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打下南京就算控制了全国?

孙美斯


对于朱棣而言似乎是侄子朱允炆上位后,对一众藩王的削藩导致的反抗,事实上这这是一个幌子,其根本朱棣还是觉得做皇帝侄子朱允炆差了点火候,于是就借着“靖国难,清君侧”开始了讨伐之路,从北到南一路势如破竹,如果作为皇帝的朱允炆真是一代明君,其他的藩王势力会不帮助朱允炆?那么朱棣成功的斗争后夺得大明的京城南京,一番搜寻后就称帝了,为什么他朱棣夺得京城就算是江山易主,而安史之乱夺得京城后却失败,其取得的效果不一样,其实根本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正统性。这个看上去似乎有点牵强,朱棣其实也是造反一类的“乱臣贼子”,他的成功较安史之流还是有差别的,朱棣与朱允炆同为大明皇帝朱元璋的子孙,说白了就是家庭成员内部的不团结,想争做家庭的“家长”,谁上去这天下还是姓朱,而安史则不同,是唐朝的臣子,他们的造反是要推翻李唐江山,把江山的姓都改了,这点李唐的皇亲国戚都会自然形成联盟,以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

其次,根基不同。朱棣能很顺利的从北到南一路南下,除了谋臣姚广孝的计谋外,还得益于武将的奋勇杀敌,及“弃暗投明”的文臣武将的加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是朱棣常年征战在外的名声与处事公道换来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朱棣打到京城时,谷王朱穗及李景隆帮助打开金川门;而安史攻打京城可是全员抵制,没有百姓基础,其根本只是对权利的渴望,没有关心百姓是否会因此丧身于战火。

第三,攻下京城后的表现不一样。朱棣夺得大明京城后,努力搜寻朱允炆的身影,以期待自己帝位的正统性,对百姓也是尽量做到保护,皇亲国戚的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百姓的日子也是照样过,似乎朱棣做皇帝也没那么坏,这就形成一种默认,所以他朱棣控制京城金陵后,就算是打下了整个天下;而安史则不一样,有点暴发户的意思,打下京城后,不是想的如何治理天下,而是先想到如何享受一番,对于李唐的子孙而言,他们篡夺自己祖宗江山,就是与自己李姓家族为敌,对于百姓而言,安史之流的臣子上去,其心态也会发生巨大改变,自己的小日子不见得比之前好,反而有可能会更坏,那么就注定安史之乱虽然能攻下京城,却不是真正的成功,而最多就是攻下一座城池而已。


农夫说历史


对,还真就是因为人家姓朱。换个不姓朱的肯定不是这样的结局。

对打酱油的民众来说,天下本就是人家老朱家的,人家叔侄再怎么折腾也是人家老朱家的家事,况且朱棣师出有名啊,人家是“奉祖训,清君侧”,关别人鸟事?

对多数朝臣们来说,朱允炆当皇帝和朱棣当皇帝也没啥区别,人家是叔侄争位,无论谁当了皇帝天下都还是姓朱,自己怎么都是给朱家王朝打工,换不换董事长与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

对藩王们来说,朱允炆登基后不久就开始削藩,先是废燕王朱棣同母弟周王朱橚为庶人、逼湘王朱柏自杀,后又废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为庶人,搞得“王王自危”,巴不得朱棣“清君侧”呢。再说了,大哥朱标、二哥朱樉、三哥朱都已过世,四哥朱棣上位也完全应该嘛,况且四哥朱棣又实力最强,如果占有了京师,当皇帝有何不可?再说了,朱允炆要削藩,朱棣最多还是削藩,怎么着也坏不到哪里去,所以实在犯不着与朱棣死抗。守卫京师金川门的谷王朱橞看到朱棣伐至金川门外、这边大势已去时,马上开门纳降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可见,朱棣打下南京之后没有人起来武装反抗是很正常的。军师姚广孝也是预知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才建议朱棣“疾趋京师”的。

可安史之乱就大不同了。安禄山、史思明是反叛朝廷,对于朝臣们来说,一旦安、史成功,他们不仅会丢了饭碗,可能命都保不住,李唐皇室更是如此,他们自然会团结起来,同安、史进行殊死搏斗。所以尽管叛军数度攻下了长安洛阳,但毕竟唐朝的主力架构还在,最终还是平息了叛乱。一句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话对一个公司,一个朝廷,也都是成立的:公司亲兄弟,朝廷父子兵。至于其他的歪瓜裂枣,非改朝换代下轮不上你想。人家是换领导班子,朝与代不变。


端木赐香


以我浅薄的历史知识来看,朱棣似乎是几千年皇权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叛乱”成功而最终登上大位的人。那为什么朱棣就能成功呢?他有什么地方能够打破几千年的历史惯性。

有很多原因,军事能力和运气都重要,当然还有太祖皇帝当年制度设计的结果。

朝中出了奸臣,亲王可以起兵“清君侧”,本来就是太祖皇帝的安排,而且他也注意培养诸王带兵的经验和威信,保证他们有能力完成目标。明太祖朱元璋尸骨未寒,建文帝身边的齐,黄等人建议废黜亲王,剥夺兵权。那不就是奸臣咯?

燕王自己的护卫兵满编不过1.5万人左右,燕王还真指望这点儿兵力一路打到南京去不成?但燕王起兵,跟他出塞作战的老部下们纷纷响应。这就是太祖培养的成效。当然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亲王靖难之后要还国。然而,建文帝不知是失踪了,还是自焚了然后朱棣连表面功夫都省了,就直接即位了。


事实上朱棣入京后南军大将郭英,杨文等人都先后顺服了朱棣。说明明太祖亲手打造的这支军队的指挥官还是明事理的。虽然受朝廷之命不得不执行,但心里知道燕王是遵循祖训而起兵。故能接受这一结果。文官中固然有念及建文帝之恩而求仁者,但也有不少识时务之士,因此朱棣很快就组建了首届内阁,重组政府,各地方政府也闻风归顺。

总得来看,燕王起兵看似“叛乱”,实际却是太祖皇帝设计的应急机制的启动效果。


尘封的人生记忆


因为唐朝有一支护驾军队保护皇帝逃了出去,有机会组织力量反击,而朱棣拿下南京后,遍寻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随便找个死尸以天子之礼葬了,朱棣恐惧建文帝一旦逃出,组织力量反扑,所以派了两个人分头去寻找,一个叫胡濙,在全国各地寻找,另一个是郑和,进行远洋航行,在海外寻找。建文跑掉以后,由于没有可用的将领,并不想再与其叔争位,所以藏匿民间,自然不能构成对朱棣的威胁。所以朱棣打下南京就控制了全国


汉宣清乾丽水


建文帝多次调离朱棣于北京,朱棣骑兵造反,朱允炆以靖难之役出兵,朱棣以清君侧反击,朱允炆井田制到均田制得罪了地主老财,撤翻得罪了朱家,清君侧只是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人,就是方孝孺,因方孝孺的儿子与马俊芬通奸,并加害朱允炆,主管宗人府的朱南告知了朱棣,朱允炆被方孝孺的儿子迷惑了,在世人皆知是两叔子的战争,认为朱棣更适合做皇帝,郑和就是朱允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