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流浪地球》的故事,就發生在50年後的未來,時間線與現實接軌,沒有特別強的距離感、陌生感。電影中的很多未來場景,以當前的技術儲備,並非遙不可及。

科幻文學的創意,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現實生活中科學技術的進步。片中出現了大量細節考究、貼近於現實的設施、裝備。領航員空間站、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這些電影中的“神器”充滿想象力和希望;但並非完全架空,大都可以從中國企業的“家底”裡找到“影子”。

領航員空間站 VS 天宮空間站

電影:領航員空間站

在電影中,領航員空間站承擔了全球通信、信息存儲、開闢道路等各項使命,成為地球上全人類的中樞平臺和未來希望。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現實:“天宮”空間站

在現實中,由航天科技主導研發製造的中國“天宮”空間站,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從尺寸上看,雖然沒有領航者那麼大,但是“五臟俱全”——

中國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I和實驗艙II,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

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分為大柱段和小柱段)和資源艙三部分,有3個對接口和2個停泊口。

對接口用於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停泊口用於兩個實驗艙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另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出艙活動。

核心艙軸向長度16.6米,大柱段直徑4.2米,小柱段直徑2.8米,主要用於空間站的統一控制和管理,以及航天員生活,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能夠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科學實驗。

從功能上看,中國空間站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 可艙外活動。採用轉位機構和機械臂結合,進行艙段轉移、對接,在航天員和機械臂協同下,可以完成複雜艙外建造和操作活動。
  • 可擴展空間。建造規模適度,預留了艙段和艙外載荷平臺擴展能力,最大可擴展3個艙段。
  • 可進行觀測。設計新型平臺裝載大型光學設施,開展巡天和對地觀測。
  • 可進行補給。與空間站共軌飛行,必要時可停靠空間站進行維護和補給,開闢了分佈式空間站體系架構的創新模式。
  • 可科學研究。規劃了密封艙內的科學實驗櫃、艙外暴露實驗平臺等,支持在軌實施空間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等眾多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應用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助力“地球”開啟流浪之旅的火箭,不是什麼“未來貨”,而是現實中存在的——中國航天科工快舟火箭。《流浪地球》片名出現在快舟火箭基礎級、末級包裝箱上以及整流罩上。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行星發動機 VS 核聚變“人造太陽”計劃

電影:行星發動機

影片中,人類為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建造了1萬多座行星發動機,高達11000多米,每臺可產生150億噸的推力,但所用的燃料只是石頭,其原理是“重核聚變”,簡單來說,即是將石頭中所包含的元素進行核聚變反應。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在科幻世界中,核能是人類馳騁宇宙、穿越黑洞、空間跳躍等等高難度動作能源領域絕對的主力。20世紀人類最重大的發現之一——核反應可控核聚變被認為是有可能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聖盃”。

現實:核聚變“人造太陽”計劃

我國早在1983年便提出了“熱中子反應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變堆”的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在聚變堆階段,位於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裝置正在承擔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相關的前沿物理問題與關鍵技術的科研任務,並實現了多個突破。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正在建設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場址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

在西物院聚變所實驗大廳,便能看到一個呈橘紅色、橢圓形、放射狀的龐大實驗裝置,這就是中國的“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科學家計劃用磁場把一團高溫(上億度)高壓的等離子體“火球”懸浮起來,跟周邊的任何材料不接觸,這時就可以對等離子體加熱、控制,以實現受控聚變反應而釋放能量。這與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相似,因此人們將這類裝置稱為“人造太陽”。

國際上通過合作和技術共享,共同進行核聚變研究。2006年,中國作為七方之一參與ITER計劃,而中核集團西物院是中國加入ITER的重要技術支撐單位。十多年來,中國在受控核聚變方面開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核聚變科學和工程成果顯著。在人類追逐“人造太陽”的路上,中國正從“追趕者”、“並跑者”,成長為具備強大國際輸出能力的“領跑者”。

地下城 VS“地殼一號”萬米鑽探機+全球最大“地下城”武漢光谷

電影:地下城

沒有了太陽光照,流浪地球的氣溫急劇下降,人類只能依靠地球本身的熱量。地核溫度高達6000℃,地下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因此,人類轉入地下5000米的地下城。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現實:“地殼一號”萬米鑽探機

目前,由航天科工下屬宏達集團和吉林大學共同研發製造的我國“地殼一號”萬米鑽探機已經挖到了地下8000米左右的深度。建造地下城,深度已經不成問題。

2018年7月,“地殼一號”正式宣佈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鑽探鑽機組裝後約20層樓高,整個組件佔地1萬多平方米,鑽進能力可達到1萬米。科研團隊自主研發、改進了該鑽的高轉速全液壓頂驅系統、高精度自動送鑽系統和起下鑽自動排管系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並採用國內領先的數控變頻電動鑽機技術(DBS),使其鑽探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目前,“地殼一號”日鑽進速度最快可達到265米,最快機械鑽速可達到每小時28.8米。

現實:全球最大“地下城”

在地下,就可以滿足生活的一切需求?不用等科幻,不用等未來,目前已經有了。

中國建築承建的武漢光谷中心城正在建設3層的地下空間,空間之間互相連通,總建築面積51.6萬平方米,相當於72個足球場,建成後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個地下空間項目。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 最下層:地鐵軌道、地下停車、市政管廊安排有序,該區域將有地鐵11號線、19號線等線路經過,地下空間設有4個地鐵站;
  • 中間層:公共通廊配合商業體,讓人們在不受風吹日曬的狀態下愜意步行;
  • 最上層:公共綠地、廣場和道路連為一體。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地下空間建成後將形成交通、購物、辦公、娛樂、文化等設施齊全的地下城市,居住人口達40萬。地下城包括下沉式廣場,種植有花木,設置有噴泉等設施。4條地鐵、地下走廊、2000個停車位、長23.5公里的綜合管廊……市民不出地下空間,也能享受舒適生活。

運載車 VS 巨型卡車

電影:運載車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成為了全網金句。伴隨著這句警示語,《流浪地球》中的重型運載車成為出鏡率非常高的道具了。已經踏上“流浪”旅途的地球,地表已經達到了-87℃。在這樣的極端條件下,運載車依舊能夠跨越山川完成各種任務。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現實:巨型自卸卡車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這是國家能源集團礦場使用的國產SF33900電動輪自卸卡車。卡車長13.645米、寬8.364米、高7.100米,平均年運行時間5702.38小時,空車重量166噸,額定載重量220噸,柴油箱容積3520L,最高車速64.5km/h。

此外,還有一種又大又快的卡車,長得非常像電影中的運載車……大家看看就好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救援隊機甲 VS 外骨骼機器人

電影:救援隊機甲

電影中的救援隊員,穿戴了非常先進的機甲,不僅可搭載通信器材、武器等多種裝備,而且“力大無窮”。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但是,在影片拍攝過程中,演員不僅無法從機甲“借力”,還要以肉身扛起這身重量達60公斤的道具。

現實:外骨骼機器人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電影中的這套外骨骼系統,可以發揮極大的作戰價值。現代戰爭中,士兵需要承載的重量在逐步上升,但是人類的體力是有極限的;火力的密度也會越來越大,缺乏保護的士兵生存性越來越脆弱。因此,為未來的軍隊裝備單兵外骨骼系統,就成了各國都在研究的方案。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上圖中的這款穿戴式外骨骼助力機器人,是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研製的一種高端智能機器人裝備。

系統兼具負重攜行、託舉搬運兩種工作方式,可完成50kg負重行走、上下臺階、上下斜坡,以及45kg託舉搬運等功能,可在1分鐘內完成工作方式轉換,以4km/h速度可在平地連續行走10km。行走、站立、轉體、上下樓梯、上下斜坡……都可以實現!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而且,這套機器人摺疊後可裝箱運輸,實乃行軍作戰、居家旅行的常備佳品!

當然,《流浪地球》裡的“現實梗”

還有很多,歡迎補充!

國運興,則文運興。

頂尖的中國科幻,

背後是頂尖的中國科技,

以及頂尖的中國企業。

掌聲送給中國企業科技工作者們!

《流浪地球》高科技的影子竟來自這些中國的“家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