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神童到宠妻狂魔,29岁身家数亿:比缺钱更可怕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他是神童学霸,数学竞赛的常胜将军,高二以全额奖学金跳级进入哈佛的高材生,中国最早的C2C电商平台易趣的创始人,29岁坐拥数亿身家的商业奇才,这就是邵亦波。

让华尔街疯狂的哈佛天才

马云曾说,邵亦波是一个神童。

1973年,邵亦波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一个数学老师,他从小就展示出过人的数学天赋,3岁接触数学,5岁开始学微积分、线性代数。

11岁,邵亦波获得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金牌(全国第三名),后来又接连参加初高中各种全国数学竞赛,拿奖拿到手软。

更让人嫉妒的是,邵亦波还在读高一时,就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没想到,邵亦波居然拒绝了。

天才的世界,或许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在众人的一片惋惜声中,邵亦波却在第二年拿到了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这是中国全额奖学金就读哈佛本科第一人。

哈佛神童到宠妻狂魔,29岁身家数亿:比缺钱更可怕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邵亦波在哈佛读书时的照片

就这样,邵亦波来到了美国读书,在拿到哈佛物理学院和电子工程的双学位后,他被世界最著名的两家咨询公司,麦肯锡和波士顿盯上了。

双方为了争夺邵亦波加盟,使出浑身解数,邵亦波最后选择了波士顿。

据说,波士顿为了挖到邵亦波,专门派出人力资源总监到邵亦波宿舍楼下蹲点,一连蹲了4天3夜,终于把邵亦波感动了。

可以说,真正的人才,在哪里都是香饽饽,邵亦波更是如此,他很快证明了,波士顿为他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理科出身,之前完全没有商业基础的他,在加入波士顿之后,很快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打破了美国歧视外族人的所谓“玻璃屋顶”,把一群老外都比了下去。

短短2年,他的收入就从年薪5万美元飙升到年薪20万美元,还成为资深总裁们一致评选出来的“最佳雇员”。

问题是,20万美元年薪、“最佳雇员”的称号,又怎么可能让这个天才满足?

1999年8月,在攻读完哈佛商学院MBA之后,邵亦波和哈佛校友谭海音回国创业,在上海创立了易趣网。

哈佛神童到宠妻狂魔,29岁身家数亿:比缺钱更可怕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电商时代的领军人

邵亦波还在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时,接过一个项目,新加坡政府想寻找一种能够供国内复制的美国商业模式。

就在这次咨询中,邵亦波发现了eBay。

哈佛神童到宠妻狂魔,29岁身家数亿:比缺钱更可怕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1999年8月18日,易趣网正式上线,这是中国第一家C2C电子商务平台。

也是在1999年,马云东拼西凑了50万元,在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学霸邵亦波和学渣马云的命运,就在这一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万事开头难,学霸邵亦波也不例外,上线当天只有20多个人注册,有4个还是邵亦波和谭海音的小号。

卖的东西,是4、5个员工捐出来的小物件,比如电吹风、小音箱之类的。

所谓的网上购物,也只不过是在网上找到卖东西的人,双方谈好“在东直门还是西直门见面”,然后出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即便如此,易趣网带给网友们的冲击,还是前所未有的,毕竟这种购物模式,真的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网站上线仅仅一星期,就有5000网友注册,但邵亦波还不满足,他狠砸5万元,在上海《申江服务导报》买了半个彩版。

结果当天上午,网站的服务器就宕机了,因为一下子涌来1万多人。

就这样,易趣网一路壮大,仅仅2个月注册用户4万人,拍卖物品达到2.2万件,交易额达到1千万。

不到半年,注册用户突破10万,物品总数突破10万件,网上成交金额突破7000万元。

邵亦波和他的易趣网真正引领了一个时代的开始。

但在2003年7月,邵亦波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把易趣卖给了eBay,远赴美国。

哈佛神童到宠妻狂魔,29岁身家数亿:比缺钱更可怕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邵亦波都没有公开露面,直到2007年,回到国内的邵亦波才透露卖掉易趣的真相:

一切都是为了妻子鲍佳欣。

邵亦波的妻子鲍佳欣是台湾人,号称“英文小魔女”,曾经创造了台湾托福记录660分,比满分只少17分,后来到哈佛大学读书。

两人就是在哈佛认识的,邵亦波对她一见钟情,立马开始追求,前后花了3年时间,才最终抱得美人归。

婚后的邵亦波,简直就是宠妻狂魔,当时他在上海创业,妻子还在美国,他每天都要和妻子打上两三个小时电话,光电话费每个月就要1000美元。

过了不久,鲍佳欣和父母移居上海,两个人才结束两地分隔的状态。

哈佛神童到宠妻狂魔,29岁身家数亿:比缺钱更可怕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事后,邵亦波并没有后悔,他说:

自己一直在思考人生的价值,如果当时没有这个停顿的话,可能我就一路走下去了,没有时间去反思一些事情。但就是因为被迫地停顿了以后呢,就想到,好像钱和事业也没有这么的重要。

哈佛神童到宠妻狂魔,29岁身家数亿:比缺钱更可怕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哈佛神童到宠妻狂魔,29岁身家数亿:比缺钱更可怕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我”是内心中被掩埋的金子

以下内容是邵亦波在混沌大学的演讲:

“找回真实的自我”,这是什么意思?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个“真实的自我”;但是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会慢慢失去这个“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是我们原原本本的自己。你看两岁前的小孩子,他可以无忧无虑的大笑,毫无掩饰的大哭,无穷止尽的好奇;小孩子对你笑,你忍不住也充满柔情的对他笑;小孩子对你哭,你也忍不住想去安慰他。

小孩子活在当下,不追究过去,不担心未来。我们生出来就有这么完美的“真我”:平静、清晰、好奇、有信心、有勇气、有创造力、对世界充满爱与信任。

但是为什么我们渐渐长大,就开始变了呢?就开始失去这“真我”了呢?

因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取悦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社会,我们开始蒙蔽自己,开始戴上面具。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还会受到很多伤害。有些伤害我们还记得,有些伤害严重到我们的大脑把它藏在潜意识里,我们天天被它影响却不自知。

举例来说,小孩子原本可以很自由愉快,不怕人笑的伸展四肢,活动筋骨,跑跳舞动。

可是长大的过程,“大人”却无法避免地责备管教小孩,“你动太多了!你不要再动了!安静点!乖乖坐着!”甚至打骂小孩,于是我们慢慢的失去身体动感,变得越来越放不开,严重起来,很多长期压力累积在身体里无法释放而不自知。

失去了“真实的自我”的我们,活的很累。为了被爱,被接受,我们戴着面具活着,可是我们知道这个面具是假的,这个面具很脆弱。

我们怕被否定、被抛弃,我们恐惧、孤单、羞愧、抑郁、焦虑。

我们会用一套方法来保护我们的面具,保护我们营造出来的假象。

保护方法很多。举一个例子:我们脑袋里永远有一个声音在批评指责挑惕我们:“你真笨啊!这个都做不好!”“你为什么不努力点?”“他比我牛逼!”“他会不会不喜欢我?我该笑一笑。”“冷场了!他一定觉得跟我在一起很无聊。赶快想个话题聊!”这些小声音不断的鞭策我们,是的,我们被社会、朋友、亲人接受了,可是,我们活得多累啊?

“真实的自我”慢慢被成长蒙蔽,但是有的时候它会露出头角。象是在运动中,当我们专注到忘我,就是忘记了面具,体验到真我。有些人,为了重复这个体验,甚至冒生命危险从事极端运动。

当我们看到宏伟的大自然、超感人的电影,被悸动的那一剎那,真实的自我打破面具涌出来。其实真实的自我埋在内心深处,它一直都在那里,就像被掩埋了的金子,等待我们去挖宝、去释放。

太多的时候,我们活着是为了给别人表演。不管是为了我们的配偶,还是朋友、同事,甚至是为了不认识的人。因为我们有名气,所以需要去表演一下,写一个微博、发一个朋友圈,让别人来听听我的发言有多么好。

包装本身不是一个坏事情,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包装才能得到某些东西,或者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是,可悲的事情是,我们把包装的那个壳当成自己了,忘记了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样子的,不会再想着去改变。

如果我们能够从这种状态里被释放出来,不用去想着怎么给别人表演,不去想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去焦虑明天可能会发生什么,让自己的心灵活在当下,哪怕只有几分钟、几秒钟,就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自由。

相比于这种自由,财务自由真的不重要。太多财务自由的人,其实只是被捆绑在某一个东西里面而已。

有了心灵自由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财务自由——只要保证不用在大街上喝西北风就可以了。

来源:Helen 财经人物第一线独家整理自混沌大学、富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