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一句话形容你是农村人?

乡村大山楠楠


不栽八月秧

每到七月,正式放暑假之后,水田里的稻子就金黄金黄的了。它们在夏日的晨曦中,在黄昏的夕照里,站成一幅最美的剪影。

我勤快的婆婆总是在某次吃完晚饭,一边轻轻摇着蒲葵扇一边宣布:“明天起早点割谷子,都七月好几了,老话说,不栽八月秧,不栽八月秧,我们家要赶紧双抢了。”

初嫁夫家,不明白双抢是个啥。婆婆认真地为我解答:“农村人不能连双抢都不晓得。双抢就是抢时间收割黄了的谷子,抢时间将秧苗插到地里去。”

婆婆也不嫌弃我什么农活都不会做,亲自拿来割谷子的镰子,在明亮的月光下,要手把手地教我。看着弯弯的长满锯齿的镰,仿佛它已经割在了我的手指头上一样让我害怕。

“这有什么好怕的?它不会咬人,只要你把它拿好。”说着就教我如何正确握镰。

不巧的是,第一次割谷我就割伤了小手指。婆婆也不斥责我,赶紧替我包扎好,吩咐我回家带娃做早餐。

收割完谷子整完地,家家户户才赶急赶忙地插秧。插秧是个特别累的活,再会插的人一天也插不了多少。每逢这时,都会自由组合,互帮互助。今天我帮你家插,叫帮工。隔天你帮我家插,叫还工。

我们家,我婆婆是个插秧能手,全生产队的人都特别瞧得起她。她插得快,插得好,插完东家的,说不定还会帮西家赶“报工”——插一会。她从来不惜力。

我们家的水田是一老大块——三亩八,千平方的。每次插秧,没有十来个人一天插不完。每逢我们家插秧,我父亲就会很早赶到我们家水田边,坐在田头抽完支把烟,我公公婆婆才领着一队人马到。

那时候,我不懂父亲为啥起那么早来帮忙,他总说,赶秋要赶快,不栽八月秧啊。如今,回忆起来才明白,父亲那是心疼不会农活的女儿我啊!许是因为父亲的帮忙,婆婆只安排我在家带孩子做饭吃。

农村现在还有“不栽八月秧”的说法吗?早就没有了!大家早就改种两季稻为一季了。而且,自从实现农业机械化,收割稻谷,插秧差不多都用机器了。

日子是愈来愈好了,可是,心疼女儿我的父亲却早就不在了。我的婆婆年近七十,可勤劳能干的她却呈现出老年痴呆的症状!

记忆中,月光下热情教我割谷子的婆婆,晨曦中坐在我家田埂上抽烟的父亲,都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剪影。


阿苏诗文


我全家的户口本、身份证上面的地址是某某村某某组某某号,这还不能证明我是农民吗?



即使我们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但我们的户口还在乡下,我们家的亲戚很多都还在种地。我家虽然没种地了,不过我们还有田,有山,并且引以为豪。每次在城市里看到茶油卖得那么昂贵,我都会炫耀这玩意我们不爱吃。

每次在猪心汤了舀到莲子,我都会调侃朋友太小气,在我们乡下,我们都是整锅整锅的喝不完。

每次去朋友家玩,看到他们把多肉当宝贝,我就会说,这个农村很多啊。我告诉他们,深山里经常能挖到一些兰花,味道很香。农村的栀子花虽然没有盆栽里的那么多花瓣,但香气却更加浓郁。

朋友花钱送孩子去学游泳,我说,你该把孩子送去乡下,河里一扔,不用人教自己就会游了。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女,对土地总有一股亲切感,觉得那种又腥又香的味道特别好闻。


藜嫄与蓝色的海


门前结荚的油菜密密实实,樟木树遒劲的树冠进行了春天一阵子的新陈代谢,全部换上了嫩绿油亮的新叶。麦苗拔节抽穗,开始孕育带浆的麦粒。花谢花开各有时,绿肥红瘦仍依旧。

农家小菜园里莴笋是长势正旺,正是采食的当家蔬菜。一畦大蒜已到了下蒜头的时候,在慢慢抽着蒜苔。瓜秧一排一排,茄秧一行一行。搭架的四季豆利用藤蔓使劲地上爬,准备着开花结荚。好一派富有生长气息的小园。

天亮了,雄鸡在屋后的鸡舍打鸣了,把人们从睡梦中叫醒。不多时,晨练的,散步的人慢慢多起来。有独个儿跑步的从你身边快速而过,有两三人一块在一起边散步边闲聊,一副悠闲自得的样。远处飘来了动听优美的音乐,那是带着音乐播放器的人,放着喜欢的歌曲,边走边欣赏。

一夜下蛋的鸭子,被赶下河塘,洗着透凉的澡,纷纷上岸,梳理着羽毛。捡蛋的人看着捡着大麻鸭们下的白而大,绿而圆的蛋,真是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农家最有收获的早晨。俗话说,春天的蛋好当饭。因为春天鸡、鸭、鹅下的蛋不但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又多。

俺这个有着乡村童年记忆,能种地,能养殖,能把锄头,能使锹的乡村人士,还是背出了王安石的《书胡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闲居客一览


我的老家,在天津静海县的农村,喏,那条路的尽头就是。

每年秋天的十一国庆放假,我常常回老家看看。这时候,秋塘满满,芦苇悠荡,田野里都是丰收的模样。

我喜欢看广袤的田野,地里的庄稼已经收的差不多了,父亲在地头看见我来,远远的高兴的向我招手,晚种的向日葵露出孩子般美丽无暇的笑容,我喜欢去地里捡落下的谷子,爬上树摇晃树上没打干净的红枣,去地里收父亲种下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山药蛋,还有,晚上坐在老家的院子里看灯光中朦胧的石榴树,听金铃子在草丛里鸣叫,还有窗子里飘出来的亲切的家乡话。抬头看天,天蓝的干净,深邃,很多城里看不见的星星亮亮的,风铃一样摇曳着,闪动着,晚风轻轻吹过房檐,有淡淡的果子香草香还有木柴的香味混在一起,让我久久的沉醉在故乡的夜里,幸福的酣眠。

2819.04.20.晚











时光155048490


我是一个农村人,太阳没出,我就头戴草帽,肩扛锄头,手提水壶和一点干粮,走向通往山上庄稼地的那条小路。

当然,有的朋友也许不明白,不就是上山干点活,还要起的那么早,还拿水和干粮。

那我现在就来告诉你,因为我家离山上那块庄稼地太远,如果起的迟了,走到山上庄稼地,太阳出来了,天气就热,干活就不好干,。所以只有早起,才能多干点活。带上水和干粮,是为了在山上庄稼地里多干点活,路太远,不可能肚子有点饿就回家,只能在地里喝点水吃点干粮,干到中午12点左右回家吃饭休息。

对我们农村人的作息,你了解的多吗?





唯美天下视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人总是遭到所谓“城里人”的唾弃,鄙夷,认为,农村人吗,土包子,傻佬帽,粗鄙之人,,,,和他们一起交流,玩耍,简直就是拉低了我们城里人的智商。

在这里,我必须承认,我们农村人确实粗鲁,没什么文化。不像你们城里人,气度不凡,彬彬有礼。遇到问题,总是引典据争,说出个天花乱坠来,争个面红耳赤。我们农村人,就很简单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长这么大,我还是不明白。你们所谓的“城里人”,凭什么瞧不起我们农村人?嗯!凭什么?是文化差异?还是贫富差距?亦或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就你们,凭什么优越?狗屁不是。

没有我们农村人的付出。你们,“城里人”,早晚完蛋。


日月孑昙花


俺生长在小山村

那里有俺的父老乡亲

俺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一辈子俺也不会忘了祖根

走到那里俺都是农民

小米饭养育了俺低调的性格

山泉水滋养了俺善良的心

大山抚育了俺的憨厚

村风培养了俺的淳朴

家风培养了俺的孝道

劳动培养了俺的勤俭

春天让俺学会了耕耘

秋天让俺懂得了收获的不易

冬天让俺懂得了珍惜

夏天磨练了俺的浮躁

上辈人的故事让俺懂得了知足

邻里之间的事情让俺懂得了奉献

俺是老老实实的农民

俺只会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无论走到那里

俺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

俺和毛主席他老人家一样

热爱自己的祖国又热爱自己的人民

让俺这农民喊一声

人民万岁毛主席万岁

俺是老老实实的农民

俺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幸福居士墨韵斋王雅欣


“早拿粪篼中拿锹,晚上就着油灯剥豆角”。这就是说,清早起床就拿着粪篼去拾猪牛屎;中午饭前饭后就扛着铁锹去铲土烧火粪;晚上一家人就点亮煤油灯剥豆子。这是儿时妈妈教我们唱的儿歌。歌词冒着浓浓的乡村气息,是最“接地气”的原汁原味农字号歌声。这歌声,唱出了农家生活的节拍,唱出了农民快乐的心声。

我们儿时就是这么做的。清晨起来,立即下床,拿起粪篼和扒儿到村头屋场上去拾猪牛屎,那时对猪牛粪特别喜欢,每看到一垛粪,比现在捡到一筐苹果还高兴。每天早上把村头屋场全跑遍,大约个把小时,一筐粪基本上就满了。扛着那满满的一筐粪,喜滋滋,甜蜜蜜地在父母面前“摆功”,父母也是笑哈哈,乐悠悠地给予“奖赏”,给我一把蚕豆和花生,这个凭自己劳动换来的东西吃得真香甜。

妈妈一边抓豆和花生给我,一边对我说,那粪是蚕豆和花生的粮食,这些作物就靠它开花结果。不给它们粮食吃,是长不大,结不了果子的。就像人一样,没有粮食吃就会饿死。听着妈妈的话,我渐渐地懂得了肥料的重要性,也对猪狗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当拾起一垛粪,总觉得那不是脏东西,不是臭味,反而是一种说不准的好东西,第二天起得更早,拾粪劲头更足,捡起的猪粪更多。

中午,我们兄弟放学回家,又急急乎乎地拿起铁锹去村头的地坝边铲土,把它一块一块地翻晒干,再团拢在一块烧一场火粪。那火粪用土砌成长方形土堆,中间铺上黄草,黄草内卷着干牛粪饼,中间是实的,两头是空的,张开出气冒烟,一场火粪大约要个把小时才能弄成,后来从两头点燃往中间烧,经过一夜的燃烧,里面的燃烧物全部变成了灰烬,那似坟的土堆憋下去了,里边的土也烧黑了,说明这场火粪烧的很成功,最后把那堆烧黑的土拌细撒到农作物的根部,促使作物更好地生长。

晚上,我们一家人拿起板凳马儿,围坐桌旁,就着扑闪扑闪的煤油灯火剥蚕豆,那些新摘下来的蚕豆角,很脆,两手一瓣,里面几两三粒圆鼓鼓、鲜嫩嫩、水灵灵的豆子就跳出来了。全家人七手八脚,不一会儿工夫,一筛子鲜豆子就剥成了,晚上剥好摊开,清早趁太阳晒,晒个天把时间,那豆子就变坚硬了,用铁锅炒着吃,吃得响响的,肉质鲜鲜的,真有味道。

这就是我们农家一天的生活。这生活,自在,繁忙,恬淡,快乐,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充满着欢乐,这欢乐是而今的“农家乐”无法比较的。

我始终怀念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田园气息,农家生活。为什么?因为我原本是个农民……





老孙遁世无闷


朋友你是否来过我的家乡农村?你可知道流传已久的民谣关中八怪,它们,它们分别是,油泼辣子上等菜,凳子不坐蹲起来,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帕帕头上带,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秦腔不唱吼起来。

今天和朋友分享一下,关中八怪之一的美食,面条像裤带。每当中午十二点左右,不论你是推车卖菜的,下乡旅游的,走亲访友的,只要你从我们家乡小院门前经过。便见门前老香椿树下的大爷,大叔,有的蹲着,有的站着,手里端着一老碗宽长面,拌的是香喷喷的香樁,调的是红红的油泼辣子。你不能用眼直接看,看了后怕你垂涎三尺。最好用眼瞟一下,瞟了后你都会涎水欲滴。你再看用筷子挑起的宽长面,绿中带红,红中带绿,绿中泛白。用两个字形容,香,馋。


松鹤延年5016


精准扶贫,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伟大变革。

本人出生于西北最贫穷的省份,所在县城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从小时候开始,国家就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政府的预期目的。为什么尼?

首先是所谓扶贫的人只是流于形式,根本就不曾下过村,不了解实际情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力、智力贫穷的情况。

其次是依赖于物,仅仅任务贫穷是物质的匮乏,因此各种社会各地捐助的衣物,救助金等发放到位,就视同扶贫工作的完成。而脱贫的新农村建设,用我爸的话说,是刷出来的新农村(房子里面其实破败不堪,外面用大白粉刷的光鲜亮丽)。

最后,不可持续。物有用尽时,没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村集体,是很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脱贫。

因此,作为农村的我,特别关注精准扶贫这项农村重点工程。事实也证明,这项工作意义非凡,随着一个个村集体合作社的成立,农民能够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逐步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去,以此来获得可持续和更高的价值收益,更好的实现物质财富的满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