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一线城市买了房、欠几百万的贷款并且每个月要还房贷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样的?

用户92366370785


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我是个在二线城市生活,曾去过一线城市“北京”工作过四年的人。

在北京的时候,我在北京读研和工作的同学们,还都没有买房子呢。而我那时候,和我老公已经在二线城市有房子了,所以当时还总觉得自己挺不错的,出去玩,我总是主动请客。

可是,后来人家研究生毕业了,一个个都工作了,我也回到了我的二线城市享受我的轻松生活了。

再后来,慢慢的,人家都在努力工作和家人资助下付了首付买上了房子。

虽然情况不同,买在几环的都有,但房贷都不少,一两百万的贷款,光利息就得还几十万,我觉得压力确实不小!

可是,后来聊天才知道,人家夫妻两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加起来,就差不多够了房贷的钱!即使不够也不需要补很多,只要补一部分就可以了。

所以,人家发到手的工资基本都受多大影响,每月的生活质量也不低,而且总是国内游,国际游的,很潇洒。

当然了,这是他们的潇洒,我回来了也享受了我的自由和轻松。

各人有各人的幸福方式。

别操那么多心了,过好自己的生活最实在了!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分享一下我的购房经历吧,在一线城市深圳上班,2013年购置了一套62平商品房,130万,到2016年,房价上涨,288万出售了。后来又看中一套隔壁小区环境好的,买了套66平的房龄才5年的二手房376万,首付125万加介绍费,各种税等一共花了135万左右。现在每月月供12500,有公积金2000多,工作比较稳定,一个人上班,今年36岁了马上第二个小孩出生了,已逐渐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


konny83


像我,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小姑娘。学历也不好,对象也是农村的,我们201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城,就进了一家厂子上班,住宿舍,平时没什么花销,到2014准备买房结婚,我们两个人攒了十多万,家里父母给了点,凑了凑首付,买了一套90平的房子,总价60万,包括车库,贷款40万,每月还3000,还15年,前两年还好,没有孩子,平时都在厂子吃,没觉的压力大,但到16年孩子出生后,消费一下子上来了,每个月都月光,当时特别消极,感觉日子没有盼头,压力大,干什么都得精心计算,心特别累。好在到了去年,老公升职了,工资高了,慢慢手里有点钱了,才没有恐慌感了,现在就想着好好努力,努力过好生活,看好孩子,孝顺父母!



小城来的


上海一套小房子50平米,11年买的时候100万,现在大概260万到300万。刚买的时候,老婆读博,也没什么压力,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还在租房子。后来上海房子番了一倍,觉得换房子压力太大。就在2017年年初到了广州,2019年年初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新房子,400万。每个月还贷13000,用公积金和上海的房租抵掉以后,每个月还不了多少钱。都说18年行情不好,18年跑了十几个楼盘,确实有些楼盘卖的不好,主要是价格太高。我买的这个比旁边的二手房便宜10%,一开盘基本都是秒杀,剩下的都是北向低楼层,或者最高楼层的。所以说能买新房子的人还是很多的。稍微降一点,600套房子一天就卖完了。市区的新楼盘总共才有几套,社会上有钱的人太多了,我才32岁,都能供的起400万的房子,那些老总和老板,买这种房子根本没什么压力的。

其实,我认为现在房价是过高的。后面两年,房价大概率会有回落。我选择在这个时候买房就两个原因,1看房看累了,不想每天去想这个事情了。2 房贷能供的起,而且不会影响生活质量。还是希望房价再跌个10%左右,以后换大房子可以压力小点。


芝麻鸟


真实的故事。去年,十几年前在深圳老同事来找我,刚好一起简单吃个饭。13年过去了,大家都老了不少。他还自己一个人在深圳,我现在在广州,我俩在朋友圈里偶有互动,他知道我大概的生活状态。多年前我们刚毕业进入公司,二十几个人住公司公寓,大家感觉像刚进入另外一所新的学校一样,又同龄,关系自然很好,经常一起串门聚会互动。再一见面依旧很亲,就聊开了。他自己说了起来,哎呀你们现在就好了,我就自己一个人也没谈恋爱也没有买房子,现在看到你们真的挺好的,老婆孩子全齐了,有自己的房子,有点羡慕。然后就探讨起房子的问题,他说就是一开始觉得不想当房子的奴隶,每个月想起还房贷就头疼,这一辈子被房子绑死了,后来在深圳想买的时候就已经自己承担不起了。再后来离开了一段时间,但不习惯外面二三线城市的节奏又回来了。我说你为什么当时想买也有能力为什么不买呢?每个月交房贷,换个角度上讲,不就是银行强制你每个月存款么,不然不也都自己无节制地花掉了吗?你就当是一个存款!又不是说买了就被一个房子一个城市捆住了不能动了,如果有急用或者不喜欢了或者以小换大的,卖了便是了。买卖后之前的所有“存款”一下全提现了,就目前还给了远远高于银行的利息。现在有很多的过桥公司,找到卖家后可以很快变现的。如果换城市,卖了再去新城市买也行啊。他回复道,唉早遇到你就好了,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我没好意思对他说,说白了你买了房才赶得上国家印钱的速度,没买只是在印钱的过程中你的资产被稀释了。看看这些年的物价飞涨就知道了。当然这只是对过去的15年,现在的楼市要好好考虑。

打个比方说你的房子500万,2年后涨到了600万,首付付了150万,又陆陆续续偿还了20万的房贷。有人看到了,你还欠着银行330万呢。有人看到了,你已交了170万,这个房子又涨了100万,所以加上后最起码有200万是你自己的了。就像悲观与乐观的人看半杯水,有人看到“只有半杯水”,有人看到“还有半杯水”。有些人觉得他背着几百万的债务,有些人觉得他有几百万的资产。


楠林蔚然


老哥,我毕业十年,前后多次置业,现在在苏州、昆山等地均有物业,去年上海社保够了五年又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全部都是投资。我有些房子门牌号都记不住。每月还贷4万不到点,公积金四千多,其余可以用房租抵掉大部分,目前自住的一套苏州平层每个月还5000多,其他基本没压力。购房要考虑成本。房价如果不大涨,购房其实是亏钱的,因为房价涨幅必须超过存款利息和税,不然都是亏。之前没有来得及上车的,现在抓紧买一套自住,投资的话现在不一定合适。股市大涨,可以考虑购买基金产品。我房子的资产现在占比不到百分之50了,要优化配置。


zxxzxq


32岁在深圳供着市值900多万的房子,月供每月两万,房贷倒是不慌!如果是自己一家四口的话,生活可以很小资,但因为老公是凤凰男,公婆五十多就不做事了,没养老金,也没养老钱!!哥嫂工厂打工,另两个小孩 ,别的不担心就是担心公婆的养老,住在一起是没办法的,因为婆婆固执生活习惯也不好,经常这痛那痛,在外面做看病都报销不到百分之十,两人刚不就动了手术费钱近十万,后面长期的药也不能断,愁的是给公婆怎么养老好.....


Miki (soeasytao company )


我的经历:14年咬牙在深圳买了房,现在庆幸当时自己英明决策,也后悔当时没有更大胆再多买一套。现在每月还按揭一万多,公积金和单位的住房补贴完全可以满足,自己不需要出钱。自从买了房后,没有了要存钱买房的压力,身心舒畅,接着又买了车,其他生活开支也是可以大胆花钱享受,这样三年下来,发现反而日子舒服还又存下一百来万存款了。假如当年没买房,我想后来的车我是不敢买的,而且生活开支还要精打细算地存钱,存到现在也不过是刚好填补房价上涨增加的部分首付而已。买了房进可攻退可守,卖掉房子手握几百万现金,去哪个三线城市活不了?而且以后小孩长大了,不必像别人一样努力再到一线城市艰苦扎根落脚


密斯特史密斯


我在北京四套房,燕郊两套房。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首先,我的工作很普通,之前做工业领域的节能、传动产品,主要是煤矿、钢厂、石油石化、电力等行业,后来工业领域行情确实太差,才转行做软件互联网。做得都是最基础的销售管理工作。

房子都是gpgd,首付很低,月供很大,六套房子首付一共不到200万,基本都是贷款,吃饭都是顿顿清汤白菜,出门就是公交地铁,借助信用卡、信用贷咬牙坚持月供。但是最近这两年由于房租大幅度上涨,抛去房租之后,每月还款2万就够了…现在每月偶尔还能吃喝肉。

未来。相信随着房租上涨,钱越来越毛,工资加多,压力越来越小。。届时,每年房租+房产增值,足够财务初级自由,中老年活得相对来说还算比较体面,不至于过得太差。


京房子


我现在在上海,当然没有买房子。原因很简单,没有钱,距离首付的距离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仍然在读书没有持续性收入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身边买房的朋友也有一些,也有一定了解。这里面的也有不少故事,但是总体来说欠几百万按揭贷款和欠几百万的概念还是不同的。一方面,按揭可以公积金还款,如果是夫妻二人都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公积金额度也不小,其实月供压力没有想象那么大。另一方面,买住宅和买公寓,买内环和买外环的差别很大。有一个同学买了一个酒店公寓,月供其实也不多。如果是住宅小区,也有大小之分,可以说情况不太一样。

当然,也认识一个老师刚买了房子。就在虹口区附近买的一个107平方米的精装修,这个确实比较有压力。贷款已经接近600万,加上利息,月供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对于40岁左右的老师来说,购买一套改善型住房,也是必要的。因此,如果夫妻二人都有公积金,加上收入比较稳定,月供没有想象那么压力大。无论是酒店公寓还是住宅小区,都是属于普通人的刚性需求。也听周边朋友说,对于学区房特别看重的家庭来说,有的属于二套,压力确实比较大,这些都属于个人追求层面,不具备太大普遍性,也就不过多分析了。

总之,每个人能力不同,追求不同,也不要羡慕他人,过自己的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