富贵只能依附在皇帝身上,因此太监会很好的维护皇帝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太监不会谋朝篡位,这也是很多皇帝重用太监的原因。

崇祯皇帝剧照

明熹宗朱由校虽然在魏忠贤等人的忽悠下办了不少糊涂事,但不能说朱由校是个糊涂人,比如朱由校最喜爱的木工活,朱由校堪称能工巧匠。早年间的床非常笨重,十几个人才能抬动,朱由校自己设计制造出了轻巧美观的折叠床;朱由校制作的花园模型,里面的人能走路,鸟可以唱歌,就是个古代版八音盒;朱由校还造过一个乾清宫微缩景观,宫殿内的细节非常精致,巧夺天工,这些都说明朱由校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另外别看魏忠贤权倾朝野,任意杀戮大臣,但是他最想害的两个人皇后张氏和信王朱由检,却一直没有害成功,就是因为明熹宗朱由校一直护着这两个人。虽然朱由校自己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非常关心弟弟朱由检的教育问题,登基后找了很多贤才教育朱由检,这才使得朱由检在朱由校死后能顺利接过江山,可见朱由校是个明白人。

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16岁登基,23岁去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那种担当去挽救风雨飘摇中的大明江山,只能沉迷于木匠活中自娱自乐。朱由校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于皇家,受到爷爷和爸爸斗争的牵连没受到正规的教育,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接受了江山社稷,让不合适的人坐在不合适的位置上,可能是封建皇权社会经常会遇到的悲剧吧!


当狗容易做人难


明熹宗朱由校,熹的意思是有功安人。朱由校的功在哪里呢?

1、宁远大捷。这次战役重创后金砸死了老野猪皮(有说是病死的),平息了明朝廷内的放弃辽东的思潮。从此关宁防线成为了明朝在辽东地区最终的防御阵地。

2、在澳门问题上和葡萄牙人比较强硬,不肯让步甚至不惜开战,也算是维护了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

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他还有什么功劳,欢迎大家补充。

<strong>

如果说他还有什么优点的话,那他的木匠活做的巧夺天工;他对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也不错,是孝悌的表现。

英国汉学家崔瑞德评价朱由校“天启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灾难时期,在明朝没出息的统治者中,天启皇帝的名声最坏”。

在儒家学者的眼光里,朱由校不是个好皇帝。他宠信宦官魏忠贤,清洗东林党,制造冤假错案,陷害忠良等等。但是冷静下来想想,崇祯皇帝不宠信宦官,上来就把魏忠贤杀了,结果呢,东林党这帮腐儒根本不顾及国家的死活,没事的时候高谈阔论,圣人教诲讲的比谁都清楚;真正到了危难关头,一个个当了缩头乌龟。国库没钱,一个大钱都不舍得拿出来;清军入关,第一时间剃了头发拜见新主子,由此可见东林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朱由校也许不是好皇帝,但他压制了东林党,用魏忠贤帮他办事。朱由校要军费,魏忠贤帮他去弄,过程如何,不关心。朱由校的平衡之术玩的很溜,当然魏忠贤有了权也给自己捞了不少好处,魏忠贤有千般不好,他最忠诚于皇帝。

朱由校的心思没在当皇帝上而是花在了做木匠活上,他的所作所为我们很难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朱由校也许没有那么差,对比崇祯皇帝就知道,他对势力的平衡做的相当不错。史书是后人写的,又大多是儒学学者编写,这些人肯定瞧不起魏忠贤这位宦官,也许是史书的记载多少会有个人感情的倾向吧。

我的总结是朱由校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也许没有史书对他评价的那么差。


历史的缝隙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咱们常说的木匠皇帝,咱们每个人都有特殊爱好,朱由校作为皇帝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爱好木匠活有点特殊罢了。朱由校对手工木匠活的爱好,可以说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而且始终没有对这个爱好厌烦过。朱由校一生之中亲力亲为做的最多的事也就是木匠活了,历史上一些零星小记载说朱由校的木工水平非常高,当然你要问和鲁班比怎么样的话,我个人感觉肯定比不上鲁班。朱由校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做木工上,自然也就荒废了朝政,朱由校这一任是魏忠贤和客氏专权的最辉煌时期。


客氏是朱由校的奶妈,朱由校成为皇帝之后,客氏的身份地位也是一路暴涨。客氏和她的追随者(对食)宦官魏忠贤深受朱由校的信任,当时这两个人的专权把朝堂内部搞的是乌烟瘴气,一些有能之士也惨遭迫害,比如熊廷弼被杀就使明朝辽东战场危机四伏。魏忠贤一党和东林党的较量,也让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朱由校重用客氏和魏忠贤这点肯定是错误的。

朱由校执政期间业绩平平,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可言,临死也没有留下一个继承人。历史有一些记载说只要一有怀上龙种的妃子,客氏就会把这些女人的孩子折腾掉,客氏的残忍行为真的让人无法理解。史料上记载朱由校一共生下来过三个儿子,可不幸的是全部都没有成活,也许是天意让明朝多存活些时间。因为如果朱由校有继承人的话,肯定也是年幼继位,这样的话魏忠贤和客氏肯定会挟天子而令天下,估计那样明朝死的更快。朱由校无子嗣崇祯帝才能有机会接盘,虽然崇祯帝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没有让明朝起死回生。


追记历史


天启皇帝朱由校。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哥哥也是上一任的皇帝。他在中国的历史上政绩?几乎没有,朱由校在位期间所有几项政绩?都是由那个没有卵子的魏忠贤搞出来的。他朱由校本人?好像更加专注于他的技术生涯。他本人,据说是个十分不错的手艺人号称中级知识分子六级木匠。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他的作品并没有流传于世,要不然?肯定是国家一级文物了!


爱看爱思考


天启很聪明有远见善平衡,但过于放任魏忠贤,执政能力一般般,又有点惰性,当时的政治环境和财政局面还有军事形势都已经十分严峻了,缺少那么几个能稳住大局的人,张居正,戚继光等能人一死,明朝就开始慢慢崩了,萨尔浒一战,关外形势也慢慢被动了。朱由校用魏忠贤之流,有其优势,但总体是弊大于利,内耗更严重。如果和崇祯换一下或许不同,但大明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大家都有不同的观点,说到底就是气数。是不可更改的。满分一百,朱由校最多六十分,勉强及格


生性高冷


是一个有头脑的皇帝,虽然把大权交给魏忠贤处理,但是关键时刻还是很清醒的。大家可以去看看有关的奏折,天启皇帝还是很有水平的


乘风破浪74868615


时间证明,木匠是🈶大智慧的人


装猫变虎


朱由校善于利用人才为自己服务,清流,浊物都在为他尽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